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第123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美食 爽文 市井生活 日常 群像 穿越重生

魏公公微微摇头:“无妨。”随即又补一句,他才用过早饭。

林知了:“您是找我还是找相公?”

不见薛理出来,魏公公这次没有忘记今日非休沐日:“要是找薛大人我就去户部了。自然是拜访林娘子。”

林知了应一声就表示洗耳恭听。

此事还要从昨晚说起。

太子问内侍对林知了了解多少,内侍自然不了解。

魏公公去过江南,回来后不止一次夸林娘子做的猪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东宫厨子不服气,做到年底也没能把猪肉做成魏公公描述的那样。

内侍把此事告诉太子,太子今早起床后看到魏公公就问他对薛理的妻子了解多少。

魏公公先问哪方面。

太子有点好奇,反问“她不是只擅厨艺吗?”

魏公公就说此事说来话长。太子叫他从头说起。

也是魏公公对江南一物一景很是好奇,那两日一直在外面闲逛,顺便听到很多关于林知了的传言。

先是听到她把凉皮的做法公布出去,魏公公因此好奇,问乡民此话何意。乡民那个时候已经听说了陈文君卖食谱一事。毕竟小城不大,林知了和薛理都是城中名人,关于他俩的事很多人好奇,三天就能传遍全城。

乡民夸林娘子大气仁义,食谱被卖,她没有告官,也没有逮住陈文君打一顿,而是选择公布出来。随后又说林知了收徒弟,每人只要五百文,可以学三道菜。说是三道,其实一个煎包可以做几十种。

魏公公心说,换成他可舍不得就这样公布出去,就这样交给徒弟。魏公公觉得林家家风不错。这句话像是捅了马蜂窝,原本不在意几人聊什么的路人停下,说林家家风不正。原先林知了的未婚夫是知县妻弟,也不知道他何时跟林娘子的堂姐好上,成亲当日,林娘子的堂姐要换亲,林家就任由二人换亲。

幸好换了亲,否则摊上那样的妻子,薛探花此时不在乡间种地,就是在乡间读书。哪有钱在城里租房去万松书院授课。

凭薛理是陛下钦点的探花,万松书院就会为他提供吃住。魏公公心里这样想,但这一点不重要,毕竟薛理都要走了。

婚姻大事应该错不了。魏公公越发觉得林知了人品端正。

在宫里几十年,魏公公干过不少缺德事,良心不多,反而珍惜有良心的人。魏公公认认真真地从换亲说起,涉及到薛理他一笔带过,主要禀告同林知了相关的事。

像薛母偏疼长子一家,林知了依然每日给婆婆百文家用。她大哥二哥只给五十文,她也毫无怨言。

这事是薛伯仁他娘王氏传出去的。她去城里卖鸡蛋糕,为了蹭林知了的名声,别人问什么她说什么,这样才能坐实她跟林知了是一家人。别人看在林知了的份上,原本想买一块也会改买两块。

如果只有收徒或公布食谱两件事,不足矣证明林知了心善。薛二婶还跟村里人抱怨过林知了管得宽,逼她儿子读书。

村里人进城卖煎包,人家跟她们夸薛理编的试题集很好,还问山东村考上几个。村里人抱怨一个个不争气。随后就拿薛瑞举例。

魏公公口若悬河,太子极为诧异,从未见他如此推崇他人,这人还是出身乡野的小娘子。

太子待他说完就问:“听闻东市的仁和楼这两年有些入不敷出?”

魏公公神色一怔,这叫他怎么回啊。

仁和楼是官家办的酒楼,本是东市第二大酒店,位于东市北端。随着陛下令人把东市西边平康坊前朝公主府邸改成酒楼,同仁和楼遥遥相对,仁和楼的生意就大不如前。

魏公公还听到一些传闻,仁和楼上上下下蛇鼠一窝,仿佛朝廷的钱不是钱似的日日糟蹋。

魏公公颇为担忧地问:“殿下不是叫林娘子去仁和楼当厨娘吧?”

太子:“孤怕她今日过去,明日就横尸街头。仁和楼什么情况,你当孤全然不知?”

第91章 谈分红

茶馆酒肆乃三教九流汇聚之地, 消息极为灵通。

以前太子认为民间俗事只会耽误他处理政务。内侍为了使他开怀讲起坊间趣事,他也觉得无趣得很。经历了被废,太子不敢自以为是。

上至朝堂下至民间,不求知之甚详, 但求不被蒙在鼓里。

为此太子一直想从东宫挑人, 然而打理东宫跟开店经商可是完全不同。所以太子就想从民间找人。

太子最先想到的是他的表兄弟, 可是他不希望过于依赖母族。

被废三载, 看尽了人情冷暖,如今能令太子安心重用的人屈指可数,此事便被一再搁置。

太子也不认为此举乃是杞人忧天。

古人云: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

昨晚太子是想叫林知了去仁和楼当厨房管事。转念一想林知了出身农家, 丈夫仅是六品小官,谁都敢欺辱她, 便意识到此举极为不妥。

今早魏公公提到林知了识大体知礼仪, 读过几本书,擅长厨艺,又开了三年饭店, 可以说她毫无短板,足矣胜任仁和楼管事。

太子的目的就改成林知了接管仁和楼。

魏公公说完事情经过,便点出此行目的,仁和楼缺个掌柜的。

林知了笑了。

魏公公不明所以,林知了的神色可不像喜不自胜,反倒像嘲讽:“林娘子不信?”

林知了:“你是太子的人。殿下一言九鼎, 我没有不信的道理。”

“林娘子这是?”魏公公愈发糊涂。

林知了:“昨日我才到京师。何德何能啊。”

魏公公瞬间明白她的顾虑:“来的路上我考虑过此事,回去就给林娘子挑几个帮手。林娘子不必担心人身安全,也不必担心使唤不动那些人。”

林知了:“仁和楼的经营状况不好吧?”

魏公公眉心一跳,不敢置信:“薛大人跟林娘子说过?”

“我们哪有时间聊这些。”林知了猜的, 能叫太子记挂的仁和楼想必规模不小,地段很好。若是苍蝇馆子,除非那个馆子是太子设在坊间的暗哨据点。

可是这种情况不会用她这个毫无勘察经验的民女。

规模大地段好的酒楼,太子和太子妃的亲戚就能挣破头,何必劳烦她这个初来乍到的民妇。能令皇亲国戚都看不上的酒楼,想必早已入不敷出。

林知了把她的猜测一一摆出来,魏公公只能苦笑。沉默片刻,魏公公叹气:“不满林娘子,仁和楼这两年确实经营不善。”

林知了:“我可以接下仁和楼。”

魏公公听出还有后续,静静地等着她。

林知了:“上到管事下到洗碗工,我一个不用。”

“这——”魏公公眉头微蹙,“要是闹起来,陛下又该认为殿下小家子气。堂堂太子不忧心军国大事,竟然关心起一个小小的酒楼。”

林知了:“他们闹起来,陛下也会认为殿下无能,连个酒楼都管不好。”

“是这样啊。”魏公公叹气。

林知了沉吟片刻,问道:“酒楼的税归户部吧?”

魏公公:“不瞒林娘子,仁和楼乃官营,税收上交户部。起初朝廷办仁和楼一是因为国库空虚,二是民间纷争不断,时常有江湖游侠逞凶斗气,衙役赶不及处理,很多衙役也打不过江湖人士,百姓怨声载道,朝中就有人提议在东市设个办事处专管此事。”

林知了好奇怎会变成如今这样。

魏公公见状便继续解释,经历了十几年严打,江湖人士不敢在闹市动刀动剑,先帝把充当伙计的禁卫调走,仁和楼成了一家真正的酒楼。起初十几年日进斗金,宾客盈门。陛下每次暗访都能看到仁和楼门外排成长龙,于是在平康坊又开一家更大的酒楼。谁知仁和楼的生意却因此一落千丈。

林知了思忖着问:“陛下原先以为两家酒楼正好吃下所有宾客?”

魏公公点头。

林知了:“怕是有人拿钱不干事吧?”

这可是你说的!魏公公不禁腹诽,“这我就不得而知。这些年我一直在东宫伺候殿下,极少外出。”

骗鬼呢!林知了瞥他一眼,“回去叫户部查账,过几日就说月月入不敷出,仁和楼没有存在的必要,遣散所有人,月钱付到三月底。”

魏公公:“多给一个多月薪水?”

林知了点头:“三月底春暖花开,野菜露头,河水融化,还会因为朝廷不给他们留条活路而闹事吗?”

魏公公:“暂且不会闹事。可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过些日子仁和楼重新开张,那些人定会认为是你的主意,三天两头去店里生事。”

“您不是要挑几个人帮我?届时送到官府便是。”林知了道,“再说了,也用不着我出面。”

魏公公洗耳恭听。

林知了没说她要如何解决闹事之人,提出三成分红。

魏公公陡然睁大眼睛。

林知了:“我还没说完,我月薪低啊。每月十贯,不多吧?”

仁和楼如今管事每月三十贯。魏公公不禁摇头,着实不高。

林知了:“你看,我赚的多是不是意味着殿下赚的多?每月给我五十贯,可是我每月只能赚一百两,全给殿下也才一百两。若是我每月赚五百贯,去掉三成,还有三百五。”

话虽如此,她怎么保证仁和楼重拾昔日辉煌。魏公公问:“还是卖拉面红烧肉?”

林知了都不知道仁和楼在哪儿,自然没有想好卖什么:“你先前说仁和楼附近还有一家酒楼?不妨先说说那家酒楼何时开门何时关店,主营什么。”

魏公公不知她此话何意,依然据实以告,那家酒楼午时开门,三更天关门。晌午卖酒菜,晚上也是如此,但晚上有艺伎表演,是以热闹非凡。

林知了:“想必这个酒店的菜极为昂贵?”

“先前就是担心抢了仁和楼的生意,凉拌黄瓜都比仁和楼贵三成。”魏公公说起此事就想不明白,“只是中饱私囊也不可能入不敷出啊。他们就没有想过陛下关停仁和楼?”

林知了:“陛下日理万机,若是无人禀报,恐怕早忘了东市还有个仁和楼。”

魏公公:“先不说这些。林娘子,你不能叫我这样回禀殿下啊。”

林知了叫他稍等片刻,随后从室内拿出她写的那些食谱。

上面记录的很多菜和点心,魏公公近日尝过几样,还有一部分菜他闻所未闻,比如回锅肉,比如锅包肉。

林知了胡扯:“这样的食谱我还有一本。不值三成红利?”

魏公公无法反驳。

林知了再加一点:“东宫应当有一些无用之人。我的意思吃闲饭的。太监宫女皆可。厨子和学徒就用他们。他日殿下不想再给我三成红利,只需把人召回就能令仁和楼关门停业!”

魏公公不禁点头。

林知了:“账房可以用殿下的人。正好我懒得看账册。伙计和杂役从民间请。”

魏公公:“林娘子的想法极好,可是你说的这些人几乎都不擅厨艺。你要教很久吧?”

“仁和楼也要装修啊。店里修整,后厨学做菜,届时品尝新菜的人有了,做出的食材也不会浪费。”林知了停顿一下,“先前我就想说,既然平康坊的客人非富即贵,我们就走平民路线。月入五贯的人吃得起,月入十贯可以日日在仁和楼用饭。月入三贯的人每月也舍得吃一到两次。这样一来不会跟平康坊的酒楼抢生意,不会同东市小贩抢生意。也不会跟同样定位的酒店抢生意。”

魏公公想说怎么可能。看到手里的食谱,魏公公懂了,别家酒店卖羊肉,她卖猪肉!贵人不屑吃,坊间百姓必然想尝尝。届时只卖东市客商也可扭亏为盈!

魏公公:“我回去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