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换亲后嫁给探花郎 第94章

作者:元月月半 标签: 美食 爽文 市井生活 日常 群像 穿越重生

到巷口看到食客排队,两人从侧门进去。薛理把门闩上,小孩洗洗手就钻进店里。

薛二哥收拾碗筷险些碰到他,叫他一边玩儿去。

小孩移到灶前。

刘丽娘盛半碗米饭——早上剩的,又给他夹两块红烧肉,小孩抱着碗把肉捣碎,坐在薛瑜身边大口大口地吃午饭。

小孩早上胃口不好,晌午和晚上狼吞虎咽。薛瑜因此一直有个疑问,她低声问:“小鸽子,你是不是每次放学都很饿啊?”

小孩点头。

薛瑜顿时忍不住说:“读书真苦。幸好我不用去学堂。”

林知了回头问:“这事值得骄傲吗?”

薛瑜意识到她忘记压低声音:“我,术业有专攻!三哥说的!我是,不擅长读书。”

“林娘子,这是什么?”食客拿起灶台上的书,“是不是小鸽子的?”

林知了下意识问:“我相公的吧?”

“薛探花还看试题集啊?”

林知了看过去,崭新的书甚至能闻见油墨味,“印出来了?”

食客见她好像很震惊:“这本书怎么了?”翻开看一下没看懂。排在他后面的人忍不住说:“试题集有什么好看的。我也有个试题——”眼神太好,随意一瞟就看到“院试”的字眼,他伸手夺走,“这是这几年的院试题?在一本书上?还有答案?!”

第68章 奉为圭臬

食客们听到“院试答案”的第一反应是院试怎么可能有答案。

随后意识到是往年院试考题和答案, 又觉得此事不足为奇。参加过院试的学子们记得题目,出了考场把试题写下来,再把他们的答案默写出来,不就是院试答案。

夺走试题集的食客已过而立之年, 但他参加过去年院试。莫说他这个岁数, 去年跟他同考场的童生之中就有两位白发苍苍。

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 县试是知县负责, 府试由知府负责。当地父母官为了政绩很难不偏向当地学子,又因考虑到参加县试的学生年幼,像薛瑞那样的都能考过, 可见试题多么简单。

过了县试和府试便是童生, 可以参加院试。院试由各省学道主持。学道乃皇帝任命,又因异地任职制度, 比如江南一带的学道很有可能来自岭南, 亦或者蜀地、中原,不会偏向当地学生。参加院试的童生年龄上来,读的书多了, 院试自然比县试和府试有难度。以至于参加院试的有十几岁少年,也有可以当少年祖父的老者。

这位食客听人聊过前年考题,他看到前年的考题就有个预感,匆匆往后翻,不出意外地看到去年他在考场上才能见到的试题。

院试有词赋,薛理给出的答案只能说中规中矩。但答案不是重点, 重点是他写出了朝中官吏的偏好。

许多文人雅士自认为文采出众,也确实出众,许多词曲流传于坊间花街。然而院试一次又一次落榜。好比阅卷官吏喜欢实实在在的“封狼居胥”,他们在试卷上长篇大论“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出身世家自小接触到官宦的学子看到这些会觉得薛探花不过如此。然而对于接触不到良师益友的很多贫民子弟而言宛如醍醐灌顶。

薛理不止点明如何写出不会出错的诗赋,在其他试题答案后面也写出为何这样作答。童生们根据他的方法答题,不会比出身富贵的童生差太多。除非那位童生乃天纵奇才。然而这样的人极少,多数人的天赋相差无几,缺的只是见解罢了。

如今缺的这点尽在书中,这位食客此刻就可以笃定明年院试成绩丹阳县会独占鳌头。

其他食客见他欣喜若狂不由得好奇,走近一看目瞪口呆,随即问林知了这本书哪来的。

那本试题是小鸽子故意放在灶台上的。薛理吩咐的。薛理当然不会忘记告诉他哪里能买到。小鸽子鼓着腮帮子朝王掌柜的书店抬抬下巴。

林知了回头看到他满嘴油光:“咽下去再说!”

小孩咽下去:“王掌柜啊。”

食客们一涌而出。

刘丽娘急了:“钱——”

“没忘!”

“回头再给!”

“我们还会回来!”

众人说着话朝王掌柜的书店跑去。到店内才想起问这本书的作者是何方神圣,若是缺钱用的酸秀才写的他们可不买。

王掌柜笑着说:“自然是薛探花。通明正是薛先生的字。”

薛理字通明,好像对得上。最后听到一百一十文一本,买过杜工部集的童生难以置信,认为王掌柜少说一个零,一本杜工部集就要两百文啊。

王掌柜:“林娘子的小店很赚钱,街坊四邻应当有所耳闻。薛先生不缺钱,又在万松书院做事,身为师者哪能借机敛财。据说很多试题还是万松书院的学生提供的。他只知道去年考试内容。”

话虽如此,一百一十文的试题集也堪称白菜价。这些人不再犹豫,人手一两本。

一顿饭早饭的功夫,王掌柜订的百本试题被抢购一空。

王掌柜叫伙计看着店,他租车前去凌云书局。

凌云书局不在繁花的街上,是在偏僻一角,毕竟书局靠印刷走量,没有必要把店面设在街上。再说,街道两旁房屋狭小,也容不下多人印刷。

王掌柜到书局拉走五十本,回到店里就卖掉一半。

去掉租车钱,每本书只赚几文钱,王掌柜依然开心,他恨不得“农、工、商”子弟都能考上秀才,把世家和官宦子弟挤下去。

丹阳县说大很大,一天逛不完,说小也很小,翌日上午教童生如何答题的试题集就传遍半座城。

林鹏和同事一起用午饭,听到同事聊试题集便多嘴问一句,反而被同事问“你不知道?薛探花写的。他不是你妹夫吗?”

林鹏听得云里雾里,但他脑子灵:“听我妹提过,只是没想到——”

“没想到他真写出来了?有没有给你留一本?”

林鹏:“应该有吧。”

“那你快去问问。”

林鹏心说我问什么啊,我什么都不知道。他就看看面前的饭菜,提醒同事他要吃饭。同事叫他赶紧吃。

林鹏被同事推到门外不禁犯嘀咕,我找谁啊。

到王掌柜店里,林鹏还没说开口就听到伙计问:“买薛先生写的试题集啊?明儿请早。今天卖完了。”说话间把刚刚写着“试题集售空”的牌子挂在门外。

林鹏到巷口犹豫片刻决定回去。

同事自然要问他书呢。林鹏估计店里正值饭点,就说他妹很忙,他没好意思进去。

林鹏的同事听说过林知了的店每天晌午都要排队,他们休沐日去买红烧肉,排了近一炷香,自然信以为真。

翌日一早林鹏起来就跟同事说一声出去用饭,实则去王掌柜店里排队。然而他还是来晚了,还没到他新鲜出炉的试题集就卖完了。

连着两日没排到,同样的理由也没法再用,林鹏利用午休去林知了店里。

过了排队买红烧肉的时间,店里不忙,林知了抬眼就看到他。

对于这位堂兄,林知了跟他本人算是无冤无仇。先前祖父要给小鸽子几十两银子,虽然他有些不满,也没有强烈阻止。

当日换亲,他认为林蜻蜓疯了,还数落她几句。莫说薛理已是举人前途无量,纵然一介白身,婚姻大事也不能这样儿戏。

林家不可能不知道她生意兴隆,可是从未想过分一杯羹。也许有人想过,比如她小叔和小婶,不知被谁拦住。两个堂妹这些日子跟她学厨艺,也没有自以为是地跟她套近乎。兴许年龄小脸皮薄的缘故,看到小鸽子反而有些羞愧。

林知了不知道是不是林蜻蜓跟她们说过什么。无论如何,她们不烦人,林知了也不会上赶着给自己树敌:“大哥?”

小鸽子起身喊一声“大哥”。

林鹏进来,“忙着呢?”

林知了点头:“找相公吗?”

林鹏看到林知了就想起薛理出事的消息传来那日他和家人对她的态度。因此林鹏不太想面对她,“他有时间吗?”

林知了:“在后院,小鸽子,带大哥过去。”

每次亲戚过来不是有求于人就是空着手,林鹏是唯一一个给钱又给他买蛋糕还不跟他胡说八道的亲戚。小鸽子不讨厌他,从林知了身后跑出来:“大哥,跟我来。”

小鸽子要吃红烧肉拌米粉,薛理只能把学生的文章词赋拿回来批改。

薛理听到小孩的声音,放下笔墨从薛瑜房中出去。

林鹏愣在院中。饶是他从外面看出宅子不大,也没有想到里面那么拥挤,六个人住三间房,半个院子还有个竹棚,南边唯一一片空地有水井有酱缸,还挂满了衣物,简直没有下脚的地方。

小鸽子又喊一声“大哥”,林鹏才回过神。

薛理:“找我何事?”

林鹏想起正事,“听说你编写了一本试题集?”

薛理:“你要用?”

林鹏:“我想看看,我同事也想看看。可是王掌柜店里没了。若是方便,借给我几日,我叫他们抄一本。”

薛理给小鸽子使个眼色。

小孩不乐意:“那是我的。”

林鹏瞬间明白过来:“想吃吃蛋糕还是糖?”

小孩眼中一亮:“鸡蛋糕!”

林鹏去蒋记给他买两封鸡蛋糕,小孩把书递过去:“别给我弄破了啊。”

“不会!”林鹏接过书就想翻开,意识到没地方坐,院里也不适合看书,向薛理等人告辞。

林鹏走远,薛二哥问:“两封蛋糕就把你的书换走了?”

小孩哼一声:“蛋糕是租书费!我又不傻!”

薛二哥:“我傻?”

“你说的。”小孩抱着蛋糕挤到薛瑜身边,“鱼儿姐姐,我们吃鸡蛋糕吧。”

薛二哥:“给我尝尝。”

小孩冲他一个劲笑。

薛二哥看出他皮笑肉不笑,扬起巴掌要揍他。小孩递给他一块,又给刘丽娘和林知了各一块。随后意识到那本书是薛理编写的,拿着一块蛋糕去薛瑜房中,他放到书桌上就跑。

薛理听到脚步声抬头,正好看到小孩转身:“跑什么?”

“我去吃蛋糕啊。”小孩到店里听到食客问他姐“小鸽子刚刚送出去的那本书就是试题集啊?”顿时眼中一亮,“两份蛋糕看三天!”

那位食客好气又好笑:“那本书才多少钱?”

“那你去买啊。”小孩不假思索。食客噎住。林知了瞪一眼弟弟:“不可无礼!”

小孩坐到薛瑜身边吃蛋糕。

林知了对食客解释:“我家只有两本试题集,小鸽子送出去一本,相公手里还有一本。不过那本他还用得着。”

食客奇怪:“薛先生也要看试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