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靠山吃山 第77章

作者:魔力信号灯 标签: 穿越重生

“我听到宁县陈家村的消息了,我爷爷的老家不是就是宁县陈家村吗?”少年手舞足蹈的喊道。

“真的吗?”中年男人不敢置信的站了起来问道。

“真的吗?”从屋里快步走出了一位老妇人,着急的问着孙儿。

“真真的。我在大街上听到人家说宁县陈家村的,好多人都在说,什么勾毛衣是那边传来的。”

屋里又走出来一个中年妇人身后跟着一个十二三岁左右的小姑娘。一家人都眼巴巴的看着小少年。

“然后呢。”

“什么然后?我听到有爷爷老家的消息就跑回来了,爹,我们要不要迁回老家啊。”少年人激动地问着。

“唉!你这孩子,怎么不打听清楚些。”中年汉子不满意的说道。

“儿啊,你带孩子出去打听一下吧,他还小呢,能听到这个回来告诉我们已经不错了。”老妇人在旁边劝和道。

原来这一家人就是陈老太爷弟弟的家人和后代。

当年的战争让陈家村出来的几个小伙子都没能活着回到家乡,陈叔和是运气好的,虽然受了伤,可好歹留了条命熬到了战争结束,还没想到该怎么回家呢,谁知又被拉到了边关,要常年驻守在这里。

陈叔和在边关认识了妻子郑氏,郑氏家里就她一个姑娘,家里父母本想招个女婿,又担心女婿日后有本事了反悔,毕竟这样的故事又没少听,所以还是把女儿正常嫁出去算了,只是最好离自己近些,可是周围的适龄男子也没有几个合适的,有的也怕以后养老增加负担,所以女儿的亲事就耽搁了下来。

陈叔和轮休的时候和几个兄弟来镇子上逛逛,采买些生活用品,看到了有小痞子在调戏郑氏,他看不过去上前解围,又给送回家,收到了她爹娘的万分感激,后来去镇子上很巧的经常碰到郑氏的爹,也会打个招呼,郑氏爹娘对这个小伙子印象都非常好,一来二去的就熟悉了。时间长了两边就都动了心思。

待成婚后一年,媳妇就给他生了个大胖小子,谁知孩子一岁多的时候,他感染了风寒,竟是把旧伤引了出来,没能熬过去,

临死前拉着媳妇的手还念叨着:对不起她和孩子,以后让她辛苦了,还嘀咕着自己宁县陈家村的,想回去看看爹娘,孩儿不孝,不能孝敬他们了,希望来世还做他们的孩子。

郑氏一个妇道人家,上有老下有小,自是顾不上回老家的事情,而且只知道个宁县陈家村,周围路过的商人打听,也都摇头没听说过,自是心思慢慢放下了,只专心的养育孩子。

倒是儿子从小听娘亲念叨,知道了自己的祖籍,也会当故事讲给儿子女儿听听:那里一年到头都有绿树,有山有水,邻里和善,生活安稳。一家子都对宁县陈家村心存向往。

边关生活多艰难,这几年草原的牧民们比较安稳,没有战乱还好些,他们虽然住在镇子里,镇子外也开了几亩地,种些粮食,因为气候的原因,产出自是不多,可好歹能养家糊口不是。不过自郑老爷子走后,就有郑家人上门要郑家的宅子,说是他们是外姓人,不应该住在郑家宅院里。郑氏还在考虑要不要让儿子孙子改姓郑呢。就听到了这个好消息。

父子俩出去打听消息回来说:“宁县那边现在棉花多,还有格子布的图案也最好看,这边有商队会专门路过那边进货,就是太远了,在中原内部地区呢,要走一两个月呢。”

一家子商量了一下,就打算等庄稼下种后就以探亲的名义跟着商队回去一趟,如果那边家里还有老人,人又和善,能够接受他们,他们就搬家,反正两个小的因为家境贫寒,都还没定亲事,这边也没啥牵挂。

老太太回房把箱子底下的信物找了出来,是一块小玉佩和一个平安香囊,上面是当家的娘亲亲手绣的图案。把他们交给了爷俩。

“虽然孙儿长得像他爷爷年轻的时候,可咱也不知道那边老人还有多少,而且这么多年了,肯定也都忘了长啥样忘了,这是你爹随身带的东西,带上认亲用。”老太太把信物交给儿子,细细叮嘱道。

这边商队的人听说他们到陈家村寻亲的,也就顺路带上了爷俩,收点搭伙钱就是。

经过艰难的跋涉,一个多月的时间,才看到了宁县的城门。

而父子俩一路也感受到了不同于边关的萧条和干旱,这里的风都是柔软的,空气也是湿润的,真好的地方啊。

商队的人指点他们找到了罗大郎的铺子。

罗大郎震惊的站了起来,

“什么,老太爷弟弟家的孩子寻来了。”他可是知道老陈家的这些历史的,忙出来迎接。

看着眼前这风尘仆仆的父子俩,罗大郎都感到激动不已,忙请进门休息,让下人准备吃食和热水。

父子俩听到他知道他们家的事,立即明白自己找对了地方,这一路的艰辛也有了回报,心头都松了一口气。

罗大郎一边给他们张罗饭菜,一边打听他们这些年的事情,还有老太爷的事情,也把这边的一些事情说给他们听听,让他们心里有个准备。

看他们休息的差不多了,罗大郎亲自套上骡车,把他们送回陈家村,他也顺路回家看看自己老爷子。

陈老太爷不敢相信的看着眼前的侄子和侄孙,眨眨自己昏花的老眼睛,看着眼前的少年,仿佛回到了自己年轻时候,那个跟着自己后面大哥长大哥短的三弟回来了。

“你长得真像你爷爷。”老太爷颤巍巍的摸了摸小少年的头发和脸颊。

“是的,我奶奶就说我长得可像我爷爷了。”小少年腼腆的说道。

“哎呀,都进来坐,这大老远的累坏了吧。”陈老爷子连忙出来把人迎进了家门,自己老爹心心念念的弟弟终于有消息了,他们一家子都激动着呢。

“大哥,我不进去了,你们一家团聚,我也回家陪陪老爷子。”罗大郎对陈有正抱抱拳说道。

“那改天再摆酒谢谢罗兄弟了。”陈有正看着那边爷几个激动的样子,就没再挽留罗大郎,只是很感激的说道。

“我是你爹的大哥,你喊我大伯就成,你叫什么名字啊,还有孙儿呢?”陈老太爷拉着侄子的手坐下问道。

“我爹说我是希字辈的,给我取名陈希明,我不知后面的辈分,就给儿子取名陈磊。”陈希明感动的看着大伯。

“好好,都是好孩子啊。”老太爷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很是高兴自己的小弟有了后人。

“这是当年我爹的随身物品。”陈希明把信物拿了出来给大伯看。

“这个香囊是我娘亲手绣的,里面是她去道观求的平安符。这个玉佩是临走的时候我爹传给他的,说是做个信物,以后捎个信啊什么的好用。”老太爷看着眼前的香囊和玉佩回忆道。

“真没想到在我有生之年还能盼到你们,我对九泉之下的爹娘也有了交代了。”

这边陈有全也听到了消息,说老宅有人来寻亲了,就留为虎看门,一家人来看看。

屋里正说到三爷爷在陈希明刚一岁多的时候就去世了,老太爷红了眼眶;“那天我娘做的梦看样子是真的了。真真是母子连心啊。”

把当年这边的陈年旧事说给他们听听,听得这父子俩很是感叹。

“你们怎么现在才找回来呢?”老太爷不解的问道。

“我爹去的早,临走也只是念叨宁县陈家村,我娘根本不知道往哪里找啊,打听路过的商人也都没听过,这次还是勾毛衣的法子传到那边,听到人们谈论才找了过来。”

“真是没想到这勾毛衣的方法竟然传那么远了,而且连我们宁县的名声都传出去了。”众人纷纷感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