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五零致富经/重生之娇宠小军妻 第24章

作者:黑鱼精 标签: 种田 穿越重生

  不写在白纸黑字上刘氏心里不落底,有些踌躇。跟何中槐你看我,我看你。

  钱已经到手了,何小西不急。虽然有腹稿,也不提醒刘氏。过犹不及,何小西若是再提出解决方法,容易让他们想明白是何小西算计他们。

  一旦哪天土地收回,不是何小西算计他们,他们也会反咬她,何况就是何小西算计他们。

  不得不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老何家几口人聚一起一合计就想到办法:重写一份分家文书。

  重改分家文书只要双方当事人同意,找到见证人并不麻烦。

第53章 摔不烂的软毡帽

  本来不通知何大姑和舅老爷到场,找当时分家时做见证人的本村的几人就能办妥。但屈伯娘说了,跟何大姑约好了,三日后何大姑会带四表哥过来相看,可以顺便做个见证人。还可以帮他们把当日分家时约定好要买的东西敦促刘氏给办好。

  三日后恰逢集日。何小西觉得这样更好,以后出纰漏的可能更少。即使以后老何家那边反悔,也有何大姑镇着,他们不能胡搅蛮缠。

  陆家本就想免费赠送那片地,如今出了意外,没有地可以换,陆家再次表示之前的约定依然有效。地本来就闲着无用,何家想用就用,不用给钱。

  何小西却不想占这点便宜。她的想法又和大嫂不同,她拒绝的理由是不想以后在这片地的归属上跟陆家的后辈出现纠纷。现如今他们跟陆家因为一系列事情,有些情谊在,但以后的事谁能预测。尤其等老一辈的人不当家理事后,后辈们当不当今日的约定还算数都是不确定的。

  变数太多,何不在最初就把所有可能变化的隐患消灭掉。纯以交情做交换,虽然也是交换。到底不如银货两讫,真金白银的交换让人放心。一手交钱一手交换的交易行为,无论何时都杜绝了单方面反悔的权利。哪怕今日是以一元钱买的,也是花了钱买的。

  当然,这也只是打个比方,何小西不会这么明显的占陆家人便宜。房屋和宅子地买卖都有价可循,现在一处尚可的房屋的售价是五十元左右。陆家的这片地名声不好听,还是块空地,最后以双方都满意的十元交易成功。

  空地上的一棵何小西都合抱不过来的老榆树,也作为交易的附赠品送与何家。

  三日后,何大姑带着四表哥和大表嫂依约前来。待听说了何中槐阻挠何家兄妹换地,从中捞了一把便宜,低价买了他们兄妹一亩地以后,气得站在何家大门前大骂,引得围观者众。

  一些原本不知道事情真相的人,全都了解了事情真相。私底下纷纷吐槽何中槐勒掯前头孩子。

  何中槐坐在大门前,翘着二郎腿,仿佛何大姑骂的是别人,不是他一般。

  他就是这样一副无赖的样子。此地对这种人有一种说法,叫做“摔不烂的软毡帽”。他看似没脾气,也让有脾气的人对他无从下手。

  你打他左脸,只要有便宜占,他会把右脸一并递过来让你打。打不怕,骂更不怕,左耳朵听右耳朵冒,不怕丢人没有廉耻,骂他是白费力气。

  “我的闺女儿子白给我都是该的,大姐你就别多管闲事了。”把何大姑气的手发抖。

  何小西只是不好跟人说委屈。以刘氏和何中槐歪曲事实的功力之高,她说得再多也可能被泼一身脏水,反被诬为不孝顺为了利益抹黑长辈。何小西只是想借何大姑的口把事实公之于众。因为何大姑说的比他们说的更让人相信。她可不愿意让何大姑被无耻的人气出个好歹来,那样就违背她的初衷,得不偿失了。

  和马婶一起拉着何大姑的手,轻抚着后背把人劝离开。转身对何中槐道:“为了占这点儿好处给我们买地扒豁子,我们没你这样的老的,人在做天在看,我就擎等着看你小儿子以后怎么孝顺你。”

  何中槐色厉内荏:“放你娘的臭屁。”他私下里和刘氏商议的时候有说过,如果阻止不了两家交易,就去政府告他们私下买卖土地。何中槐以为谁说漏了让何小西知晓了,有些心虚。

  何小西哪里是真的知道了他们私底下的打算。只是照着他们一直以来阴毒的做事手段,觉得他们一计不成以后应该还有后手,诈唬一下罢了。谁知一下说中真相,何中槐自己先露馅了。

  何小西瞪着何中槐:“有没有老天爷知道。你敢不敢诅咒发个誓?”

  何中槐哪里真敢发誓:“去去,我哪有闲工夫给你发誓玩儿。”

  看热闹的众人一起哄笑,大家心里头更认定何大姑和何小西说的是真的。

  何小西此举就是要堵死将来老何家反悔的后路。目的达到不再纠缠,带着何大姑一行人去陆大伯家集合,跟着去相亲。兼购置分家时候许诺给他们的家当。

  这次何大姑一行是坐火车过来的,穿的都是新衣服新鞋。

  跟解放前的盲婚哑嫁不同,如今提倡婚姻自由,结婚前流行先相看一下。一般是先双方约定个地方,两小相看一下彼此。能看上人,这事儿就算基本定下了,因为双方家庭的情况,介绍人都透过底。

  之后,女方家庭还大多会要求去男方家里看看,实地考察一番,是不是真的像介绍人说的那样。

  其实这看看也就是个心理安慰,实际看不出来什么。知道有人来相看,会提前打扫干净卫生并向左邻右舍借上些坛坛罐罐,桌椅箱柜充门面。

  山里人家穷,多有伙同介绍人骗婚的。就有一户人家两个儿子,大儿叫大牛,小儿叫小驴,山坡下一间破草房,坡上一亩地。

  媒人给女家介绍,三十(山上)一亩地,一牛一驴。女家一听,这家挺富裕,一牛一驴,这是一套农具,农忙时候都不用跟别人合伙了,地也挺不老少。

  结了婚就是一辈子,又不像后世不好还能离婚。好好的大姑娘生生被骗了。

  当然,大姑家不是骗婚的人家,但那穿身上稍显有些不合身的新衣,说不得就是借来妆面子的。

  相亲的地点定在集市旁边的大柳树下。未免女方害臊,他们这边的一群人并没有都过去。只有屈氏带着何大姑家的人过去,其他的人沿着大路往集市去,只远远的看一眼那边。

  反正以何小西一点儿也不近视的眼,这么远的距离一点模糊的轮廓也没看到。

  但是毫不妨碍女人们把对方评价来评价去。眉眼、脸庞、身条,逐一评论。

  何小西都以为她们见过对方,或是真是千里眼能看到个高清分辨率的人。

  这种场合小姑娘们说什么都不合时宜,何小西挽着何潇潇的手走在内侧,只听不说,保持缄默。

  因为出门前何大姑跟何中槐发生争吵,刘氏机智的躲了出去,所以她们此行没找到刘氏。就意味着今日买东西的钱要何小西先垫付。

第54章 风俗

  这么多双眼睛众目睽睽看着。都能为何小西作证,证明她没有在买东西的价钱上搞鬼。回去找刘氏要钱不是问题。

  刘氏没有娘家的好处显现出来了,她再躲也躲不远,晚上总得回家,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作为附近十余个村庄的大集市,集市上东西琳琅满目,很齐全。就是价格要比每年几次的庙会上卖的东西贵些。

  但庙会多在麦收前,春季的时候。此时已经入夏,等到春天再买不现实。

  三个女人一台戏,一群女人围着摊子,帮何小西讨价还价。把摊主侃地无可奈何,着实帮着刘氏省下不少小钱钱。

  跟来的人都分别是跟屈氏,何三婶或大嫂马婶她们交好的人,也知道何家的底细。知道这是宰何中槐两口子最后一刀的时候。最后一锤子买卖,过了这村就找不到这店了。

  七嘴八舌的提出要买什么。都是过日子的人,集体的智慧之下,到中午就买了个齐齐全全。筷子、碗盘、锄头、铁犁、案板、菜板……。一件件往车上装。

  买到半途众人才想起来记账的事情。不记账,回头怎么跟刘氏对账?

  何小西前世,先是上了扫盲班,后头又跟着儿子学习,是脱了文盲的帽子的。一般的计算和文字都能胜任。但是一个没接受过教育的乡下丫头突然识字了,理由都没法编,只能藏拙。

  好在屈氏找了过来。知道了大家的困窘,找到一家店铺,借来纸笔,她帮着记账。

  大家询问相亲结果。屈氏唇角含笑:“小西大姑她们被女家邀请去家里坐坐。”这意思就是差不多能成了。

  整个集市逛下来,除了石磨没买着,其余都买齐了。大家打道回府。

  回去途中,屈伯娘下车去还了笔墨。回来告诉何小西:“正好有熟人在店里,那人家里打石磨,我替你问了,按大小有二块三块和五块钱的,要的话先付一半定钱。”带何小西进店去细问详情。

  进了店铺屈伯娘却拽住何小西,告诉她刚说的都是托词,没有所谓的熟人卖石磨。只是找个理由,能让何小西把买石磨的钱从刘氏手里抠出来。

  何小西拉着出屈伯娘的手,感激的话都说不出口。此时她无比庆幸当日决定亲近屈伯娘,倚仗屈伯娘。

  两人出来只说人口少,定了三元的中型石磨,过几日去拉。

  刘氏本打算是把买家伙什这一项拖黄的。没想到何小西一行竟然自己先买了来,再找她要钱。

  那么些眼睛看着。有个多管闲事的大洋马不说,还有个难缠的大姑姐夹在里面,这钱是不好赖了。

  刘氏此时肠子都悔青了,早知如此,还不如她自己亲自去给置办。她去置办的话,一些日常用的少的,可买可不买的东西就能省下来了。

  看着一件件卸下来的物什,仿佛听到钱包里的钱哗哗流走的声音。刘氏脸阴沉的能滴水,心抽抽的疼。

  简单吃过午饭。刚收拾妥当,请的人就陆续到了。因为只是重新写一下分家契纸,请来的人喝水的功夫就办妥。也就是何小西他们家关系复杂,怕以后说不清白,一般人家分家是连契纸都不能写的。

  也没有人留下吃饭。当然,人家看主家黑青的脸耷拉到脚面上,也不会留下看她脸色。纷纷推说家里有事,都告辞走了。

  也是何小西她们今日这一刀宰的深了些,让平日最擅长做面子局的刘氏都顾不得脸面了。

  何大姑因为路远只能住一晚。若是以前,以何大姑的暴跳脾气,宁可摸黑走夜路也不会留下看刘氏脸色。今时不同往日,她吃的是自己侄子,跟刘氏没什么相干。也端起脸来,眼角都不带夹刘氏一下。

  趁着晚饭还不急着做,天色尚早,何小西带何大姑他们去以后新房子的地方看看。其实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刨除这片地上曾经发生过的流血事件,这片地谁来都挑不出什么问题。

  靠近小溪的地方,长着一排杂树,树下是一层灌木。何大姑建议把溪水流淌时自然形成的那些小水沟整理填平,留下溪流跟池塘。那些杂树处理掉。就风水而言,有些树木是不适宜种在堂前屋后的。想种树的话,可以再选一些合适的树种来种植。

  听说西南角那株老榆树可以附赠给他们,何大姑和大表嫂都很替何小西他们高兴。何小西前世今生都没有建过房子,对这棵榆树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没有清晰的概念。但何大姑和大表嫂不同,她们的生活阅历和他们儿子丈夫从事的行业,让她们比其他女人们在这方面有更多见识。

  大表嫂站在榆树下,用手丈量着树的周长,抬头估摸一下高度,很欣喜的跟何大姑交换个眼神:“差不多够三间屋的房梁。”

  晚饭时间,何小西架上风箱,饭菜烧得很快。围着新买的案板边吃边聊着。当然,话题主要围绕这次相亲和何小东他们将要建的新房。

  听说那棵树够做房梁,何小东极为欣喜。对建房的事情,跟后世开车一样,男人天生比女人精通。所以何小东比妹妹更清楚那棵树的存在对他们的帮助。

  连年战乱,许多地方的山都光秃秃的。水洞村山上的树木虽然因为道路不通比别处的多一些。但也是许多地方大面积的山体裸露。

  建国以后,政府提倡植树绿化。一是执行的不好,让村民上山劳动行,树苗没人提供,绿化进程不理想。再有,就算有些树木种上了,也成活了,但树龄小没能成才,一时间也不够用。

  能用也是公家的树,砍点树枝做柴火烧没什么,整棵伐树不行。就有人因为不经允许偷伐了一棵树,被判了七年徒刑,处罚不可谓不严厉。前世,两年以后才正式把绿化贯彻执行。

  伐树解木头的活何大姑一手包揽了。她家有两个现成的木匠,人手工具都不成问题。

  何小西想等到洪水过后再起房子。前世,她只记得整个村庄一片汪洋具体淹到哪里不记得了。人都逃到山坡上避难,等水退了才回来重整家园,因为逃得仓促,好多东西都被水冲走,没来及带走。何小西可不想辛苦做出的成果没享受呢,就化为泡影。

  何小西提议雨季过后开始建。天冷上冻之前可以建好,正好小侄子可以在新居降生。

  本地有习俗:借娶不借嫁,借死不借生。

  借别人的房子住,遇上婚丧嫁娶,新生儿出生等,可以在别人的房子里娶妻,但不能嫁闺女。老人死在房子里没什么,但妇人不能在房子里生孩子、坐月子。

第55章 无事献殷勤

  他们跟老何家已经分家了,就算没有马上到来的水灾,何小西也不愿意让大嫂在这里生孩子,惹人嫌弃。另外,何小西也怕她们使坏。还是有自己的家好想怎么样怎么样,自在。

  “我们跟陆家说好了,先借他们的屋子住着,住的近干活也方便,表兄来做活也宽敞。”何小东跟何大姑不太亲近。以前因为何中槐的关系,跟何大姑没亲近过,中规中矩的跟何大姑说话,像跟领导汇报工作一样。

  不像何小西,前世跟大姑家联系上的时候大姑已垂垂老矣。老人就喜欢跟人说古,说往事,拉家常。脾气也被岁月磨去了棱角,极有耐心,跟何小西处得极好。

  何大姑暗忖:真是像俗话说的一爹一娘生九子,子子不同,他的这个侄子是木的掐着都不会叫疼。娶个媳妇也是个老实疙瘩,也是一棍子打不出个屁来的人。还好,有个机灵侄女有口有心的,像她,是个能主事的。

  照旧何大姑带着表嫂,跟着何三婶去她家借宿,大嫂跟侄女和何小西挤一挤。何小东带着四表哥住东厢。

  何小西跟大嫂扯了几句跟谁家借板车,找谁帮工,在哪里取土就睡下了。

  次日清早,何大姑因为要赶到跟女方家约定的地点带女方去自己家认门儿,天还没亮就起床了。

  娘几个摸黑做好了早饭,吃罢饭送何大姑出门。“定好开工的日子就让人给我捎信去,我打发你哥来给你们干活。”何大姑惦记着他们建新屋的事,再三叮嘱。

  何小东去摆渡送大姑过河,刚到对岸,水洞村那边岸边传来喊声。何小东一看,原来陆友财赶着驴车在那里。以为他有急事过河,顾不得跟何大姑多说,匆匆把船划回去。

  连人带车上了船才开口寒暄:“这么早往哪去?”陆友财嘻嘻笑:“我送送大姑。”何小东摇桨的手一顿,挠挠头,不知道怎么接话了。

  陆友财要送的是大姑,他替大姑推辞不合适。但何小东也知道陆友财献的是哪门子殷勤,就有些左右为难。主要他们两家这亲事没说定呢,你这么殷勤不合适吧。

  “别停啊大哥,大姑一会儿走远了。”陆友财假装不知道何小东停船的原因,催促道。见何小东还是不动放出杀手锏:“快划吧大哥,时间长了这驴我牵不住。”

  何小东只得划起船。在对岸的时候,陆友财故意不说去哪里。原只想,只要小西大哥不问,他就一直不说,蒙过去再说。被何小东问了,又不想给他留下滑头的印象,反正都到河中央了,就坦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