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小吏家千金 第213章

作者:青云上 标签: 甜文 穿越重生

考武举不光是让你上台和人家砍杀两下就完事了,还要考排兵布阵、攻城谋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朝廷此次开武举,就是奔着选将领的路子去的。

大伙儿听说他要去考武举,如赵书良、夏学士及丁大人等人自然是赞同,能多得个功名,自然不是坏事。有一些却觉得他脑子坏了,好好的御林军郎将做着,去考什么武举,考了武举,难道还能给你升官。

李姝鼓励赵世简,“官人,你只管去,你原来是文举出身,那些将领们说不得以为你是纸上谈兵。若能得个武举功名,以后在御林军也理直气壮些。官人只管放心考,家里有我呢。”

赵世简得了娘子的鼓励,越发卖力。这一个新年,他异常忙碌。一边要当差,一边要备考。考武举,不是躲在屋子里苦读就可以了,还要与人对搏。他也不认识旁人,只得去找丁大人。

不光赵世简忙碌,李姝也忙个不停。她要预备过年的事情,还要时常去探望老太太和赵书良等人。她中途还带着赵世简回了趟娘家,请李穆川给赵世简取个字。

李姝刚开始请赵书良取字,赵书良拒绝了,他大老粗一个,自家的字都是老太太找大街上算命先生胡乱取的,他基本上也不用。李姝无法,只得回娘家。

李穆川摸了摸胡须,想了半天,“不若叫安之?”赵世简仔细品了品,顿时觉得很好。

最让李姝高兴的是,丽娘又有了身子了。李姝把庆哥儿的许多东西打包带去了丽娘家里,并嘱咐了她一堆孕期注意事项。

丽娘直笑,“三妹妹不用担心我,我又不是头一胎。”

小嘉娘越来越懂事,阿娘总是没生出弟弟来,大娘时不时在她耳边说她是赔钱货,白花费那么多银钱,还不如给哥哥弟弟们之类的话。还说丽娘既然生不出,就早些给方二郎纳妾。

等丽娘知道方大奶奶居然背着她这样糟践嘉娘,一向隐忍的丽娘顿时气得和方大奶奶吵了一架,并把预备要给大房两个哥儿的东西通通留下,一样不给,方大奶奶气个仰倒。

嘉娘被方大奶奶那些话说的存了心思,见阿娘怀孕,丁点大的嘉娘比谁都上心,整天盯着丽娘,不让她走动,不让她累着。丽娘伤心地抱着女儿又哭了一场,方二郎听线娘说了后,叹了口气,与方大郎促膝长谈一番。

于是,方大奶奶又挨了顿揍。

李姝也心疼嘉娘,给她带了好些吃的穿的玩的。嘉娘特别喜欢三姨母和外婆,顿时笑的有了些孩子样。

李姝才走,肖氏又去看望了丽娘,送了一堆的东西。丽娘有娘家疼爱,心里的怒气渐渐平复。

原来丽娘看在方大郎和两个侄子的面子,对方大奶奶还有些面子上的敬重。自此,她见到方大奶奶,再不复过去的尊重,对大房人也越发抠门。逢年过节,只给方太太做衣服,买的吃食也都是年纪大的人才能吃的,大房人连根毛都沾不到丽娘的。

方大郎叹气,兄弟情分都被这个婆娘作光了。赵家老大沾着李家的光,一路升官。说起来,他们家也是李家的亲家,老二倒是一直在升,自己却什么都没有。以后,两个儿子定然也是沾不上光。这个婆娘,要害死我们父子了。

不说方家那边,再说如意坊这里。

自从李姝摆过酒席,正式认下巧娘做干女儿,两家就成了正经亲戚。

丁老太爷最喜欢上进的后辈,若不是他得儿子、孙子都得的迟,说不得自家孙子也有这般大了。

丁老太爷年轻时外放过,东南军、西北军他都了解,京城各大军营他也待过,多次上过战场,杀人无数。如今年纪大了,他越发慈眉善目起来。丁老太爷常常想,大概是自己杀人太多,故而子孙不旺盛。

赵世简虚心求教,丁大人父子认真教导,兵法、谋略、武器,一起上阵,赵世简学得快,父子两个教的越发用心。

赵世简投桃报李,整日抓着丁大郎的功课,教他做文章、写策论。外头先生不过是个秀才,如何能比得过赵世简,丁大郎进益颇快,丁家人异常高兴。

李姝也时常过来拜访老太太和丁夫人,或是带着巧娘一起做绣活儿,两家关系日益亲厚。

赵世简感觉自己又有了那种如饥似渴的感觉,丁大人家里几代从武,各类兵书武器齐全,他父子二人实战经验也足。赵世简有空就往那里跑,丁大人父子如今把他当自家人,悉心教导。

年前,科举需要提前报名,且不允许代为报名,赵世简只得请了假,自己往兵部去报名。

兵部一干老同僚们见了他,立刻都围了上来。

施书令直嚷嚷,“赵老弟,你刚考了文进士,又要来考武举,你让我们这些没有功名的人以后还怎么回家?祖母如今见面就叨叨我没出息,都是你害的。”

众人哈哈大笑。

张主事见了赵世简之后,拍拍他的肩膀,“好好考,可惜我不能教你了。”

赵世简忙躬身道,“张大哥一日为师,一辈子都是我的老师。”

张主事笑了,“等你考了武进士,我有你这样的徒弟,脸上也更有光了。”

过完了年,很快就到了武举正式开科的时间。

二月,武举正式开科。来报名参加武举的,无非是三类人,一是世代从武之家,二是一些贫寒人家身体强壮的孩子,还有一些是功勋人家。

贫寒人家的孩子只是有些强壮,不懂兵器、不怎么识字,很多在第一关就被刷下去了。世代从武之家的孩子,兵器兵法都懂,但此次武举,还要考策论,一下子又刷掉一批人。

赵世简一路过关斩将,在县试、院试、府试中始终名列前茅。

在他过了府试之后没多久,丽娘生了个儿子,方李两家都异常高兴。又过了一个月,柿子树巷的庄姨娘生了个女儿,最高兴的怕就是洪姨娘了。

秋天的乡试中,虽然有人兵器比赵世简使的好,但论排兵布阵,如何比的上他经验丰富。那些勋贵人家的子弟,有名师指导,也懂得排兵布阵,但论做文章,谁能比得过他这两榜进士出生的人。乡试中,他再次拔得头筹,得了武解元。

武举完全按照文举的路子进行,秋闱过后,最后的会试在下一年的春天,赵世简总算又能清闲几日。

过年的时候,赵老太太一再要求赵书良办酒席,孙子封了五品官之后,一直静悄悄的,这回又中了武举人,难道不该庆贺一下吗?

最后还是赵世简亲自去劝老太太,“阿奶,孙儿还想明年再考个进士呢,若现下办了酒席,明年还办不办呢?不知道的人以为孙儿是怕自己中不了呢。”

老太太骂他,“胡说,明年定也是能中的,只是阿奶想多热闹闹罢了。既然简哥儿你说明年再考个进士,我老婆子就等着,无非就是三两个月的事情。我让他们把东西都预备好,到时候只要你中进士的消息一传来,家里立刻满门接客。”

赵书政笑道,“阿娘不说我们也要预备的,文武双进士,咱们大景朝也是头一个呢。阿娘有福气,有个这么有出息的孙子。”

老太太笑得脸上的褶子越发深了,一叠声的说好好好。

过了年,武举春闱中,赵世简一鼓作气,中了第三名。状元是英国公的一位嫡孙,榜眼是一位异常勇武且于兵法之上很有天赋的外地人,姓熊。

金銮殿上,景平帝见到他后,欢喜地拍拍他的肩膀,“上一回,你的两榜进士第十名是朕钦点的,这一回,朕再给你钦点一个探花郎。”

旁边的吏部高老尚书心里直发酸,这样文武双修的出色少年郎,却不是自己的孙子。唉,家里那个几个不成器的,什么时候能给我考个进士回来啊。

兵部刘尚书高兴地看着一干新科进士,这一回,这些人才都归我们兵部了,看你姓樊的还骄傲个什么劲儿。

樊掌院摸摸胡须,笑而不语。

严文凯在一边笑道,“圣上,我朝文武双进士,这还是头一个呢。”

上一篇:快穿之宠爱

下一篇:娱乐圈小财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