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第266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美食 爽文 市井生活 日常 群像 穿越重生

实则林知了跟做梦一样,不,做梦她也不敢想象皇帝如此大手笔。她不禁感叹:“没想到我有生之年还能在自己家见到传说中的丹书铁券!”

第192章 番外一

一年后,登基大典结束,皇帝立太子,尘埃落定,皇帝的叔伯兄弟心有不甘也不敢再去老皇帝跟前上眼药,亦或者捏造一些风言风语给皇帝添堵。

薛理依然是大理寺少卿,谁叫他今年才三十三岁呢。皇帝倒是想在“大理寺少卿”前加四个字——同平章事,然而他舅颜大人定会第一个反对。

朝中像颜大人一样年岁阅历的文臣武将还有十多人,他们若是因为嫉妒薛理而结党,纵然薛理谨慎聪慧,恐怕也防不胜防。

薛理忠君,毋庸置疑。皇帝可不想把这把好刀用废了。是以不止一人暗示他应当封赏薛理,皇帝都只当没看见。

旁人代入薛理会觉得憋屈,有人甚至忍不住同情他,羡慕嫉妒他的人自然而然少了许多。上朝议事也好,到六部办事也罢,薛理遇到的笑脸越来越多。

更有甚者,拐弯抹角提醒醉理,日后做事讲究方式方法,像在朝堂上拳打脚踢的情形别再出现。在地方上查少贪官也不能先斩后奏。面对皇亲尽可能礼遇有加,否则他要在大理寺少卿的位子上坐到老。

薛理嘴上道谢,心里只觉得可笑。

若非他恩怨分明,在朝中最大的仰仗是皇帝,皇帝敢赐他丹书铁券?三尺白绫还差不多。

人呢,不能既要又要!

好比他们家林掌柜,不能叫她赚钱养家的同时还要求其相夫教子!

说起林知了,这一年和往年并无不同,依然是仁和楼和丰庆楼两边跑。有一回心血来潮给仁和楼加两道菜,一道是粉蒸肉,一道脆皮五花肉。结果惹得丰庆楼的厨子小声嘀咕:“这一年菜单也没什么变化,熟客该吃腻了吧。” 当日林知了只当没听见。

如今她也是五日一休。休沐日,林知了令做饭婆子砸核桃,剁羊肉馅。八月十四上午,林飞奴驾车送他姐去丰庆楼。

到丰庆楼后门,林飞奴把马栓好,接过小外甥,林知了拎着大食盒进去。

林飞奴身上挎着外甥的包,一手牵着大花,一手扛着小外甥去仁和楼。

此时仁和楼和丰庆楼的厨子都在厨房为晌午饭做准备。伙计开窗通风,洗碗工打扫院子,各忙名的,林知了的到来没有引起任何人大呼小叫,多是看她一下招呼一声就继续忙碌。

也是因为林知了有了小薛林,丰庆楼众人认为食盒里是小孩的饭菜。

林知了到厨房,咳嗽一声清清嗓子,厨子们看过来,她打开食盒:“近几个月研究的。”

切菜的徒弟和炖羊肉的厨子不约而同地停下,随即大步朝林知了走去,速度快到跟逃难似的。

食盒里只有两道主食,也可以称之为点心,一份核桃包和一份纸皮烧麦。

这些日子林知了天天在家试做这两样,导致门房、奶娘都吃够了。薛理宁愿吃路边摊,也不想看到羊肉烧麦。

前几天林知了叫他带去给同僚尝尝,薛理嫌拎过去麻烦,半道上看到金吾卫的影子,连同食盒扔给云无影。

两炷香前林知了拎着食盒走出家门,做饭婆子就禁不住祷告,“谢天谢地,掌柜的终于去祸害别人!”

现下林知了想着婆子的样子就想笑:“味道如何?”

擅长面点的厨子连连点头:“掌柜的,明日中秋把这两个点心加上去?”

林知了:“这两个点心其实适合仁和楼的早上。”

厨子脸色微变。

林知了:“做工复杂,核桃包一个二三十文,不符合仁和楼定位。不过也不能就叫核桃包。你们再琢磨俩名,我读书不多,不会起名。”

所有人松了口气,连声表示他们负责起名,恐怕慢一点林知了反悔。

丰庆楼众人如此紧张还是因为在他们眼中仁和楼是亲儿子,丰庆楼是养子。丰庆楼众人担心被养母扔给别人,以至于从厨子到洗碗工都忍不住在意仁和楼。

林知了提醒采买午后去买几斤核桃和羊肉,下午她教厨子做这两样。

后厨管事听出她话里有话:“掌柜的还有事?”

林知了:“林飞奴带着薛林去仁和楼了。我担心舅甥二人的目的不是仁和楼。我得过去盯着。

后厨管事冷不丁想起前几日下午,他趴在二楼睡觉,林飞奴把小薛林抱过来,因为斜对面红袖楼的姑娘夸一句,小公子唇红脸嫩真好看。他就把小外甥递出去。人家嘴上客气一下请他进去,他还真抱着小薛林进去。 饶是知道林飞奴不拘小节,也没想到他这样豪放不羁,吓得管事厨子一个激灵,火急火燎地去账房找林知了。

这件事要被薛大人知道,还不得砍了林飞奴!

后厨管事不禁说:“您快去吧。我总觉得以飞奴的性子不可能老老实实待在仁和楼。”

可不是吗。

林飞奴到仁和楼歇一会,小孩要下来出去,他就把小孩身后的布带扯开,一手牵着大花,一手牵着小薛林。

街坊四邻无语又想笑:“飞奴,你是遛狗还是遛外甥?”

林飞奴理直气壮:“两不耽误!”

街坊:“薛大人竟然能忍住不打你。”

买菜回家的坊间百姓停下,看着小孩梗着脖子往南走:“这是去哪儿?”

林飞奴:“人多的地方。我大外甥胆子大,人越多他越喜欢。”

随后林飞奴给外甥买一块软烂的羊排,一大一小去茶馆。

茶馆伙计认识林飞奴,忍不住关心:“小公子这么小能吃羊肉吗?”

“我一半他一半。”林飞奴说完低头, “林林,给舅舅尝尝!”

小孩立刻把羊肉送到他嘴边。

前些日子小薛林护食。林飞奴朝他手上几巴掌,打的小孩嗷嗷哭,奶娘和门房都心疼,他才把小孩吃独食的毛病改过来。

林飞奴一口咬掉一半,小孩抿着小嘴看着舅舅。林飞奴瞪着眼咽下去一点就说:“你一半我一半!”

小孩收回视线,抱着骨头啃羊肉。

林飞奴等侄子吃完就带着他去茶馆后院洗手。

幸亏他常来,伙计和掌柜的都认识他,否则真不允许他这么不见外!

林飞奴带着小外甥要一壶茶一杯奶和一份蛋糕————如今茶馆也学会做鸡蛋糕,舅甥二人正准备慢慢品尝,面前一暗。

林飞奴抬头,章元朗和夏子乔坐下。林飞奴好奇:“你俩怎么知道我在茶馆?”

“街坊四邻说的。”章元朗叫伙计再添两个水杯, “林公子纵横东市多年,还有人不认识你?”

林飞奴:“你俩这个时候不应该在家吃早饭吗?”

章元朗的神色有点不自然,转瞬即逝。

夏子乔低声说:“他爹娘和我爹娘说今年再落榜就在外面自生自灭。所以你知道吧?”

林飞奴忘得一干二净。

前年考中秀才,薛理同林飞奴长谈一番,叫他过几年再参加秋闱,这几年多听多看多思考,想清楚自己喜欢什么。

薛理的过几年是过五六年,林飞奴把科举抛之脑后,又因为忙着带外甥,忘了过几日他俩还要参加院试。

林飞奴可不敢叫俩人看出来:“所以呢?”

章元朗低声惊叫:“我五更天,五更天就起了。看了两个时辰的书,我娘才允许我出来透透气。”

林飞奴朝夏子乔看过去:“你也是?”

夏子乔:“我娘说我现在用心也是临时抱佛脚,不再叫书童盯着我。我去你家找你,门房说你和小薛林出来了。我一猜你就在仁和楼。果然到了仁和楼,俞管事说你往这边来了。”

林飞奴给小外甥擦擦口水:“你俩这次有几成把握?”

章元朗不答反问:“听说你不准备参加秋闱?”

林飞奴点头:“姐夫说我还小。阿姐说她不希望我去外地任职。姐夫说要是从军,小兵都比我大,恐难服众。不如再准备几年,届时安排起来也不会惹来流言蜚语。”

夏子乔:“薛大人还在意风言风语?”

“他不在意。我也不在意。可是他和阿姐怕我在意。”林飞奴低头看一下外甥, “他俩一个比一个爱岗,正好我带林林。”

章元朗轻轻捏捏小孩的小脸蛋:“他竟然不闹?”

“走累了。刚才有吃有喝,待会该睡了。”林飞奴朝他抬抬下巴。章元朗认真说:“我感觉这次有九成把握。可是上次我还觉得自己有十成把喔呢。”叹了口气,“随便吧。”

林飞奴转向夏子乔。

夏子乔苦着脸叹气:“心里没底。”

薛理给林飞奴总结过近几年院试出题习惯,而他不参与出题,考前也不知道谁出题,此举不算作弊。林飞奴就大大方方分享给同窗。

林飞奴闻言忍不住问:“你们不是看过我的记事簿?”

夏子乔:“你一点就通啊。”

林飞奴叹气:“那我也没什么办法。”顿了顿, “要不叫你父亲带你去工部的作坊看看?若是能改良火/炮,炮架在长城上打到契丹王帐,你而立之年就能官至工部侍郎!”

夏子乔和章元朗相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决定,考试结束就请亲友亲爹带他们去六部。

林飞奴见两个好友不再愁眉苦脸,就请他们吃蛋糕。

章元朗方才就想问, “茶馆也有这个?”

林飞奴:“在我祖籍丹阳很多人都会做。被江南客商带到茶馆里不足为奇。近日你没去仁和楼吃早餐吧?以前一天可以买许多份蛋糕,如今早上和晌午各做一笼。比以前少了近七成。”

夏子乔近日去过仁和楼:“难怪仁和楼又加两道新菜,原来是因为买蛋糕的人少了,少赚的钱用菜补回来。”

林知了令厨子试做粉蒸肉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一点,她就是想吃又懒得动手。

茶馆里有许多街坊,林飞奴不好意思当众说实话便任由他误会。低头看到小外甥揉眼睛,林飞奴叫小薛林躺他怀中。

章元朗的一杯茶没喝完,小孩就睡着了。

夏子乔不禁问:“他怎么这么乖?”

林飞奴心说,我打的!

给他吃给他喝,带他去玩,他还敢乱发脾气,不揍他留着上天吗。

林飞奴下巴微抬:“我外甥!”

夏子乔听出他言外之意,翻个白眼,拿块蛋糕。

又在茶馆呆两炷香,听完一段故事,章元朗和夏子乔各回各家,林飞奴抱着呼呼大睡的小孩牵着大花回仁和楼。

仁和楼明日休息,林知了没有给众人准备中秋礼,而是每人一百文,想吃什么自己买。

这笔钱发下去,林知了就和弟弟带着小薛林回丰庆楼。

半道上,林知了叫林飞奴整理食谱,明年她在城东办个厨师学堂。

林飞奴:“还跟在丹阳一样啊?”

林知了:“不一样!每月两菜一汤一份主食,一次二三十人,每月只教八天,每天上午下午各半个时辰。可是每人每月的束脩是一贯,如果不教点真功夫,你姐会被骂黑心肠。这次叫丰庆楼的厨子教基础,比如刀工,杀鱼分羊的技巧。令仁和楼的厨子教做菜。仁和楼的菜更适合寻常百姓回家慢慢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