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元月月半
薛二哥点点头就盯着先前的客人。客人起身,他立刻去收拾碗筷,顺便对那群男女道:“汤没了可以再续一琬。”
“不收钱吗?”
薛二哥:“就是骨头煮的水,不值钱。要不是怕遇到一群人买一碗汤续五六琬,你再喝两碗也不收钱。”
话音刚落,街坊进来,薛二哥赶忙把碗送到后面洗刷,顺便盯着柴火。
薛理来到灶前帮忙端面。
街坊已经知道薛理正是去年城中百姓议论纷纷的“薛探花”,即便没了功名,街坊也不敢叫他端碗。
这碗面做好,又来几个街坊,其中一个女子看着双十年华,往日没有用过鲜亮的头巾,今日换上鹅黄头巾,还用了唇脂。林知了一看这打扮就猜到不是走亲访友就是去逛街。
林知了怀疑她不会吃面和饼。果然到跟前就说要一碗白粥和一个饭团。
女子的相公要了一碗面和一个里脊肉夹饼。他们的儿子要了面,姑娘要了骨头汤,夸林知了炖的干笋好吃。
林知了心说,我用了半锅骨头,笋干吸满了汤汁再不好吃就完了。
小丫头跟小鸽子和薛瑜一样爱吃肉松,又要一份肉松饭团。薛二哥送过去她就问:“薛郎中,什么这么香啊?”
薛二哥:“应当是红烧肉炖出味了。”
小丫头惊呼:“这么早啊?”
薛二哥:“今日吃早饭的人少,我们忙得过来就先做一锅。要像昨日一样人多,等早饭卖完,院里的锅和这边两口锅同时做才来得及。”
话音未落又有街坊进来:“午时能做好吗?”
薛二哥:“可以是可以,但到家还有热一下。我感觉要再炖一炷香。不过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我觉得不够味,旁人也许认为正合适。”
这街坊把面钱给了又给林知了一串钱——百文。林知了问:“给您留十块啊?”
街坊笑了:“林娘子就是聪慧啊。”
林知了叫二哥拿笔墨。
薛理从院里进来:“我写吧。锅底下有木柴,不用盯着。”说完就去薛瑜房中,写下刘掌柜定的肉,又写下这位街坊的。写好拿给街坊看一下,街坊失笑:“薛先生还能骗我?只是这个刘德全是谁?怎么买这么多?”
薛理:“城外酒店刘掌柜。”
这位街坊年前出去过:“开在竹林里的那家店?他也卖猪肉?不是说贵人不屑吃猪肉吗?羊肉被他们吃的一年比一年贵。”
薛理:“也有贵人不介意尝尝鲜。”
街坊好奇心盛:“薛先生认识这位刘掌柜?”更想问他是不是认识背后的东家郡王爷。
薛二哥没听出来又嘴快:“以前我弟妹天天去他店里卖桂花藕和皮冻。如今城里酒店和刘掌柜店里的桂花藕都是跟我弟妹学的。我弟妹以前一份才十文。”
这位街坊和之前进来的街坊头回听说,齐声惊呼便宜。闻言薛理好奇:“诸位吃的多少钱一份?”
街坊指着北边:“那个酒店,三十一小份,说是前菜,只有八块!”
酒店和伙计们不禁停下,想听听林娘子怎么说。
薛理在心里感叹,他家娘子说得对,不应该盯着小门小户,应当叫大酒店大商人多交税。然而嘴上说道:“以前我娘子在家做桂花藕,省了租金,也不用请伙计。”
街坊细想想那边还要请厨子:“听薛先生这样讲,好像也不是很贵。”
薛理:“是的。我家这个店若不是租金比街上便宜,一份里脊肉夹饼也不敢只要十文一份。”
停在门外侧的酒店大厨子和伙计们很是意外薛理没有为了讨好客人顺着客人的意思讨伐他们,反而为他们解释。
酒店厨子过了片刻才加重脚步进来:“林娘子,来碗面。”
林知了:“要不要加肉?”
大厨在大酒店吃的好,心里不馋不想吃肥肉,要了一份大排面。
林知了夹一块大排放碗里,刘丽娘拉面。薛理进来看着火。薛二哥请厨子和伙计们坐下。其中一个伙计薛二哥认识,便跟他闲聊:“今日店里不忙?”
那名伙计不禁倒苦水:“忙!天亮就起来备菜。忙到现在衣服还没换,吃了饭就要回去收拾。”
薛二哥:“我们店里不忙。今早多亏了街坊们照顾。”
酒店大厨子笑着说:“晌午忙啊。”
昨日的盛况街坊四邻都看见了,薛二哥不想显得虚伪,“借您吉言!”
随后又陆陆续续来了几人,虽然没有再出现一拥而上的情况,而直到巳时过半才没人。
薛二哥看到饼和面以及饭团都卖光了,粥还剩两三碗的样子:“我以为今天要剩一半。”
林知了:“难得休息很多人不想做饭吧。也许是为了早点出去玩,亦或者去亲戚家。”看到她二嫂,想起二嫂春节就没回娘家,“二嫂,你今日要不要回娘家?”
刘丽娘很纠结,她和家人没有大的矛盾,只是自打薛理入狱娘家人就跟消失了一样。刘丽娘可以理解他们担心被连累,毕竟牵扯到储君。再说,也不止她一个被这样对待。自打薛家出事,大嫂陈文君也被娘家人遗忘。
陈文君可以跟娘家人和好如初,她为何不可?刘丽娘几次怀疑自己心胸狭隘,也不止一次说服自己别计较。
然而每每想到她带着礼物上赶着跟娘家人缓和关系,刘丽娘就想骂自己贱!
“弟妹,你要不要回林家?”刘丽娘想起她春节也没回去过。
林知了:“我爹没了,娘也回了外祖父家,如今我还能去哪儿。不过清明要回去,给我爹添坟。”
刘丽娘:“你祖父和祖母不是还在?”
林知了:“自从我娘要回外祖母家,我家的房子就被几个堂兄弟分了。我回去他们难免多想。”
薛二哥不禁问:“小鸽子长大了怎么办?”
林知了:“我祖父给他存了一笔钱,够他成亲或者读书。”
刘丽娘好奇:“那笔钱能到小鸽子手里吗?”
林知了点点头,心说已经到了。
刘丽娘:“这样还行。”随即又忍不住纠结,“三弟,你看我是回还是不回?”
薛理:“想回就回,不想回就不回。”
说得轻巧啊。刘丽娘愈发纠结。林知了见状提醒她先收拾灶台。刘丽娘想起待会要做红烧肉,否则赶不上午时开门,立刻抛下此事。
今日不止要做几锅红烧肉,还要烧汤以及炸里脊,几人忙个不停,等终于可以坐下歇息,家里来人了——刘掌柜店里的伙计,从南边侧门进来。
林知了先盛五十块五花肉,又舀几勺酱汁,提醒伙计酱汁红烧肉拌饭很香。伙计来店里吃过红烧肉,当日就想拌饭。闻言在心里感叹林娘子心善,面上笑着道谢。随后带着红烧肉和里脊肉出城。
伙计走后没多久,几人听到脚步声,朝店里看去,林知了很意外,正是先前同她打赌的富家公子和他的小厮。
林知了笑着迎上去:“我赢了还是你赢了?”
那位公子买了早餐到家还没开口就被父亲骂一顿。当时很想拂袖而去,然而一想起林知了的话,他也认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待父亲问他是不是无话可说。他才说出早餐是在薛探花店里买的。
那位公子的父亲脸色有些微妙,而这个发现让他觉着挨一顿骂也值了。随后叫他放下早餐,又不痛不痒地说落他几句。再后来他叫小厮来林知了店里买早餐,他父亲也没再骂“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往家里拿。”
这位公子担心林知了追问下去:“林娘子,听说贵店的红烧肉可以外带?”
林知了见他神色有些窘迫,显然不想提以前的事,就打开灶台上的砂锅,“片状的做得早,比较入味。块状的还要再焖片刻。公子是自家吃还是待客?”
这位公子走到灶前,看到块状的颜色形状都很好看,明白林知了的意思,四四方方的待客,片状的自家吃。他犹豫片刻就给小厮使个眼色,小厮给林知了两串钱,分别要十片和十块。
林知了小心翼翼盛到他们带来的汤碗中。小厮看着油亮的肉不禁吞口口水。这位公子眼尖瞧见,朝他屁股上踹一脚。
林知了赶忙提醒:“小心!”
小厮红着脸说:“林娘子做的肉太香,一时没忍住。”
林知了:“改日休息来我这里尝尝。”
十文一份吃得起,小厮下意识点头,注意到他家公子,先转向公子。这位公子白了他一眼,小厮乐了:“林娘子,我明日就过来。也是这个时辰吗?”
林知了:“明日是的。往后未时。午时开门太仓促。”
小厮点点头表示记下就跟公子离开。林知了也想回后院,又进来几人,是附近街坊,每人手里都两个碗。林知了先问他们吃什么,随即把里脊肉放油锅里,然后给他们盛红烧肉。
薛二哥见店里来了仨人,就和刘丽娘把面端进去。
虽然晌午饭简单,只有饼和面以及肉,可是买肉的人多。刘丽娘和林知了俩人盛肉,薛二哥和薛理收钱,已经很快了,依然要排队。
队伍把好奇的路人吸引过来,路人没带碗盆就进店吃面或饼。附近很多少年吃够了家里的饭,看到店门外排队意识到林知了开门了就来买一两份饼解解馋。可是他们一来队伍就更长了。
直到未时才没人排队。此时饼和面都卖了一半,块状的红烧肉卖的一干二净。刘丽娘可以歇一会,想起这个时候再回娘家也晚了,干脆就当忘了。
未时过半,店里只有几人,林知了盛几碗豆腐干笋汤,炸几份里脊,又切几块大排,一家人用饭。
客人见状不禁问:“林娘子,你家也吃这些?”
林知了:“这些不好啊?”
客人其实想说别的:“天天吃不腻?”
林知了:“这么香怎么会腻啊。弟弟,吃腻了吗?”
小鸽子嫌筷子麻烦,捏一块里脊肉塞嘴里:“我可以吃很多很多!”
林知了:“你喝点汤吧。”
小鸽子不想喝,林知了瞪眼,他拿起勺子喝汤。
吃到一半又有客人上门,林知了瞧着眼生,看穿着像城里人,估计住得远。
林知了他包四份饼,又多加一张纸,但没多收钱。这位拎着饼就急匆匆出去,林知了怀疑是家里的小辈突然闹着吃。
随后又来几个街坊,听他们闲聊出去玩到现在不想做饭,索性来这边凑合一顿,晚上再好好筹备。
林知了想起她家也要过节,卖完她就关门,一家人齐动手把屋里屋外收拾干净就上街买晚上吃的和明早卖饭用的食材。
薛二哥在街上看到许多老人,移到薛理身边低声问:“我们真不用回村看看?你看现在离太阳下山还早。”
薛理:“我不想挨骂。”
薛二哥也不想回村,但他做不到我行我素,忍不住在意外人的看法,也不想被戳脊梁骨:“娘又不是二婶,很生气也是说你怎么变成这样。”停顿一下,“爹不在了,娘一个人在家,看着挺可怜的。”
薛理:“大哥大嫂和小侄儿不是人?”
“你你,你知道我什么意思。”
薛理:“要回你回!”
薛二哥:“你——你不回我回去挨骂?”顿了顿,“我们待一会就走,让她没机会数落我们。”
第44章 薛母要帮忙
刘丽娘不曾跟薛母起过争执, 薛母也不曾痛心疾首地质问薛二哥“怎么像变了个人!”以前薛二哥跟薛大哥一样每日五十文家用,也不知道薛母拒绝了大哥的家用,以至于对薛母的偏心只是浮于表面。
上一篇:变成幼崽后被兽人团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