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靠山吃山 第78章

作者:魔力信号灯 标签: 穿越重生

陈有全领着家人给小叔和小堂弟见礼后,李氏就跑厨房去帮忙。婆媳三人自是感叹,没想到失散多年的亲人真的找回来了,真是跟做梦一样啊。

“明天带你们给列祖列宗上香,感谢他们的保佑,然后带你们去看看我三弟的衣冠冢。”陈老太爷安排道。

陆续有陈家族中比较年长的听到消息,来看看这远道而来的亲人,也有那当年一起被抓壮丁的上门来打听消息,很快院子里人就多了起来,陈有正就开始帮着介绍,让陈希明父子俩一路忐忑的心安定了下来,老家的人这么热情,让他们觉得很是温暖呢。

晚饭陈老爷子就把族里些长辈都留了下来,大家一起聚聚,商量一下明天祭祖的事情,还有族谱也要续一续。

晚上为民抱着自己的衣物跑来和为杰挤一挤,估计弟兄俩要凑合一段时间了。

第二天祭祖续族谱过后,又带着爷俩去祖坟地看了看,给老祖宗上了香,添了点土。

昨晚老太爷也知道了他们在边关的情况,那边日子艰难又凶险,自是支持他们回老家来。

老太爷推开木头大门,指着院子对他们说道:“这个院子是我爹娘早建好的,就是留给你们的,只是年久失修,不成样子了,但是院子还是好好的,你们要是回来,把这屋子拆了重新盖就是。”

陈希明父子俩没想到自己老爹的房子竟然都还留着,想着边关郑家人的嘴脸,更是下定了决心搬迁。

这边老太爷这几年养羊也赚了些私房钱,就和两个儿子商量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给侄子建新房。

陈老爷子和陈二爷爷自是知道他的心结,都随他的心思,他们现在日子过的都不错,自是不会贪图老爹的钱财,还都表示盖房子的时候他们也都会帮忙的。

老太爷的二弟腿脚不好,都不怎么外出的,也拿了一串铜钱过来给老太爷让帮着添补着盖房子,他们弟兄俩都感觉对三弟亏欠的很,对三弟的后人自是要多照顾一些。

“咱们族人知道你们准备搬回来住,要盖新房,有的人就凑了份子,我这边给你们记好了账,估计还会有人家要来,你记好了以后也是个来往,如果你们信的过我,秋后我就帮你们张罗着盖房子,到时也记好账,等你们回来交给你们。”陈老爷子拿着账本对堂弟说道。

“谢谢大哥了,我这边也带了二十两银子,准备在这边安家的,这我们刚来,怎么好意思都麻烦你们。”

他们爷俩这次出来,也是带了大半个身家的,准备差不多就在这边安家的,没想到老家的人这么热情,连建房子都帮他们打算好了,可是他们怎么能平白的要人家的银钱呢。

“我们这边就这样的,除了这些长辈的之外,这些同辈和晚辈的以后家里有事,你们也要来往的,你就放心的收下吧。”陈老爷子把这边的一些礼节来往也说了说。

“那我就交给大哥帮我安排吧,我也不懂这边的礼仪,还需要大哥多教教我,我这二十两银子也留着吧,盖房子也是个大事,花钱的地方肯定也不少。”陈希明对当族长的大堂哥还是很信任的,把盖房的事情托付给他。

“那我留十两吧,这十两你回去的时候看能不能带点货回去,把这次出门的花费赚回来,等到时候问问来送你的罗大郎,他是跑商的,要带什么他比较清楚。”陈老爷子接过了十两银子,又细心的为他们打算道。

陈老爷子想着他们路途遥远,走路太辛苦,就和老伴商量着送辆骡车给他们赶路。罗氏自是答应着拿出银钱给他去挑骡子。

陈有全就表示车子他来做就行,保证很快做好。

陈希明父子俩被留到快秋收才回边关,千里寻亲是徒步而来,回去的时候赶上了骡车,还是跟着商队搭伙,是罗大郎帮着找的熟人,还帮着他们带了些棉布,到了边关出手,也赚点路费钱,等往回来的时候也可以和商队约好时间一起回来。

这边陈家的族人就给他们盖起了新房,估算着时间等他们到了正好能赶上住新房了。

远在边关的婆媳带着孙女在家里日夜盼望着,等到天气凉快了等到了父子俩赶着骡车的身影,不用开口问就知道这趟没有白跑,看这爷俩脸上的喜色就知道。

“奶奶,我都是小叔叔了呢,很多和我差不多大的,都得叫我叔呢。”陈磊兴高采烈的连说带比划着。

“我爹的大哥还健在,对我们很是欢迎,我爷爷留给我爹的房子都还在呢,只是年久失修了,现在他们在忙着给我们盖新房呢,说是等我们回去了就能住上了。”陈希明对这趟老家之行充满了感激和兴奋,给她们描述了老家的山山水水还有热情的亲戚们。

家里的人放了心,就打算搬家的事宜,陈希明抽空去集市把自己带来的棉布卖了出去,这一趟的花费也出来了,经商真是赚钱啊,就是路途遥远太辛苦了。

地里的庄稼收了,正好换些银钱,带回去使用。

就是陈希明的媳妇娘家人还在这边,以后见面的机会就少了,不过她娘家人知道她们回关内,自是高兴的很。

“回去好!如果哪天这边有个不好,我们也有个投奔的地方。”

郑氏想着自己的父母的墓地还在郑家祖坟的山上,就不想弄得太难看,可也不想便宜了他们,就找了本家里一家平时和他们关系亲近些的,为人比较厚道的,把给自己父母扫墓的事情托付给他们,把自家的小院子半卖半送的过户给了他们,收拾了家中的细软,带上陈叔和的骸骨,一家人回了陈家村安家落户了。

陈希明一家回到了陈家村,迎接他们的就是六间崭新的瓦房,还有两间东厢房。

等一家子安顿下来,把从边关带来的土特产作为礼物给这边的亲人分了分,也算自己的一点心意。

陈老爷子把账本也拿给他们,把花费也都算给他们听听,这亲戚之间的账目一定要清楚,送的是送的,往来是往来,工钱是工钱,明明白白才能长久。

陈老太爷还把自己名下的五亩地过户给了陈希明,这是当年自己爹娘分给三儿子的,自己帮着弟弟保管的,二弟家里当时也是分了五亩地,现在交给了三弟的儿子,自己算是了却了心事了。

有了这五亩地,又自己家开了点菜园,陈希明算是在陈家村安顿下来,等冬天里自己也和儿子去开点荒地,种点棉花和粗粮,就要开始打算儿子和女儿的亲事了。

陈希明的娘和媳妇带来了纺羊毛线的技能,正好他们这山里养羊的也开始多了起来,他们爷俩就赶着骡车下乡收羊毛,婆媳俩在家自己纺毛线,也是一笔收入了,生活安定下来了,陈家村又是个好村子,孩子的姻缘自然而然就来了。

第59章 各家发展

又是一年春来到,每年春天大人们都会计划一年的收成,对新的一年充满了期待。

人们常说:穷则思变,变则通。

陈晨的大舅二舅一直在山里生活,比比周围的人日子也过得去,可是和两个妹妹比起来那就差距很大了。这对比着对比着心里就会有落差,好在他们家人都是心眼不错的人家,只会想着自己该怎么努力去挣钱,而不是去眼红妹妹们的生活。

大舅家里两个儿子,又只能在土里刨食,眼看着儿子大了,也到了要说亲的年龄了,可是家里也没个来钱的路子,大舅和舅妈就有点犯愁的慌。

过年的时候,两个妹夫就给他出主意让他挖个鱼塘养鱼,他们宁县这两年生活好了,人们赶集也舍得买鱼吃,宁湖的鱼鲜嫩又美味,但是光靠打渔的也就那么多,去年开始赶集卖鱼的都早早就收摊了,可见买的人越来越多了,毕竟比起鸡鸭和猪肉还是便宜很多呢。

“好想吃虾啊!”陈晨在旁边小声嘀咕道,她来这里后还没吃过虾呢,不说海虾了,河虾都没吃过呢。

“虾不好养啊!”外公在旁边感叹道。

“但是它好吃啊,而且贵!”陈晨很是理直气壮的接话道。想想那蒜蓉蒸大虾,油炸大虾,就是清蒸都很是美味呢,陈晨的口水都泛滥了。

好吧,外孙女说的是呢。外公想起了有的渔船打到了虾,总是被酒楼给马上抢光了,可见是好东西啊。

常年生活在湖边的人,对鱼虾的生活习性总是会多些了解,听两个妹夫一建议,大舅就有点动心了,自己这里离县城太远,出去赚个苦力钱都难,只能靠着这个山,这个湖来想办法,现在打渔的人也差不多满了,多了也打不到鱼,毕竟这个湖就这么大,鱼的数量也是有数的,打多了,打小了,就会伤了底子,以后再养回来也很难的,有经验的渔民自是不会做这种事情的。

正月里大舅就在河堤两岸查看位置,最后在宁湖的下游,沟渠旁边离家近的地方选了块一亩左右的荒地,清理了石块,挖了个鱼塘,搭了个草棚子,等到鱼长大了还要来看着点,好在他两个儿子大伟和小伟都十来岁了,也是半个劳力了,老李头带着小儿子也来帮忙,一家子半个多月的功夫才挖好了一个半亩多的鱼塘。

“爹,要不我养点虾试试。”过年外甥说的话,大舅听到了心里,这河虾是好东西啊,如果能养好了,自己家也算是有个好生计了。

“行嘛,今年先试试看,谁都是从不会开始的,说不定就养成了呢,咱常年生活在水边,这鱼虾总比别人了解多些。”老李头自是支持儿子动脑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