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 第1057章

作者:天泠 标签: 穿越重生

  “就是就是。”那翠衣女子连忙搀住了宋嬷嬷的胳膊,就像是抓住了一根浮木般。

  端木宪只觉得这尖锐的声音刺得他的耳膜与脑门都疼,他揉了揉眉心,出声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宋嬷嬷寻声看去,一见是端木宪,顿时眼睛一亮,干瘦的面庞上喜形于色。

  “老太爷,”宋嬷嬷急切地上前了两步,对着端木宪告状道,“奴婢是二夫人派来的。”

  “二夫人在老家听闻大少奶奶怀了身子,怕大少奶奶年纪小,养不好胎,才把奴婢派回来伺候养胎,谁想奴婢才到,二少奶奶就让人把奴婢送回老家去!”

  宋嬷嬷振振有词地说着,觉得自己真是运气好,幸好遇上了老太爷回府,否则她就要这么被大少奶奶送回老家了,那可没法和二夫人交代!

  关嬷嬷身旁的丝竹闻言皱紧了眉头,脸颊气得通红,心中气恼:这宋嬷嬷根本就是在避重就轻!

  可是老太爷跟前,丝竹也不能失了礼数,免得给大少奶奶丢脸,只能先忍着。

  宋嬷嬷越说越觉得自己在理,还在喋喋不休地说着:“老太爷,二夫人一片慈爱之心,全都是为了大少爷、大少奶奶和未来的小少爷。大少奶奶虽然是县主,也当知道长者赐不可辞……”

  端木宪只觉得耳朵嗡嗡嗡地响,板着脸,不冷不热地打断了宋嬷嬷:“够了!”

  他的目光越过宋嬷嬷看向了几步外的关嬷嬷,知道这是女儿端木贵妃从宫里特意派来照顾季兰舟的嬷嬷,“你来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关嬷嬷也不会替小贺氏遮着掩着,指了指那一红一翠两个年轻女子,规规矩矩地答道:“回老太爷,二夫人从老家送了两个丫鬟来给大少爷。”

  端木宪微微蹙眉,朝那两个女子扫了一眼。他又不是不通人情世故的愣头青,当然明白小贺氏此举何意。

  丝竹在一旁忍了又忍,终于还是忍不住补充了一句:“老太爷,是姑爷命人把她们送走的!”

  丝竹心里多少有那么点忐忑,心如擂鼓,紧张地盯着端木宪。

  丝竹一开始听说二夫人千里迢迢地送了个贴身嬷嬷来照顾主子,还天真地觉得二夫人这婆母也不错,没想到这宋嬷嬷不过是顺带的,二夫人竟还塞了两个丫鬟过来,而且,方才宋嬷嬷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让主子要贤惠要识趣,主动给人开脸云云的。

  说起来,大户人家的婆母因为儿媳有孕给儿子房里塞人也常有的事,但是自家主子的胎象本来就不稳,这哪里是来伺候主子养胎,根本就是在给她添堵啊!

  丝竹越想越是为自家主子感到委屈,暗叹主子这一胎怀得太不容易了,先是被二老爷一鞭子抽得差点小产,为了养胎,主子这几个月基本上是在榻上度过的,现在胎相好不容易才养好了一些,二夫人又开始作妖……

  丝竹眼眶微酸,揉了揉帕子,又庆幸:也幸亏大少爷是个知礼的,二话不说就下令把人赶回去,没想到恰好又遇到老太爷回府。

  这委实也太不巧了。

  丝竹的心悬在了半空中,生怕端木宪觉得是自家主子不让大少爷纳妾,会因此对主子不喜,觉得主子心胸狭隘容不下人。

  这府里说到底还是老太爷做主,老太爷的喜好代表了一切。

  宋嬷嬷昂了昂下巴,正色道:“老太爷,大少奶奶有了身子,不能服侍大少爷了,二夫人赐下个丫鬟也是心疼大少爷和大少奶奶。”

  宋嬷觉得二夫人已经很不错了,这要是别的婆母早就把媳妇叫去老家伺候着了。大少奶奶真是没点眼力劲,竟然没主动请缨去老家伺候二夫人。二夫人等到大少奶奶怀孕才塞人,已经很不错了。

  反倒是大少奶奶,现在怀了孕都不知道给大少爷安排通房伺候,真真容不下人。

  宋嬷嬷在心里暗暗叹息,也就是少年夫妻还蜜里调油,大少爷现在让大少奶奶哄住了,才会不高兴。

  不过老太爷是明白人……

第730章 分家

  宋嬷嬷振振有词地又道:“老太爷,大少爷还要读书呢,大少奶奶现在是顾不上照顾大少爷了,二夫人才想着送人来替大少奶奶分忧。”

  她话里话外的意思小贺氏送人来都是为了端木珩。

  “……”丝竹的俏脸上掩不住的忐忑与焦急,想替自家主子辩解几句,可她终究是个未出嫁的姑娘家,半晌憋不出一句话。

  关嬷嬷把丝竹的无措看在眼里,心里暗暗叹息:季兰舟虽然是县主,但是终究是家里单薄,又无父无母,身旁服侍的人忠心是忠心,却是有些木讷,也难怪贵妃娘娘要管这个闲事,把自己送来。

  端木宪的脸色随着宋嬷嬷的话越来越难看,面沉如水。

  丝竹见状暗道不妙,愈发局促,而宋嬷嬷却是得意不已,唇角不可自抑地翘了起来,却再次被端木宪打断:

  “既然大少爷已经吩咐了,你们都还磨磨蹭蹭干什么,赶紧把人带走!”

  “立刻带走!”

  端木宪不耐烦地冷声道,他的声音不轻不重,却彷如轰雷般回响在四周,不怒自威。

  四周静了一静,似乎连时间都停止了。

  那一红一翠两个女子无措地看向了宋嬷嬷,宋嬷嬷傻了,瞠目结舌,差点没捏了大腿一把。

  丝竹也是瞪大了眼睛,只不过是喜大于惊,长舒了一口气:幸好,幸好。二老爷夫妇不着调,但是老太爷和大少爷都是明理的,自家姑娘总算是没嫁错人。

  端木宪一声令下,那些个粗使婆子就又动了起来。

  “宋嬷嬷,请!”

  这一次,她们下手越发没顾忌了,粗鲁地把宋嬷嬷和那两个年轻丫鬟都塞进了马车。

  而宋嬷嬷好像是突然被药哑了似的,连一个音节也发不出来。

  宋嬷嬷不怕端木珩,也不怕季兰舟,因为她是二夫人身旁服侍的,大少爷和大少奶奶本就该敬自己三分,可是她怕老太爷。

  毕竟老太爷连太夫人贺氏都休了,何况她们不过是低贱的奴婢,老太爷一个不悦,把自己发卖了,二夫人难道还该为了自己去对上老太爷不成?!

  仪门处一下子就清境了。

  端木宪办起事来,那是雷厉风行,立刻又派人叫了一个管事过来,让那管事亲自把宋嬷嬷她们送回老家,也免得半途又生出什么幺蛾子!

  这才短短一炷香功夫,那辆青篷马车就驶出了端木府,而端木宪把后续交给那管事后,也没再理会这些个琐事,直接就回了外书房。

  端木宪把书房里服侍的大丫鬟都遣了出去,独自关在书房里。

  大丫鬟有些忐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以为朝中又出了什么事,谁也不敢打扰端木宪,又叮嘱下头的小丫鬟和婆子们都不许喧哗。

  院里院外,都静悄悄的。

  时间在静默中流逝,半个时辰后,大丫鬟被叫了进去。

  “让人去把三老爷从庄子上接回来!”

  “还有,三老爷回来后,把家里的人都叫到真趣堂。”

  端木宪神情严肃地连着下了两个指示,大丫鬟心里明白了,让老太爷心烦的不是朝事,而是家事。

  大丫鬟赶紧领命,匆匆地下去办差去了。

  去接端木期回府这一来一回还是费了些功夫,等端木期的马车进府时,已经快要申时了。

  端木期来到真趣堂时,端木家五房的其他人早就都聚集在了那里,从几位老爷夫人到下头的公子姑娘,把正堂坐得满满当当。

  端木宪作为一家之主,自是坐于上首。

  众人都不知道端木宪为何突然把他们召集起来,见端木期出现时,脸上都难掩讶色。

  众人彼此交换着眼神,他们都知道唐氏前几天就回府了,现在看端木宪令人把端木期接了回来,心里暗道:看来老太爷终于是消气了。

  也是,端木期擅自回京固然不对,但父子之间哪有隔夜仇,总不能让端木期在庄子里住一辈子吧。

  端木期也是这么想的,三步并作两步地走上前,恭恭敬敬地给端木宪行了礼:“父亲。”

  他本来还想说一番“知错”云云的话讨好端木宪,可是端木宪根本不想听,挥了挥手道:“老三,坐下吧,我有事要说。”

  端木期不敢违逆,在端木朝的对面坐下了。

  端木宪环视众人,神色平静,目光凌烈,令得众人都是下意识地屏气敛声。

  端木宪开门见山地宣布道:“我今天把你们都叫过来,是为了分家的事。”

  分家?!

  所有人都被这两个字炸得三魂七魄差点没散了一半,难以置信地看着端木宪。

  端木朝差点没从椅子上跳起来,端木期更像是一下子从天堂直坠到地狱,他本来以为端木宪是消了气,才让自己回来的,没想到居然是为了分家。

  古语有云,父母在,不分家。

  端木宪现在老当益壮的,分什么家啊!这传出去,岂不是让人整个京城的人看笑话!

  谁也没注意到端木珩在短暂的惊讶后,默默垂眸,他不是第一次听到祖父提分家的事了。

  满堂寂静,落针可闻。

  以端木宪的位置,足以将众人震惊的神色一览无遗。

  他视若无睹地端起手边的青花瓷茶盅,慢悠悠地饮起茶来。

  分家这个念头并非是他今日一时冲动。

  在二月时,他就动了这个念头,也和端木珩、端木绯和端木纭提过一句,后来因为昏迷半年的皇帝突然苏醒,所以耽搁了一下。

  三月中旬,端木宪曾独自去找族长端木宁,私下与他说了分家的事,被端木宁好意劝下了:

  “二弟,分家不是小事,你还是再好好想想吧。”

  “二弟,我是个粗人,懂得自然没你多,但是‘父母在、不分家’的道理还是知道的。你在这个时候分家,只会让外人觉得子孙不孝,所以闹得家宅不宁。这不孝可是大过。”

  “阿珩是个读书的苗子,我看你对他也是寄予了重望,你不怕会影响了阿珩的仕途吗?”

  “还有绯姐儿……她将来说不定是能登后位的,名声不容有瑕,免得将来为人诟病……”

  “……”

  端木宁句句苦口婆心,也说中了端木宪心头的顾忌,所以,他翻来覆去地想了又想,最终还是没再提分家的事。

  端木宪不提,端木珩也没问。

  直到今日,直到现在,端木宪旧事重提。

  端木珩朝端木宪望了一眼,默默地握紧了拳头。

  这时,在场的其他人终于反应了过来。

  端木朝、端木期、端木腾和端木朔四人都纷纷站起身来,“扑通”地跪了下去,对着端木宪哀求道:“父亲不可!”

  平日里,这四兄弟之间一向关系泛泛,今日却颇有种兄弟齐心的味道,只希望端木宪能收回成命。

  紧接着,几位夫人与家中的小辈们也都像下饺子似的一个个赶紧跪了下去。

  地上全都是黑压压的人头。

  守在屋外檐下的丫鬟们也看到了这一幕,一个个都吓坏了,噤若寒蝉。

  这屋里屋外的空气仿佛瞬间从盛夏六月到了腊月寒冬似的。

  端木宪俯视着跪在地上、矮了一截的众人,眸色幽深,神色淡然。

  今天的事发生后,端木宪这才又起了分家的念头,方才他独自关在书房里,想了很多,仔仔细细地考虑了分家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