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后贵女专注打脸 第161章

作者:尹云白 标签: 打脸 宅斗 爽文 穿越重生

  但是,就算是日子清闲,朱棣也未曾碰过别的女人。

  人人都道,燕王和燕王妃伉俪情深。

  徐琳琅又为朱棣生下三个子女。

  当初嫁给朱棣的时候,应天府的贵女们认为徐琳琅不及徐锦芙、李琼玉和胡珺儿嫁的风光,徐琳琅和朱棣去濠州的时候,贵女们感叹徐琳琅的倒霉。

  但是,如今,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七八年过去,徐琳琅成为了应天府所有的贵女艳羡的对象。

  时过境迁,当初和徐琳琅差多不大的贵女嫁的夫君,除了常茂之外,都已妻妾成群,更有诸多庶子庶女。

  唯有徐琳琅和冯玲珑的夫君,至始至终,只守着她们。

  徐锦芙、李琼玉和胡珺儿谁都没有成为太子妃,倒是一直默默无闻的吕氏脱颖而出,成为下一任太子妃。

  吕氏的儿子朱允炆,也被朱标寄予厚望。

  徐锦芙到底没有能够生出一男半女,多年深宫,徐锦芙劳心劳神,徐琳琅回应天府再见到她的时候,徐锦芙小小年纪,却已经是满脸沧桑,同时脸上又写满了刻薄,像极了当年的谢氏。

  徐琳琅经过徐锦芙的时候,徐锦芙依然恶狠狠的说道:“是你,是你抢走了我的一切,你的所有的风光,都是从我这里抢走的,要不是你抢走了我嫡长女的身份,我何至于会沦落至此。”

  徐琳琅停住了脚步,缓缓开口:“我母亲本就是父亲正妻,我也是她长女,你日日困于是我抢了你的身份,只会让你自己心怀愤愤,不得安宁。”

  “若是我刚回濠州的时候,你能善待于我,没有处处争锋相对,我又何尝不能与你姐妹情深。”

  徐锦芙想到了冯玲珑,是啊,冯玲珑不过是一个庶女,在徐琳琅的帮助下,如今也是过着人人艳羡的生活。

  若是她当初,真的拿真心待了徐琳琅呢。

  这样的念头一闪而过,徐锦芙连忙让自己停下来这个念头。

  徐锦芙一脸愤恨:“总之,一切都是因为你。”

  徐琳琅侧过脸,看着徐锦芙满脸的不甘和愤恨,缓缓道:“能把你从心魔里救出来的,只有你自己,你不愿意从中出来,便没有人能救你。”

  语罢,徐琳琅头也不回的往前走去。

  日子一日一日过着,所有人都开始遗忘了,曾经的燕王殿下,有着让太子都忌惮的才能韬略。

第131章 一百三十一

  再往后多年,朱棣和徐琳琅在北平,便只专注于过好自己的日子,专注于让北平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至于旁的事情,朱棣是一概不过问的。

  北平离北境比应天离北境更近,但是朱棣却再不过问北境的事情。

  不是不敢,而是不能。

  谁都能看的出来,朱棣是颇有韬略的皇子,兵权二字,对于朱棣来说,太过敏感。

  兵权是朱棣最不能触碰的东西。

  朱棣也曾对徐琳琅说,他必然不能成为朱标的心腹大患。

  朱棣对徐琳琅说,只要是能和徐琳琅好好的过日子,陪着徐琳琅一同将几个子女养大成人便好。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又过几年,太子朱标病逝,太子之位传给了吕氏的儿子朱允炆。

  朱允炆的性子和朱标很像,温文尔雅,但是朱棣去过几次应天府回来之后却说,朱允炆是个好孩子,不过在韬略上,到底是不敌哥哥朱标。

  语罢,朱棣又道:“不过,比得上与否,与我们都没有什么干系,只要我们一家人能够在一起,是大哥当皇帝还是允炆当皇帝,又有什么关系。”

  再往后,朱元璋过世,朱允炆即位,每当朱允炆颁布了什么政令,朱棣总是会彻夜研究。

  徐琳琅问他政令如何,朱棣只道,不能说不好,不过确是和自己想的很是不一样。

  原本,徐琳琅以为朱棣难酬的壮志会随着日子的流逝一日一日消失。

  直到朱允炆发出了削藩的政令。

  朱允炆雷厉风行的废了五个藩王的分封,谁都能想到,朱允炆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燕王朱棣。

  朱棣和徐琳琅说了自己未酬的壮志,对徐琳琅说了若是被削藩后他们一家将会面临的惨淡的下场。

  朱棣从来都是朱允炆最忌惮的藩王,别的藩王在被废后或许还能稍微过的好一些,但是朱棣绝对不会,等待他的,只有无边无际的囚禁。

  徐琳琅点了点头,告诉朱棣,无论他做什么样的决定,她都会支持他。

  若是事成,她们一家继续过现世安稳的日子。

  若是败,她们把儿女们送到没人认识的地方,徐琳琅会陪着他同归于尽。

  徐琳琅知道朱棣想说的是什么。

  他想要这江山。

  得了江山,他才能实现他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愿望。

  于是,朱棣调集兵马出征。

  徐琳琅和她们的儿子镇守北平。

  果然如徐琳琅所料,朱棣是最适合打仗的人,他带领的队伍,胜多败少,节节进逼应天府。

  徐琳琅的弟弟徐增寿为朱棣传递了不少应天府城内的消息,和朱棣里应外合,大大强大了朱棣的力量。

  曹国公之子李景隆见正面打战不行,绕到朱棣后方,带兵直逼北平。

  人人都知道,这世上,对朱棣最重要的,就是徐琳琅。

  若是能抓住徐琳琅,让徐琳琅做了俘虏,那么,便是让朱棣做什么朱棣就会做什么。

  朱棣可用的大将都被带走了,北平防守薄弱,攻下北平城,活捉徐琳琅,简直是易如反掌。

  李景隆已经看到了自己办成此事逼着朱棣投降之后,建文帝对自己的加官进爵,到时候,自己岂不是像徐达一样,成为大明第一大将了。

  他要让朱棣向他投向,他要看到朱棣投降的模样。

  年少时,徐琳琅何尝又不是他心心念念的姑娘,然而,却别朱棣那小子捷足先登了。

  他要让徐琳琅看看,他是比朱棣更聪慧、更会打仗的人。

  李景隆带着大军,跋山涉水,攻到了北平城下。

  李景隆早已派人打探过,北平城内的守备军力,不过一万,而他带了五十万大军。

  燕王的人就算是再有本事,也难以以一当五十。

  更何况,北平城内,并无可堪大用之将才。

  这招奇袭敌后,必然会彻底为皇帝解决燕王这个心腹大患。

  李景隆信心满满,带着大军在城外稍作休整,便下令攻城。

  然而,令李景隆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攻打北平城,根本不像是他想象中那样易如反掌。

  北平城上的士兵搭好了弓箭,源源不断的往下射着箭。

  这本也无大碍。

  可是要命的是,城墙之上,还有无数穿着布衣的百姓往来穿梭,他们都提着木桶,沿着城墙。城门处往下浇水。

  此时,正是数九寒冬的天气。滴水成冰。

  一桶桶水浇下去,很快,城墙上就结起了又光滑又厚的冰。

  攻城的云梯根本搭不在城墙上,侥幸搭上几个,城墙上的百姓,便只管朝着攻城的士兵浇水。

  这样的天气,被浇上水的衣服很快便结了冰,就算是再勇武的战士,也支撑不住了。

  李景隆带来的士兵,多是来自南地,哪里受的了北平冬天的冷,更受不了穿上结了冰的衣裳。

  兵家常用的法子是向城墙下扔火把,但火把要花不少银子,而且一旦不够,敌人便很快攻打上来。

  然而,用水攻,只需在城内的离城墙近的几处河边建起水车,把水吊道城墙之上即可,根本花不了多少银子,水更是用多少有多少。

  浇下去的水,不单能让攻城的士兵失去作战的力气,更能加固城墙。

  五十万大军,对北平城,久攻不下。

  良久,休战。

  李景隆远远看到城墙之上出现一个挽着高髻的妇人。

  尽管是一身妇人装束,那人也不过是二十来岁的样子。

  李景隆呆呆的望着那道身影,那便是他年少时候魂牵梦萦的身影。

  北平城的士兵用绳子放了使臣下去,给李景隆递了书信。

  李景隆打开书信,是徐琳琅的字迹:

  景隆兄,别来无恙。

  此战燕王殿下与我,

  已占三九节气之天时,

  城墙内河之地利,

  百姓拥护之人和,

  君已无胜之希冀。

  愿君惜士兵之命,

  若君执意围剿,

  唯有久攻不下之结果,

  再过两日,燕王领兵回杀,

  孰胜孰败,

  君心甚明。

  愿景隆兄思虑周全。

  另问令妹瑱瑱安。

  妹:徐琳琅。

上一篇:东宫娇女在七零

下一篇:拯救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