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第60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美食 爽文 市井生活 日常 群像 穿越重生

关于薛瑜的棉衣,薛理不曾跟二哥二嫂说过, 林知了跟二嫂提过一嘴, 但没有提薛理和薛母因此吵起来。

即便后来知道这些事, 可是都搬出来了, 夫妻俩就跟听别人的故事似的。又因为他和刘丽娘潜意识认为大嫂陈文君是薛家功臣,可以接受大嫂月子里不给家用,是以对薛母在长孙出生后所做的一切不如林知了和薛理愤懑不平。

薛理设身处地地思索一番, 认为应当叫二哥回去, 二哥还差一次深刻的教训!

薛理转向薛二哥另一侧的二嫂:“二嫂想回去看看?”

刘丽娘很清楚回去定会受一肚子气,原先也不想回。到了外面看到人家一家子齐齐整整, 又跟薛二哥一样在意他人的看法, 她就想看一眼就回来。碍于薛理和林知了不想回去,刘丽娘感觉说出来像背叛了他们。

看着她犹豫不决的样子,薛理意识先前在家中的那些“痛”没有伤到她, 若是她病了被二婶说“苍天有眼”,母亲只是不痛不痛地数落二婶一两句,她必然听见二婶的声音就心烦。

薛理:“你和二哥先回去,若是母亲当真想好好过节,二哥来喊我们,我们再带着小鸽子回去探望她。”

被刘丽娘攥在手里的薛瑜问:“三哥, 我呢?”

以前薛瑜在家很受宠,多年的感情不是说断就断,哪怕她对薛母偏疼长孙很是不满,此刻不叫她回去, 薛瑜定会有些伤心。

薛理叫她和哥嫂一块去,再买两斤羊肉和两份点心。

店里生意好,薛二哥财大气粗嫌买的少。

刘丽娘觉得够了:“你很有钱吗?”说出来想起什么,“回头大哥大嫂问你赚了多少钱,就说我们帮弟妹做事,弟妹给我们月钱。”

薛二哥:“要问每月多少呢?”

刘丽娘:“自然是四千。你还想说八千啊?”

薛大哥在城里当护院每月四千,薛理瞬间明白二嫂为何这样讲:“每月三千,不能比大哥多!”

刘丽娘无法理解:“跟大哥一样也不行啊?”

薛理神色严肃,语气果决:“不行!”

刘丽娘心底顿时有些许不快,不是因为薛理让她装穷,而是薛理强势的态度宛如她这个嫂子是年幼的薛瑜什么都不懂。转念一想他懂得多,跟薛理比起来她称得上无知,薛理怀疑她脑子不够用实属正常。

这么安慰自己,刘丽娘心里好受多了。

一行人先买点心后买羊肉,最后买猪大排猪骨以及葱姜等调料。薛二哥和刘丽娘带着薛瑜背回去,到巷口听到蒋掌柜喊他二人——原来是周嫂子来过。

周嫂子见店门和院门关着就问蒋掌柜薛理一家是不是回村了。伙计看到刘丽娘等人拎着背篓上街,告诉周嫂子买东西去了。周嫂子就把一车东西放蒋记门外。

刘丽娘和薛二哥把东西搬到店内,青菜、咸菜过了称,木柴跟昨日一样,夫妻俩知道该给多少钱,薛二哥记在账上,刘丽娘从木盒里拿了钱就和薛二哥带着薛瑜回村。

与此同时,薛理问林知了饿不饿。

小孩抢先说:“我饿了。姐夫,我想吃汤圆,我想吃——”

薛理朝他圆鼓鼓的肚子上拍一下。小孩气得拿头砸他的肩。薛理捏住他的小脸:“你是不是想下来?”

小孩顿时消停了。只因今日上元节,城里挂满了花灯,老弱妇孺走出家门,以至于哪里人都多到摩肩擦踵,薛理担心一眼没看见他被人抱走,到了街上一直抱着他,小鸽子太矮,自己走什么也看不见,难得不嫌被抱着失去自由。

林知了朝左右铺子看一眼,感觉哪里都是人挤人:“可能要排队。买回去我们自己做?饭后天黑了正好出来看花灯。”

小孩又忍不住问:“买肉吗阿姐?”

薛理:“还没吃够?”

小孩点头:“我吃不够!”

林知了:“最近天天吃肉,看看有没有卖海鲜的?”

小孩伸手拍一下从薛理身后过的老者:“阿公,哪里卖鱼啊?”

老翁愣住,满脸皆是“我认识你吗?”

薛理想给他小舅子一记爆栗,“抱歉,请问这个时候市场还能买到海鲜吗?”

老翁回过神,意识到打他的小孩只有五六岁,不好意思同他计较,“这个时候不多了。公子可以去市场看看。”

小孩好奇地问:“在哪儿啊?”

林知了:“我们买肉的市场应当有卖海鲜的。先过去看看吧。”随即向老者道一声谢。

薛理拍一下小舅子,小孩奶声奶气地说:“谢谢阿公。”

老翁露出笑意:“不用谢。小公子快去吧。晚了人家就回家了。”

小孩转身向前挥手:“出发!”

薛理毫无防备,差点脱手,气得朝他屁股上一巴掌。小孩愣了一下,没想到姐夫打人,狠狠瞪一眼他就朝林知了伸手。

林知了接过他:“我抱着你只能走一会啊。”

小孩搂住她的脖子:“我可以下来走。”

看来真生气了,都不嫌自己走什么都看不见。林知了拍拍他的背安抚:“你姐夫是怕你摔着。”

小孩的小脑袋埋在她肩上,一副“不听不听”的样子,让人禁不住发笑。

薛理梦中没有孩子,妹妹薛瑜像小鸽子这么大的时候正好赶上薛理备考,薛母担心薛瑜打扰他背书写文章,不许薛瑜找他。薛理不曾跟这么小的小孩相处过,见状有些担忧地看着林知了,哭了吗。

林知了微微摇头:“先去买鱼。”

背篓被拿回去,没法买虾、蛤蜊等小海鲜,林知了买了一条长长的带鱼和一条黄花鱼。小孩看到带鱼稀奇,薛理要抱着他拿带鱼,小孩犹豫片刻就把手递过去。林知了腾出手来就去挑花灯。

花灯到手,林知了准备回去,盖因还要拿盆出来买生汤圆,忽然隐隐听到“牛肉”不由得停下,确定没听错抬手把花灯塞给弟弟,“提着!我去看看。”

薛理下意识问:“看什么?”

“我听到牛肉,定是今日有人杀牛。”林知了说着话朝左右看去,几个男女朝南跑去,她二话不说拿走弟弟脖子上挂的荷包跟上去。

小鸽子愣住,直到林知了拐弯他才回过神:“姐夫,阿姐怎么了?”

“你阿姐不能听见吃的和能卖钱的,否则就像换了个。”薛理不禁摇头,说好了东西送回家吃了晚饭去县衙前街看花灯,这才过去多久,不到两炷香,她忘得一干二净。

薛理可不信她买到肉不做。如今虽说天凉,可是鲜肉过夜也会变得不新鲜。届时留她一人在家炖肉,他带着小鸽子出来,薛理做不到于心无愧。

恐怕林知了回来找不到他,薛理和小鸽子移到路边等着。

约莫一炷香,林知了出现在街上,薛理抱起小孩,小鸽子喊一声“阿姐”,林知了艰难地走过来。薛理心底震惊,她买了多少啊。薛理赶紧放下小舅子单手接下背篓。饶是他有所准备手腕也险些脱臼。

林知了把背篓放地上就捶肩。薛理愈发好奇,打开篓盖呼吸停滞,最少五十斤!她上辈子饿了多少年啊。

薛理叹着气把鱼递给林知了,弯腰提起背篓又想叹气,不止五十斤!“买这么多怎么吃?”薛理实在好奇。

林知了:“看着多,其实都是骨头。”

即便全是骨头也要炖两锅。即便全是骨头,这些啃完也要半个时辰。薛理想起小鸽子的荷包里只有几十文钱:“哪来的背篓?多少钱买的?”

林知了:“卖牛的人来店里吃过面,背篓是他给我的,说先放店里,改日他来吃面再拿回去。拢共不到五十文。便宜吧?”

薛理知道牛肉价比猪肉、鸡肉和鸭肉低,甚至不如河鲜,五十文买一背篓不贵,也不比往日便宜。可是林知了的样子很像捡到了金子,薛理不想扫兴佯装钦佩。

小孩仰头问:“阿姐,什么时候做肉啊?”

林知了牵着他的手:“回去就做。”

到家后薛理把背篓倒出来以为眼花了,仔细看了又看:“这是牛胃吧?”

林知了点头:“相公会不会清洗?”

薛理不会,薛理潜意识认为她洗过做过吃过,盖因在他眼中林知了一直很贤惠——贤惠的女子不会被家里的活难倒。“娘子会吧?你教我怎么洗。”

林知了:“那相公先打水,我把骨头炖上。”

原本想买脊骨,然而脊骨有肉又比牛肉便宜,林知了没有抢过阿公阿婆。轮到她只有下水、大骨和几块牛肉。林知了原本不想要,担心是老牛或病牛,得知牛摔断了腿报备官府后宰杀的,便要了许多下水和两根牛骨以及两斤牛腩。

卖牛的人也在林知了店里喝过骨头汤,他看到林知了买骨头想起自家也可以用牛骨炖豆腐和笋干,剩下的牛骨就自己留着。

这个时候薛二哥和刘丽娘以及薛瑜也从周嫂子家出来——给周嫂子送菜钱和木柴钱。

周嫂子家在薛家前面,三人到路边往北十几丈,再往东十几丈就到家门口。饶是三人因为心里不安很磨蹭,也没能磨叽一炷香。

到院门外薛二哥停下,叮嘱妻子和妹妹:“待一炷香就走?”

刘丽娘点头。

“你看,我说不用担心,他们会回来过节,你还不信。”

熟悉的声音传到门外,薛二哥猛然抬头,薛母、薛二婶和大嫂换下平日里做事的短衣,换上鲜亮的窄袖襦裙,大哥也换上了青色长袍。薛母和薛二婶坐在厨房门外摘菜,大哥和大嫂在二人对面,大嫂怀里还抱着个孩子,小孩一身红彤彤的很是喜庆。

不过穿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薛二婶怎么在这里。薛二哥转向刘丽娘低声问:“我没看错吧?”

刘丽娘不禁说:“我也以为眼花了。”心里庆幸薛理和林知了没回来。

“璋儿,丽娘,怎么不进来?”薛母放下手中的青菜起身问。

薛二哥后悔回来,可是都到门外了总不能不进去吧。薛二哥拎着肉和点心先进去。薛母很是高兴:“回来过节还买什么东西啊。我买肉了,还杀了一只公鸡。”说话间朝他身后看去,“理儿在后面?”

薛二哥料到薛母会问起薛理,也准备好说辞:“今日城里人多,我们店里东西多,担心有人翻墙进去,三弟就没回来。”

二婶张丹萍哼一声:“我看是不想回来!”

薛二哥心说,让你说对了!

刘丽娘想说,回来打你一顿吗。

然而俩人都不如林知了敢做敢为,只当没听见。薛二哥把点心递过去:“娘,肉放在哪儿?”

二婶看过来:“店里生意那么好,你们兄弟俩只买这点肉啊?”

薛二哥顿时感到羞愧。

刘丽娘不敢跟薛母这个婆婆吵架不等于怕薛二婶:“二婶买了几斤肉?”

薛二婶噎得张口结舌:“我,我没有铺子。要是我开店做生意,天天请你娘吃肉!”

刘丽娘无法反驳有些心急,不禁回想弟妹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说:“婆婆,这块羊肉少吗?”

多少都是孩子的一片孝心。薛母笑着说:“人回来就行。”

刘丽娘瞥向二婶:“听见了吗?二婶,婆婆不嫌少。再说,也不是买给你吃的。婆婆杀了鸡买了肉,还有我们买的肉,就这些我们一家几口都吃不完。”

薛母闻言觉得应该说出来:“丽娘,今天我们一起过节。”

刘丽娘神色一怔,看向薛二哥,三弟都那样说了,婆婆怎么还跟二婶亲如一家啊。

薛瑜讨厌二婶,但以往不敢想说什么说什么,只因薛母说过她没了父亲,日后要指望几个兄长姐姐,不能惹别人生气。

如今日日练字学算数,日后可以依靠自己,薛瑜立刻说:“娘是不是又忘记三哥说过,这个家有他没二婶。”

薛母叹气:“他不是没回来吗。再说,你三哥说的都是气话。”

薛瑜感到窒息,三哥三嫂恨不得杀了二婶,她竟然认为是气话。她顿时明白三哥为何突然讨厌母亲。

薛瑜后悔回来:“娘——”

薛二哥看出妹妹想说什么。然而有些事不应该让妹妹出面,她还是个孩子。薛二哥打断:“我先把肉送去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