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十福晋 第574章

作者:子一十四 标签: 穿越重生

老十吧唧了 一下嘴巴,“太后怎么这样啊,爷就那么靠不住?”

其木格笑道:“爷都靠不住了,这大清还有哪个男的靠得住?”

老十听了表扬,高兴了,也不去想太后涉嫌侮辱他人格了,翘起腿当起了大爷样,得瑟了一晚。

也许是嫉妒老十两口子在这么低气压的大环境下还能体会到幸福,于是,风烛残年的康熙又出来搅局了。

也不知是不是看了病重的太后,同为老人的康熙心有戚戚,或者是又想把群臣清洗一遍,反正,在慈宁宫尽孝的康熙冷不丁的发布了一道诏书,感慨的回顾了自己光辉伟大的一生,阐述了为君之难,然后告诉大家,自今年春天开始,他就老头晕,人是越来越瘦,总之身体状况是每况愈下……絮絮叨叨的编写了一大堆文言文后,以“特招诸子

诸卿详议立储大事”结尾。

其木格这个半文盲,虽然没猜懂开头--需要老十翻译,才明白康熙开头说的是什么,**听懂了结尾,不就是让大家详细讨论谁当太子嘛。

康熙这诏书一处,并没有引起舆论哗然,也许大家都有各种情绪,但因有二废太子的前车之鉴,皇子和朝臣们都表现的很淡然,至少明面上如此,不像一废太子是那么解冻。

但其木格确实血压陡然升高,因为,就她所知的有限的历史知识,的的确确没听过康熙号召大家推举储君这事搞了两次的,所以,其木格有些忐忑了,不知道历史是不是要大转弯了。

其实真实的历史上,康熙的确是法国这个诏书的,可其木格不知道啊,所以很是战战兢兢,拉住老十,劝老十当个淡定哥,别上康熙的当,“上次发作了八哥,这次肯定是想发作你了,爷,千万别上当。”

老十笑道:“爷就是想让朝臣全推举爷,也没那本事,放心吧,爷晓得的。”

看来一个计策真不能在短时间内用两次,如果过个几百年,也许还是会有人上当,但隔那么几年又来这一手,只能说明康欣黔驴技穷了。

整个朝堂上静悄悄的,好似没听见过这个诏书似的,整整一个月,没人去串联,自然也没人给康熙一个回复。

而康熙也似忘了这个事,也许不是故意的,因为太后已油灯枯尽,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康熙悲痛之下极有可能无暇过问正事。

十二月,太后病逝,举国哀悼。整个紫禁城是一片愁云惨雾,因为康熙也病倒了。

老十跟着一帮兄弟天天进宫排队等着伺候,洋务谈判继续搁浅。

康熙也不知怎么想的,基本上隔个三五天才见儿子们一面,但却又不让皇子们该干嘛干嘛去,总是在他们等了一整天后,派人出去说,散了吧,今儿不接见。

但是,康熙却又让弘皙和弘暄留在了身边端茶喂药,弘暄暂时又住回了阿哥所,以方便照顾康熙,这无疑引起了众人诸多的遐想。

而其木格则没去思考康熙摆的迷魂阵,犹在猜想着太后的遗言。

太后在回光返照的时候,拉着其木格的手,感叹了许多,先是羡慕其木格是个有福的,叫其木格媳妇,然后又告诉其木格,虽然蒙古是她们这帮远嫁女的依靠,可既然给人家当媳妇了,最终靠的还是爱新觉罗家,所以对蒙古娘家该约束的就得约束着,无伤大雅的帮上一帮,无关紧要的护护短就行了,这样对朝廷,对蒙古都好……

其木格此时 才知道,太后其实才是大智若愚的人,将世事看得通透,顺治怎么就没发现这一点呢……

临了,太后对其木格道:“娜仁吉娜怕是没福气给你当儿媳,日后不管她成了谁家的媳妇,你也帮哀家帮扶她一二,也不枉她陪了哀家这么些年,你将她当闺女待吧,有什么挣钱的买卖,别落下这闺女。”

因太后的贴心嬷嬷还在一旁伺候着,其木格没敢多说什么,只是不住的点头。

而随后,其木格便没再见着太后了,和其木格交代完后,太后便和康熙密谈了大半个时辰,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其木格只听到康熙心急火燎的扯着嗓子叫三胞胎赶紧进去,太后想听蒙古长调了……

然后在三胞胎的歌声中,太后和上了眼睛……

而在太后和康熙的密谈时间中,其木格也想明白了,太后为什么不将娜仁吉娜的婚事当成临终遗言来逼康熙,因为作为一国之君,康熙在哪受了气,肯定会在那儿加倍找回场子的……太后其实挺聪明的。

所以,其木格倒不担心康熙会随便给娜仁吉娜指一门亲事,但却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有负太后所托,毕竟,是人都知道,自己跳着要娜仁吉娜当儿媳的,若自己再出面给娜仁吉娜撑腰,难保娜仁吉娜的婆家没看法,何况,老十也前途未卜……

其木格觉得太后有些糊涂了,科尔沁的后台够大了,阿巴亥都能给自己撑腰,谁敢欺负科尔沁的娜仁吉娜啊,扯上老十,对娜仁吉娜才是真正危险……

所以考虑了许久,其木格准备按兵不动……

而康熙也没对娜仁吉娜的去留做出安排,主要是他一病就病了两个多月,累得大家连年都没过好,本来就是国丧,康熙身体再一出状况,谁敢喜气洋洋的点鞭炮庆贺新禧,连弘历都很懂事的逢人就做出一副呆鸟状。

好不容易等康熙身体好些了,其木格以为会有关于娜仁吉娜的旨意出来,不想翰林院检讨朱天宝给大伙来了个响雷,上疏请复立废太子……

第四百六十三章 自荐

朱天保的折子刚交上去,大伙还没回过神,正在畅春园养身体的康熙就怒气冲冲的将朱天保叫去训了一顿,没经过廷议,火速给他冠了个不忠不孝的罪名,直接推出去斩了。

如此一来,大伙都知道,废太子是断然没戏了,所有的目光立马全聚焦到了老十身上,弘暄可跟着在畅春园呢……

九阿哥也不再别扭了,找到老十,询问是不是派人去试探一二。

老十也正有此意,康熙如今老了许多,自己若不积极点,万一朝臣又一股脑儿的推举八阿哥,康熙也许没那魄力再使出雷霆手段风风火火的收拾一帮重臣。

因此,老十和九阿哥琢磨了很久,好容易才找了一个与九阿哥八竿子才打得着的五品侍郎,当然,和老十则是拐了十八道弯也没搭上关系,让他预演了一遍,经过几番指导,彩排验收合格后,两兄弟终于拍板决定让他第二日大朝会时隆重推出老十。

不过,鉴于八阿哥的前车之鉴,九阿哥和老十没去拉选票,两人都明白了,遇着乾坤独断的康熙,官意什么都不是,也就懒得去做无用功了,还招人眼……

不想,第二天老十和九阿哥安排的人还没出列,弘暄的师傅,那个不近人情的朱轼就悍然给康熙上了道折子,请康熙立老十这个嫡子为储君,以固国家之根本。

朱轼此举一出,老十第一个反应就是拿眼去瞄弘暄,见弘暄也是一脸的茫然,便赶紧去瞅康熙的表情。

不是老十忘了九阿哥,而是为了避嫌,表示他们没安排人推举老十,所以九阿哥今日特意没来上朝,因此,老十便没再和人进行眼神交流,直接盯大老板去了,害得十四费了半天劲儿,也没和老十对上焦距。

朱轼一出来,所有人都在琢磨了,朱轼可是康熙给弘暄指定的师傅,但是和弘暄打交道的时日又不是特别长,所以,十之八九没准是得了康熙的授意……

果然,大伙的猜测得到了几分证实,康熙没恼,而是非常冷静的请大伙讨论。

但是,不巧的是,老十回过神来了,赶紧跪下,想谦虚两句,说两句惶恐之类的场面话,好像按常理应该这么表演一番,不想康熙却很不给面子的说:“还没定论呢,你急什么?”哽得老十瞬间便满脸通红,只好怏怏的站起来。

本来这就已经够尴尬的了,不想,整个朝堂上竟然鸦雀无声,让老十更觉得没脸了,倒不是因为没支持者,而是因为没想到支持者们这么笨,不就没事先串联嘛,怎么连随机应变都不会?

其实,这倒还真不能怪支持者,本来人家是要高亢的附议的,可没想到康熙又马上挖苦了老十一句,大伙自然要往深里琢磨了,加之老十又没事先通知,一个个便没轻举妄动……

因此,这场面便尴尬起来。

关键时刻,新任果毅公老十的四舅舅殷德底气不足的来了句,“臣附议。”感动的老十都要哭了,要知道殷德袭爵后可是刻意和老十保持了距离的,一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当悠闲公的架势……

不过,老十立马又无语了,因为康熙问了句:“为什么?”

而殷德的回答是,老十是他外甥,他要不支持,于情于理说不过去,一副非常非常勉为其难的摸样……

上一篇:诗酒趁年华

下一篇:八宝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