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靠山吃山 第32章

作者:魔力信号灯 标签: 穿越重生

“有全家的,你家今年棉花长得真好,明年教教我们啊。”

或者是“你说我们咋都没想到呢,这打顶不仅长得矮还结的多,当时老爷子说试试,我还坚决不同意。”这是当时坚决不试新方法的。

“我们倒是试了一点,可也太少了,早知道也整他半亩地就好了。”这是后悔自己胆子小的。

“明年我们照着做,再加上捉虫子,到时棉花肯定大丰收呢。”这是心怀希望的指望着明年呢。

来看棉花的人聚在地头上七嘴八舌的谈论着,李氏真没想到村人们对这棉花反应会这么大,听到他们羡慕的话,心里想:我当时也反对来着,可爷俩没听她的呢,又不由有些庆幸,这样试试真的挺好的,以后自己也要多宽容些胆子大些才是。

第25章 赏赐

李氏把自家棉花地走了一遍,等她采摘完准备往回走的时候,看见有全带着公公他们又上山来了。

“爹,大哥你们也来看棉花吗?”李氏上前打招呼。

“我们也是昨天看到你家棉花可以采了,怕有全没空看,刚才去你家有全说你已经来采摘了,我们没事跟过来看看。”大哥解释道。

“我刚才看大哥家的也差不多可以采了。”李氏刚才也特意去看了看大哥家的棉花。

“嗯,我们准备明天来摘,今天摘得不多吧。”大哥看了看李氏脚边的两个布袋,都没装满。

“不多,我好些天没来这里了,有全昨天和我说棉桃可以摘了,我就上来看看。”

“我来看看这棉桃怎么样?”刚才去和旁边的老伙计打招呼的公公走过来打开麻袋拿出几个棉桃对比着看,“今年总得来说虫子少了很多,看这棉桃都很干净。这打顶的棉桃大小都差不多,这没打顶的就大大小小的不匀乎了。”

旁边围过来的人也都在旁边说着:“是的是的。”

“明年我们看看都打顶吧,产量也会多很多的,到时就可以自己纺线织布了。”

“嗯,爹明年我想多种些。”陈有全也说着自己的打算。

“要的要的,我们再去地里看看吧。”老爷子又想去看看了,以前那棉花让虫子啃得看一次糟心一次,今年的棉花地是天天都想去转转。

“来,我们收拾收拾回去吧。”等自己老爹看好了,陈有全把布袋都收好扎紧往背上一扛。

“那我们先回去了。”李氏看大哥和公公还有事,就先告辞了。

回家后,李氏把晾粮食的箩筐拿出两个绑上红布,并一一叮嘱不准给她解了,至于西西嘛,自己打的是死结,小孩子也解不开。

随着棉花的采摘,水稻花生大豆都开始进入了成熟期,陈有全终于赶在水稻收割前把村里的打谷机都完工了,又去看了看师傅也完工了,陈有全请师傅师娘到自己家吃顿酒席庆祝一下,师徒俩好好坐下喝了一顿酒,唠唠嗑,这两个多月忙得真是一点都不得闲呢。

“有全,你这秋收还得请人吧?”师傅关心的问。

“要的,现在家家都忙,我还是请上次的我堂叔家的兄弟,都和他们说好了,忙完秋收休息几天就接着盖房子。”陈有全也不瞒着师傅,把计划说给他听。

“不错,车轮子我听说也卖的不错,就是量还是太少了。”

“嗯,现在木匠师傅也都忙的差不多了,接下来都要忙秋收,我估计得等到忙完才能多做些。”

“走一步看一步吧,你还是准备明年春天买牛吗?我倒觉得你经常去县城,还不如买头驴或者骡子呢,赶路还快。”罗师傅给徒弟提出建议。

“我等着房子盖好了,看看银钱再说吧。”陈有全觉得怕盖房子花钱没个数,现在也不好早下决定。

“这倒也是,房子是大事,你这次盖新房是瓦房还是茅草房。”

“我这次多定了瓦片,新的主屋和厢房都是瓦片,顺便把这厢房的茅草也换掉,烧瓦片的家主和我相熟,给我算的很便宜的。”陈有全想着一步到位,省的以后再换瓦片麻烦,就是估计家底得用光了。

“不错,这么一弄,你十年内不用再盖房子了,等为杰结婚收拾一下,打些新家具就行了,我家里还有几根木材,到时给你拉过来做梁也行,窗户也行。”罗师傅这些日子收到了不少木料,除去用的还剩不少呢。

“我这里也收了不少木料呢,还有我老丈人也送我了一些,等忙完秋收就拉过来,师傅的留着做活计用吧。”陈有全哪肯收师傅的木料,忙推辞道。

“这是我和你师娘都商量好的,你盖房子这么大的事,我这个当师傅的总得尽尽心意,咱木工嘛也就有点木头,等盖房前我给你拉过来,你到时自己安排怎么用都行。”罗师傅一挥手,不让徒弟再推辞。

“那谢谢师傅!来师傅咱再喝一杯。”陈有全端起酒杯又敬师傅一杯。

“老头子,少喝点,来来上饺子喽。”这是师娘坐了一会就不耐烦听他们男人说事,跑厨房去帮手去了。

“好了,都来一起吃饭吧。”反正都是自己家人,李氏把饺子煮好,装到碗里端上桌,招呼孩子们一起来吃饭了。

水稻开始收割啦,田里到处是收割的人家,今年因为有打谷机,离场地远的人家就把机子推到稻田里,这边收割好,一晾晒就开始脱粒,往年劳累不堪的人们今年因这打谷机脸上笑开了花。虽然基本家家都做了,但大部分人都没用过,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的,生怕不好用。但当自己开始用的时候,很多年龄大的老人高兴地热泪盈眶,真没想到这辈子还能用上这么省事的工具。陈家村陈有全的名字被县城里的人们争相赞扬,都说他做了一件大善事,积了大德了。

而这时朝廷的封赏也悄悄的到了县衙,钱县令接了旨意带了几个衙役来到陈家村,路上看着秋收忙碌的景象,看到稻田里打谷机突突突的打着稻谷,钱县令那颗为百姓安居乐业所牵挂的心得到了满足。

钱县令上次来陈家村到过村长家,所以熟门熟路的来到大门前,衙役上前敲门,罗氏正在家看孩子洗菜呢,听到敲门声出来一看是县官老爷,连忙请进门到堂屋落座,听说来意后,忙让陈花到稻田里喊人。

老太爷被俩孙子扶着,陈老爷子带头急匆匆的从地里赶来,钱县令说朝廷的封赏今天才到县衙,他收到后马上就过来,让陈有全把师傅也请来,说是师傅也有赏赐,大哥陈有正马上起身说我去喊,急匆匆的往外跑。

“慢点,让衙役赶着马车送你去吧,还快点。”钱县令喊住陈有正。

“不用不用,就在隔壁村,我抄小路很快的。”陈有正解释了一句就匆匆的小跑了出去。

“京城路远,这打谷机献到陛下面前,陛下很是欣慰,当场就下旨赏赐,只是这赏赐的物品还需要准备,所以就耽搁了几天,没想到脚踩打谷机又送到了,陛下真是龙颜大悦,听说上次的赏赐还没送出京城,就下旨两次并一次,并加厚了赏赐。”钱县令把京城来人的说词复述了一遍。其实他也觉得这次的赏赐很丰厚了,听京里来的人说是正赶上圣上宠爱的妃子给生了位皇子,圣上正开心着呢,又赶上这献礼的,觉得是双喜临门,所以赏赐就丰厚了些,要说这人的运气也是真不错了。

“真是感谢圣恩。”老太爷带着儿子孙子朝京城的方向行了个礼。

“听说这打谷机运到朝堂上,满朝文武百官都想上手试试,个个都稀罕的不得了呢。工部尚书还夸你鲁班再世呢。”钱县令喜滋滋的说着当时的八卦,感觉自己面上也有光的很。

“这可真不敢当不敢当,只是运气好而已。”陈有全有点不好意思。

“我刚才一路过来,看见好多人家就在稻田里直接打稻谷,打完就装麻袋,确实比以前方便又轻省,我也下地体验过收割小麦和稻谷,能理解这个工具对他们的意义,有全兄弟,这确实是大功德一件啊。”钱县令很是坦诚的说着自己的感慨。

随后钱县令又问了问棉花的事情,听说这打顶的棉花产量增加很明显,不由心动的说等下要去看看。

“来了来了。”陈有正气喘吁吁的跑进来。

罗师傅跟在后面也跑了进来,陈有全连忙上前扶住师傅去坐下,师傅年纪大了,跑这么急可别身体吃不消。

钱县令等他们稍一歇息,拿出圣旨宣读,陈老太爷领着他们跪下接旨,听了半天也没听明白,只知道磕头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