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十福晋 第456章

作者:子一十四 标签: 穿越重生

关于这一条,康熙倒有些画蛇添足了,查到洋人携带了阿丄片,那可是能名正言顺的将一船货物全部充公的,其中的猫腻可大了去了,谁还会傻乎乎的去给走私犯开绿灯呀?阿丄片市场又正处在萌芽阶段…

最后,康熙还着重命令广州将军管忠源亲自去澳门宣布朝廷旨意,并表示,要管忠源每月亲自带兵一巡查,一旦发现有阿丄片,对不起,咱明明白白写了,照章办事,没欺负谁,与大清子民享受一样的国民待遇,要觉得不痛快,行,出门就是海,恕不远送…

一帮大臣都被康熙给弄了个措手不及,这不是才下了临时禁止令吗?怎么又突然对阿丄片发力了?雷厉风行也不是这么理解的吧?…

当听到最后一条后,众人都不由瘪了瘪嘴巴,终于还是找到由头寻澳门的麻烦了,不就是因为老十没及时进澳门城,弘暄为此被踢了一脚嘛,至于报复成这样吗?

大臣们都以为康熙还在为弘暄出气呢,一帮皇子自然更不可能免俗了,一个个都不由变了脸色,弘暄眼下还不知在吕宋哪个疙瘩里蹦跶呢,老爷子怎么还对他念念不忘?而且还糊涂到公私不分了,简直是乱来…

于是,理藩院尚书就站出来了,首先表示坚决拥护朝廷政策,但是,能不能请康熙法外开恩,将贩卖阿丄片的洋人赶走了事?若真一板一眼的执行康熙的严政,还不知会引起多少纠纷,哪有那么多人手去解决啊?而且澳门洋人一向都按时交租,是不是也别将他们逼紧了?最后还请康熙别意气用事…

康熙本来就很生气,刑部的人比不上一个丫头片子已经让康熙觉得颜面扫地了,如今理藩院为了省事,竟然要求对洋人法外开恩?洋人怎么不对大清开恩呀?

更可气的是,理藩院尚书的一席话竟然还得到了不少人的腹议!

康熙气啊,不仅洋人心怀叵测,这帮庸才也跟着添堵,还有谁比他更悲愤!

于是,康熙站了起来,走下台阶,站在理藩院尚书面前,指着他的鼻子将他骂了个狗血淋头,骂完后宣布理藩院尚书撤职,回家养老去,最后还道:“是不是还有人不服气?都去看看娜仁吉娜的笔记去!”

然后不等大家琢磨娜仁吉娜究竟是谁,便一口气宣布,刑部负责笔录的笔贴士全解聘了,永不录用,笔贴士的直接负责人也开除,刑部尚书负领导责任,罚俸一年,留任查看…

然后是满丕革职,回京接受调查,福建*杨琳授广东巡抚…

虽然朝堂上仍有不同的声音,但封建制度的优越性也体现出来了,康熙直接来了个乾坤独断…

散朝后,各大中枢衙门的头立即围住了刑部尚书,不想刑部尚书口风很紧,愣是没给问出个所以然来,丢人啊,连十岁的小姑娘都不如,谁好意思说…

然后大家便开始打听娜仁吉娜是谁,理藩院的有点印象,这么一说,康熙肱骨大臣的脸色可好看了,五颜六色的,侮辱人也不带这样的啊…

而五阿哥则意识到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下朝后,也不和人寒暄,赶紧就朝慈宁宫跑,生怕康熙今天就要完稿,娜仁吉娜太能写了,光鹦鹉喝个水她就能写一篇,虽然笔记涉及的时间不长,只有短短几个月,但无奈量大啊,往书桌上一放,厚厚的一大堆!关键是,一页纸张好点的能猜懂80%,差点的能瞅明白50%就谢天谢地了,工作量大啊…

但刚走到半路上,就被康熙差人叫了去。

到了乾清宫,不等康熙问话,五阿哥先就请罪,说自己对待工作不认真,没能及时将娜仁吉娜的重要文献整理出来然后话锋一转,提了提自己的实际困难。

康熙一听,想了想,好像是这么一回事,自己看的好像是鹦鹉临死前的记录,那写的叫一个惨不忍睹,不论形式还是内容,但就是详细得不得了,还不时的做一番分析比较,于是又引来康熙一番感叹,心想,弘暄怎么就知道娜仁吉娜心细起来会细致得吓死人呢?真是有眼光啊,知道用人所长…

一番心理活动完成后,康熙才很大度的告诉五阿哥,自己不催他、慢慢来…

然后便问五阿哥对此事有何看法,康熙的看法当然就是五阿哥的看法,这让康熙很满意,然后便道:“朕准备将九阿哥从蒙古召回来,蒙古药材的事你先接手吧。”

五阿哥傻眼了,自己吃闲饭吃得好好的,怎么突然被拉出来效力了,而且还是吃力不讨好的苦力?于是,当即力辞,说了自己一大堆的缺点,最后还为难的道:“皇阿玛,不满您说,这药材收上来后,我都不知道往哪儿卖去,更别说其他了…”

康熙道:“不懂的就问九阿哥,一母同胞,他还藏私,朕先撕碎了他!”

其实,康熙选五阿哥当蒙古经济N年发展计划的继任者也是委实不得已,若有得选,康熙宁愿让五阿哥去和洋人打交道,但已经坏到骨子里的洋人怕只有九阿哥才能应付,倒不是说九阿哥最狡猾,其他几个心大的儿子智商都不错,但和商人打交道,则完全不对路,因此,虽然康熙不乐意九阿哥也朝南边发展,但无奈之下,也只好姑且为之,等事情上了轨道,再换人吧。

而叫五阿哥接手蒙古事宜,康熙也是经过多番考量的,一来,五阿哥由太后抚养长大,蒙古人对他在感情上要亲近些,二来,五阿哥老老实实,一门心思只想为爱新觉罗开枝散叶,康熙也不担心他借助蒙古之势背地搞鬼,派到九阿哥周围的暗探可以撤回一半,用到其他更需要的地方去,三来,康熙也需要敲打敲打几个不安分的儿子,明白的告诉他们,朕说谁行,不行也行,朕说谁不行,行也不行!

康熙在乾清宫给五阿哥大气,而慈宁宫中一帮皇子也全到齐了。

大家对娜仁吉娜都不陌生,因此散朝后全涌慈宁宫来了。

到了慈宁宫,根本不用费什么心思,娜仁吉娜便竹筒倒豆子,一个不留…

大伙儿一听和弘暄又扯上了关系,心里的难受劲儿就甭提了。当然,大家也做了自我检讨,认为不应该对慈宁宫有一丝一毫的疏忽,虽然昨儿大家都知道太后发火了,也知道康熙移驾过去安抚了,也清楚五阿哥被召进宫了,但楞没一人朝政事上想,结果今天便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既然康熙已经发话让大家看看娜仁吉娜的笔记,众人郁闷完后,还是应景的请娜仁吉娜显摆一下。

娜仁吉娜一听,立即献宝似的将自己的手稿拿出来给大家展示,至于五阿哥誉写的,娜仁吉娜认为没问过主人,不能随便动。

一帮阿哥随手翻了一下,看着神采奕奕,得意极了的娜仁吉娜,心里不由苦笑,字都写成这样了,真难为她还笑得出来!

但见太后也一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模样,大伙将讥讽的话全压了下去,不过却在心里为五阿哥默哀了两分钟,摊上这差事,真是难为他了…

不过,没多久,这帮人又傻眼乐乐,五阿哥被委了差事,虽然不是重任,但却是正经差事?这说明了什么?…

第三百六十二章 余波

若尔曼,娜仁吉娜的二叔一扫近日的愁眉苦脸,也不去找小英子,喜气洋洋的去逛茶馆了……

是的,虽然诺尔曼亲自押送了许多奶粉子前来,但小英子一直躲着没见,作坊的管事都推说作不得主,他们只能按订单收货,退一万步讲,就算他们做主将诺尔曼的货全收了,也没法给银子。

诺尔曼还没伟大到无私的给朝廷捐奶粉子,何况,就算捐,也该捐给理藩院,而不是老十的作坊,但牧民们可从殷殷期盼着,因此这些天来,诺尔曼都在四处找寻小英子。

不过,今天的诺尔曼却将积压在手上的奶粉子暂时抛在了一边,跑到茶馆当老爷去了。

不错。这几日,京城百姓对蒙古人那叫一伸热情,就差在大街上唐突的强拉素不相识的蒙古人去家里做客了。

诺尔曼倒不在意自己是不是受欢迎,当大爷当惯了,不会为了陌生人的一个笑脸而左右心情,而是听了消息专门到民众中听表扬的。

原来,这几日,鹦鹉英勇捐躯的事迹慢慢传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而娜仁吉娜废寝忘食做记录一事也渐渐流传开来,百姓知晓后,那叫一个感激啊……

当然,中间也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敦郡王福晋在广州的两条狗却没事呢?

民众的智商不可小瞧,立即就有人站出来解释道:“是太后大啊,还是敦郡王福晋大啊?这事就得太后出面,天上的神仙一看,太后都出面了,自然得帮忙了,太后可是天上的星宿转世,和天上神仙的交情好着呢……”

大家一听,有道理,和太后相比,敦郡王福晋简直就是虾兵蟹将,天上肯定没有帮着搭把手……

而娜仁吉娜也荣升了,成了王母娘娘座下的童子……

连带的,整个蒙古人全沾光了,蒙古人所有的优点全被放大,缺点?谁说蒙古人有缺点的!

诺尔曼这几日在为奶粉子的销售而奔波,得到消息的时间晚了些,但正好赶上京城蒙古友好月活动的高潮时刻,连三岁孩童见了蒙古人,都会朝人笑眯眯的打声招呼。

而说书先生全青一色的绘声绘色的讲述着“太后起疑心,格格勤操劳,鹦鹉勇献身”,诺尔曼虽然汉话说得有些生硬,但听力却可得一百分,聚精会神的听完后,又换了个茶馆接着乐,然后便屁颠屁颠的跑进宫给太后这么一学舌,惹得慈宁宫中是笑声朗朗,娜仁吉娜跳着要出宫亲自采风,太后噌怪了两句后,准了,娜仁吉娜比诺尔曼能说会道,模仿起来肯定更精彩……

不过,新上任的理藩院尚书和九门提督最后的日子却不好过。

上一篇:诗酒趁年华

下一篇:八宝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