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刷负秦始皇的好感度 第149章

作者:遗忘li 标签: 宫廷侯爵 江湖恩怨 穿越重生

  秦王的虎狼之心昭然若揭。

  大家都不是傻子,能猜出这些日子以来那莫名其妙的流言源头在哪里,再加上秦国已经开始的征兵调动,哪怕是随便一个路人也能知晓,秦国开始打算攻打楚国了。

  良久,华阳太后以手握拳,狠狠击打向旁边床榻。

  “吾只悔恨当年未曾立长安君为王!”华阳太后咬牙说道。

  不到十年前,他赵政还是一个在赵国长大的可怜质子,依仗着吕不伟才击败长安君,坐上秦王之位。

  后来吕不韦反叛,赵政这阴险狡诈的小儿全靠跑到她面前卖乖装巧,才取得了楚系势力的支持,内有她对付赵姬太后,外有昌平君、昌文君、阿弟泉君等人相助,使蒙氏一族不至于独大,这才成功又一次坐稳了王位。

  谁能想到从此以后,这小儿就开始反噬于她!

  向内,赵政屡次拒绝了秦楚和亲,向外,赵政不断消弱身为丞相的昌平君手中权柄。

  最初的一两年里,她作为太后,在秦王面前还有一些话语权,可伴随着秦王迅速握紧了手中权柄,她也再无力对秦王造成什么制约!

  随着华阳太后弟弟阳泉君的死去,再加上秦王刻意的打压,这些年来,楚国的外戚势力在秦国朝堂上越发没有话语权了。

  但,楚国是生他养他的故国,要他们就此坐以待毙、束手就擒,怎能甘心!

  “熊启……”华阳太后突然叫起昌平君的名字,低头平静说道:“……楚,吾等故国倾覆在即,当是拼死一搏之时了。”

  昌平君嘴唇微动,随后默然点头。

  郢陈一地,原本是楚国都城,哪怕是后来被秦国攻打下以后,其中庶民也心向楚国,而郢陈不远处就是韩国新郑,那里的韩人也大多有反秦之心。

  他原本是楚王在秦国当质子时留下的血脉,论理也是楚国公子,这个身份足以服二地民众。

  与此同时,咸阳殿之内,秦王正在召集大秦众多将士,商议攻楚需要调转多少秦军。

  殿下,王翦、王贲父子二人、蒙恬、蒙毅兄弟二人、在灭燕中立下奇功的李信均位列其中。

  还有在这些国之大将包围中依旧展露出不小才华的章邯、杨端和、桓齮、蒙武等人同样摩拳擦掌,企图参与进这次的攻打楚国之中,哪怕是当不了主帅得不到灭楚之功,能在其中分一杯羹也是好的。

  在得到秦王的允许后,众人围在整个楚国的地形图前,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上一起要如何攻打楚国。

  不远处,秦王的平静的目光一一扫过众人,然后停留在其中抚须点头的王翦身上,然后久久凝视。

  在之前的战争当中,王翦已经连灭赵国、燕国两个大国,如果可以,他其实并不想启用王翦。

  但上辈子在打脸事实已经证明了,灭楚这件事还真的非他不可。

  在众将的讨论告一段落后,秦王缓缓开口下令道:“此番……”

  攻打楚国以王翦为主帅。

  “陛下!”

  刚说出两个字,英武俊朗的青年将军便抱拳站起,满脸兴奋的主动请缨道:“以臣愚见,此番攻打楚国,有二十万人足矣。”

第159章

  嬴政“……”

  上辈子这李信也是如此信誓旦旦,结果如何?

  项燕率领楚军追击在李信后面整整三天三夜,然后趁乱进行的了袭击,两个军营七名都尉全部被斩于敌手,大军二十万人,最后只逃跑回来十三万,剩余的七万青壮全部都死在楚国土地上!

  就算这其中有昌平君趁乱造反,截断秦军后路的原因,也改变不了李信放下豪言壮语,却轻敌冒进、大败而归的事实!

  想到这里,静静屹立的秦王目光越发深邃,忍不住不悦的望了李信一眼。

  久久没有等到陛下发话,李信大着胆子抬头直视上方青年,刚好看见这个暗含不满的眼神。

  李信“?”

  李信心中茫然,又有些胆怯,不明白刚才那句话何处惹的了陛下不满。

  秦王越过李信,对不远处的王翦问道:“如需攻灭楚国,王将军以为需秦军几何?”

  “回禀陛下,臣私以为非六十万不可。”王翦恭敬的说道。

  秦王垂落下不见深浅的眼眸,居高临下俯瞰朝堂众将,平静说道:“那此战,便全由将军为主帅,征调六十万秦军攻打楚国。”

  王翦没想到秦王竟会发出此话,当场愣了愣,反应过来后,与周围群将整齐划一的倒抽一口凉气。

  六十万大军!

  这可是倾尽整个秦国兵士的数量!

  “陛下,这……”王翦张口结舌的说道。

  他没有想到,秦王竟然会只听一句话就全盘相信,并且当场任命自己为主帅!

  秦王微微一笑,缓步走下台阶,走至老将军身前,和缓说道:“攻赵灭燕、用兵如神,自武安君白起逝去之后,若论兵法,秦国再无人能出将军其右者,此番攻打楚国,朕以为非将军不可。”

  “……陛下夸赞,老臣愧不敢当。”王翦有些迟疑的说道。

  秦王一眼就看出王翦心中还在忧虑什么,立刻温声说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况且卿家满门上下对大秦一向忠心耿耿,等将军带领我大秦六十万士兵出征以后,要如何攻打楚国,朕绝不有所置缘!”

  被所效忠的君王如此信任看重,王翦心中顿时生出一股豪情来!

  鬓发半白的老将军当场单膝跪下,铠甲与地面撞击出铿锵之声。

  王翦双手抱拳,高声说道:“老臣,绝不负陛下所托!”

  演戏要演全套的秦王立刻又亲自将人扶起来,温言勉励了一番,才重新走回王座上坐好。

  主帅有了,接下来就是跟随王翦将军一起出攻楚国的副将们。

  见秦王如此不带半点犹豫的选定了王翦将军,章邯、杨端和、蒙家兄弟和李信等人萎靡了几秒,紧接着又重新打起精神来,开始打算在秦王面前好好表现自己,抢夺这些副将的名额。

  因为大秦特殊的军功制度,不同于其他国家那些坐享俸禄、但却贪生怕死的武将们,秦国但凡有些才华的将领,都巴不得开战,好得军功爵位,为子孙挣下一份家业。

  秦王对剩余的副将人选应该选谁也都心中有数,不到片刻就安排好了职位。

  其中蒙恬和王贲安排在了王翦之下,作为左右副手辅助于他,剩余人等也各有大小不同的职位安排。

  只有两个人没有被选上,——桓齮、李信。

  其中以桓齮最为失望,他在先王时期还颇受看重,最初吕不伟当势时也被委以重用,可自从这位秦王上位以后,不知为何,他便再也没有被下令带领士兵出征过。

  远的不说,当初攻打赵国时,若是让他带兵出征,必定能创下不世功业!

  可惜大秦已经连灭赵燕韩魏四国,以其锐不可挡之势,灭下剩余两国也在几年之内,等到天下归一之后,到时还哪里有他发挥的机会?

  难道竟要在如今这官职爵位上待到老死不成?

  桓齮的身旁,李信脸色也颇为难看。

  以他在攻打燕国时立下的大功,这次就算当不成主帅,怎么连个副将也混不上?

  秦王看在眼里,没有多说什么,等到朝会上去以后,命令内侍将李信传召来。

  李信来到咸阳宫中,对上坐的秦王跪拜行礼,还没重新站起来,耳边就传来了秦王平静到冷漠的声音。

  “卿可知昌平君意图前往郢陈一地反秦?”

  如同一道惊雷炸响在耳畔,李信当场懵逼了。

  ……

  一个时辰后,再次离开咸阳宫的李信不复先前萎靡神色,眉目间满是跃跃欲试。

  当夜,他便直奔郢陈而去。

  秦王的征兵召令一下,一批批的青壮年便开始从秦国各地集结,治粟内史不得不又打开了刚刚才填满的粮仓,开始计算六十万人出征时所需要的口粮钱财。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这句话并不是说笑而已,大军出征在外,粮食是重中之重,半点都不得马虎。

  而另一边,心中激情退却的王翦渐渐冷静下来。

  秦王性格一向多疑谨慎,而他连灭赵燕两国,已经立下如此大功不说,此次更是要带领大秦几乎所有将士前往攻打楚国……

  细细思来,当初燕国的乐毅奉燕昭王之命率领大军攻打齐国,后来却被怀疑有在齐国称王之心,不得不逃亡赵国,这不就是前车之鉴!

  为了打消帝王疑心,避免落得和乐毅一个下场,王翦辗转反侧几天后,决定开始自污!

  等到了六十万大军集结完毕,王翦离开那一日,秦王亲自至灞上为其送行。

  一身十二章玄色华服的秦王手持水酒敬向三军,愿诸位将领早日凯旋归来。

  等激励士气的流程走完以后,轮到王翦发话了,这位老将军没有按照套路向秦王表明忠心,而是诚恳无比的说道:“楚国地大物博、名将辈出,老臣此番出征需得披霜沥雪、提头卖命,归来更是不知是何时!因此临走之时,恳求陛下赐予老臣良田华舍、钱财丝绸,以求无后顾之忧!”

  ……

  鸦雀无声。

  三军阵前,众目睽睽之下,一个即将挂帅出征的将军,光明正大向君主讨要钱财。

  一时间,章邯、杨端和、蒙恬……所有人侧目以对。

  看着面前年老成精的王翦,一向喜怒不形于颜色的嬴政这次没忍住,嘴角飞快向上弯了弯,随后又恢复正常。

  前世今生,王翦都这么擅长察言观色、审时度势。

  不过该说的场面话还是得说。

  “将军只管前去打仗便是,不必担忧家中子嗣,待到归来,朕自会论功行赏。”秦王冷淡说道。

  王翦立刻谦虚的说道:“秦国爵位难得,老臣此次出征,归来也未必能封侯,今日幸得陛下重用,自当及时求得田舍钱财,好为子孙后代考虑。”

  这竟然是寸步不让的要求陛下封赏!

  以陛下平日的性格,恐怕下一秒就是拖出去问罪王翦,然后临阵更换主帅,一时间,担忧的目光纷纷望来!

  秦王这次没忍住,直接笑出声了。

  见陛下没有怪罪的意思,两侧众将纷纷松了一口气。

  笑完过后,秦王摆手说道:“就依将军的意思,寡人回宫之后便下令赏赐良田华舍。”

  王翦立刻跪谢了陛下恩德,然后转头下令三军开拨。

  大写着秦字的玄黑色王旗迎风招展,千骑万乘随令而动,浩浩荡荡的一路东出函谷关,奔向秦国与楚国的边境。

  等回到咸阳宫以后,嬴政将今天的事情讲给明夷听。

  “王翦将军可真是个聪明人。”明夷赞道。

  这招一则向秦王表明了他有贪财的弱点,都可以用来控制,二则表明了他的子孙后代还打算继续在秦国待下去,绝对没有跳槽单干的打算,是标准的一石二鸟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