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冬瓜吃梨
程始回京了。
陈玉壶皱了皱眉头,才被皇上给派出去多久?这么快就回来了?
这太后和皇上现在还看不出来,谁更胜一筹。
但是程始回京,程家不可能全无动作。
上次花宴,程家可谓是输的很惨。
收起乱七八糟的思绪,不耽误家里热热闹闹的办家宴。
林家摆饭的时间已经挺晚了,因为要等林骥回来。
陈玉壶说过让老太太先睡,她不肯,说家里难得团圆。
确实是,哪怕是现在也算不得团圆。
陈玉壶的心情突然就不太好,她两个儿子去了梁溪,那里有东林书院。
用陈玉壶的话说,是非常重要的文化中心。
两个孩子去交流去了,看他们送回来的书信,明显这一趟没有白走,很有心得。
这样中秋就回不来了。
两个孩子多次送信和送东西回来,很歉疚,还在信上说自己不孝。
林骥欣慰谈不上。
但是比起回来过节和孩子们的前途。
后者是林家的未来,当然是后者更为重要。
陈玉壶则是觉得没什么,赶不回来过节很正常,天选打工人多的是,她不觉得有什么。
和纯古代人的观念多少有差异。
但是看林驱,请假也要提前上路回家过节的行为,陈玉壶就知道,自己方面以后需要注意点。
否则大家不会说她开明,而是说她不重礼数。
礼字,在古代很重要。
时间差不多了。
陈玉壶把两个孩子送回来的,两个小儿献鲤的玉佩挂在了腰间,准备动身了。
藕香亭很近,陈玉壶打算走过去。
下人去老夫人那边禀告,可以出发去藕香亭了。
那个时候,林夫人正在跪经,同样跟着她跪着的还有谭施月。
只不过老夫人是跪经,而谭氏正在跪的是女德。
老夫人挑拣佛豆,顺便听谭氏背诵。
她要把女德刻进谭氏的骨头里,然后把她的脾气都磨掉,这样以后人们提起她。
也会说一句,是个有德行的人,虽然蠢笨……
听到下人来禀,老夫人淡淡的回了一句:“我知道了。”
老夫人有了动作,立马就有人上前搀扶,“走吧!一起去,别让大家等。”
“是!”
谭氏看起来居然恭顺了很多,也少了畏畏缩缩,底气不足的样子。
老夫人教导她,只要你行事守礼,不让人抓到错处,谁能不能把你怎么样!
就算是林驱也只能忍受你,不能将你休弃。
就是这句话,让谭氏真的听进去了。
到了藕香亭,陈玉壶已经到了,只是老太太到了,她也得起身。
“母亲!”
陈玉壶大大方方,好像在松鹤堂打翻了茶盏的人不是她。
谭氏看着陈玉壶,眼睛里闪烁着奇异的光芒。
陈玉壶不明所以,心下暗暗提防。
谁知谭氏恭恭敬敬,标准的给陈玉壶行了一个礼,“长嫂。”
陈玉壶伸手扶了林老太一把,匆忙点头。
这么规矩,她突然有点害怕。
直到看着老太太坐下,陈玉壶才回去落座。
等到林驱和林骥一起来了,陈玉壶又得起身,这饭还没吃,直接消耗半碗米饭。
幸好不需要像对老太太那样,只需要起身略微俯身就可以了。
等到林骥跟老太请安行礼,坐下之后,陈玉壶才能坐下。
美食美酒都有,就是其乐融融有点欠缺。
但是没关系,大家会装。
席上的那道牛肉,陈玉壶吩咐厨房做成了汤品,微辣的那种。
谭氏吃不了辣子,老夫人年纪大了也吃不得。
因为提前知道两个人的情况,所以她们桌上干脆就没上,换成了别的汤。
自己知道这是一点上不得台面的小心思,但是用来娱乐自己是够了。
林骥没喝酒,反而端起汤来喝了一口,味道不错。
陈玉壶也因为自己干的一点坏事儿,而心情愉悦了一点。
第89章 古今一轮月
尴尬的晚宴结束之后,陈玉壶回了漪澜院。
两位姨娘正在等着她。
属于她们的夜宵已经准备好,但是很快孩子们就来了。
一起去了院子外面赏月,原本陈玉壶准备的是火锅,孩子太多,被迫改成了烧烤。
当然他们只负责吃。
陈玉壶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一手拿着烤串,一手拿着酒杯,天上的圆月高挂,散发着柔和的清辉。
胡姨娘的琵琶声响起,余音悠扬。
周围是孩子们兴奋的说话声。
诚然,这一幕温馨极了。
可是陈玉壶的心里却开始不是滋味,古今一轮月,千载寄情思。
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今月曾经照古人……世上唯有日月亘古不变。
陈玉壶的酒杯再次被斟满酒,开始细听胡姨娘的琵琶声。
那一晚陈玉壶喝多了,在特殊的日子里,似乎那些轻快都不存在了,她格外的想家。
第二天早上起来,穿着一身果绿衣裙的小孩儿,就坐在床边丫鬟守夜的榻上。
听见动静,惊喜的喊了一声:“母亲!”
“给母亲请安。”
小女孩隔着床帐端端正正的行了个礼。
“姨娘,母亲醒了。”
很快两位姨娘出现了,一人去挂好床纱,一人扶着陈玉壶醒来,这一会儿已经有丫鬟端来了一盏水。
花姨娘接过来,要喂给陈玉壶。
被陈玉壶接了过来,“不用,不用,你不用做这些,交给丫鬟们就好了。”
陈玉壶嘴上从来不支持两位姨娘做这种伺候她的事情。
陈玉壶自己喝了那盏水,拉过了花姨娘的手,“坐!”
花姨娘腼腆的笑了笑,她从小做的都是伺候人的活儿,成了姨娘就伺候林骥。
不管怎么伺候,侯爷也从没说过,你不用做这些。
她知道,在侯爷眼里,她依然只是个奴才。
胡姨娘这会儿已经拿来了衣服,陈玉壶又看向了胡姨娘,“你也来做,都说了不用你们伺候我。”
胡姨娘拿着笑了,“这怎么能叫伺候?”
“是我们俩自愿的,就是想亲近您,您就给我们这个机会吧!”
隅之在旁边眼睛亮亮的看着。
陈玉壶到底没让两位姨娘伸手,当着孩子的面呢!到底是孩子生母。
姑娘大了,要给姑娘留些体面。
其实给陈玉壶穿衣服,侍女也只是辅助,她一般都是自己穿。
等到了妆发环节,两个姨娘开始大展身手,她自己也得承认,两个人很有审美,她喜欢。
两位姨娘也喜欢看陈玉壶惊喜的样子,还会对着镜子照了又照,对她们两个夸了又夸。
出来的时候,早饭已经摆好了,但是只摆了一桌。
陈玉壶笑着说:“给孩子们单开一桌吧!”
上一篇:穿书后,她在八十年代发家致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