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六零开网店 第55章

作者:竹叶西风 标签: 穿越重生

  李明言笑眯眯的,摇了摇小妹的手,“叫二嫂。”

  小妹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即便是一直眼睛瞅着兔子的踪迹,听到大嫂吩咐,立刻叫人,“二嫂!”

  高秋分脸上更加的红了,不知是冻得还是羞的。

  李明言看到前世的熟人格外的亲切,她是有心和这个妯娌好好相处的,不过是高秋芬是个暴躁的性子,看不得小叔子自己抱着姥姥姥爷的钱财,然后让嫂子家出钱出力给他娶媳妇,理由就是小弟就是这样,你们不能不公平!

  高秋芬堆这个弟弟没有什么深厚的感情,也看不惯他这个活脱脱吸血鬼的样子。

  自然是闹崩了。

  那时候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就这么糊涂,一定到去做一个伏地魔?

  后边高秋分在跟二弟说悄悄话:“你初几来我家啊?我让我娘给你做红烧兔肉。”

  李明言同大哥对视一眼,小儿女的温柔情意总让人觉得会心一笑。

  “白兔!兔子!白的!”

  小明礼可没有注意到大哥大嫂什么事儿,她什么都不知道,一一心一意的想着兔子肉还有兔皮帽子。

  看到白雪上两个黑黝黝的点点,立刻敏捷的意识到那就是要找的兔子了。

  她这么一叫倒好,所有的人都听见了,犹如饿了一个冬天的野狼,一个个眼睛都冒着绿光。

  一群人呼啦啦的跑过来,都想撞撞运气,这可惊了那只白兔,立刻奔逃。

  好巧不巧的,正是朝小明礼的方向奔来,小明礼目光炯炯,丝毫不为叫了那一小嗓子而懊恼,见兔子奔到她的眼睛,立刻小牙紧咬,小手早就从衣袖里伸出来支棱着,蓄势待发。

  那些人的驱赶,还是为她做了嫁衣裳,她紧紧的抓住了兔子耳朵。

  拖着大兔子,像拖着一个大拖把,“大嫂,你看!”

  那群驱赶的人可不乐意了,如果有兔肉吃,谁还会想吃那苦苦的橡子?

  这小丫头叫那一声莫不是为了使唤他们吧?见只有两三个小年轻,剩下两三个孩子,晾着他们脸皮薄,不敢吱声。

  “什么意思啊,我们给赶到这儿,你来拣便宜是吧?”

  “就是就是,兔子给你们一个兔腿也就算了,剩下的得归我们!”

  小明礼面对多人的质问丝毫不害怕,抓着乱弹蹬的兔子,就走到大哥大嫂的身后,兔子是她捉来的,谁也别想抢!

  高秋芬听那些人这样说,可就不乐意了,“啥都是你的,你赶了一下就是你的,这山还是我们槐树大队的呢,你可别踩!”

  “你这小姑娘怎么这么说话呢?兔子明明俺也出了力,要点儿咋了。”

  大多数的人还是秉持着不惹事的态度,散去继续捡自己的橡子去了。

  强龙不压地头蛇嘛,高秋芬就是那个地头蛇了。

  还有哪些嘴硬的,欺负他们一群人年轻,很有可能抹不开面子。还想再试试,毕竟那是到嘴的肉啊,已经多久没有见过荤腥了?

  李明湖对于高秋芬都一点小意见,主要是太泼辣了,他家里都是和和气气的,不争的性子,见到未婚妻如此,尽管是为自己家说话,他还是皱了皱眉头,照他说,女人就应该和大嫂一样的,和和气气的,勤劳肯干,给什么,你就要什么不就好了?家里不也给大哥盖了房子,他自不必说,爹娘也不是偏心的父母。

  然后李明言就站出来说道:“兔子是我家小妹发现的,最后也是她逮到的,怎么说也没有你们的份儿。要不是我小妹喊了那一嗓子,谁会知道这里有一只兔子?现在想明抢,想都别想,只要你们敢动手,这片山以后你们就来不成!”

  李明言真的羡慕死弟妹那敢争敢抢的性子了,什么叫积极进取,自立自强说的就是她,该是自己的,不该是自己负担的,就应该分的一清二楚才对,不然活的多累啊。

  李明湖:…………

  一听到闹事不让他们在山上找食物,围着讨要兔子的几个人就怂了,这样他们就不仅是这几人的仇人了,而是在山上找命活的其他人的仇人。

  他们自己也有山,可是山上的草根都已经被挖的一根不剩,老鼠都活不下去!

  听到这边儿还有活路,有人背回一麻袋的橡子回去,他们就都涌来了。

  见他们都散去,李明言接过已经被绑住腿儿的兔子,放进背篓里,小妹真是福星。

  李明言同未来的二弟相视一笑,李明海默默的收起手上握紧的木棍,全身放松,能用嘴皮子解决,就用嘴皮子解决吧。

第73章

  只有一只兔子的收获,李明言也不着急,她还有手机空间这个利器,肉是很好买到的,就是怎么拿回家,需要一个借口。

  李明言没有忘记上山的目的,除了捕捉一些野物,还要弄一些山楂回去,给小妹做零嘴。

  山上的人多如蚂蚁,似乎十里八乡的人们全部聚到这里来,不知道山楂还能有几个。

  带孩子来还是有用的,他们轻易的知道所有野果的位置,因为野山楂实在是太酸,没有孩子喜欢吃。

  李明江更是对山上的东西了如指掌,立刻带着他们到了一片山楂地,这里是一片小灌木丛,小灌木都长在石缝里,有零星的几颗还挂着红彤彤的果子,看来那场追捕麻雀的行动很彻底,天空什么鸟雀都没有,野果在树上那么明显的地方,都没有被吃掉。

  扒开山楂树下的雪,埋藏在枯叶和雪堆之间的红果子就冒出头来。

  山楂药店里会收,不知道用来做什么了,如今药店里的砂锅应该已经捐出去当耐火砖垒高炉了。

  小妹艰难的把自己蹲在地上,小手一个一个的捡起山楂,说:“不好吃,这个不好吃的,酸的!”

  要说孩子们最喜欢的水果,还是桑葚,野草莓,等等,这些甜甜的东西。

  山楂反正是无人问津的,也正好给了李明言机会让她收获这些宝贝。

  “我给你做糖葫芦啊,糖葫芦很好吃的,酸酸甜甜的,保证你吃了还想吃。”她是这么安慰小妹的。不然她的那个小嘴就像小老太婆一样说个不停。

  “什么是糖葫芦?”

  好吧,李明言忘记了,她这个小妹还没有见过糖葫芦,她出生以后,集市被严格管制,制作糖稀的那一家作坊已经停产啦。

  所以糖葫芦已经绝迹,她倒是知道怎么做糖稀,“就是把山楂串成一个串,裹上糖,超级好吃。”

  “咱家没有糖。”小话痨还是挺明白的。

  “你大嫂我会做糖。”

  李明言立刻接到了小妹崇拜的目光,只要能做出来好吃的,都是小明礼崇拜的对象。

  ***

  家里的炕床已经做好,整个厨房都被烧的热通通的,因为厨房盖得宽阔,厨房里也不做饭的,庄上人都愿意来凑个热闹。

  李明海设计的炕床很是巧妙,一点儿都不冒烟,却把屋里烧的热通通的。女人们坐在床上,男人们自己带着草墩子坐在地下。

  李大伯坐在地下,暖烘烘的抽着烟眯着眼睛,抽着烟沫子,“真得劲,咱家也起一个。”

  大伯娘坐在床上,“你就知道得劲儿,雪化冻的时候才挖土,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三叔拍拍屁股没有吭声,转头找到李明海,“明海啊,这炕你一个人就盘了,你也教教三叔是咋弄的。”

  自家亲戚想要,李明海自然是一口应承下来。

  他们处于淮河的边界,属于不冷不热的那种,零下的温度每年不超过一个月。

  可就这一个月,也是需要依靠火源才能过的下去的。在那些准备炼铁的东西没有突然出现之前,他们已经准备了许多的柴火,足够冬天使用的了。

  消失已久的煤炭和铁器突然出现,让他们家里的柴火更是多了许多。

  每天烧炕也用不完那种。

  答应给三叔烧炕的第二天,李明海带回来一小布袋的麦子,李明言让他拿给父母去:“咱们跟父母还没有分家呢,吃着家里的,东西拿给咱们娘吧。”

  李明海纳闷了,不懂女人的心思:“你不是一直想要麦子,但是不够你做麦芽糖的吗,我给了娘,你还不是要去问娘要。”

  “那不一样。”

  事关大家长的威严,娘虽然不是那些苛责的人,她就更不能扫了家里父母的面子。

  李明言提着袋子去了陈梅那里,也就一个转弯的事儿,因为村里的人都在厨房呢,炕头上热着一壶水,渴了就喝一碗,不知是谁拿了一个破了沿的碗。

  “娘,这是明海给三婶家起炕,三婶给的一小袋麦子。”

  陈梅接过,掂量了一下,“行,今天中午煮麦饭吃。”

  “我想要一点儿做糖葫芦。”

  好吧,陈梅二话不说,将袋子又给了她,“中,难怪你妹子天天念叨糖葫芦糖葫芦,是你戳的头儿。”

  李明言嘿嘿一笑,趁机打起自家男人的广告来,“打好的泥胚起灶只需要十斤麦子。”

  想的倒美,大家都是这个想法。

  李明言拿起麦子去出麦芽了,屋里七嘴八舌的讨论,都觉得有些贵,要说起房子,起猪圈什么最费工?就是摔砖坯了。

  起码这个时候所有的人,都没有把拥有技术当做一件多么要紧的事情。

  然后转头,他们就在掏砖泥,打砖坯的山脚下相遇了。

  …………

  三叔身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是兴奋,夫妻两个连带着姊妹二人,还有李明海和李明湖两个,日夜不停的干,终于一两天就垒起了。

  也是在厨房里,就当是用泥巴多糊了一张床。

  有那懒汉,任何新奇的物件都无法让他动心,就连扔在火车站的柴火,都无动于衷,并且热衷于在别人家里蹭火。

  三叔家的炕做好了,李明海回家同李明言形容三叔开心的样子,“自己跑到外边抱柴火,烧的炕冒水汽,拍着手让我去看。”

  李明言正在做小衣裳,小妹冬天里里头还光着身子,连小裤衩都没有一件,谁家孩子都是这么糙着过来的,可是李明言想着既然现在有这个条件,就没有必要委屈自己嘛。

  小妹身上已经穿了一套了,只是还需要一套替换的。

  陈梅问起她哪里来的布料,她就推说是大哥弄到的。陈梅对于自己当了派出所小民警的儿子很是信任,叫她多给明海做些衣服,他在公社上工作,要穿的体面一些,也就不多说什么。

  全然不知李明海所里已经没有什么事情,天天去点个卯,然后回家来。

  “我给你再庄上打了广告,人家打好了砖坯子,你再去干活儿,给你十斤麦,也算给咱们家增加收入了。”

  李明海看着她的一针一线,有些不以为然,“三叔家是两个堂妹,吃不了多少粮食,家里有富余的,其他人可就没有这么多的粮食了。”

  李明言微笑,“那你且等着吧,我见好几家已经顶着冻,去挖土了。”

  灶房里烤火的人果然少了许多,一部分分流到了三叔家,另一部分去挖土盘泥。

  只剩李明言娘俩的时候,李明言悄悄告诉她:“您先在这边暖和着,等他们两个挣够了口粮,再来忙活咱们自己家的。”

  陈梅摸着李明言给小闺女缝的秋衣,“你们俩看着半,有的挣就多吃点,没得挣就少吃点儿,你小妹最好胃口的,最近吃红薯也吃作了,有点麦也好。”

  显然也是为了小妹的胃口发愁。

  想到这里,李明言就想起了给小妹开胃的麦芽糖,麦子泡水放在炕上,已经有了绿绿的芽麦。

  不能再拖了,有的人看起来能吃是福,殊不知消耗的是根本,除了给小妹吃一些精细粮食加多吃山楂助以消化,有空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的好。

  麦芽发芽非常的快,她将麦芽洗净碾碎,然后和糯米搅拌在一起,发酵了大半天之后,将水过滤出来,然后就是熬,边熬边搅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