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第112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美食 爽文 市井生活 日常 群像 穿越重生

薛理:“不多。”

“若是陈——陈氏没能为那位商人生下孩子,她会不会被扫地出门?”薛大哥又问。

林知了:“她也不亏啊。跟着人享几年福。”

薛大哥代入陈氏,她兴许觉得给富贵人家当过妾就像镀了一层金。

林知了:“你还是担心担心自己吧。”

薛理再次提醒他考虑清楚,流言蜚语有的时候可以杀人。

听到此话,薛大哥感觉再隐瞒下去心中有愧,虽然八字还没一撇,还是决定坦白。毕竟过些日子也是要告诉薛理。

丹阳位于江南鱼米之乡,又离府城只有几十里,非民少相公多的穷山恶水之地,吏治清明,百姓富足,城中穷凶极恶之徒极少,他当了几年护院都没碰到过贼,感觉像吃白饭的,打算辞去护院的差事。

薛理:“东家知道吗?”

薛大哥点头:“去年我就说过。他说家里有老人孩子和女眷,不多请几个人他实在不踏实,叫我安心做下去。”

薛理:“我可以跟他聊聊此事。辞了差事之后呢?”

“前些日子碰到以前一起走镖的同僚,他说有个斥候跟同僚回乡办个镖局正在找人,问我去不去。在姑苏金陵一带走镖。”薛大哥想去,“我人在外面,无论街坊四邻说什么也是白说吧。”

林知了:“婆婆受不了。”

薛理:“也许没人敢当着娘的面说三道四。除非那个人是二婶。”

林知了转向薛理,恍然大悟:“大哥的娘子是风尘女子,令人感到不齿。可是他还有个弟弟是编出一本‘试题’的薛先生!”

薛理被夸,有点害臊,开心想笑又抿嘴忍住,“虽然不想承认,但娘子说得对。街坊四邻应该会看在我的面子上嘴下留情。”

薛大哥喜出望外:“那我就听你们的,先斩后奏?”

林知了:“别提我!”

薛大哥:“不能提你。否则娘会把你的店砸了。”

林知了庆幸他不是薛琬那个没担当没主见的。

即便要瞒住母亲,薛理认为也不能真无媒苟合,悄无声息地把此事办了。

林知了准备做午饭,薛理叫妹妹出来他烧火,趁机跟林知了商量此事。林知了也觉得无媒苟合会落人话柄,“你想怎么办?”

薛理:“请个媒婆,比照薛瑞的亲事。只是没有宾客酒席,也没有拜堂。我们去王掌柜对面的酒店叫两桌菜,我们一家和跟她做事的绣娘以及同她一起出自梨花院的姊妹吃顿饭?”

林知了:“在店里啊?若是婆婆因此找上门哭闹,你应付?”

薛理:“你若同意,午饭后我就找大哥拿钱。”

林知了没意见:“二哥那边你来说啊。”

“我来!”薛理嘴上轻巧,心里犯愁,他二哥定会强烈反对。

午饭后回到城里,薛理在竹棚下歇息片刻他二哥回来,薛理认为早说早了,就把此事告诉他。

薛大哥不鸣则已一鸣吓人,薛二哥自是瞠目结舌,刘丽娘忘记呼吸。

薛理静静地等着两人吵吵嚷嚷。

然而今天要让薛理失望了。不凑巧,两人心里有件大事,薛二哥回过神就用“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语气说,“娶就娶吧。陈氏家世清白,也没见她好好的日子好好过。”

刘丽娘深以为然。

在卧室门内等着出来打圆场的林知了惊了,二哥和二嫂今日很反常啊。

薛大哥要娶风尘女子一事薛瑜也知道,回城的路上林知了告诉她的。此刻薛瑜就在她身边,等着帮三嫂一起劝二哥二嫂。

闻言薛瑜转向林知了,用眼神询问“二哥热中暑了吗?”可是今日是冬至,淮河以北早已银装素裹,就是温暖的江南也有了冷意。

林知了眼神示意她稍安勿躁。

薛理提醒哥嫂:“大哥认为不能无媒苟合,可是他是二婚,不应当再大操大办叫亲友破费。新大嫂的出身也不适合大张旗鼓——”

薛二哥:“你就说大哥想怎么做。”

薛理:“大哥给了钱,叫我买两桌菜,在店里和我们吃顿饭。”

薛二哥点头。

薛理:“二哥,你是不是没听清楚?大哥娶的是薛琬做事的绣坊管事娘子。想来你还记得,正是那位梳着妇人发髻,二十四五岁——”

薛二哥再次点头。

薛理把余下的话咽回去,“街坊四邻定会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说三道四。”

“爱怎么说怎么说。”薛二哥毫不在意。

薛理此刻断定二哥有事。随即想起他和林知了的计划,薛理把满腹疑惑按回去,再次提醒兄嫂,明日请媒婆出面请人。

夫妻二人一致点头。

薛瑜小声说:“三嫂,我敢打赌,二哥二嫂不是脑子被乡下的驴踢了,就是他俩踢了驴。”

第82章 京师来人

林知了无语又想笑:“别胡说八道!”

薛瑜小声说:“我去问问出什么事了?”

林知了低声说:“早上走的时候好好的, 从刘家回来变得反常,定是被刘家人气的。不用问,我有分寸。”

薛瑜闻言不再多事:“什么时候找媒婆啊?”

林知了:“大哥担心走漏了风声,希望越快越好。明天二哥二嫂也不反对, 下午就去。”

翌日下午, 林知了说她出去找媒婆, 薛二哥和刘丽娘非但没有阻止, 还因为薛理和小鸽子去了书院和学堂,问要不要他俩陪她。

林知了直言小事一桩,不值得兴师动众, 薛瑜要出去玩玩, 她俩一块去。

从家里出来,林知了没有直奔媒婆家, 而是先去蒋记, 请蒋掌柜和其夫人介绍个口碑好的媒婆,名气大小不重要。

蒋掌柜和他夫人在城里住了半辈子,当真认识几个媒婆。其中一位毁誉参半, 盖因别人做媒一是帮忙牵线撮合,二是为了拿谢媒礼。这位媒婆把自己当成青天大老爷,拿到男女双方庚帖只是开始,她会找人打听,认为二人郎才女貌或者破锅配烂盖,她才会行动。

诚信之家自然喜欢这样的媒婆。别有心思的人家自然痛恨她。

蒋掌柜建议林知了找这位, 还随口调侃那位媒婆若是当包打听,必然比她做媒赚得多。

这位的家在西北方,离林知了不太远,弯弯绕绕穿街走巷才二里路。

林知了拎着两封点心登门, 媒婆便知其来意。随后听到林知了说起二人情况,媒婆就想拒绝,一位风尘女子,一位二婚男,情况太过复杂。随着林知了点出二人情投意合,只需她出面牵个线,媒婆接下此事。

这事只是跑跑腿,不用她劳心费神,只收一半谢媒钱。

翌日上午,媒婆来到林知了家拿去庚帖。

薛大哥早上才送来。

毕竟不能用以前的,要重新做一份。

午饭后,林知了的小店刚关门,媒婆登门告诉她需要准备多少物品,待她合了八字挑个吉日,再带上礼物去要婚期。

媒婆走后,薛二哥和刘丽娘惊呆了,夫妻俩难以置信又异口同声:“大哥的事成了?”

林知了奇怪,他俩为何会认为此事成不了。“大哥和绣坊娘子商量妥了,媒婆出面过了明路,自然就成了。”她实在好奇,“你俩为何会认为成不了?”

薛二哥没有这样认为。

刘丽娘:“婆婆怎么可能同意?婆婆那么要面子,就是叫陈氏跟大哥复合,也不可能叫大哥娶,娶风尘女子。”

原来如此啊。林知了笑道:“自然是因为婆婆被蒙在鼓里啊。”

薛二哥顿时忍不住吵吵:“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娘不——”

薛瑜:“二哥,小点声,我在村里都能听见你的声音。”

薛二哥意识到隔壁北边住着蒋掌柜一家,西边也有人家,巷子里时常有人走动,隔墙有耳,立刻压低声音:“娘要知道,还不得闹得我们鸡犬不宁?”

林知了:“大哥骗她,与你何干,与我何干?”

薛二哥被问住。

刘丽娘:“可是媒婆是你请的,酒席是你订的。”

林知了:“大哥给的钱啊。再说了,就是婆婆真过来大哭大闹,还有相公。他说了,他来应付。”

薛理主意多,听闻此话薛二哥稍稍安心,然而接下来几日仍然跟做贼似的,端的怕露出一丝端倪被食客们察觉出来传的沸沸扬扬,再到他娘耳朵里。

四日后,林知了把东西置办齐,辞了护院差事的薛大哥和林知了带着聘礼随媒婆去绣坊。

此刻薛琬才知道她堂哥和她东家好上。

薛琬原本脑子就不够用,这事过于突然,林知了和薛大哥以及媒婆起身告辞薛琬才回过神,急急忙忙追到外面叫住两人。

少了迎接嫁娶,此后无需媒婆出面,媒婆很有眼力见儿先行一步。

林知了和薛大哥等着薛琬开口。

薛琬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林知了故意问:“没什么事了吧?大哥,我们走吧。快晌午了,我们还要开店做生意。”

薛琬顿时不敢迟疑:“大哥,你真要娶,娶她啊?你俩什么时候,什么时候认识的?”

薛大哥不由得看向林知了,此事说来话长,要不你先回去。

林知了心说,跟她有什么好说的,她自己的事还理不清。“琬妹的意思你东家配不上大哥?”离绣坊太近,只隔一道门,林知了担心门里面有人偷听,不待磨磨唧唧的薛琬酝酿出来,又说:“大哥赚的少,还有孩子,人家若非出身不好,可不会找大哥。大哥,我这样讲你认吗?”

薛大哥太有自知之明,否则不会拿陈文君当祖宗似的供着。换成别人弟弟前途无量,本人又在镖局做事,各种赏钱加月钱,每月至少十贯,敢娶个妻子纳俩小妾伺候自己。

薛大哥点点头。

林知了又问薛琬:“城里也有像你这样因无子被休的清白女子,换作是你,你敢给婆婆当儿媳吗?”

薛母向来待薛琬和善,薛琬犹豫着点头。

林知了忍不住翻个白眼:“是跟你娘亲如姊妹的伯母。你是儿媳,不是侄女。想清楚再回答!”

听闻此话薛琬不敢继续点头。

林知了:“与其担心大哥,还是多担心担心自己吧。你弟妹若是知道你每月最少赚三贯,算出你身上有几十两银子,定会借大哥的事搅的你在此待不下去。你不得不回家,届时钱藏到老鼠洞里也会被你娘和你弟妹翻出来。钱被她俩拿去,再叫你嫁人,你拿什么出来租房住客栈?”

薛琬脸色骤变,很是担忧地问:“那那我该怎么做?”

林知了朝她身后的绣坊看去。

薛琬不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