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第58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美食 爽文 市井生活 日常 群像 穿越重生

林知了:“木柴分摊进去, 一斤肉的本钱算二十文。香料和糖虽然贵, 可我买的多也比寻常人买便宜, 分摊到肉里一斤六七文吧。”

薛理:“糖不是很贵吗?我听你提过几次。”

林知了:“我用的是本县做的甘蔗糖,没有车马运费,也不是极好的, 两斤肉才用一两多一点。”

薛理:“去掉油盐酱等调料, 一斤净赚十文?”

林知了:“是的。房租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我们每日卖里脊肉赚的钱就能裹住租金。你看里脊肉比红烧肉便宜, 实则比红烧肉赚钱。”

腌里脊肉无需用糖, 虽说盐也不便宜,可丹阳离海近,丹阳县的海盐便宜。香料也贵, 但用得少。薛理听林知了提过,一斤里脊几乎可以做出一斤油炸里脊肉。

薛理:“以前听母亲说过瘦肉便宜。”

林知了:“里脊肉虽说炒着吃不柴,可是不如羊肉鲜嫩。不差钱的富贵人家会选择吃羊肉。偏偏里脊肉比牛肉贵,又没有一丝肥肉,以至于除了好这一口的人或者饭店,几乎没人买。”

薛理:“八文一斤?”

林知了:“秤还是高高的。”

“即便只分四份, 不算人工费和房租,一斤能赚十五文?”薛理说完感到不可思议,卖小食竟然这么赚钱。

林知了想点头,意识到他看不见:“也许更多。”

“我们的房租算每日两百, 只是早上卖出去的里脊肉就够租金?”薛理的身体不禁起来一点。

林知了:“这么不敢相信?”

薛理没了困意:“感觉像做白日梦。”

林知了朝他腰间一下,薛理又痒又痛打个哆嗦,抓住她的手:“睡觉!”

林知了:“相公,你忘了下雨天吗。清明时节雨纷纷,黄梅时节家家雨。这样的天气红烧肉和里脊肉加一起能卖二十斤就不错了。平摊下来每日最多两千文。”

“月底和二嫂分账,一人三十贯也不少。我读那么多年书,每日晌午要批改试卷,下午出题,还参加过琼林宴,每月才十五贯。”薛理想起什么,“娘子,如果人人都知道做生意这么赚钱,谁还辛辛苦苦种地?”

林知了有个不好的预感,“现在商税已经很多,你不是还要向谁建议重农抑商吧?薛探花,如今你一介白身。我跟你说,与其打我们的主意,不如想想怎么减掉百姓赋税。百姓身上没了税,自然不会叫地荒着。”

“百姓赋税没多少。先前在京师听太子提过。”

林知了:“那是因为全天下交税的人不足一半。很多土地不是在王公大臣名下,就是在你们这些举人进士名下。”说起这事就想吐槽,“不知道谁的主意,中举后不用交税。在这方面优待读书人,还不如把税收上来用这笔钱多修几个学堂。兴许你看着只会玩泥巴的乡间小孩就是将才。古人不是说过吗,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薛理从未想过可以动官绅,茅塞顿开不由自主地欺身靠近她。

林知了吓一跳:“你——干什么?我劝你把心思放在学生身上,朝廷大事自有百官操心,与你无关!若叫我知道你真给谁写信瞎提建议,别怪我把你撵出去啊。”

薛理见她误会就想解释,转念一想她兴许还有别的想法,故意说,“如今从商的多,如果我真提醒昔日同僚重农抑商呢?娘子读过书,想必看过种桑误国的故事。种桑和重商呈到陛下案头,陛下会如何裁决?”

“那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薛理当然没有想过,如今朝廷税收分了九等,只是他想知道林知了会怎么说:“那要怎么做?”

“分级啊!”林知了脱口而出。

薛理心说,她果然知道这点,应当不是只读过几本书。他家娘子真谦虚啊。有个才貌双全的娘子,薛理心里高兴,又故意问:“跟分等一个意思?”

林知了:“差不多。但是要细分。像我这样只有两间店面的小商人赚的少应当少交,像刘掌柜一份桂花藕就敢卖五十文,就应当叫他多交税!”

薛理闻言有些奇怪,她和刘掌柜不是朋友吗。“你是不是有点仇富?”

“不如你仇富!看到我每月三十贯想到的不是过几年我们就能在城里买房,居然嫌我赚得多。”林知了朝他腰上一下。

薛理痛得抽气:“——我的腰都被你捏青了。”

“哈哈哈哈哈……”

稚嫩的笑声突然响起,薛理顿时感到毛骨悚然,反应过来转身问:“怎么还不睡?”

小孩又坐起来:“我听阿姐和姐夫说话啊。”

薛理:“你——赚够钱就买房,让你自己睡!”

小鸽子:“现在也是自己睡啊。”

薛理:“和你鱼儿姐姐一样!”

“不要!”

薛理:“不要就睡觉!再让我听见你笑,我和你姐去店里睡桌子,让你一个人在这里睡。”

“睡就睡!”小孩躺下蒙上头。

薛理借着稀疏的月光看到小孩的动作松了一口气,转身在林知了耳边说:“睡觉。”

“那你会不会写信——”

薛理打断:“现在没人理我。”

林知了放心了,等她赚够买房钱,随便薛理怎么折腾,“等等,以后——你想死别连累我和小鸽子。届时提前告诉我,咱俩和离后你想干什么干什么。”

怎么突然说到和离?薛理心有不快:“不找死就不和离?”

“你好好的和离做什么?”林知了奇怪,离了他上哪儿找个待小鸽子像亲弟弟一样的人。

薛理心中一闪而过的悸动让他不由得妥协:“只是随口一说。我都没了功名还能干什么。”恐怕她揪着不放,“明日卯时屠夫来送肉,你是不是鸡鸣就起?”

要比以往起得早。林知了想到这点,怕耽误明日赚钱,立刻闭上眼劝自己快睡快睡。

近来都是亥时左右进入梦乡,身体习惯了,不到一炷香林知了就放松下来。薛理感觉到她软下来轻轻拿出发麻的手臂,给她掖好被角。

林知了再次睁开眼屋里很暗,她担心起早了,又怕一个回笼觉睡过去,犹豫片刻决定起来,大不了早饭后补觉。

蹑手蹑脚下了床,林知了点着灯,悄悄穿戴齐整,隔壁传来开门声。这个声音叫林知了意识到她是一觉睡到自然醒。

林知了带上门出来,刘丽娘听到动静看过来。林知了走过去:“我还以为起早了。太静了。”

刘丽娘指着月亮:“再过一会鸡就叫了。”

周围有人养鸡,不过没人嫌吵,只因附近住着很多商户,听着鸡鸣可以估算出还能睡多久。

刘丽娘往锅里倒水,林知了烧火。妯娌二人洗漱后,薛二哥从屋里出来,看到锅里还有水他也先洗漱。

薛二哥借着月光从公厕回来,正好碰到屠夫送肉。

妯娌二人帮屠夫把肉搬到案板上,刘丽娘看着屠夫过称,林知了去屋里拿钱。

随后三人分开做事,林知了腌里脊肉,刘丽娘和面,薛二哥用屠夫今早送的猪肉和两根排骨以及一堆大骨头煮汤。

林知了把肉腌好,刘丽娘也把面和好。妯娌二人去店里,刘丽娘烧两口锅,一口锅蒸米饭,另一口锅是林知了做红烧肉——肉太多,早饭后再做来不及,她决定先做一锅。

刘丽娘这边才点着火,卖豆腐的进来。林知了付了钱,把豆腐和笋干交给薛二哥。薛二哥先用大铁锅炖豆腐和笋干,等开门迎客再把汤移到砂锅里端到店里。

卯时过半天蒙蒙亮,薛理起来,他洗漱后薛瑜和小鸽子也醒了。薛理教俩孩子读书写字。

薛瑜眼睛看着书本,耳朵竖起来听外面的动静,感觉二哥拆门板,她立刻说:“三哥,我去帮二嫂三嫂烧火。”

薛理头疼,这个妹妹是不是跟书本有仇,“你二嫂三嫂忙得过来。二哥也在店里。再写两页。”

薛瑜苦着脸抱怨:“我又不考功名!”

薛理:“一张里脊肉饼和一碗红烧肉面以及一份肉松饭团多少钱?”

薛瑜不由得伸出手指。

薛理叹气:“还要数手指吗?”

“你是探花,你当然知道多少钱。”薛瑜小声嘀咕。

薛理:“跟我是什么有什么关系?薛瑞都不用掰着手指算。你还不如他?”

薛瑜怀疑她哥故意激她,可是这招有用:“学算数为什么要练字?”

薛理:“一二三几个字写的像狗爬,你怎么帮你三嫂记账?即便你三嫂看得懂,你也好意思要她每日三十文?”

薛瑜一想到从初十到昨日已经赚了百文,每日都可以吃到肉,三嫂还给她买点心,就想跟她三嫂过一辈子。

林知了说过,家里不养闲人。以前在村里林知了有多么讨厌不干活的薛瑞,薛瑜一直看在眼里,她不希望有一日被三嫂赶出去。

薛瑜心里一百个不情愿还是乖乖点头:“写就是了。”

薛理:“我可以去店里搭把手?”

薛瑜点头:“我不偷懒!你可以叫小鸽子看着我。不过店里人多了你要喊我啊。”

“今日上元节,在城里做事的匠人休息,吃早饭的人会比昨日少一半,我们忙得过来,你安心写。”

薛理所料不错,客人不如昨日多。

林知了也料到了,今日做的米饭和面都比昨日少三成,白米粥煮一小锅,用了一斤米。昨天下午她还跟屠夫说过,今早别送大排,昨晚做的足够今日卖的。

薛二哥仍然忍不住发愁,店里店外来来回回走动,不是看看还有多少米,就是看看还有多少骨头汤。

刘丽娘被他转悠的闹心:“这个时候最多辰时一刻,城里人还没起,你急什么?”

薛二哥朝店门外看去:“太阳都出来了。”言外之意,怎么可能还没起。

林知了:“二哥是不是忘了薛瑞都是什么时候起?”

辰时过半!薛二哥没少背着他二婶骂薛瑞废了。

林知了:“二哥,你过来帮忙卷饭团,二嫂看着做油饼和拉面。人多了叫相公搭把手。”

薛二哥:“你怎么了?”

林知了:“我做红烧肉。”

“那你去吧。”薛二哥洗洗手到灶前。

薛理把桌子擦干净就去院里给林知了打下手。

薛瑜听到动静朝外看到哥嫂,意识到店里不忙用不着她,不得不把昨日学的字找出来写几遍。

又过了一炷香,林知了听到刘丽娘喊她,薛理不待她开口:“我知道接下来放什么。”

开业前试了几次,薛理一直在灶前给她打下手,林知了一时顾不上,薛理还会帮她翻动。再说他比薛二哥稳妥,林知了相信他不会心存侥幸不懂装懂。

林知了到店里就复炸里脊肉,薛二哥盛汤盛粥端面。

店里突然来了七八个男男女女,最大的跟薛理年龄相仿,最小的比薛瑜大两三岁的样子,姑娘要饭团干笋汤或拉面,男人要拉面或油饼。

林知了感觉他们像富贵人家的奴仆。

随着面和饼做好,他们坐下边用饭边闲聊,林知了听出是贵人家的奴仆,都没了亲人,主人家给半天假也不知如何打发,想起家里的公子说过“林娘子的店”,实在好奇便约到一起出来用早饭。

林知了冲薛二哥招招手。

薛二哥靠近。

林知了低声说:“收碗筷的时候说一句汤没了可以再续一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