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第151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美食 爽文 市井生活 日常 群像 穿越重生

兵部侍郎去大理寺调证据,晚上请兵部尚书、御史、大理寺以及金吾卫诸人去丰庆楼用饭。

翌日清晨,皇帝接到十几份奏章,两本来自大理寺,两本来自兵部,两本来自金吾卫,还有几本来自御史台。

此举有可能被皇帝怀疑结党,兵部侍郎不后悔。

皇帝倒是没有多想,谁结党不是冲着钱财或兵权,而是一群拐子。皇帝问内侍,这两日出什么事了。

昨晚内侍听休假回来的禁卫说这两天金吾卫四处捉拿拐子,他因此好奇,这种事知县就能办,哪用得着金吾卫出马。

禁卫告诉内侍,兵部侍郎的小女儿被拐,还不知道有没有找到。

内侍就把此事告诉皇帝。

皇帝也有个最疼的孩子——太子。这几年跟太子有了隔阂,忍不住怀疑太子的一举一动,若是谁把太子拐走,皇帝可以掘地三尺,京师血流成河!

皇帝理解兵部侍郎的愤怒,也没有想到天子脚下拐子竟如此猖獗,便令内侍去大理寺传达口谕,大理寺卿严查此事,所有涉事官吏严惩!

大理寺夯实一份证据就递给刑部一份,刑部立刻复核,忙成陀螺也不敢延后,端的怕兵部侍郎同他们拼命。

这几日林知了家也很忙。

庄稼不等人。薛二哥拿到钥匙就下乡,去左邻右舍家里看看人家有什么农具,他还缺什么。

刘丽娘在城里整理冬天的衣物。薛二哥从乡下回来把暂时用不到的东西拉走,刘丽娘在城里买农具看牲口,晌午去仁和楼搭把手。

薛二哥如蚂蚁搬家似的忙了四天,房子终于收拾好。可是这个时候,刘丽娘反而不想出城。

林知了安慰她离得近,以后请了账房,亦或者薛瑜可以独当一面,她就带着小鸽子去住两天。过段时间地里的活忙完,她和二哥也可以天天过来。

刘丽娘想起她还要买两房奴仆,届时叫奴仆看家喂牲口,她和薛二哥可以进城住几日,因此心中的不舍终于淡了许多。

薛理告诉他们休沐日再出城。

虽然刘丽娘不知道薛理要做什么,左右第二天休沐,夫妻二人就再住一晚。

翌日清晨,刘丽娘收拾她和薛二哥的换洗衣物以及牙刷等物。薛理和薛二哥再去奴仆市场。

上次薛理请奴仆市场的小吏帮他留意。小吏提醒薛理别抱希望,没人想去乡下种地。薛理告诉他,是仁和楼的厨子要请人。

小吏心说,厨子的田地就不累人了吗。因为看出薛理像朝中官吏,不敢泼冷水,就答应帮他问问。

薛理走后,小吏忍不住嘀咕,仁和楼是什么香饽饽吗?要说丰庆楼还差不多。他的同僚听闻此话多嘴问一句,什么仁和楼。小吏把薛理说的话告诉同僚。同僚颇为激动地说,“仁和楼的厨子是香饽饽。听说仁和楼的厨子互不藏私,到厨子家为奴为婢,定会得到他的指点。”

小吏把此事告诉所有卖身为奴的人。然而相信此事的人不多,只因太多师傅把徒弟当免费的奴仆使唤。

愿意相信此事的人也是半信半疑。其中有几位中年女子。薛二哥想买那几位,看起来就有力气干活。

薛理选了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妇人,她还有俩孩子,是一对儿女,比小鸽子小几岁。看其相貌像罪臣家眷。薛理不想买这样的,就把小吏拉到一旁询问母子三人的情况。小吏很同情她,说丈夫猝死,公婆说她命硬把她赶出来,娘家回不去,又不想入勾栏,就来市场自卖为奴。

薛理决定要这三人,一来可以帮二嫂做酱。其次,那对儿女兴许会给二嫂带来好消息。薛理不信这种神神叨叨的事,可是像林知了所言,试试也无妨。

第二房奴仆是个五十岁左右的老妇人,带着一对孙儿孙女,孙儿跟薛瑜年龄相仿,可以帮二哥犁地,女儿同小鸽子年龄相仿,可以放牛喂鸡喂羊。

交易前薛二哥不乐意,说老太太年迈,只能烧火洗刷。薛理提醒他,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若是过两年二嫂身怀六甲,老人比年轻人懂得多。看老人的双手像干惯重活,兴许比他会种地。

薛理上次过来也见过她们,当时不愿意跟他和二哥走,定是怕种地累死。这种情况薛理可以理解。所以这次愿意卖给他,薛理就没再提之前的事。

薛理见二哥仍然犹豫:“地里的活可以请村里人帮忙。秋收过后把地租出去,只留十亩,你养几个力气大的做什么?冬天又不能晒酱。再说,小孩好管还是三十来岁的长舌妇好管?”

薛二哥脑海里浮现出一句话,三个女人一台戏。

若是他看中的几个妇人不巧都是薛二婶那样的,回头卖也卖不掉,薛二哥不敢想象,立刻决定听薛理的,就这两房!

薛理叫这两房人在市场等着,他买到马就去租两辆车,二哥回家赶毛驴拉二嫂。

-

前房主的家具都在,薛理把两房人打乱,年轻妇人和老妇人住一间,俩男孩住一间,俩女孩住一间。这三间偏房原本是前房主孙子孙女的房间。

薛理指着偏房最南边一间,原先房主放杂物的地方,对二哥说:“若是不想跟她们一口锅用饭,在这里修个厨房。”

薛二哥低声说:“先分开用饭。我看看她们的秉性。要能安心待下去,再叫你二嫂教她们做饭。”

薛理忘了,仁和楼厨子会做的菜二嫂都会。二嫂难免想在家做红烧肉亦或者蒜蓉茄子。这几人现在看着无依无靠,若是不留一手,过些日子把二嫂会的都学去,定会有人愿意为她们赎身。

薛理:“这事你心里有数就行。回头跟村里人闲聊,透露出你不太会种地,谁要帮你,你就问人家一天多少钱。他不收钱,或者象征性收五十文一百文,就按照我们先前说的那样。”

薛二哥明白,把地租给他们。“这些事以前就说过,我记着呢。你快回去吧。今日休沐店里一定很忙。”

薛理:“若是有人欺生,就说我是朝廷命官。”

薛二哥点头:“知道该怎么做。”

薛理其实还有点不放心。毕竟离城十多里,薛二哥和刘丽娘又是外乡人,若是晚上遇到点事,村里人不见得帮忙,找官府,官府在城里,可以说求救无门。

薛理快到村口,听到有人问“回去啊?”薛理停下,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妇人。薛理疑惑,见过她吗。

老妇人走进:“是我啊。你家的房子就是我帮你找的。”

薛理想起来了:“刘大哥岳父的妹妹?这几次过来怎么没有看到您?”

“买房那次我在女儿家。这几次都在地里捡麦穗。”老妇人看着他的马,“这马养得好!”

花了我六十贯啊。薛理想到他攒的钱不够,还找林知了拿二十两,就忍不住心疼钱,“在城里做事没有马不方便。你是从地里回来?”

老妇人点头:“你不搬过来啊?”

薛理解释他妻子和妹妹在城里做事,弟弟在读书。二哥二嫂搬过来是因为城里房子贵买不起。老妇人跟家人算过那处房子和二十亩地,不禁问:“比这边的房子和地还贵?”

薛理点头:“还差上千两。”

老妇人惊叹:“真贵!”发现薛理频频看向村口,估计他城里还有事,就叫他先去忙。薛理指着二哥的房子,说他二哥二嫂搬过来了,她若是不嫌院里乱,可以去歇歇脚。

老妇人一直对那个房子很好奇,以前不敢靠近,如今得了薛理的话,她立刻过去看看。听说院里拾掇的可好了。

薛理原先在拐子家中当着被拐的女子说他二哥种田需要人,是希望那些女子当中若是有无家可归的,可以跟二哥签长契,帮二嫂做甜面酱。

如今五天过去,今天是第六天,依然没有金吾卫找他,想来那些女子都找到家人。

那些女子不止找到家人,还在四处打听户部员外郎家在何处。

这几日拐子的事传遍整个京师,家家户户和各府衙提防陌生人,是以这些女子到户部得到的答案是没有这个人。

她们到仁和楼歇脚,顺便找伙计打听,伙计见她们面生,也说不认识此人。

这些人走后,伙计跑去提醒林知了看住长得跟花孔雀似的薛探花。

林知了笑着低声解释,前几日薛理误入拐子窝救了几个人。那些人应该是被拐的女子和他们的家人。

伙计不以为然:“也许是拐子的同伙。就算是被拐的人,掌柜的,你也要上心。话本里都说了,要是救人的是个莽汉,被救的女子会说,下辈子当牛做马结草衔环。若是薛大人那样的,就是以身相许,为奴为婢!”

来结账的伙计把钱给林知了就趴着柜台说:“以前我们见多了,但凡甘心为奴为婢的,都是希望得到主子宠幸一步登天!”

林知了心说,你们不愧是宫里出来的,比我懂得多。然而这话像嘲讽人家。林知了点头:“我记住,看住他!”

伙计低声说:“薛大人要是有二心,我回头告诉魏公公。”

林知了:“请魏先生帮我告诉他主子,再给我找个好的啊?”

伙计点头:“对啊。”

林知了指着后门:“薛大人来了。”

“您别吓唬我。来了我也不怕。”伙计下意识朝北边看去,牵着马进来的人不是薛理又是哪个?不禁惊呼一声,“真来了!”左右一看无处可藏,跑到外面,“客官,吃点什么?我们店里什么都有!”

第114章 包您满意

林知了愣了一瞬, 转向另一个伙计,另一个伙计早跑了。林知了顿时好气又好笑。

薛理擦着汗进来看到店里只有几桌十来个人:“今天不是休沐吗?怎么就这几个?”

“菜市口又有砍头的,都去看了。也不知道掉脑袋有什么好看,我只觉得瘆人。小鸽子和鱼儿还想溜出去, 被我赶到楼上。”林知了低声问, “是不是那群拐子?”

薛理微微摇头:“贪官!”

林知了见他神色笃定, “你知道?”

薛理:“我查的!”

林知了慌忙叫他小点声。然而自己又忍不住问:“上个月就是忙着查今日砍的那些人啊?”

“城外有几片良田是陛下的, 那些人拿了钱不干事,粮食减产反而推给天灾,还找陛下要钱修水渠。”薛理查了才知道还能这样巧立名目, “跟仁和楼前掌柜的半斤八两。”

林知了:“小官大贪跟大贪官一样可恶。”

“这是没把陛下放在眼里。他们不认为贪民脂民膏, 认为皇家那么有钱,被他们用一点又如何, 又不会动摇国本。”薛理说起先前查到的那些事以及那些人的态度, 毫不掩饰脸上的嘲讽。

林知了顿时感到糟多无口。

薛理:“我去把他俩叫下来。”

林知了:“去后院吧。看天色客人快到了。”

薛理带着弟弟妹妹到后面草棚下乘凉,前面店里进来十几人,皆是身材魁梧的汉子。

林知了感觉这些人非工匠。寻常百姓家很难同时聚齐这么多人, 又很像在街上行走的金吾卫,她便想到了金吾卫中郎将王慕卿。

薛理坦白勇闯拐子窝整个过程的时候提到他冒用王慕卿的身份。后来得知被他抱回家的小女孩的父亲也姓王,林知了就问二人什么关系。薛理承认她是王慕卿的侄女。王家自从那晚把孩子接走就没有出现过,薛二哥因此还嘀咕过“叫他们不用客气,真这么不客气啊。”

现在看来王家要“报恩”了。

林知了可不信金吾卫突发奇想来仁和楼用饭。因为现在是炎热的晌午,要有多深的交情才能让他们顶着烈日出来啊。

实则林知了跟金吾卫没什么交情。

薛理还说过, 各部衙门都有公使钱。若是公费吃喝,有何理由不选择高大气派有艺伎表演的丰庆楼呢。

是以于公于私,金吾卫都不可能成群结队地出现在仁和楼。出现在这里的情况只有一种,以个人身份。

林知了大胆猜测, 王慕卿随便找个理由请同僚用饭,点明仁和楼。免费的午餐不吃白不吃,在那些金吾卫看来,就算天热也无妨,毕竟仁和楼也不是一无是处。

王慕卿极有可能在这群人当中。

然而他没有到林知了跟前表明身份,林知了就当什么都不知道,冲伙计招招手,提醒他过去点最贵的。

最贵的菜自然是孜然羊肉、松鼠鱼、宫保鸡丁和小番茄炒蛋。不过没等伙计念完,分成两桌的那群人就说每样来一份。再给他们每人打包一份鸡蛋糕和雪衣豆沙,吃完饭带走。

伙计意识到是贵客,高兴地应一声就去后面传菜。

厨子自然是什么最贵做什么。

这种天气应该喝绿豆汤亦或者紫苏饮,然而伙计上了猪肚鸡汤,又送过去几坛店内最贵的美酒。期间还送两盘摆成鲤鱼的西瓜。

以前林知了没有想过卖水果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