侯府主母要寿终正寝 第230章

作者:冬瓜吃梨 标签: 穿越重生

马车上,陈玉壶看着胡姨娘不说话,又问朝阳:“今天看出什么来了?”

朝阳抬头看着陈玉壶,想了想说:“孩子……不要有。”

陈玉壶:……

长长的叹了口气,她算是说不动了。

于是胡姨娘和花姨娘替她说。

陈玉壶笑着听着这两人试图掰碎了和朝阳讲。

但是朝阳很明显,很快就魂游天外了。

她的注意力总是分散的很快。

马车行驶在路上,听到吵闹声,陈玉壶掀起帘子往外看了一眼。

有一对人马,浩浩荡荡的在京城里纵马。

对方似乎有视线探过来,陈玉壶很快把帘子放下。

“这是什么人?”

外面驾车的车夫答道:“夫人,这就是主和的敖汉部。”

陈玉壶听了之后,很快又拉开了帘子,朝着外面望去。

领头的居然是个小孩儿,看起来十三四岁的样子,大概是敖汉部的继承人。

这个孩子很有名。

虽然敖汉部主和,但是不代表人家不能打。

其中最受宠,也最有名的是敖汉部唯一的继承人,速烛。

陈玉壶从脑海中搜索出这个名字。

重新掀开车帘,试图再看一眼。

可刚刚放下车帘的手太快,现在想看更多,也看不到了。

大战刚刚结束,大雍家大业大,经得住耗损。

游牧民族可未必,所以既然不想打仗,那当然要早早的表明态度。

拉起车帘的手很快放下。

陈玉壶目光沉沉的看着朝阳。

这里的规则,好像就是不断的从母亲的手里,抢走她的女儿。

这种双方外交,最省钱,最便捷的交好方式,就是联姻。

而主和的敖汉部,相比起其他地方,确实是个好选择。

陈玉壶闭上了眼睛,让自己冷静下来,清空所有情感,她要做出,对朝阳来说,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听闻敖汉部到了,家中听到了消息的人,都若有若无的向着陈玉壶靠近过来。

就连隅之都带着孩子回家来了。

清皎从宣府回来,就一直很沉默。

此刻陈玉壶被孩子们围着,还是只缺了安之。

好在安之不在,还有安之的孩子在。

清皎沉默的坐在一侧,给陈玉壶剥着新送来的蜜橘。

隅之也静静的坐在一旁,陪着朝阳翻花绳。

陈玉壶吃了一瓣蜜橘,笑着和隅之说:“你舍得把你的宝贝儿子带出来了?”

听到这话,隅之望着陈玉壶露出了笑容,眼底也有了细碎的光。

“母亲,自从上次你说了我,我不常守着留儿,他反倒好多了。”

陈玉壶看着隅之的笑容,点了一下头,“不要以为孩子小,就什么都不懂。”

“他能感受到母亲的焦虑,你离得太近了,反倒是影响孩子的情绪。”

隅之笑了笑。

莫忍带着妹妹们出去疯跑,昨天外面飘了点雪,今天孩子们可全都活泛了。

陈玉壶招呼着朝阳来吃橘子。

清皎见状,“母亲,明晚的宫宴……”

嘴里的橘子咽下去,陈玉壶的目光重新跟着朝阳走。

“你们放心就是,明天我跟着朝阳一起去。”

“我养她的那一天起,就准备着这一天了,你们不用这么紧张。”

她话说的坦荡。

实际上她也能想得开,她日子都这样了,还能活到这把年纪,其实她是很擅长自我安慰的人。

第二天宫中夜宴。

陈玉壶和朝阳盛装,女儿和儿媳都没有带上,她打算自己带着朝阳去赴宴。

男女分席而坐。

陈玉壶依然坐在了众夫人之首,身旁坐着朝阳。

她嘴角含笑,十分的得体端正。

但她不是来参加宴会的,而是带着女儿来听审的。

宫宴上一派和乐,并没有什么小说里,比文比武的环节。

也没有女主出来大展身手。

只是大家的目光都若有若无的,盯着坐在陈玉壶身后的朝阳。

朝阳的手指,不断的敲击着挂在腰上的鞭子。

陈玉壶在心里对自己说,这并不完全是坏事。

主和,总比主战要好,局势变幻莫测,错过了敖汉,谁知道下次遇到的是什么狗屎。

敖汉部突然来访,想必为的也不只是联姻。

酒过三巡,果然坐在对面的一个衣着异族的使者站了出来。

说了一堆漂亮的吉祥话,陈玉壶没听,她盯着他们的世子,速烛。

陈玉壶也是今天才知道的,敖汉部的这位王储,今年才十四。

而朝阳今年已经二十岁了。

这桩事本就不美,如今不美上更加不足。

速烛早就察觉到,坐在首位的那位夫人,正在看着他。

他坐的不端正极了,遥遥相望,靠在案上,笑嘻嘻的朝着陈玉壶举杯。

陈玉壶对外形象一向高傲,等闲人入不得她的眼。

而且众所周知,她这个人很看重礼仪规矩。

那些原本想拜见信国夫人,想给她磕头都没机会的夫人,悄悄的看着这一幕。

谁知高高在上的信国夫人,笑着端起酒盏回敬了敖汉王储。

第238章 秦晋之好

使者啰里吧嗦的,说了一大堆,陈玉壶只听见了两个重点。

为两邦交好,请求结秦晋之好……促进两地繁荣,请大雍重开商路。

陈玉壶似乎是不敢相信自己听见的。

确认自己听清楚了,她几乎要大笑出声。

她刚开始养商路的目的,十分的简单。

一为求财,二是想给楼中不想继续待下去的人,找些事情做。

可没想到还有这种意外之喜。

回敬王储的酒盏,被陈玉壶缓缓的放下,她盯着对方,却没有喝这杯酒。

嘴角终于勾起了一个愉悦的弧度。

商路……毫不谦虚的说,最大的商路都掐在陈玉壶的手里。

商路的行规,都是洛书和官府商量着定下来的。

想要商路,促进互市,这真是太好了。

从长公主的角度看去,陈玉壶的眼睛里闪烁着奇异的光。

当晚的宴会上,双方定下了口头婚约。

敖汉部要在京城,直到娶走朝阳之后再走。

皇帝给礼部筹备的时间期限是三个月。

实际上根本用不了这么久,一个月已经是绰绰有余。

毕竟朝阳只是个郡主,连个真郡主都不是,上头没人护着。

晚宴的第二日,敖汉部的王储登门。

前来拜见信国夫人。

大概是摸清楚了状况。

郡主是信国养大的,他最想要的商路,也在信国夫人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