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第87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美食 爽文 市井生活 日常 群像 穿越重生

今天刘丽娘的嫂子和母亲没进院,把人送到门口,她俩到巷口把挑过来的鸡头米倒地上边剥边卖。

刘丽娘依然先教她们用称面和水。然而还是没人做到三光。

又过两日,周嫂子先做到“三光”,干干净净的粗瓷盆她是越看越喜欢。

林知了问众人要不要在家休息一日,她感觉有人和面使不上劲。

周嫂子:“我看天气想下雨,我们雨天休息吧。”

第八日上午飘起小雨,众人都没来。

第十日,林知了没叫众人和面,而是用刘丽娘和好的面拉拉面,给每人煮一碗面。待众人吃完,林知了叫众人明日提前一炷香学和面。

众人懵了。

林知了:“拉面的面和做生煎馒头的面不一样。”

听闻此话,翌日下午十三个学徒无人迟到,只有人早到。

和面水比拉面的面热,也不用加食盐。林知了等众人把面和好,提醒她们看清楚,醒发两倍才可以用。

随后林知了把猪肉拿出来,叫她们轮流剁馅料。馅料剁好,林知了把花椒粉、切碎的葱姜和老酒加进去,便把葱姜水递给周嫂子,叫她加进去一点,顺着一个方向搅一会换别人,直到所有葱姜水用完。

林知了对众人说:“肉馅放着备用,我再教你们做素馅。”给众人一把韭菜,让她们摘洗。韭菜放在院中晾去水分,林知了叫众人进店看着她炒鸡蛋。

林知了:“也可以用豆腐。”

周嫂子等人急了,叫林知了今天先教一样,说太多记不住。

林知了估计面该好了,随便打开一盆看到面里有气孔,叫众人把面拿出来揉搓排气。

随后递出去两个小擀面杖叫众人轮流擀皮子,刘掌柜派来的厨子认真起来。

按扁的面剂子在林知了手下转几圈就成了又圆又薄的包子皮,厨子感到不可思议,终于忍不住开口叫林知了慢点。

厨子很是挫败,一块面用完也没能包出十八个褶。

林知了宽慰他:“少几个也无妨。包的好看就行。”

所有人包好,林知了用平底锅煎包子。

厨子想说跟生煎馒头差不多,林知了往锅里倒一碗面水。水煎干散发出香味,林知了打开锅盖,用锅铲反过来,金黄诱人。

林知了加了许多葱姜水,厨子毫无防备,一口吃掉半个,汤汁顺着他的嘴角留下来,慌忙低下头去。

林知了问周嫂子:“可以推着小车在街边卖这个吧?”

车上放着炉子案板,在家准备好面和馅料以及面水,只需一人就可以边做边卖。

周嫂子等人茅塞顿开。

林知了提醒她们明日带菜,众人毫无怨言。翌日清晨她们就去买菜。只可惜没有默契,十三个人七种菜。要是做七种馅料,她们记不住,林知了就挑三样,白菜、豆腐和韭菜,她提供几个鸡蛋。

沉迷用面皮包一切,众人忘了时间。第二十天下午,林知了告诉众人明日带几个鸡蛋,教他们做鸡蛋糕。

重头戏来了,众人很是期待。

然而第二天一个比一个蔫吧,搅蛋液累得。

竹林酒家的厨子自诩是个大师傅,待他把蛋液搅到林知了满意,由衷地想喊一声“师父”,求放过。

林知了安慰众人:“蛋液做好就差不多了。”随后加入面粉和油,“不能放猪油,猪油会凝固。”

众人连连点头,其实累得心思根本不在这上面。

蓬松的鸡蛋糕蒸出来,众人跟做梦似的。薛瑜的小姊妹终于露出笑容。林知了提供小碗,她们每人做出满满一碗,林知了让她们带回去。

蒋记伙计立刻端去隔壁请少东家品尝。

周嫂子的相公只吃一口就说:“单单一个鸡蛋糕也值五百文。”

周嫂子不禁替林知了说,“我看以后谁敢说林娘子眼里只有钱!”

周嫂子的相公:“今天伯仁他娘叫亲戚邻居尝尝她的生煎包。前些天又是买炭又是买炉子,还叫村里的老木匠给她做板车,我看她是想进城卖煎包。”

周嫂子:“是不是跟她弟妹学的?脸皮真厚!”

“别管这些。明天叫娘跟你学,以后我们去城里卖鸡蛋糕。”

周嫂子:“别人可能也是这样想的。”

她相公琢磨片刻,“我去叫村长定价。谁敢故意压价抢生意,我们就叫林娘子把方子公布出去。”

翌日上午,周嫂子去找林知了,告诉她已经有人要在城里卖生煎包,但她没提王氏,担心林知了不高兴,影响下午教学。

林知了:“我料到了。不是靠卖我的方子赚钱,谁想做谁做。”

周嫂子:“若是可以赚两文,有人为了多卖一斤只赚一文,价格不就乱了吗?”

林知了听出她言外之意:“这种事你们自己商量。我也要提醒你们,卖太贵没人买。”

周嫂子见她不管这事,只能寄希望于她相公。

村长希望有钱大家一起赚,认为周嫂子相公的主意很好,把会做那几样的村民叫到家中,令她们挨个按手印,又叫她们互相盯着,谨防有人卖方子赚钱。

林知了的这批徒弟真不敢卖方子,只怕惹怒林知了,她又把做法贴在城门外。

十月初五,最后一日,林知了准备了拉面、包子面和蛋液,刘丽娘和十三个徒弟齐动手,吃了一顿散伙饭。

周嫂子跟做梦似的,拿着蛋糕问:“这就完了?”

林知了:“你们想做什么就尽快,我们下个月初五再教一批。”

周嫂子等人慌了,七嘴八舌地问:“还是这么多人?”

林知了:“十人!跟你们一样,每人五百文。我为你们算过,丹阳城这么大,你们都做这三样也能赚到钱。若是你们教弟弟妹妹,他们再教岳母婆婆等人,过些日子十里八村的人都会这几样,人人都进城卖煎包和蛋糕,害得诸位赚不到钱也是你们自找的。”

话音落下,有几人神色微妙。林知了只当没看见:“好了,都回去吧。”

众人走后,林知了长舒一口气:“可算完了。”

刘丽娘感叹:“赚钱不易啊。这些天我嗓子快冒烟了。”

林知了:“歇几天回村收稻子。”

刘丽娘把此事忘得一干二净,闻言想起村里人:“村里那么多人天天过来,二婶不可能不知道,她和大嫂居然忍住没露头?”

第63章 亲娘到来

近日林知了一直感觉少点什么, 二嫂的话令她如梦初醒,少了给她添堵的人,日子太顺突然很不习惯,犹如暴风雨前的宁静。

好在她是知了有翅膀, 四舍五入跟海燕也算亲戚, 不惧怕暴风雨。

刘丽娘很担心:“二婶和大嫂静悄悄, 我就觉得她俩要作妖!”

林知了:“来了就打出去呗。反正又不是婆婆, 打了二婶和大嫂不至于被下狱。再说,知县可是我亲戚。”

堪堪进门的薛理停下,她又狐假虎威。

若被林蜻蜓知道早已跟她断了亲, 林知了依然三天两头把她扯出来, 定会找她要名誉损失费。

刘丽娘信了:“我又忘了,在城里你最不怕闹大招来官差。”

林知了:“放心了?”

刘丽娘点头:“听周嫂子说她家谷壳黄了, 我们什么时候回村?”

“您还是不累。不能等大哥的消息?”林知了看向薛理, “要我说你和二哥回去就够了。四亩稻谷要用多少人啊?我们在城里忙两天最少能赚两贯。回去累死累活,还受一肚子窝囊气。”

薛理:“不想回去?”

林知了点头。

薛理:“我和二哥回去。你说得对,即便大嫂留在家中带孩子做饭, 我们和娘四个人四亩地两天足够了。我和二哥先休沐日回去,第二天我跟书院请假,大哥那边叫他跟同事换班。”

刘丽娘恐怕被骂不孝,不敢不回去帮忙:“婆婆会不会借机生事?”

林知了没好气地说:“我们不赚钱如何供养她?她当每月一贯钱是大风刮来的?”

此言一出,刘丽娘有了主心骨。颇为不安地薛二哥踏实了。

薛瑜看着二哥二嫂的样子直摇头:“你俩不愧是夫妻,一对胆小鬼!”

刘丽娘:“你敢不回去过年?”

薛瑜:“我敢啊。现在我都敢挤兑大嫂。你敢吗?”

刘丽娘认为她没有陈文君心眼子多, 不敢跟她牵扯太多,担心被她挖坑埋了。

林知了:“这个月赚了六千五,我和二嫂一人三贯,还剩五百。晚上出去用饭。若是还有剩余就买礼物, 犒劳辛苦的我们。有没有意见?”

小鸽子点头。

林知了很是意外:“你有什么意见?”

小鸽子:“大花说它也想出去吃,它也想要礼物。”

林知了翻个白眼。

刘丽娘好笑:“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你的大花?”

小鸽子:“大花晚上很会看家,不可以出去吃顿好的啊?”

此话令刘丽娘无法反驳。

小鸽子见状就当她同意了,跑到院里就喊:“大花,快来啊,我们出去吃好的。”

薛理提醒小孩系狗绳。小孩白了他一眼,仿佛说“我又不傻,不用你提醒。”薛理把小孩的书包送到卧室,担心染上油烟味还要辛苦林知了浆洗,脱下红白长袍穿上短衣。

林知了准备换下身上的短衣,看到薛理的气质变了,宋氏担心她打秋风的样子浮现在眼前,瞬间决定把襦裙放回去。

薛理:“想换就换,不用在意我穿什么。”

林知了:“兴许又会遇到我娘。还是叫她继续误认为我日子拮据吧。”

前些日子薛母和薛二婶经常给林知了添堵,难得消停一个月,薛理也不希望又横生波折,“虽说早晚会被她发现,以我之见能拖一日是一日。”

林知了:“拖不了几日也无妨。我娘跟你娘不同,她身边有个二婶那样的,她也不敢跟我大吵大闹。”

“阿姐,你在屋里做什么啊?大花说它饿了!”

林知了看向薛理,“他怎么越来越会信口胡诌?”

薛理气笑了:“我教的?以后你教他读书识字,送他去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