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刷负秦始皇的好感度 第147章

作者:遗忘li 标签: 宫廷侯爵 江湖恩怨 穿越重生

  “这……”

  明夷思考一瞬,飞快露出温柔的微笑,然后身体一歪,倒在了嬴政的怀里,双手紧紧抱住了他的腰部。

  “刚才话多有失,我错了。然而我待陛下之心天地可鉴,你这般的人物千古未有,坐在我旁边时都宛如珠玉在侧,我心中难免担忧,生怕你身体有半点损伤……”明夷温和的说道。

  听着这甜言蜜语,嬴政抬起她的下颌,微微沉思。

  “明夷所言,若是真话就好了。”嬴政平静说道。

  “……”明夷有些艰难的说道:“我何时对你说过假话?”

  为了嬴政,她可是费尽心机的在绸缪打算,史记上几乎所有关于秦国的记载,都一一如实相告了。

  嬴政避而不答,只说道:“朕见你深夜依旧不归,便怀疑你是否又离开咸阳了。”

  “我怎么会不告而别。”明夷说道。

  嬴政专注抚摸着她的脸庞,没有再说话。

  前蜀地郡守李冰与郑国会面,堪称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年头专注于工匠、又识文懂字颇有才华的官员本来就少,工匠里面专注于水利工程的人少之又少,至于专注于水利工程、并且还是水利大师的人,那根本就是凤毛麟角、世间罕有。

  这一老一少相遇之后,你聊起我在巴蜀之地建造的湔堋,我夸赞起你整治过的鸿沟以及荥泽水患,霎那间便升起了伯牙子期的知音之感!

  在泾水河边参观了小半年之后,李冰对郑国修建的这条水渠赞不绝口,言这是利国大功,然后一转身,顿时又升起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

  在细心考察过郑国渠渠首附近的土地水流状况以后,李冰细心画了一张全新的水渠图纸,然后进宫面见了秦王。

  “又要修水渠?”秦王平静问道。

  幽禁但却略有昏暗的宫殿里,一卷画工精美的图纸被平稳铺在案几之上,以供秦王仔细翻看,图纸上面标好了在郑国渠以南的方向,重新再建造一条水渠。

  这条全新的水渠首起谷口、尾入栎阳、注入渭河,中袤二百里。

  殿下,名唤李冰的老者信誓旦旦说道:“正是,老臣仔细探查过泾阳、三原、高陵一带的地形,方才测划出此图,若修建出此水渠,则三地四千五百余顷农田,从此不再缺水源灌溉,必成沃土。”

  秦王垂眸思索了一下。

  四千五百余顷农田……如果郑国渠修建完毕以后,那肥沃的土地大概有四万余顷左右,而这条水渠则是郑国渠的十分之一。

  “修建此水渠?需要民力几何?又耗费多长时间?”秦王问道。

  “若是如同郑国渠一般召见十万民夫,那不到一年足矣。”李冰说道。

  而上一辈子,郑国渠的修建花费了十年左右,那这条水渠就非常物有所值了。

  在招过来几个内史的工匠询问,确定这条水渠确实有修建可能以后,秦王立刻拍板决定道:“既如此,此渠便全由卿来主持建造。”

  如果没建好,或是建了并不如人意,那就按照秦法问罪于这老者好了。

  李冰低头跪拜,然后领命而去。

  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燕赵之地的各种纷乱杂事终于大概稳定了下来。

  除了处理燕赵之地的事情以外,嬴政这一年还将燕地一些偏远的地方分给王氏家族、又定下了推恩令的法律、在南阳的一郡之地暂时允许了非“史子”户籍的庶民学习文字、又亲自查看了郑国渠的修建进度、敲打了朝堂上不怎么安分的昌平君、又一次消弱了华阳太后在朝堂后宫的影响力。

  明夷在一旁看着都觉得替他累,偏偏嬴政还是一副精神百倍的态度,好像白天黑夜连轴转的疲惫根本不存在,那种大权在握的感觉比什么都快乐一样。

  做完这些事情以后,习惯了忙碌的嬴政又决定马不停蹄的前往骊山,查看他自己的陵墓修建进度。

  “你与朕一同前往骊山,亲自观看一下陵墓可否有你不喜的地方,也好尽早告知工匠更改。”嬴政说道。

  “嗯?”

  明夷发出一个疑惑的单音节。

  “朕三年前便已告知工匠,重新更改陵墓建造。”嬴政平静说道。

  他命令工匠将单人墓改为双人墓。

  生前此后,绝不分离。

  明夷欣然同意前往。

  在秦王的车队刚刚进入骊山附近以后,明夷就听到远方遥遥传来一阵工匠们齐声高唱的歌谣声。

  “嘿,运石甘泉口,渭水不敢流——

  嘿,千人唱,万人讴——

  嘿,金陵余石——大如塸——”

  那歌声似乎有成百上千的青壮年一起唱响,声音几乎响彻云霄,而其中暗含的怨愤之意,更是长了耳朵就能听出来。

  明夷沉默,然后回头看向嬴政。

  黑袍的年轻君王一言不发,眼中冰寒无比。

 

第157章

  在骊山宫安顿下来以后,第二天,明夷就跟着嬴政骑马去了正在修筑的陵墓查看。

  这座陵墓最初的地点还是当初吕不韦所选定的,南依骊山,北临渭水之滨,据说从风水角度而言,是一处绝佳的陵寝之所。

  此刻骑马站在远方遥遥望去,身着暗红色囚服的刑徒数以万计,在一旁手持长鞭的司寇驱使下载,忙忙碌碌的搭建木头支架,然后用各种工具开凿墓室,修建地宫,掀起的灰黄尘土都遮掩住了大半个天空。

  仅仅是以目测而言,明夷猜测这陵墓所占地就是不少于十几万平方米了。

  “规模可真大。”明夷感慨道。

  “尚可。”嬴政说道。

  这些上辈子都已经见过,嬴政随意瞄了一眼后就收回目光,然后向一旁工匠询问起了陵墓进度。

  工匠一一如实作答。

  听完之后,嬴政蹙眉说道:“太慢了。”

  如果按照这个进度,恐怕到他五六十岁也修仙不完,看来等到统一六国之后,还得再拨一些刑徒过来。

  工匠因为这一句话当场擦起了额头上的冷汗,胆怯地说道:“陛下,骊山陵墓规模之盛大,千古未有,如此壮举,必然要消耗众多民力时间,臣等已然竭尽全力加快速度了。”

  年轻的君王骑于马上遥望远方,没有在意工匠的胆怯。

  嬴政在心中思索着,如今骊山刑徒不至十万余人,看来等到灭六国统一天下以后,还得像上辈子一样,调转七十多万人前来里骊山,如此方能早日完工。

  遥遥望去看不清晰,明夷一甩马鞭,然后骑马奔向了那座正在挖掘的巨大地宫,然后低头遥遥俯揽。

  见她感兴趣,跟随在旁的鲁班工匠立刻开始了殷勤的介绍。

  这座陵墓大概分为四部分,最中间的则是巨大无比的地下宫殿,这也是嬴政将来打算长眠的地方,外面环形围绕着模仿咸阳城建照的内城、外城,最外面则是在陵墓周围零散分布的各种陪葬坑。

  明夷平静的听着工匠介绍,只有在听到他们打算仿照大秦军队制作一批陶俑,然后放进那些陪葬坑中时,忍不住动了动耳朵。

  明夷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

  “为何发笑?”嬴政问道。

  “我见过这些工匠即将要建造的兵马陶俑。”明夷说道。

  但他们还没开始建造?听了这话,那匠人满头雾水的摸了摸脑袋。

  明夷摸了摸胯下马儿的脖子,让它朝嬴政的方向又靠近了几步,最后两匹马的脑袋都挨在了一起。

  碍于身边还有人,明夷只好靠近嬴政的耳侧,用很小的声音说道:“也是在骊山,不过是在两千多年后,那时你的兵马俑不小心被一个农人发现,然后一整个陪葬坑的陶俑都被挖掘了出来,无数陶俑上方盖了巨大的房舍遮风挡雨,前来观赏的游人一批批的走进来,站在高台上遥遥相望那些秦兵马俑……那是我就站在游人中间,耳边传来的声音都是在谈论陛下。”

  两千年之隔,多么奇妙。

  “在谈论朕什么?”嬴政问道。

  “自然是陛下的无数壮举,横扫六国、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书同文、车同轨、度衡量。”明夷说道。

  手持缰绳的年轻君王微微扬眉,紧接着眼中也露出一点笑意。

  “每次听你如此谈起那神异玄妙的后世,朕都想亲眼见见。”嬴政说道。

  “我也想再重新见一次。”明夷说道,神色依稀怀念。

  可惜这难度太大了,除非真的长生不老,才能跨越两千年光阴。

  幽深巨大的地宫坑洞里,一道用细土夯实而成的宫墙刚刚建造完成,一个士兵见状,立刻跑到了几百步远以外,安装好弓弩后一箭射向宫墙。

  秦国的弓弩依仗机关精密,威力一项大于普通的弓箭,此箭一出,立刻插入宫墙之中。

  一旁负责管理刑徒的司寇等人脸色一变,不需要上一级发话,就开始去拆那道宫墙。

  旁边刚刚放下锤子等工具的刑徒顿时一阵哀嚎,抱怨起命苦来。

  “这是做什么?”明夷问道。

  “回禀姝女,如若箭能摄入墙中,则证明此墙不够坚固,需得重新修建。”工匠回禀道。

  明夷微微蹙眉,却也没有多说什么。

  嬴政看上去倒是很满意,又仔细询问了工匠最近从巴蜀之地运来的水银数量,和那些要在陵墓中安置的机关弩箭建造进度。

  末了,嬴政回头说道:“你若有不喜之处,现在告知工匠,还可尽早修改。”

  “没有。”明夷说道:“就按照工匠的意思,把你的棺椁建造的大一些即可。”

  她并不像嬴政一样坚定地相信死后还有一个世界,要事死如事生,因此也就不怎么在意死后的安葬。

  只要百年之后、合于一坟就好。

  站在这里遥望,还是有些看不清下方的情景,四周又多是团团围绕的侍卫宦官、陵地的头目和工匠,遮挡了大部分视线,明夷向嬴政说了一声,紧接着便沿着土坑边缘翻身而下。

  明夷的轻功还算不错,几个轻巧的跳跃和飞奔,就已经直越地宫底部。

  刚一落在因为掺杂了地下水而有些阴湿的泥土地上,一股有些难闻的异味就扑面而来。

  旁边,几个衣衫褴褛的刑徒见到有人突然飞跃而下,立刻连滚带爬的向旁边躲去,面色泛黄、骨瘦如柴的面孔上,是深深的惊恐与木然。

  明夷不由得一愣,紧接着向四周看去。

  高高低低的木质爬架上,到处都是与他们相差无几的刑徒,在挥汗如雨的工作。

  所谓的相差无几,就是指不分年老年幼,都有着同样因为辛苦劳作而肌肤粗糙、细纹横深的面孔,以及因为营养不良和长期劳作而变得佝偻矮小的身材。

  沉默片刻,明夷叫住一个还算有些活力的刑徒问道:“尔等今日怎么不歌唱了?”

  那刑徒谨慎地打量这位贵人几秒,不知道该不该说。

  “我并不会因此而惩罚尔等。” 明夷见状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