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靠山吃山 第33章

作者:魔力信号灯 标签: 穿越重生

读完圣旨,钱县令示意陈有全上前接过圣旨。然后让衙役把赏赐的物品摆上了桌子,御赐金锯子一把赐给了罗师傅并加纹银一百两,金斧头一把赐给了陈有全,另加良田一百亩,圣上亲笔写的’积善之家’的牌匾赐给了陈老爷子,还有今年新进贡的绢布六匹。三人一一上前接过,又各自落座后寒暄了几句,钱县令提出去看看棉花地。

陈老爷子抽空让罗氏准备晚饭,让她喊两个儿媳妇回来一起帮忙早点做饭。罗氏忙让陈花去地里喊人,自己开始先忙活起来。

幸好这些日子农活忙,家里都多备了些吃食,李氏让陈晨去和为虎说下家里来了贵客让他们今天早点收工,又从家里搬了些肉和菜来,又新杀了只鸡,三个女人一通忙活,等他们从山上下来炒菜也准备的差不多了,陈老爷子邀请钱县令吃过晚饭再回去,钱县令看看天色还早,加上今天确实也高兴,就说“那就叨扰了。”入了上座。待酒足饭饱后,钱县令说:“改天等秋收后我再来看看给选哪块地,还有棉花的事,待明年你们做好记录,如果产量确实提高很多的话,我到时也要写折子上书的。”

送走了钱县令,众人才有心回房仔细看看皇帝的封赏。陈晨也上前仔细看了金锯子和金斧头,都是缩小版的,也不重,估计象征的意义大些,每个都做得很是精美,金灿灿的,像艺术品一样,又翻看了一遍果然上面有印鉴,这种赏赐朝廷应该也是记录在册的吧。陈老爷子把绢布中颜色亮些的两匹给了陈有全,又让罗师傅自己挑了两匹,剩下两匹自己留着。众人又热热闹闹的说了会子话,陈有全先把李氏和孩子送回家,又和大哥一起把罗师傅送回家自己才放心回家。

等陈有全到家,天已经很晚了,看李氏还没休息在看布料,知道她在等自己呢。

“今天也忙了一天了,早点休息吧。”

“还激动着呢,睡不着,你快去洗洗吧。”李氏把换洗的衣服递给他,转头把东西小心锁进箱子里,这可都是传家宝呢。

陈有全洗好澡进来看到媳妇眼睛亮亮的看着她,不由有些好笑“你不睡了,看你精神的。”

“有全,我真是做梦都没想到呢,咱家还能得到皇帝的赏赐。”李氏感觉跟做梦似的,怕一觉醒了就没了。

“啊!你干嘛掐我呢。”李氏疼的叫了出来,随手一巴掌打了回去。

“疼吧,不是做梦呢,我可困了,今天这一天累死我了。”陈有全觉得眼皮都打架了,这一天可真累呢。

另一边祖孙三人商量把牌匾挂在哪里,还想着安排个好日子跟老祖宗们上柱香说一下,这可是老陈家的荣耀啊,不能马虎。

罗师傅回家和老伴也兴奋了很久,圣上的赏赐呢,自己这辈子也值了。

第26章 定亲

农民的日子,什么大事也阻挡不了地里庄稼想要颗粒归仓的迫切,村人们也都知道了朝廷给了陈家赏赐的事情,但忙碌的农活让他们也没多少时间去八卦这个事情,顶多就是回家的时候拐个弯看看皇帝的墨宝,回家去羡慕的谈论一番,总得说来这脚踩打谷机他们都是受益人,所以大多都是羡慕,并觉得自己也跟着面上有光,很少有会说酸话的。

陈有全这边领着儿子徒弟和两个帮工把自家的庄稼抢收了,为杰学堂里也放了假,半大的小伙子也是个劳力了,每天地里忙来忙去,因读书捂白的面庞又晒得黑黢黢的了。

陈晨还看到了王奶奶家的孙子-王茂原有时会出现在自己家地里,原来这小子身体恢复好了,他奶奶就把他送到了村里教书先生家里了,正好和为杰一起读书,老爹是发小,轮到他们又是小伙伴,自然走的亲近些,这秋收学堂里放假,他也没地方去,就经常会去找为杰帮着干活,陈晨发现他还干的有劲得很,李氏看到他都会招呼到家里吃饭,一来二去的几个小孩子都熟悉的很了,王茂原很羡慕为杰有亲妹妹弟弟,对陈晨和西西也是喜欢的很。

李氏就负责去棉花地里采摘下棉花,反正五六天去采一遍就好,现在棉桃开始吐絮了,采摘的时候更要细心些,李氏把帽子袖套围裙全都穿戴整齐,把棉花摘得干干净净,晾晒干后都装到棉布袋里,等稻谷都收好后再摘棉籽,弹棉花。其余的时间就是打打杂,准备好吃食,这些日子干的都是体力活,李氏把饭菜的油水做的足足的,劳累的时候可不能亏了身子。

不知不觉中秋节快到了,李氏特地去赶集多买了些肉和月饼,给娘家捎了回去,家里太忙了,真的没空回娘家呢,又专门跑了趟姑姑家,给姑姑送了份月饼和家里新收的粮食,又问了下小梅的婚事进行的怎样了,听说秋收后定亲,到时候会捎信给他们,他们两家一起回娘家,也觉得心里一件大事落了地。

有月光的夜晚还是很明亮的,地里的花生刨回家,吃过晚饭坐在院子里,在脚边放块石头,抓起一把花生用力摔打着,白白胖胖的花生就掉了下来,白天摊开晾晒起来,装一盆清洗干净,放到大锅里加点盐煮一煮,可是新鲜又美味呢。花生秧可是好东西呢,能喂牛,喂羊,既然今年打算买头骡子,陈有全就把花生秧都码在了后院的角落里。

黄豆先放到院里晒干,经过晾晒的黄豆荚开始绽了开来,豆子飞的满院子都是,坐在院子里洗衣服,不时会有粒黄豆蹦到头发里,衣服上。等到晒干的差不多了,就拿着木棒开始打黄豆,一遍一遍又一遍,争取没有漏网之鱼,今年雨水正常,所以黄豆都是金灿灿的,坏豆很少,看着黄豆在簸箕里滚来滚去,都不用怎么挑拣了。

今年的中秋节就在满院子的花生,黄豆中度过了,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吃着团圆饭,还能听到豆荚绽开的噼啪声,古代的夜空纯净又深邃,皎洁的月光照耀着这片土地,陈晨都能听到隔壁邻居家孩子的欢笑声,今年是个丰收年啊。

等到粮食交完赋税后都收到粮仓里,只有棉花还在陆陆续续的采摘着,估计还得一个月才能全部结束,接着又是耕地,种冬小麦,等地里忙活的差不多了,时间上也开始要入冬了。

盖房子的料开始进家门了,李氏怕盖房子的材料进院子弄脏了棉花,就把晒棉花的架子搬到了老宅,每次采完放到那边晾晒,婆婆会帮着翻晒,装袋,自己就主要准备盖房子的事情。随着石头,木头,沙子,瓦片的进入,刚收拾干净的院子又满了,有的材料干脆直接堆在院门外的墙边上。

在这忙碌的日子里,李氏娘家捎信来说小梅定亲的日子到了,李氏一家就到县城和姑姑一家汇合一起回娘家去吃定亲宴。姑姑早定好了船只,等他们一到就出发了,他们是娘家人,要早回去帮着准备。

到了船上,几个小孩子就坐在船边上看着河水里不时跳出的鱼儿惊呼,还能远远的看到天上的鸟儿冲下来捉住一条鱼儿又飞上了天空,这和地面完全不同的景色深深的吸引了他们。

姑姑和侄女李氏边看顾着点孩子边说着悄悄话。

“英子,我前两天听人说我们县城里田家也在打听小梅呢。”

“哪个田家,不认识啊。”李氏对县城里的人家可是不熟悉。

“可能是赶集的时候见过小梅动了心思,他家那孩子可不行,整天游手好闲的,也不读书,也不帮他爹做事,就知道花钱。”姑姑对这个田家小少爷印象可不好。

“没事,反正小梅马上定亲了,有啥心思也没用了。”李氏笑着说道。

“哈哈,是的。”姑姑也笑了,她其实不担心哥哥嫂子会同意田家,只是怕有的人无赖,在外面传点风言风语的就不好了。

顺风顺水的,船儿很快就到了李家岭旁边的河岸。

一下了船,几个孩子就开始疯跑,还是脚踏实地好啊。

“为杰,看着点弟弟妹妹。”李氏后面喊道,这么大的日子,李氏让大儿子请假了一天跟着一起回娘家。

“二舅。”陈晨老远看着村口有人站着,仔细看是二舅来接他们了。

“你们快去吧,外婆做好了吃的在家等你们呢。”二舅嘱咐了一句孩子们,就上前帮着姑姑他们拿东西,两家人浩浩荡荡的进村,惹来村人的伸头张望,李氏和姑姑熟悉的和村里人打着招呼。

进了外婆家院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问候着长辈,把外公外婆乐的合不拢嘴。

小梅今天也换了一件新衣衫,端出点心和糖果给孩子们吃。众人都进屋聊了会天,姑姑估计了下时间,亲家那边应该也快到了,就吩咐二舅和自己儿子一起去接。

“我还没见过小姨夫呢?我也去。”为杰也坐不住了,要跟着一起去。

“娘,我们也先去准备下吃食吧。”李氏怕等会忙不过来,歇息了一会就准备忙饭菜了。

“要的要的,我们几个女人一起去,让他们聊就是,我们一边做饭一边说话。”姑姑也在旁边点头同意。

小梅也起身准备去烧火,被姐姐拉住了,“今天你啥也别干,看着点孩子就是了。”

“是的,小梅今天不用你。”

“有我们呢。”大舅妈二舅妈也说道。

几个男孩子在大表哥的带领下往山上跑了,这时山上的野果子树结的果子很多可以采摘了,他们都想去看看能不能采点。小梅领着两个小姑娘回自己房间去玩,今天是自己定亲的日子,不好到处跑的。

没多久二舅就领着客人进门了,一屋子寒暄着落座,陈晨看了看小姨夫家的大哥二哥都来了,可见他们家也是很重视这门婚事呢。

二舅看一群皮小子不在家,听说是上山了就有点不放心,“我上山看着点。”

“二舅,我也要去。”陈晨想去山上看看风景呢,顺便看看山上有哪些树种。

“我也去。”刚坐下的为杰看看周围也没有小伙伴,也要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