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靠山吃山 第80章

作者:魔力信号灯 标签: 穿越重生

“这小麦也都感觉没精神了呢,你看这土多干,风一吹,这黄土都开始迷眼了。”

“我感觉咱村里的大口井水位也下降了,去打水的时候要多转两圈了。”

众人纷纷议论着自己的发现,担心今年会大旱呢。

每年春夏交接的时候,雨水都会比较多,可今年眼看着个把月没有下场像样的雨了,太阳开始炙烤着大地,河里的水位明显下降了,这样下去,今年的水稻是不用种了,村里的老人开始去山里看看宁湖的水位,看着明显小了很多的湖,大家知道这干旱迫在眉睫了。

看着皱着眉头吃饭的爹娘,陈晨吃过饭拉着老爹的手跑了一趟河边。

陈晨这些日子到河边洗衣服,眼看着水位天天下降,河边的石头都露了出来,水车也上不了水了。

“爹,咱村能不能在这拦水啊?”陈晨用手指了指水车下游的位置,她是知道自古以来就有为了水,几个村打斗不合的事情,所以不是很确定的问道。

“你怎么想的呢,你先说来听听。”陈有全知道女儿会有些小主意,就想听听看,说不定能帮上忙呢。

“我想着再旱下去,咱上面肯定会开闸放水的嘛,而且现在还有水在流,村里井里也都有水,我们能不能在河道里垒道堤坝,就像我外婆家那边的大堤一样,比河两边的堤坝矮一些,截住的水让水车能上水就行,堤坝中间留几个孔洞,雨水多的时候孔洞就打开,干旱的时候就堵上,也不影响下游的使用,如果接下来还是这么干旱,我们还能撑一段时间,就算水稻种不了,咱小麦也能保住啊。”

陈晨把现代的小型堤坝拦水说了出来,正好山里宁湖修的堤坝拿来做个参照。

“我和你爷爷说下看看吧,不知道下游的会不会闹意见呢。”陈有全自然对老丈人村口的堤坝有印象的很,他们村前这条河水可都是得益于这湖水呢,所以一听就明白女儿的意思。

陈有全让女儿回家后,自己转身去了老宅,领着家里的几个男人又去了河边,四个人嘀咕了半天后,陈老爷子就让两个儿子去找了村里几个年长的长辈到河堤上一起商议,

几个长辈来了,自是大家意见各不相同,有同意的有反对的,各有各的理由,大家各抒己见,让这个主意越来越完善。

陈老爷子还特意去县城请了管水利的大人帮着来掌眼,提一下意见,大人对宁县的水流和汛期肯定懂得多些。

都确定好了后,几位长辈各自回家安排自家的晚辈开始早点动工,陈老爷子还是跑了趟县衙报备了一下,别到时候和下游的村落闹出纠纷。

隔了一天,村里的汉子就开始分组,陈有正负责安排:有运石块的,装砂石的,各家的麻袋也都拿出来,不够的村里的妇人马上上手织起来,反正麻线家家都有的。

陈有亮前两年走南闯北的刷墙,眼界也宽了,觉着有全哥能做出那么多新奇的东西,自己擅长做黄泥砖,能不能也弄个新配方出来,外出看到一些比较古旧的城墙,历经那么多年风吹日晒还是那么结实,就和附近的人聊天打听,竟然让他连听带猜的研究出了一个新方子,用来砌墙特别结实,水浸都不怕。

陈晨仔细观察了一下,就是用糯米汤加入了石灰砂浆,可能还有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这个确实不错呢,够结实了,不用担心水一泡,就散架了。

堤坝处是村里老人合力选的位置,陈家村西边河道两边都是山,流到陈家村口这里的河堤结实又宽,很适合拦截。

全村的人齐心合力,很快一个小型堤坝就在水车的下游建成了,就像一座平平的桥,中间有几个孔洞,旱季就把洞用石板和砂石袋堵上,正常的时候就清理掉沙袋,石板挪开,用来放水,堤坝只有两边大堤的一半高,雨水多了自然就从上面流掉了,也不会发生大的洪水。

像现在合拢后,这边水攒满了,水就顺着堤面继续流了下去,下游的用水也不受影响。

县衙里有两个衙役这几天在这边蹲点,怕有人闹事,好在现在河水还没有断流,只是合拢堤坝的时候,下游的罗家村来人查看了一番,因为都是亲戚连着亲戚,倒是也没有闹架,只是来人看了半天就回去了。

这边堤坝一合拢,本来露出水面来的水车又可以上水了,眼看着麦子都打蔫了,陈老爷子就让水车上水,家家开始轮流着灌溉一番。

“今天上午是我们家放水呢。”汉子赤着脚在沟渠前等着放水,等水漫过田后就把这块地头堵上,让水流入下一块田地。

“快看,到我们家了。”后面的马上把地头的土挖开,河水就很快的流入了干渴的农田。

水车上水的速度还是很快的,沟渠很快上好了水,各家都估算好自己家的田进水的时间,开始陆续的放水进田。

估计着麦收前这一茬水就够了,各家看着清清的河水流到自己的麦田里,麦苗喝饱了水,眼看着精神了起来,村民们也放了大半的心,接下来就看麦收的天气了。

陈有全还去山上果园里看了看,泉水还在一点一点的攒着,就每天早上和傍晚去提了水,尽量挨着把每棵果树浇了一遍,尽人事听天命吧,再旱下去,这山上的泉眼很快就会没水的。也不知道这才栽下两年的果树能撑多久,陈有全很是忧虑的想到,如果干死了,女儿不会哭鼻子吧。

堤坝建好了,衙役回去给钱大人回话,详细的讲了讲过程,钱大人听得很是感兴趣,他今年任期满了,正在忙着交接的事情呢,把手边重要的事情处理完,就带着这两个衙役去了一趟陈家村看看。

还别说,一个小村子的河道这么一拦,也能存不少水呢,毕竟特大干旱也是很少的,倒是一两个月不下雨的事情不少见,这样存些水完全可以解决这种小的干旱了。

关键这个还能调节,正常年份把孔洞打开啥也不影响呢。再加上山里湖水的调节,这一般的干旱真是不用愁了呢。

正看得起劲呢,看到远处来了不少人。

“这是干啥呢?你去看看。”钱大人指了旁边一个衙役上前询问。

“大人,是下游的村子来看看堤坝的。”一会儿衙役来回话道。

“那随他们自己看吧。”钱大人不以为意的说道。

倒是那群人越走越近了,领头的是罗家村的村长,自是认识县官老爷的,忙带着人给大人行礼问安。

“都免礼吧,你们所为何事啊?”钱大人问着罗村长。

“大人,我们村人是来看下这陈家村的堤坝的,我也是听他们说起,所以带人来看看情况。”

“本官也是来看看的,你们自便就是。”钱大人也看的差不多了,转身准备离去。

“大人稍等,草民想问问我们村也能修建这样的堤坝吗?”罗村长连忙上前一步追问道,这么巧碰到县官老爷,省的自己跑一趟县衙的腿了。

“你们村自己修建的话,要去县衙报备一下的,县衙里人手是不够的,本县的村子又多,你们能自己解决的事情还是要靠你们自己呢。”

钱大人乐的他们能自力更生呢,毕竟自己能动用的银子也是有限的很,县城外的村子很多事情还是要靠他们宗族的力量的。每年的劳役也主要是疏通河道,修筑城墙,自是没有人手来做这个的。

“那我们商量一下,定下来后我去县衙报备一下。”罗村长立马回到。

待钱大人离开后,罗村长和村里人又仔细查看,反正河水也不深,干脆走到堤坝上看看,

“这要是下面孔洞打开,这就是一座小桥了。”走在平平的堤坝上的人一边想着,一边感受着河水漫过脚面,平常年份的水位正好比这堤坝低一些,到时到对面河堤就不用再绕到大桥过了。

几人又商量了半天,罗村长就到陈家村村里找陈老爷子来问询几个问题。比如:

“用了几天啊?”“多少砂石啊?”“多少人工啊?”等等一些注意的问题。

“请你们村安排修建的师傅和和泥沙浆的师傅来我们村帮个忙呗。”都是老熟人了,罗村长和陈村长说话自是不需要太客套。

“行呢,我回去和他们说一声,等你们定下来后来找我就行。”陈村长一口答应道。

宁湖流下来的河水清澈干净,流经了几十个村子后汇入大江流入大海,滋养着河岸两边的农户们,沿岸的百姓对这条河道自是爱护万分,每年都会自发的维护河堤,清理河道,使这条河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给他们带来生存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