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第158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美食 爽文 市井生活 日常 群像 穿越重生

厨子不明所以地端出去,看到人来人往都忍不住打量他的菜,瞬间懂了,最好的宣传是他们自己喜欢吃。

薛理洗洗手也去前面用饭。

林飞奴喜欢锅包肉,外酥里嫩,咯吱响。熟客见他吃得香,“小飞奴,这是店里的新菜,还是林掌柜给你开小灶?”

林飞奴:“小灶!”

薛理:“新菜。娘子叫我们仨帮她尝尝。一人一道菜。”

熟客对蒜薹炒肉不感兴趣,对大葱干豆腐好奇,“这是我们平日里吃的干豆腐?”

林飞奴:“对啊。晌午过来尝尝?”

老熟客想尝尝林飞奴的锅包肉:“今天怕是不行。明天还有吧?”

林飞奴点头,熟客决定明日过来。

薛理和林飞奴吃过饭就准备去户部和学堂。林知了提醒他们晌午回来用饭。

薛理:“不出意外我午时三刻过来。”

林知了:“店里开门你还没出现,我给你送过去?”

院里还没来得及收拾的半盆鸡爪叫薛理想起林飞奴说过,卤油炸鸡爪很香,可惜一只鸡只有俩爪子,是他和鱼儿姐姐的,姐夫没得吃。

薛理当日就想给小舅子一巴掌。看在林知了还记得他惦记这一口的份上,薛理决定放过林知了的弟弟,“未时再送吧。那个时辰正好吃午饭。”

林飞奴举起手:“阿姐,还有我。”

林知了:“知道了。到了学堂不许逞口舌之快!”

“姐夫,走啦!”林飞奴拽着薛理出去,对于姐姐的话,风吹走了,不可以怪林飞奴没听见。

第120章 虎皮鸡爪

薛理原本以为今日又是无所事事的一天, 没想到才到部里就被大理寺塞一摞账簿。

大理寺要查丰庆楼,昨天下午把这几年的账簿搬过去,然而很多人看起来费劲,只能找户部帮忙。

不年不节突然查丰庆楼, 薛理感到奇怪, 找大理寺评事打听丰庆楼出什么事了, 评事只说陛下令大理寺严查。至于因为什么, 听大理寺卿和少卿的意思他们也不清楚。

不清不楚的事不好办,户部诸人不敢开小差,一坐就是半天。脖子酸痛, 薛理朝外看去才意识到晌午了。

薛理起身为自己添点水, 面前多了一个茶杯,薛理顺手倒满, 得到一声道谢, 又听到同僚抱怨,离午饭还有大半个时辰,越喝水越饿。

薛理灵光一闪, 说今天家里给他送菜,要不每人出五十文,不用出钱的那位驾车去仁和楼打包几份饭菜,届时他同诸位一起用饭。

五十文对月俸几十贯的户部诸人而言不多。官职低微商户出身的年轻小吏估计这么热的天没人愿意为了省仨瓜俩枣往外跑,起身说:“我去吧。可以省几十文啊。”

薛理故意呛一句:“你会驾车吗?”朝家境贫寒的同僚看去,“孝同兄, 我记得你会驾车?”

张孝同抬头看到问话的人是薛理,自卑的他顿时不觉得被同情被当成奴仆一样驱使——

其一是他佩服薛理的才学,更钦佩他的人品——仅仅在东宫几个月,太子出事他就敢仗义执言, 是位有情有义的真君子。其二是薛理囊中羞涩的那段日子,他二人日日在部里用饭,期间薛理透露过他没钱。

张孝同很怕同僚发现他家一穷二白,以至于薛理的直白令他瞠目结舌。愈发认为薛理此人乃是坦坦荡荡大丈夫也!

殊不知薛理的同僚们都清楚张孝同家境贫寒,包括年轻的小吏。看出薛理想替张孝同省钱,很有眼力见儿的年轻人话锋一转,“孝同兄去啊?正好我想去食堂看看有没有冰饮。”

薛理又说:“诸位再犹豫不决,我的饭菜就到了。别怪我不等你们。”

林掌柜的小灶必须要尝尝。因此户部郎中叫众人快点掏钱。

户部郎中把钱交给张孝同就点两份红烧肉,两份红烧牛腩,再来两份素菜,素菜请伙计拿主意,剩的钱买馒头,全部买馒头!

户部离仁和楼不远,不到五里路。张孝同驱车到仁和楼,仁和楼才开门,店里食客没有伙计多。

林知了听到马蹄声以为薛理回来了,朝外一看,身着户部官服,林知了就问他有没有看到薛理。张孝同问她是不是要给薛通明送饭,接着又说他可以捎过去。

林知了明白,薛理很忙。

林知了给薛理盛一份红烧肉和一份红烧牛腩,又用小葱做个鸡蛋饼,炒一份肉沫茄子和一碗凉拌黄瓜,再加一大碗切成两半的虎皮鸡爪。

小鸽子的饭菜同薛理一样,不过他的牛腩和茄子以及黄瓜都是半份,用碗盛着。二人的主食都是俩大馒头。

林知了为张孝同决定的两个素菜,一个是大葱干豆腐,一个是干煸豆角。

张孝同带着两个食盒和十几个馒头离开,林知了把小鸽子的食盒给伙计。伙计看到林知了盛一大碗鸡爪,小鸽子敞开了吃也吃不完,就猜到是给章元朗等人准备的。

小章公子有钱,他要是喜欢鸡爪,定会天天叫小厮来打包。想通这些,伙计仿佛看到白花花的银子,架着薛瑜的小毛驴兴高采烈地去崇仁坊。

洗碗工清洗鸡爪的时候把鸡爪子尖尖的指甲剪掉了。没了指甲不吓人,也不会叫人觉得恶心。薛理的同僚和林飞奴的同窗看到林知了的细心,怕吃鸡爪的人也想尝尝看。

经过油炸和长时间卤制的鸡爪变得软糯易脱骨,皱巴巴的虎皮浸满汤汁味道醇香,若是闭上眼尝一口,任谁都不会想到那是鸡爪。

卖鸡爪的小贩提到很多人不想看到鸡爪,林知了店里也有许多食客介意啃鸡爪,觉得不够雅观,这些都是事实。

也有一些人,比如章元朗同他把兄弟林飞奴一样不拘小节,他也不想啃鸡爪,不是因为拿起来啃粗俗,而是不想为了一口鸡皮搞得满手是油。若是虎皮鸡爪,章元朗给面子。

虎皮鸡爪不需要拿起来啃,筷子夹着鸡爪轻轻抿一口,皮骨分离。如同吃羊排。

章元朗帮林飞奴打开食盒,看到鸡爪就放到他面前,然后把家里送的羊排放到他把兄弟面前。

林飞奴白了他一眼,把羊排和鸡爪换一下。同窗正想调侃几句,林掌柜怎么给你送一碗鸡爪,看到章元朗那小子的动作,顿时意识到鸡爪好吃。

有几个学生跟家人去仁和楼吃过小鸡炖蘑菇,起初也是一看到鸡爪就恶心,觉着小鸡挠屎的爪子应当扔了。然而挠屎的爪子尖没了,基于对林掌柜的信任,学生尝一口,感觉比肉好吃,两个鸡爪吃完,意犹未尽,可惜小鸡只有俩爪子。

那几个同学当时就想过,如果这一盆肉全是鸡爪多好啊。谁也没想到今天实现了!这几个同学问林飞奴和章元朗身边的同学,“吃不吃鸡爪?不吃换一下位子。”不待人家开口,就把人拽过去,他们等不及坐下就夹个鸡爪。夹起来发下半个,忍不住嘀咕:“林掌柜变小气了,怎么才半个?”话音落下又夹几个。

章元朗很生气:“差不多得了!这是我姐给我们准备的。我还一口没吃!”

林飞奴没好气地提醒:“我姐!”

“咱俩是兄弟,你姐就是我姐!”说着话他一筷子夹三个鸡爪。

同学看到他的动作,庆幸鸡爪被分两半,章元朗这一筷子其实是一个半。

其他同学看到几人这样,心说鸡爪换个样也是鸡爪啊。能有多好吃?章元朗这小子什么好东西没吃过啊。转念一想,仁和楼只有你不喜欢的菜,没有难吃的菜。对鸡爪不感兴趣的同学因此也夹半个。

往常他们吃一口就吐的鸡爪掌心,此刻只觉得掌心太小,要是像猪脚那么大就好了。

章元朗看着同窗不敢置信的样子,得意地问:“如何?”

林飞奴夹四个,就把羊排和鸡爪换一下。章元朗一看还有六七八个,高兴地说:“不愧是我好兄弟!”话音落下,只剩三个半个鸡爪。小章公子气得跺脚骂人!

户部诸人就比这群半大小子斯文多了。

起初看到一大碗鸡爪,户部诸人很是失望。看在薛理背后太子的份上,他们都给面子夹半个,心里还想着幸好是半个,不会吃吐。

半个吃下去,除了怕鸡爪的两人,其他人都觉得一碗鸡爪少了。不过他们表现得很从容。若是只看他们的表情,会认为在他们眼里鸡爪就是一道家常菜。然而仔细观察便会发现他们只吃鸡爪。

很怕鸡爪的两人想着鸡爪的口感,闭上眼睛夹一个塞口中。

薛理故意说:“不必为难。”

俩人连连摇头表示不为难不为难。

户部郎中一口半个鸡爪,把薛理的鸡爪一扫而空才有心思说两句:“这么多鸡爪不好攒啊。薛老弟,林掌柜有心了。”

薛理指着账簿:“很好攒!”

户部郎中没听懂:“此话何意?”

薛理:“丰庆楼的食客非富即贵,看到鸡爪会想到小鸡挠地的情形,是以丰庆楼每日会提前同小贩说好,只要鸡不要鸡爪。”

户部郎中:“没了鸡爪鸡不就死了?这种无理要求,小贩也同意?”

早上薛理看到林知了带回来一包清洗干净的鸡爪也感到奇怪,便问她找谁买的,怎么还有人攒鸡爪。林知了告诉他,不是每个酒楼都跟她一样找小贩买活鸡。他们叫小贩杀洗干净,鸡杂、鸡血以及鸡爪都不要。要不是没了鸡头寓意不好,兴许连头都不要。

薛理把此事换成他的口吻告诉同僚,接着又说:“整个东城能这么讲究的酒店有几家?”

户部郎中不禁颔首:“通明不说我都忘了,我在家吃鸡会吃到鸡肝鸡血。到了丰庆楼,无论整鸡还是切开炖的,好像从未见过鸡杂鸡血。只是每次都会饮酒闲谈,以至于忽略了。”忍不住啧一声,“难怪陛下怀疑丰庆楼的账目有问题。请小贩杀鸡不得给钱?否则谁干!这笔钱不可能掌柜的自己出!类似支出只多不少。一天一次看起来不多,一天十个类似支出,一个月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薛理感觉皇帝要查丰庆楼不是因为这点小钱:“可惜从账上看不出来啊。”

户部郎中:“账簿越干净说明越有问题。丰庆楼天天那么多食材往来,怎么可能没有笔误。你看看,比咱们当年参加科举考试的试卷还干净。通明,你是探花,心理素质和学问都比我们好上不少,是不是跟你参加殿试的试卷一样干净?”

众人翻开手边账簿,不止页面干净工整,字体也不错。先前查仁和楼和皇庄的假账,就有很多连笔字,好像写字的人匆忙。丰庆楼的生意比以前的仁和楼好多了,每日要进大量食材,卖出去许多酒,账房的耐心是有多好才能忍住不连笔,而且还是规规整整小楷。

如同科举试卷一样的账簿不止一本,本本如此。有人就忍不住说:“我参秋闱时有过涂改。当年以为落榜无疑。没想到那年被我赶上,陛下叫考官誊抄一份再交给别人批阅!”

户部郎中:“既然诸位同僚皆无异议,吃完这顿饭我们一点点查,一个字也不要放过!只要做过,不可能毫无破绽!”

第121章 大失所望

既然丰庆楼的账目跟科举试卷有一比, 他们就拿出阅卷官的耐心,不信圈不出失误!

先前要替同僚们跑腿的年轻小吏最先发现问题所在,又担心想多了,就拿着账簿到薛理身边:“通明兄, 看这些。”

薛理看过去, 上面详细记录着丰庆楼众人薪资情况。丰庆楼那么大的酒楼, 不止卖菜还要酿酒卖酒, 可是掌柜的月俸才三十贯。

薛理:“你认为三十贯是多是少?”

“不是多少的问题!”小吏边往后翻边解释,“我家有几个铺子,家里的管家也是几个铺子的大管事, 即便管着家里家外, 也不如丰庆楼事多繁忙,所以每月二十贯。但是月月有赏赐。有的时候是柴米油盐, 有的时候是绢帛茶叶。可是丰庆楼竟然没有这笔支出!”

坐在薛理对面的小吏忍不住开口:“俸禄那么多, 还要什么赏赐?”

年轻小吏:“月俸是月俸,赏赐是赏赐。二者完全不同。我不知如何解释。薛兄,仁和楼也是如此?”

薛理明白他想说什么, “炎炎夏日,只有薪水没有赏赐,哪怕薪水翻倍,伙计也会认为掌柜的情商极低,亦或者吝啬,竟然不舍得买几个冰西瓜。”

若是只买三五个西瓜, 不必记在账上。然而丰庆楼上百人,分摊到每个人身上哪怕只值二十文,也是两贯。要养家的掌柜的舍得隔三差五拿出两贯犒赏厨子和伙计们?除非他是天下第一善!

起来歇歇眼睛的小吏来到薛理身边:“可是从账上确实看不出什么。”

年轻小吏看向薛理:“通明兄,冒昧问一句, 林掌柜怎么做账?”

你真够冒昧!薛理多少有点无语,“仁和楼和丰庆楼情况不同,采买、伙计和厨子皆出自东宫——”停顿一下,看向同僚,“想必诸位都听说了,仁和楼真正的东家是太子殿下。这种情况下我夫人满腹心机也没法在账目上动手脚,自然是一五一十详细记录。”

年轻小吏:“我猜也是这样。敢问有赏赐支出吗?”

薛理点头。

小吏:“仁和楼不算小,伙计厨子几十人,林掌柜不可能由着性子打赏,想必有据可循,亦或者规定每月发多少钱吧?”

薛理再次点头。

小吏把账簿递给其他同僚:“完全没有。像我家,除了我随手给小厮丫鬟的东西,其他情况下都会一一记载。即便端午佳节每人加了两个蜜枣粽,也会把买糯米和西域蜜枣的支出写下来。”

账簿移到户部郎中手上,他十分困惑:“这是一笔合理支出,写上去也无妨,丰庆楼没必要故意隐瞒啊?这样的支出呈到御前,陛下也不会怪罪丰庆楼掌柜为自己谋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