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第264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美食 爽文 市井生活 日常 群像 穿越重生

薛理:“也不能空着手去吧。”

刘丽娘把孩子交给奶娘回来探望林知了,没想到到主院正好听到这句话,“早准备好了。”她去厨房搬来一盆喜蛋,“早上煮的,一直在锅里放着。”随后又拿几张红纸,“包几份?”

林飞奴:“仁和楼一份、丰庆楼一份、薛瑜家一份。姐夫,你呢?”

第191章 正文完结

薛理提醒小舅子用小竹篮盛喜蛋, 一篮十八个,因为丰庆楼和仁和楼的人多,一人一个不现实,可是最少每人能分一口。薛瑜夫家人多, 送六个八个太少, 送二十八个跟批发鸡蛋似的不雅观, 是以十八个最为合适。

家里只有两个小竹篮, 林飞奴就策马去东市。

待他回来薛理已经走了。林飞奴忍不住问:“今日大理寺不休息啊?”

薛二哥:“他去宫里。”

林飞奴一时没听懂:“——去哪儿?”

薛二哥:“阿理说陛下经常问他你姐生了吗。总不能叫陛下从别人口中得知此事。可是这个时候去报喜,也不能两手空空。”

林飞奴边往篮中数鸡蛋边点头。待林飞奴备齐三篮鸡蛋,叫上会驾车的奴仆准备出发, 薛理才到御书房。

只因宫中不可骑马, 薛理是从宫门外走进去。

新皇也不是未经人事的新瓜蛋子,看到红蛋便猜到是喜蛋:“姑娘小子?”

薛理想想折腾一天的孩子就心烦:“小子!”

“怎么还不高兴?”新皇很是不解。

薛理:“从早饭折腾到现在, 臣的夫人都脱力了。鸡汤热了三次他才露头。早知今日——”

“不应该生?”新皇替他说后半句, “这样的话切莫叫孩子听见。即便发发牢骚,也要关起来门来再说。孩子年幼不懂分辨真假,听见什么都会信以为真。”

薛理闻言有些意外:“陛下好像很懂?”

新皇叹气:“朕是几个孩子的父亲啊。尽可能一碗水端平, 还有孩子认为朕偏心。”

薛理的脑子轰的一声,神色多了几分急切,连声质问:“一碗水端平?您怎么能一碗水端平?”

新皇:“朕不想重蹈——”

“陛下,先别解释!”薛理感觉问题很严重。

多年前薛理做的那个梦中太上皇不曾瘫在床上,新皇也没活到而立之年。薛理凭借那个梦避开许多事,便已经料到日后会变, 可是也没想到变化这么大。

新皇认识薛理多年,第二次看到他如此慌乱。上一次还是薛理碰巧得知前贵妃要给他下药,以至于他也没有心思责怪薛理的无礼。

内侍在东宫多年,第一次见到薛理失态, 心中不安,低声问:“陛下,出什么事了?”

“朕能跟上他的脑子朕敢去考状元。”皇帝小声说,“等等吧。”

薛理觉得今日必须问清楚:“陛下是不是觉得日后立长子为太子,江山社稷给长子,就要多疼爱庶子幼子?”

新皇毫不犹豫地点头,还用有何不妥的神色看向薛理。

薛理叹气:“您才说过小孩只懂表象。您觉得您的庶子和嫡出的幼子能理解您的良苦用心吗?他们会认为同样是父皇的儿子,父皇更疼爱他们,凭什么不可以争一争?太子只是生得早,父皇碍于立嫡立长的祖宗家法不得不立他为太子。十二年前您二弟不是这样想的?您私下里没有抱怨过太上皇宠幺儿?臣听闻八王爷聪慧。如果太上皇没有病倒,四五年后八王爷及冠,您慌不慌?”

新皇被问住。

薛理:“您对太子严苛,他会认为你对他不满。您对庶子严苛,他会认为您看重他。即便二皇子没有夺嫡的想法,他身后的母族呢?”

内侍急了:“这可如何是好?薛大人,你快想想办法。陛下决定明年登基大典后立太子,距今不足一年!”

薛理看向皇帝等他表态。

新皇叹气:“难怪你说孩子一个足矣!”

薛理心里一慌:“您不能这样认为。若是您仅有一子,儿子不成才,江山社稷只会旁落!”

新皇愁:“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薛理自是知道皇帝不够狠,否则早在太上皇封贵妃之初就把她儿子废掉,哪容得他后来长大生事。

薛理:“陛下决定立太子,就把太子带在身边教导。也可以在偏殿设个书房,平日里无需过于严苛。不必要求他文可参加科举,武可带兵打仗。太子真正要学的太傅教不了。

“二皇子和小皇子们在一处上课。如果二皇子擅长算数,您就说将来可以去户部。如果小皇子骑射极好,您就说日后可以去兵部,亦或者封他为金吾卫大将军。潜移默化,他们的母妃以及身边人自然知道您的意思。”

新皇沉思片刻:“——唯有如此啊?”

薛理:“唐朝魏征曾说过,不痴不聋,未堪作大家翁。倘若小皇子调皮,太子把他打的鼻青脸肿,但没有伤到肾脏骨头,您假装不知。过几年二皇子的身高赶上太子,他俩打起来叫您评理,您一句话不说各打两巴掌。以后肯定不敢再叫你发现。您不要试图同家人讲道理,臣这些年都没成功。”

新皇恍然大悟:“朕刚才还奇怪,你儿子才出生,你怎么比朕懂得多。”

薛理苦笑:“家母糊涂,又喜欢自作聪明。臣的妹妹的婚事由夫人一手操办,家母来到京师不说她辛苦,反而怪她不能为臣添个一儿半女。说得好像生孩子是夫人一个人的事。她还叫臣纳妾!”

以前新帝查过薛家,查到以前是林知了赚钱养家,“难怪你母亲一直和你长兄在丹阳。”

“兄长和现在的嫂嫂成亲前有个孩子,也没什么钱,他们在丹阳的房子是嫂子买的,即便这样,家母还是因为她的出身一直瞧不上她。但凡兄长有一丝妥协,这个家也会被她闹散!”薛理想起他娘就糟心,“二嫂就常说,她装聋作哑,吃饱了睡睡饱了吃,难道不舒服自在吗。”

皇帝希望臣子个个忠诚正直,也希望他们生在这样的家庭,因此得知薛大哥娶个风尘女子,他也没有因为薛理入朝为官把人休了,皇帝还同妻子感叹过,薛家兄弟品性都不错。

竟然另有隐情!

薛理发现天色暗下里:“陛下,臣还要去两仪殿。”

“且慢!”皇帝给内侍使个眼色。

内侍和皇帝此刻都在太极殿御书房,内侍见状从书架上拿个小盒子,盒子里躺着一张纸,纸上有两个字,皇帝前几日写的。

薛理打开,“薛麟”二字映入眼帘。薛理先替儿子道谢,随后又说:“小儿娇弱,哪里受得起‘麟’字。不过陛下倒是提醒了臣。微臣选了几个名都不是很满意。倒是可以把此字改成双木林。”

新皇听过一个说法,小儿难养,要取个贱名躲避拘魂的阎王,“是朕疏忽。薛林也极好!”

薛理把纸递给内侍:“那就请陛下赐名。等他长大,臣就告诉他,这个名是陛下取的。”

新皇乐意干这事,立刻拿起御案上的毛笔。待墨迹干了,内侍就送到薛理手上。皇帝看到喜蛋,叫薛理拿几个。

薛理的神色不自然:“——门外还有一篮。”

皇帝张张口,好气又好笑:“去吧,去吧。”

果不其然,薛理到门外先往旁侧走去,没有直接下台阶。皇帝不禁摇摇头:“这个薛通明,他的妥贴怕是在家中磨练出来的。”

内侍:“奴才以前也觉得奇怪,要说饱读诗书,可以归结为薛大人脑子好使。怎么人情世故上也那么精通。合着薛家也有一本难念的经!”

“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家事才难!”皇帝一想想他的儿女们顿时觉得头疼。

言归正传。

薛理考虑到宫门快关了,到两仪殿同太上皇说三句话就告辞。

太上皇比以前反应慢许多,薛理出去他才意识到人走了,气得直瞪眼。

内侍喂他吃饭,见状解释:“薛大人不是不可以留在宫里,可是此事传出去又会惹来一些流言蜚语。再说了,他夫人才为他添个大胖小子,薛大人定是归心似箭。”

皇帝瞪内侍。

内侍:“奴才不说。咱用饭!”

老皇帝慢吞吞用好饭,薛理也到家了。

薛理进门直奔堂屋卧室。然而到门口被刘丽娘拦下:“风尘仆仆的,一身马毛,你往哪儿钻?”

薛理无奈地去洗洗手,脱掉外袍,身着中衣进屋换上干净的衣袍才跟靠近床铺。然而吓一跳,床上有个小孩,此时就在林知了身边躺着。薛理忍不住皱眉:“怎么把他抱来了?”

薛瑜给她嫂子盛一碗鸡汤,进门听到此话没好气的说:“他是嫂子生的,不在三嫂身边在哪儿?”

薛理:“奶娘呢?”

“奶娘能代替亲娘?饿了再找奶娘!”薛瑜单手端碗,一把把他拉开,“别在这里碍事。”

薛理:“不是,谁惹你生气了?你不找他,冲我发什么火?”

站在门边的薛二哥悠悠道:“惹他的就是你!”

林飞奴从外面进来:“她刚来二哥就说你给我外甥一巴掌,把他打的嗷嗷哭。你妹看她侄子身上通红,心疼的抹泪。”说到此一脸无语,“我外甥全身都是红的,也不知道她是怎么看出哪里是你打的。”

薛瑜从卧室出来。

林飞奴后退,他惹不起盛怒的女人还躲不起吗。

薛理问晚上吃什么。刘丽娘抬手一指,厨房里面有什么他吃什么。薛理顿时很无语。

好在厨房里又请俩人,薛瑜过来后林知了的饭菜也没叫婆子做,无事可做的婆子已经把薛理等人的饭菜做好。

饭后薛理去卧室,又被他妹嫌身上有油烟味会熏到她侄子。

薛理去东院洗漱后回来发现孩子还在床上:“夜里饿了怎么办?”

林知了:“你来之前才喂过。奶娘说明早再喂。”

“晚上睡觉翻身压到他呢?”薛理不习惯床上多个小孩,嫌碍眼又忍不住皱眉。

林知了闻言也担心压到孩子,犹豫片刻,叫奶娘把孩子抱走。

薛理舒服了。

林知了看他面带笑意,忍不住白了他一眼。

然而两人都没想到苦难才刚刚开始。

刘丽娘和薛二哥要回家收拾麦场,又在城里待三天就回去了。可是走之前薛二哥叮嘱奶娘和婆子盯着不爱孩子的夫妻俩。

孩子醒来,奶娘就塞给薛理,薛二哥的原话是“孩子不是他生的他不心疼,多抱抱就不舍得抬手就打。”薛二哥还把林飞奴扯出来,说林飞奴是他带大的,薛理就不舍得二话不说给一巴掌。

过两日,林知了受不了头上的味,薛理也受不了她身上的味,夫妻俩决定沐浴,被奶娘和婆子拦下。

做饭婆子不止守着厨房,还嘀咕:“没个婆婆在身边管着就是敢胡闹!”

薛理此时才想起来忘记写信告诉大哥。薛理立刻去写信,信中反复提到,不需要他娘照顾孩子。信送出去,薛理偷偷打热水给林知了擦身子。

好不容易熬了二十八天,天气也变得异常炎热,林知了不再忍,说谁拦着她她扣谁月钱。

也不知她们听谁说的,薛理的俸禄只够他自己用,家里的一切开支都是林知了在仁和楼和丰庆楼赚的钱。林知了此言一出,几个婆子打水的打水,拿盆的拿盆。

满满两锅热水,婆子们来回四次,林知了才把自己洗干净。第二件事就是把卧室的衣物拿出来晾晒浆洗,她感觉衣物都被她染上了汗臭味。

全家忙了一天,林知了走进空气清新的卧室才感觉自己重获新生。

林知了的气色着实不错。

这个月鸡鱼肉蛋一日没少,燕窝花胶隔三差五。刘丽娘还买了许多姜,回家前叫婆子给她煮姜汤面。以至于林知了胖一圈,面色白里透红。

薛理认为这样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