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 第1041章

作者:天泠 标签: 穿越重生

  有人暗叹他心急,有人觉得他如此有帝王之风,更多的人是在暗暗地看着岑隐的脸色,想看看他对此有什么反应。

  慕炎对于那些揣测的目光浑不在意,他与这些学子寒暄几句后,就开始不动声色地进入正题:“你们对于怀州怎么看?”

  那青衣学子立刻就答道:“南怀北临南境滇州,两面环海,境内多沼泽瘴气,地贫人少……”

  他的用词都是干巴巴的,一听就是照书上说的。

  慕炎对此倒是颇为满意,怀州如今算是大盛的一份子,这个书生好歹也知道去书上看看关于怀州的事,至少不是那种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

  慕炎看着这些学子,再问:“那你们对怀州的百姓怎么看?”

  这一次,答的人不少:

  “南怀人喜食生食,茹毛饮血。”

  “夫怀,夷也。”

  “南怀人自认非夷。三十年前,曾有南怀使臣来京,拒绝入住四夷馆。”

  “……”

  慕炎始终眉眼含笑,道:“怀人在南怀建立前,只有怀语,而没有文字,还是一百二十年前的一位怀王借鉴邻国吴国的文字创造了文字,怀文只供贵族使用,普通的怀州百姓只会说怀语,却不识怀文……”

  那些学子们都静了下来,认真地聆听着,连周围的几个大儒学士也都被慕炎的这番话吸引了注意力。

  慕炎接着道:“如今怀州既是大盛的一份子,自是不同以往,当在怀州推广汉文,以孔孟之道徐徐教化怀州百姓,令其感化、归顺。”

  众人都听明白了慕炎的意思,他是打算派人前往怀州教化怀州百姓,用汉文一步步地培养怀州百姓的归属感。

  一些大儒学士若有所动,以孔孟之道教化蛮夷,犹如当年孔圣人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四处讲学,乃是一大佳话美谈,甚至于足以名留青史。

  那些学子们面面相看,神情复杂多了,虽然多是赞同慕炎的想法,但是若让他们亲往数千里之外的怀州,却也不得不迟疑,科举关乎他们的前程,不可轻慢,去怀州这么一个异域他乡的蛮荒之地,恐怕会耽误他们科考。

  有了岑隐之前的提醒,慕炎一看就知道这些学子们心里的顾忌,气定神闲地又道:“吏部每年都会对官员政绩进行考评,称之为考绩,决定官员的升贬。科举只考四书五经,可是会读书却不代表会为官,科举也该加入‘考绩’这一项才是。”

  慕炎这番话说得没头没尾,似乎前后不搭,但是,那些学子皆是眼睛一亮,听出了慕炎的语外之音,他是想把考生们去怀州当夫子的考绩作为将来他们参加会试时的一项优势。

  这类的事也并非是首创,如前朝的皇帝为了笼络重臣,就曾公开采取一些照顾官宦子弟的科举措施,比如,现任京官三品以上以及外任官员布政使、按察使以上,武官提督、总兵以上,他们的子孙参加乡试时称为“官生”,提前录取。

  那些学子们想着都有些心动。

  教化本就是好事,若然还能与功名有益,那么可谓名利双收,也许会是他们通往官场的一条捷径。

  几个学子们彼此交换着眼神,眼眸都越来越亮。

  后方的朝臣们同样也听明白了,神情变得十分古怪,若非是场合不对,这些朝臣们恐怕已经要争执起来了。

  这时,一个蓝衣学子被同窗们推了出来,试探地看着慕炎道:“摄政王,科举变革事关重大,非一日之功,一人之言。”

  尤其科举关于大江南北那么多学子的前程,更是如此。

  慕炎还是那副胸有沟壑的样子,朗声道:“过几日,自会出具体的细则,公告天下。”

  不少文臣皆是皱眉,面露不满之色,起初以为慕炎是要笼络读书人,没想到他竟然把心思动到科举上去了,这未免也太过草率了。

  而且,也太过功利了。

  功名怎么能与“教化”挂钩呢!大家都是寒窗苦读十载,甚至是几十载,只为一朝金榜题名时,光宗耀祖,为民请命。如果只是去南怀教教书就能得到优待,那也太不公平,太过儿戏了!

  这个慕炎自以为是摄政王,屁股还没坐热,就自作主张,胡乱行事,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不少朝臣们都忍不住朝岑隐和几位内阁阁老望去。

  岑隐始终是面带微笑,连眉毛也不曾抬一下,那种云淡风轻的姿态让人看不出端倪,而端木宪、游君集等人则是难掩惊讶,三三两两地交换着眼神。

  朝臣们大都心里有数了,慕炎十有八九是自作主张,显然没和内阁商量过,也许他也只是一时起意。

  众臣皆是神情微妙,却是无人出声。

  原本萎靡不振的江德深又振作了起来,心中暗道:岑隐与慕炎早有了嫌隙,慕炎这次又自作主张,岑隐会怎么想?

  慕炎还是太急了,有了兵权还不够,还想用这种不入流的手段来拉拢士林,岑隐能容得下他吗?!

  不仅如此,恐怕某些守旧派的文官也不能接受这种变革。

  自古以来,任何危害到朝臣利益的变革都会在朝堂上掀起一片腥风血雨,因此变革派大多没什么好下场。

  如果慕炎在文官们的强势下退让了,那么他今天允诺这些读书人的话就成了笑话,于他的声名必将造成极大的损伤。

  慕炎这一步棋真是大错特错!江德深想着,心口一片火热,巴不得慕炎再大放厥词一番。

  江德深能想到的,大部分的朝臣们也能想到,于是,周围的气氛更微妙了。

  众臣皆是心知,接下来的朝堂有的热闹了。

  慕炎似乎完全没感受到周围那种古怪的气氛,没有再久留。

  他的小厮落风牵来了马,他翻身上马,就与岑隐、安平等人一道离开了,其他朝臣们要么上马要么上马车,也都纷纷离开了。

  众人的目光还是免不了看向了最前方的慕炎。

  旭日的阳光柔柔地洒在慕炎的身上,给十八岁的青年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意气风发。

  慕炎与岑隐并肩策马,两人默契地交换着只有他们才知道的眼神。

  这件事并非是慕炎方才一时冲动,随口提起,是这几天他和岑隐仔细商量后才做出的决议。

  在他们看来,朝廷选官,选的不是那些读书人对于四书五经如何对答如流,而是对方有没有才干。

  “才干”可不是在一场考试里就能看出来的,所以,不如和实绩挂勾,这些在怀州教过学的学子将来一旦录用,他们会更熟悉怀州的风土民生,长远来说,把他们派到怀州为官也比其他人更具优势。

  这件事两人已经商议得七七八八,本来就打算在今日的事了后,过几天就公布。

  不过,之所以在方才宣布却是慕炎灵机一动,故意在这个场合提起,他想要借着在场的这些学子之口先先口耳相传一下,也算是投石问路。

第721章 想去

  正像慕炎所想的,今日这件事不消一日就在士林中传开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一片哗然。

  还有诸多的争议。

  有人觉得此事会耽误科考,嗤之以鼻;但也有些贫困子弟本就为了读书花费不少,想着去怀州教书可能会有点收入,加上有利于科举,多少有些心动;也有一些清高之士觉得教化怀人于大盛有益,乃是为国效力,自当响应朝廷的呼吁……

  无论如何,只要朝廷一日没颁布具体的条款与细则,一切都是空想,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等着进一步的条款出来。

  端木珩从国子监回府后,也和端木宪说起了这件事:“……祖父,这几天国子监里也一直在议论着话题,同窗们各执一词。”

  书房里,除了端木宪和端木珩,端木绯也在。

  她正默默地喝着茶,根本就没听端木珩在说什么,心里为自己掬着同情泪。

  她都关在家里绣了好几天披风了,眼睛和手指都绣的快不属于自己了,可是这披风还剩下三分之一没绣完呢。

  端木绯第一万零一次地后悔了:她怎么就傻得听了涵星的鬼主意呢!现在是上了贼船,下不来了!

  端木宪慢慢地捋着胡须,问道:“阿珩,你怎么看?”

  端木宪看似在考教孙儿,其实心里也有些担心:慕炎现在有了兵权,就不应该这么着急。他此举弄不好会弄巧成拙,被人认为是在讨好士林!

  面对自己的亲祖父,端木珩十分坦然,直言道:“祖父,我想去。”

  端木宪和端木绯闻言都朝端木珩看了过去,前者惊讶,后者了然。

  端木宪很意外端木珩的这个回答,他一直盯着端木珩的功课,以他的水准,下次科举十拿九稳,不需要靠这个来增加优势。

  端木家也供得起端木珩的读书,自然不需要端木珩靠这个去赚学费。

  端木珩看得出祖父的惊讶,毫不躲避地看着他的眼睛,直抒胸臆:“祖父,我想到外面看看。”

  他生于京城,长于京城,从小到大,顺遂安稳,他只需要做好一件事,读书。

  祖父出身寒门,一步步地靠着自己登至首辅之位,比起祖父,他如同一朵暖房长大的花,不曾经历过风吹雨打,不曾受过任何磨难,所以他想出去走走,看看京城外的世界,看看没有端木家的庇护,他能做些什么。

  去怀州是个机会,他可以了解那里的民风民俗,他可以读书育人,为那里的百姓、为大盛做一些事。

  “……”端木宪沉默了,端起茶盅,浅啜了一口热茶。

  当他抿起嘴时,神情便显得有些严肃。

  出于他的私心,他是不想让端木珩去的。又有哪个长辈会喜欢子孙去怀州这等蛮夷之地受苦受累呢。

  再说,怀州在数千里之外,要是真的发生了什么事,他这个祖父也照应不上。

  但这些话端木宪不能说,他只能委婉地说道:“你要是去了怀州,你媳妇和孩子怎么办?”

  季兰舟怀着身子,又胎相不好,可经不起折腾。

  端木珩从来不是冲动的人,他既然说起,自然是都深思熟虑过了,立刻就答道:“祖父,我想等孩子生下后,若是兰舟愿意和我一起去怀州,我们就一家三口一起去个三年五载;若是兰舟担心孩子小受不了颠簸,那么就我先去,兰舟等孩子长大些再去,也不迟。”

  端木宪的眼神更深沉了,不知道该欣慰长孙思虑周全,还是该做出一副严厉的样子直接拍案说不许。

  端木珩站起身来,郑重地对着俯身作揖道:“请祖父应允!”

  屋子里静了下来,寂静无声,气氛微凝。

  沉默蔓延,一种无形的沉凝弥漫在空气中,端木珩没有一丝动摇,还是那般坚定地看着端木宪。

  须臾,端木宪才开口道:“我要考虑一下,你也再等等,好好再想想……这件事还没有经过内阁,具体会怎么进行也还不知道。”

  端木宪还想说年轻人别因为一时热血沸腾就太冲动,但是话到嘴边还是没说出口,他的长孙又岂是那种见风就是雨的人。

  哎,这些个孩子怎么一个两个三个都这么让他操心!端木宪心中暗道,眼角的余光瞥了同样让他操心的端木绯一眼。

  “……”正在喝茶的端木绯一脸莫名。

  端木珩心知这已经是祖父退得半步,也没有再步步紧逼,顺从地应了。

  端木宪赶紧换了话题:“明天原南怀的征北大元帅历熙宁就要押解进京了,由梁思丞大将军亲自押解进京。”

  这件事也是今早从太庙回来后,慕炎说起的。

  想到梁思丞,端木宪的心情有些复杂,在南境大捷前,谁又想到梁思丞还有风风光光重返京城的一天呢!

  然而,梁家……

  压下心头的复杂,端木宪含笑看着小孙女,挑眉问道:“你们可要去看热闹?”

  这还用问吗?!端木绯二话不说立刻就举起了右手:“我要去,我和姐姐一起去。”

  这么大的热闹怎么能少了她呢!

  端木珩道:“四妹妹,我就不与你们一道了。国子监的同窗前几天就说了等历熙宁被押解进京要一起去看。”

  “四丫头,我已经让人给你和你大姐姐去南城门附近的望云茶楼订了间雅座。”端木宪笑道,看着端木绯的眼神满含宠溺与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