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第92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美食 爽文 市井生活 日常 群像 穿越重生

薛理叫二哥看着小鸽子,他去后院搭把手。

院中竹棚下的铁锅还是热的,林知了往里加一瓢水,薛理点火。林知了把箅子放锅里,往箅子上放六个小碗,随即打六个鸡蛋,拎着热水壶往碗中加水。

薛理就要提醒水壶的水滚烫,早上才烧的,倒进去鸡蛋会变成蛋花——他在京师跟人租房同住的那些日子见过室友冲蛋花茶。据说可以润肺止咳。

然而没有变成蛋花茶。鸡蛋还是完整的。不擅厨艺的薛理怀疑“蛋花茶”是梦里的事,且忘了细节。

林知了把鸡蛋搅匀,小心撇去的浮沫倒入大花碗中。随即在每个碗中盖个小碟,最后盖上锅盖。

薛理:“烧多久?”

先前在村里给小鸽子做鸡蛋羹是做饭时顺便蒸一份,蒸鸡蛋的水也是有凉有热,林知了没有特意留意:“一炷香?”

薛理点一炷香。艾香燃尽,躲在角落里的蚊子飞出去,竹棚下的油烟味也淡了许多。

锅盖打开,小碟去掉,薛理看着金色光滑的蛋液怀疑火候不够。他找个勺子轻轻碰一下,意外发现竟然成型了。

可是怎么跟以前吃过的不一样?鸡蛋羹不应当有气孔吗?薛理想起母亲蒸鸡蛋用冷水,林知了用热水。蒸一份鸡蛋也这么讲究?薛理感叹,厨房里处处有学问。

薛理喊林知了进来是不是可以端出来。

林知了加点酱油和香油。

薛理端三碗放桌上,林知了端三碗放灶台上。刘丽娘长这么大还没有吃过鸡蛋羹。以前见小鸽子吃得香,她有点馋,担心被嘲笑,她都没敢叫薛二哥知道。意识到有她一份,一股暖流涌入心间。

林知了见她不吃:“二嫂不喜欢?”

“不,不是。还有我的啊?”刘丽娘没想到她当了几年媳妇,还能跟孩子一个待遇。

林知了:“一人一份啊。你尝尝。我怕你吃不惯,没敢放太多酱油。要是嫌少,你自己加点。二哥,趁着客人不多你也赶紧吃吧。”

拉着孩子进来吃面的街坊看到小鸽子的鸡蛋羹:“林娘子,新菜啊?”

林知了:“不是。我们自家人吃的。再说,一个鸡蛋做的也没法定价。”

“娘,我要吃这个!”

小童指着小鸽子的碗吵闹。

小鸽子慌忙用手挡住:“阿姐给我做的!”

林知了想叫小鸽子给弟弟尝一口,朝那个小童看去,感觉他跟小鸽子年龄相仿。薛理把他的递过去。小鸽子不禁问:“姐夫吃什么?”

薛理:“你都喊我姐夫了,你说呢?”

小鸽子挖一勺,很是心疼地问:“就一勺啊?”

薛理:“看你小气的。我就尝尝味。”

小童的母亲很是尴尬地问:“林娘子,你看呢?”

林知了:“回头给我一个鸡蛋吧。”

小童的母亲不必为难心情大好,笑着应一声“好”,戳一下儿子的脑袋:“还不谢谢薛郎君。”

小童抓起勺子道谢。

堪堪进来的客人循声看过去:“鸡蛋糕?”

林知了解释鸡蛋羹。食客的妻子也会做,不再感到稀奇就转向刘丽娘:“一碗面,加大排。”找个位子坐下就感叹,“大排明明好吃,怎么一个两个都喜欢红烧肉啊。那么多肥肉,怎么吃啊。”

薛理一边喝粥吃饼一边附和:“我也觉得大排香。可能人跟人的口味不一样。”

食客顿时觉得遇到知己。他转过头看到小鸽子勺子上的鸡蛋羹,不由得凑近一点。小鸽子吓得捂住。

食客经常过来吃碗面,跟林知了一家很熟。他嫌弃地说:“看你小气的。我这么大的人还能抢你的吃食。你给我看看,你的鸡蛋羹怎么跟我家的不一样。林娘子做个鸡蛋羹还有秘方啊?”

薛理点头。

食客连声说抱歉,他只是随口一问,林娘子不必理他。

在门边等着买里脊肉夹饼的几位食客被店内食客的话吸引,好奇地问林知了他说什么呢。

林知了就说给弟弟做了一份鸡蛋羹,好像跟那位食客家的不一样。

等着买饼的食客感到好笑,不由得说一句“鸡蛋羹还能有什么不一样。”

店里的食客感觉被鄙夷,此话说得好像他这辈子没见过鸡蛋羹,就叫几人进来看看小鸽子的鸡蛋羹。

那几人也不服气,走近两步看到小鸽子的鸡蛋羹好像更光滑细嫩,就怀疑这不是鸡蛋羹。

林知了一看刚刚进门的食客二话不说围上去看热闹,赶紧交出秘方,她用温水做的。

这些食客跟薛理先前的反应一样认为生鸡蛋里加热水会变成蛋花汤,怀疑林知了逗他们。

林知了叫他们过来排队。众人听出她言外之意,老老实实排队她才解释为何要加热水。

店里店外的食客排好队都翘首以盼。

林知了:“鸡蛋打散冲入热水会变成蛋花汤。鸡蛋打入碗中加了热水再搅拌均匀,撇去上面白沫再去蒸就是现在这样。”

众人半信半疑。

吃了薛理的鸡蛋羹的小孩的母亲回到家中就试做,结果自然是跟林知了的相差无几。傍晚她领着孩子出来玩,就把林知了教的小诀窍告诉街坊四邻。

袁家小公子拿着样书匆匆过来,看到几人堵在巷口以为出什么事了,走近一听商量如何做鸡蛋羹,袁家小公子不禁腹诽,这有什么稀奇。随即听到“林娘子”,袁小公子瞬间决定待会回去就叫厨娘试试。

袁小公子叫两个小厮守在门外,他一个人进去。

薛理请他到店里,点着烛火便请他坐下。

袁小公子把样书递过去:“原先我想帮你检查。可是我大哥说一句话差一个字就是两个意思。我的那点学问还是别卖弄了。您得闲看看,若是没有错字,我就叫伙计印刷。”

薛理接过去:“今晚就看。”

袁小公子压低声音:“还有一事。京师传来消息,御史台上奏礼部尚书任人唯亲,去年春闱他表侄位列三甲正是找人代笔替考。此事已经由大理寺核实。我大哥说虽然还没查礼部尚书,可拔出萝卜带出泥,他也不远了。”

薛理:“此事应当是陛下有心除去礼部尚书一脉,便暗示御史台上奏。陛下拿到奏章交给大理寺核实,大理寺才查出他家人找人替考。”

袁小公子恍然大悟:“陛下不想动礼部尚书,御史台一天十奏也会被陛下压下去。只是我不明白,怎么时隔一年才决定除去贵妃一脉?”

太子突然拔剑吓到陛下,陛下担心太子弑父,自然是先把太子一脉压下去。此是其一。其二贵妃给太子用的不是毒,是叫人有可能亢奋失仪的药,否则瞒得过御厨的眼睛,也躲不过试毒的内监。母子二人拒不承认,依然被太子挑断手筋脚筋,陛下看着二人血肉模糊甚是可怜便不想株连其母族。

薛理:“陛下发现除了太子其他皇子不堪大任。”

“如今这是为了太子清除障碍?”

薛理:“为何不是担心太子亲自动手血流成河?”

太子向来仁孝。袁小公子听他父亲说过,太子是守成之君。然而太子敢当众挑断贵妃和二皇子的手筋脚筋。哪个守成之君敢在中秋家宴上这样干。

太子拔剑的那一刻便可以视为谋逆!

若非陛下当夜就要废太子,令重兵严守东宫,只给太子一日,太子就敢率三千东宫卫队灭礼部尚书九族!

袁小公子好奇地问:“太子会不会召你回京?”

薛理:“朝中人才济济。”

袁小公子替他感到可惜:“陛下有没有不许你参加科考?太子若是把你忘了,你就考回去!”

薛理:“中秋宫宴上发生那么大的事,太子这辈子也忘不了。他不想召我回去,就是觉得我冲动莽撞,难堪重任。”

“你哪里莽撞?我看你比薛郎中稳重多了。他还比你大几岁呢。”

薛理笑道:“那就借你吉言。”

“一定可以。你才教我半年,我就过了院试。太子不用你是他的损失!”

院里飘来阵阵香味,饥肠辘辘的袁小公子不禁咽口水:“薛先生,我该回家了。”

薛理:“留下吃点?”

“我看看林娘子做的什么。”袁小公子到院里看到林知了炸花生米,颇为失望,决定回去叫厨娘做鸡蛋羹。

以前林知了炸花生米,小鸽子偷吃。如今看也不看。林知了发现她弟瞥一眼就朝薛理跑去,一时想笑又想生气。

左右时间还早,林知了决定做老醋花生。

担心被薛理察觉到她“无师自通”,林知了不敢说我要做老醋花生,她说的是酸甜口花生。

今晚也是吃拉面,刘丽娘兴致不高,薛二哥也没什么胃口,夫妻二人一听酸甜口,立刻叫林知了试试。

竹棚下有个简易的灶,几块砖头搭建而成,还有个七八寸的小铁锅,平日里不值得用大铁锅做的食物,林知了就用这口锅。此刻大铁锅里的热油盛出来要煮面,林知了就用简易小灶做花生。

林知了知道做法,但不知道糖和醋的比例,她就把家里酸的甜的都拿出来。看起来信心满满,薛理怀疑她装的。

林知了先用小秤称白沙糖和醋,糖和醋都是一比一。近来柠檬上市,林知了买了一些,用蜂蜜冰糖泡一罐,还剩几个柠檬没人碰,她决定用两个。可是又担心太酸,林知了挖一勺蜂蜜,又捏几块冰糖,就叫二嫂把剩下的糖和醋收起来。

薛理看着林知了挑挑拣拣,愈发确定她装的。

林知了拿着糖和醋迟疑先放哪个,薛理很想说一句,既然是试做,同时倒进去便是。

这个想法刚刚浮现在他脑海里,林知了把糖和醋同时倒进去。

林知了又放入柠檬、冰糖和蜂蜜,融化后盛出。待面出锅,花生不烫,酸甜汁也不烫了,她就把两样搅拌均匀。

院里种菜的木箱里有芫荽,林知了掐几根切成小段放进去。

薛二哥平时吃不惯芫荽,可是跟日日要吃的拉面比起来,芫荽也不是那么难以下咽。薛二哥用芫荽叶包一粒花生,酸甜中裹着浓香的滋味令他十分意外,也因此胃口大开。

薛二哥又夹一粒就招呼家人赶紧尝尝。

薛瑜频频点头:“好吃!三嫂,我觉得——”

林知了:“不适合在店里卖。你不用觉着了。”

薛瑜:“你怎么知道?”

林知了:“若是希望我天天做,你会说,我们明天还做吗。你觉得就是想给出建议啊。面再不吃就泡软了。”

全家没有牙口不好的,都不喜欢吃太软的东西。薛瑜闻言往嘴里塞一口面,“那明天还做吗?”

林知了:“刚才我做的时候你看见了,想吃就自己做,叫小鸽子烧火。不用放柠檬和冰糖,要是嫌麻烦,也不用放蜂蜜。但是,不许偷偷炸花生。”

薛瑜:“你天天炸饼,我想吃花生让你帮我炸一下就行了,哪还用偷偷炸。”

林知了见她这么明白便不再唠叨,“弟弟,好吃吗?”

“好吃!”小孩重重地点头,“阿姐,你和大花一样厉害!”

林知了:“……”

薛理哭笑不得:“谁教你这么夸人?”

小孩摇头:“没人教啊。”

林知了:“你还吃不吃?不吃我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