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路线不对 第453章

作者:月下清泠 标签: 穿越重生

  赵朗声称自己是太子密使,因为不想太原百姓遭殃,才给昭武校尉范隆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徐安道:“赵兄,你不是在太原军中吗,怎么成了太子殿下的密使了?”

  赵朗道:“王继仁犯上作乱,刘济棠贪墨欺君,我当的是朝廷的官,不是王继仁的官,跟着他欺君犯上,一条路走到黑,赔上九族性命,有何好的。我现在已升任致果校尉,得殿下委任差事。殿下为了百姓少受战乱之苦,倘若范大人能戴罪立功,过往有何不妥的,殿下也概不追究。”

  徐安惊道:“真有此事?”

  赵朗拿出赵清漪的手书,但是上头盖的是郭延锦的印信,说:“这是殿下给范校尉的信。”

  徐安看到那个印信,量赵朗原本一个九品的陪戎校尉也造不出假来,徐安自然也担心自己,看着赵朗已经另攀高枝,自然也有心思。

  “赵兄,你我本是莫逆,你想我做什么,你不防直言。”

  ……

  徐安前往太原城见范隆,他身为士绅,自有体面和钱,范隆见到太子的信,忽然吃了一个定心丸。

  老实说让他贪点军饷,藏点银子之类的,他能为王继仁做,然后得点好处,但是要他跟着王继仁造反,他并不觉得对方有龙命。

  范隆又与振威校尉何川交好,何川是他的后辈,范隆见到他,先是试探,然后说明来意,虽然王继仁严令不得与外人私自传信,但是王继仁自己尚是无头苍蝇。

  王继仁想寻活路,与朝廷和谈,或者寻求北逃,但是北逃的话,军中也极易引起哗变,因此他犹而不决。

  所以说上位者没有坚定的信念,下头的人心是控制不住的,就像看到一家注定要倒闭的公司,就算从前数年效力,有机会跳槽,员工们还是要跳槽的。况且,现在这样的情况是不跳槽是死呀。

  当郭延锦亲率着建雄军打到太原南城之外,范隆、何川,还有几个他们策反的低阶武官一起率领将士喊着“迎王师、迎太子”的口号,杀了王继仁的守在城门上的弟弟、儿子、族侄,打到了城门。

  郭延锦亲率大军入城,赵清漪随身保护,身边围着两百多近卫军,用河东话大声喊着“王师已到,放下武器,投降不杀”。

  郭延锦率领的建雄军面对着从前有些看不起他们的太原军,只遇上了一点儿抵抗。

  郭延锦再次抵达原来的行辕时,范隆、何川等人就率着被策反的军队而参见,口称罪臣。

  郭延锦自然概不追究这些有功之臣,温言安抚,下令各位校尉不得约束原来的太原军,不得扰民抢掠,杀人者死。

  而王冲等百来个差吏则去收编太原府的衙差,抓了太原知府过来。

  郭延锦再进太原城后,次日贴出告示,说明刘济棠、王继仁一文一武勾连欺君罔上,私征皇粮,意图谋害挟制储君等条条罪状,此事祸不及百姓。

  曹敬暂代布政使之职,罪臣高元海协助他追回赃款,找出官员们之间的真账册。高元海知道这是自己的生机,甚至只要他在这时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和用处,他甚至巴上了一条金光闪闪的大腿。当狗有什么不好,没主的狗才可怜。所以高元海在劝说那些昔日同僚和清点赃银时展示出了自己的巨大作用。

  赵清漪却带着三个小徒弟混迹市井,因为太子戏剧化的返回太原城,又查抄贪官但约束将士不扰民的事在民间市井有了很高的声望。

  赵清漪可不想太原城只知太子不知皇帝,或者平民百姓有时会误认为太子和皇帝没有什么区别。

  赵清漪傍晚回到行辕,汇报此事,言及利害关系,此时虽然忙碌却也意气风发的郭延锦也重视起来。话说事业是男人最好的补品,郭延锦此次翻转乾坤,心中不无自得,当然他也知道一切是有诸多臣子效力,特别是赵清漪这个“国士”尽职筹谋的结果。

  郭延锦心想回京一定会面临危机,此事必须有所准备,赵清漪便献计,郭延锦自当听从。

  第三天,背熟了三字经儿歌的三个小徒弟“张无忌”、“王挽春”、“李寻欢”再次披上乞丐装,熟门熟路地去乞丐或者儿童中间传唱“永盛帝,忧百姓;河东灾,免钱粮;有贪官,刘济棠;欺君王,私征粮;银百万,府中藏;又灾年,帝不眠;遣太子,入晋阳……惩贪官,诛叛臣;民欢乐,君开颜;君圣明,万万岁;愿大周;万万年”

  赵清漪随便编个三字经,自己都要脸红,这马屁拍的,自己跟那些钻营官场的人似的。

  三个小鬼头一天到晚去外面传唱这首儿歌,并不让别人知道。但是此时高元海这样的官员正在太原为太子办事,也在民间走动,终于还是听到这样的儿歌,见到郭延锦时就报喜拍马。

  郭延锦面上甚喜,又与高元海等官员说起父皇牵念河东百姓夙兴夜寐,为人儿子,只是为了为父皇分忧云云。

  高元海是钻营人精,回去后思考着宣传圣君临朝,爱民如子,皇帝太子,父慈子孝之类的感人故事。

  古代娱乐节目本来就少,如戏曲之类的,此时还没有大成,就算有也是官宦人家才听得起。所以,这种新奇的故事、儿歌流传起来还是很有市场的。

  郭延锦在河东再留了一个月,每日处理政务,或去军中阅兵,或去各县探访难民安置情况。至于县级以下的官员,有功劳的,暂时不追究前事,而太原府的几个与刘、王两家勾结深的士绅受到牵连下狱,将要押往京都。

  等一切证据链都收集清楚时,而赃银也清点清楚,暂时赏了将士和差吏银钱后,还剩下近两千万两,此中有这三年来私征的皇粮,也有煤矿所得,还有抄了几家重犯的家所得。

  过程中,涉事大小官员为了免罪交出真账册,太子的人就按账册一笔笔地扣出来的。

  这些文官虽然宝宝心理苦,但是没有杀头已经是好的了,此时不敢不配合。

  这批官银押运起来也麻烦,郭延锦早十天上奏郭永崎概况,赈灾到一定段落了,非但没有损钱,还捞了这么多钱,这简直是破天荒了。

  郭延锦暂命曹敬、李昭坐镇太原,而太原军分由五大校尉统领,受文官节制。

  太子于八月顶着酷暑,押着一车车的银钱返京,此时返京队伍足有六千人,军队的车马还不够,太子还做主与东升票号合作兑换了八百万两票子。

  虽然这个时代银存银庄还要收费,但是运银到京里的成本也是不少的。

  太子此行,在河东其实褒贬不一,许多文臣是心里委屈却不敢言,矿业富商和士绅心中忧惧、惶惶不安。

  不过太子名声虽然褒贬不一,皇帝的名声在民间却是极好,郭永崎在民间就是一个勤于政务、爱惜百姓的好皇帝。

  然而,太子所作所为传到京都,也是引起了朝廷的地震,这过程也实在太离奇了,手段又巧又狠,捞银子的能力又让户部官员们汗颜不已。要知道,太子轻装简从前往,身上带着票子,带的人还不过百,就能干出这样的大事来。

  御书房里,信王就在郭永崎面前泣不成声,说太子如此借题发挥、排除异己,又称他手段残忍,本朝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他那刻薄手段是把天下之士得罪光了。

  郭永崎得到奏报时,心中还惊于太子的能力,有所忌惮,但是听信王这么说,心中却又舒了口气。太子要是真的有异心,应该会收拢人心才对,这么得罪士人,对他没有好处。

  他弄来银子又不是自己招兵买马,不然他就隐下大部分了,哪里能报上来?

  太子报上详细过程和银子多少,有几分得意洋洋,倒像是小时候他写了好文章拿来求父皇夸奖似的。

第461章 回京

  此次河东道像是换了新天,皇太子回京也是朝廷大事,皇帝不管信王有多怨恨,士大夫们的文官们有多少微词,还是派了卤薄出京都去接皇太子。

  卤薄既是古代帝王外出(不论去还是返)所用的扈从、仪仗、舞乐队。

  其中扈从军派出禁军骑兵两千、步军一万、另有东宫侍卫四十九人。

  侍从三十六人,其中吏、户、兵、刑、礼、六部堂官共六名;都察院御史九人;给事中六人;通政、大理、太常、光禄、鸿胪堂上官共十人;翰林院、内阁官二人,侍讲、修撰、典籍官三人。

  仪仗为曲柄九龙伞三、直柄龙伞四、直柄瑞草伞二、方伞四,双龙扇、孔雀扇各四,白泽旗二,金节二,羽葆幢二,传教幡、告止幡、信幡、张引幡各二,仪锽氅二,以及龙纛、小龙旗、豹尾枪、弓矢、大刀、乐器、香炉、瓶、盆等。

  又有宫廷仪乐舞队高奏雅乐。

  这一行人浩浩荡荡出了京畿到了封丘接驾,太子返京部队押着价值一千多万两的财物回来,由建雄军护送,在封丘见到这样的皇家排场也不禁震惊。

  赵清漪骑马护在郭延锦身侧,旁晚到封丘时就看见这样黑压压的人跪下参拜,旌旗招展,她不禁想:这让人觉得江山乾坤尽在手中。

  赵清漪不禁回忆起从前当神仙的一世,按说相对于人类的生命短暂,这几世加起来与那活了一万多年的一世相比都太短暂,那一世宛如昨天一样。

  天帝出行,正式场合也是讲仪仗,这个坏毛病她是延承自龙族天庭时代。她出行乘座九龙香辇代步,宫娥仙婢环绕,没有那么多旗,但是神兽、彩鸟护卫,起码也是数万天兵扈从。

  不管是神仙还是人类,都有追求排场的虚荣心,所以自古不缺想当皇帝的人,可以花无数的钱去堆造片刻的面子和感觉。

  郭延锦说:“平身!”

  几个太监一阶阶传令下去,赵清漪等了许久,太监们才传完,然后诸臣谢恩平身。

  他还亲自下马,扶起一位清流阁臣,说:“王丞相年事已高,怎么还舟车劳顿?”

  王丞相说:“若论舟车劳顿,老臣如何比得上殿下?”

  郭延锦一脸和蔼可亲地问过几位朝中重臣,再有礼部官员请太子今日先在封丘行辕歇息一晚,明日大妆返京。

  郭延锦点了点头,带着赵清漪回行辕,而其他人员也各自回营。

  太子行辕设在封丘县衙,赵清漪是无论是哪个身份都要跟着他入了行辕了。

  内侍刘德忠早带人在这候着,见到主子忙来请安。

  他还带了冷香和凝香来服侍她。

  郭延锦虽知她武艺高强,但也见她一路风尘仆仆,原本雪白的皮肤也晒黑了不少,不禁心疼,让她先回房洗漱。

  赵清漪也没矫情客气,回到屋里,下人早备了温水,她洗澡也不需要人服侍,让她们都退下。

  泡了一刻多钟,才起身穿上月白色的绸缎襦裙,头发让婢女擦过却还没有干透,反正是夏天干得快,她也不想浪费内力。

  晚膳时,郭延锦还要见见几位大臣,赵清漪便自己用了,之后就一人在屋里吐纳运气。

  二更初时,却听到屋外一阵脚步声,到了她屋前却是没有人传报。

  隔了一会儿,才听郭延锦温言道:“婉妍,你睡了吗?”

  赵清漪收功长长吐出一口气来,才淡淡道:“殿下有何要事?”

  郭延锦伸出手想推门,最终又轻握着拳放下,道:“明日要进京了,我心里头有些忐忑。”

  过了片刻,听她的脚步声,门吱呀一声开了,就见一个月白绸裙佳人,昏暗的灯光下笼罩着一层神秘的美丽,让人砰然心动。

  赵清漪出了屋,然后又转身将自己的房门关上,说:“在前边亭子坐坐。”

  “……”

  赵清漪一路上就没有好好睡过,因为还担着保护他的责任,又要在那群人面前完全装男人,更没有人服侍,没有人准备好一切。

  ……

  刘德忠看他们还有夜谈赏月的兴致,马上让人备了驱虫熏香。

  郭延锦看看自己的良媛,心中的旺财一阵小委屈,他是连自己的良媛连搂上一搂都没有试过。

  “婉妍,这几个月可辛苦你了。”郭延锦柔声道。

  赵清漪说:“工作都是这样的,没有什么特别辛苦的。”她的性格在不同角色有所不同,唯一相同的是她对自己真正工作都很认真。

  郭延锦想了想,又道:“你的身份和做的事总是要被人知道的,可是后妃不得干政,往后怕是有人要议论。”

  赵清漪凉凉勾了勾嘴角,说:“我又不是后妃,你也还不是……”

  郭延锦说:“不论如何,旁人怎么说,我都不在意。”

  赵清漪对此不作评论,只说:“殿下,此次回京,也得小心。你的能力无所置疑,防着别人挑刺自然是大事,但是更要防止人捧杀你。”

  郭延锦叹道:“我明白。总之,如此行事,百姓是高兴了,但是士大夫恨我的不少。”

  赵清漪说:“想要办实事就没有不得罪人的。你为了办事不怕得罪人,就在皇上面前表现出只要能为君分忧,不怕为孤臣的样子,那么你的才能强一点也不会有大危机。”

  “孤臣?”

  “没错。有能力的人,其中有赤子之心的是珍贵的,但是其中有奸狡之心、朋党收买人心的是遭圣上所厌恶的。”

  郭延锦不说话,赵清漪说:“殿下何需忧心呢?此时你已显露才能,若是朝中和民间还都万人归心,你才真的地位性命不保了。”

  郭延锦呵呵一声轻笑,说:“也是。孤婚姻不幸,膝下全空,此生也不求其它了。太子之位总是要易主,不如在任上时为父皇办一些实事,解他之难。”

  赵清漪道:“殿下还年轻,这世上中年得子、老来得子的男人多的是。殿下身上便是有毒素,也应该不深,况且,男子与女子不一样,女子要坐胎,男子不用,这影响就小一些。便是中毒较深,过得几年毒素慢慢排出体外,也应该不会有问题。”

  郭延锦忽然抓住她的手,说:“婉妍,我欢喜你,我要立你为太子妃。”

  赵清漪目光泠泠瞧他,他哀求地说:“婉妍,你别不理我,我好难过。你有什么条件你可以提,可是你别一直不理我。你不喜欢当太子妃,我不当太子,你不想当皇后,我便不当皇帝,你想干什么我都答应你,跟你一块儿。”

  赵清漪就着灯火月光,越发觉得伊人风采无双,这是艳遇呢还是艳福呢?她是有段誉命还是韦小宝的命?嫖了这男人肯定是不用付钱的,可是后续也挺麻烦的,嫖了他大约就有义务要生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