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超级奶爸 第74章

作者:洛山山 标签: 穿越重生

  “哦?你这是何意?”朱棣眉头一挑,问道。

  姚广孝这回没有说话,而是看了看李济。

  两人可以说是老搭档了,往往一个眼神就明白是啥意思了,所以朱棣立即会意,对李济说道:

  “好了,李卿,这份封赏折子你且拿回去吧,将朕勾选地地方再改一改,待改好了就送过来给朕再看看,没有问题了,便拟旨吧!”

  李济在这朝堂之上厮混了几十年,对于这些个门道早就心知肚明,皇帝陛下这是要和老和尚说些悄悄话啊。

  于是,李济知趣地从三保太监的手里接过封赏折子,下殿而去。

  眼下,大殿之中只剩下了朱棣、姚广孝以及三宝太监。

  “说说吧。”朱棣敲了敲龙案,淡淡地说道。

  “陛下,韩王殿下虽说对我等靖难居功甚伟,怎奈他爵已至极品,封无可封,再加上韩王殿下年岁不过双十年华,若是加封个太子少师、宗人府宗人的话,怕是难以服众啊!”

  姚广孝拱手,语不惊人死不休:“若是陛下真想要封赏韩王殿下的话,那唯有这江山了”

  “唔”朱棣唔了一声,道:“姚卿家,你以为,若是松弟想要这江山的话,他还会帮朕夺取这天下吗?”

  姚广孝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道:“微臣失言,还请陛下责罚!”

  “好了,朕还不知道你?”朱棣突然笑了起来,道:“日后不要再说这种话了,朕还不至于如此小心眼。”

  “微臣定然谨记陛下教诲!”姚广孝站起身来,道:“以微臣愚见,既然韩王殿下爵至极品,何不封上他一个极高地闲散官阶,而后许以土地、金银,想必以韩王殿下的智慧,当会欣然接受。”

  “如此,便封韩王为资善大夫加太子少傅。”

  说到这里,朱棣顿了顿,继续说道:“另赐黄金三万两,珍珠十斛,玉如意三对,布帛三千匹”

  “微臣遵旨!”姚广孝点头应承了下来,这样的封赏最为合适。

  时至九月初上,朝廷颁布了封赏诏书,整个南京城都沸腾了起来,所有被封赏的人彼此之间相互谈论、攀比着。

  而此时的朱松,换上了平日里难得穿一回的亲王服,奔赴向皇宫奉天。

  当朱松跨入奉天殿之时,一众一等功臣以及一些皇族亲王,例如:丘福、姚广孝、宁王主权、纪纲等人,尽皆换上了新官服,分列奉天殿两侧。

  “韩王殿下,您也来了!”眼瞅着朱松跨入大殿,一众人全都上前来行礼。

  朱松一一拱手还礼,尔后径直来到了亲王一列最末,向这些便宜哥哥们行礼、问好。

  “皇上驾到!”

  过不多久,三宝太监的声音从后殿响起,随后便见一袭龙袍加身的朱棣,龙行虎步地走了出来。

  刷!

  大殿中的一众文武大臣们齐刷刷地跪在了地上,向朱棣叩首的同时,口中亦在高呼:“臣等、臣弟,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径直来到龙椅前,颇为潇洒地一拂袖,道:“众卿家平身!”

  “谢万岁!”一众朝臣再次行礼,方才起身。

  “诸位卿家,今日朕唤尔等前来,乃为一事!”

  朱棣坐在龙椅上,看着这些心腹臣子们,道:

  “今日朕命礼部颁布了封赏诏书,相信尔等已经看到了各自的封赏。或许诸公以为这些封赏对于尔等乃是天赐,但是对于朕来说,些许封赏并不能抵偿诸公的功绩!”

  说到这里,朱棣突然站起身来,对殿中众臣一拱手道:“朕谢诸公了!”

  “微臣惶恐!”

  天子行礼,这些文武大臣们哪里敢受,急匆匆跪在地上不起来。

  “这一礼,尔等受得起!”

  朱棣重新坐下来,道:“好了,接下来咱们就说说今日商议之事。尔等也清楚,朕之所以发起靖难之役,乃是因为女干臣误国,朕之前虽说拟定了女干臣名单,但多少都有遗漏,三宝”

  朱棣看了一眼三宝太监。

  三宝太监会意,端着一个满是折子的托盘走了下来,将折子分给了殿中的众人,人手一本,童叟无欺。

  朱松顺手打开看了一眼,发现竟然是一本惩处名单,上面排在第一位的,赫然是已经被处死,并且是九族尽被诛的黄子澄;再之后,排在第二位的是齐泰;第三位的是方孝孺

  “都看看吧,这是朕命礼部整理出来的女干臣惩处名单,上面的人全都是建文年间的女干臣。”朱棣淡淡地说道,“有什么建议的,尔等都可以提出来。”

  “陛下,微臣以为这单子上的人名,有些人的惩处似乎有些轻了!”

  到底是心狠手辣的锦衣卫,在翻看完手中的名单之后,纪纲第一个就站了出来,道:

  “对于这些女干臣,务必要斩尽杀绝,特别是这些人的亲族,纵然不是诛灭九族,夷其三族也不为过!”

  ------------

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朝会

  “纪纲这货真是太狠了,名单上的人有的罪不致死,但是都被判了死罪,其家眷流放三千里,纪纲竟然还想要赶尽杀绝,政治啊”

  听到纪纲的话,朱松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陛下,微臣以为不然!”

  纪纲话音刚落,一位面貌清奇,颔下留着短须,看起来三十五六岁的青年站了出来,道:

  “陛下,对于那些祸乱朝纲的女干臣自然是除.恶.务.尽,可是这名单上的有些人,只不过是受那些女干臣们的的牵连。陛下,您初登大宝,对于这些遭受女干臣牵连之人,微臣以为,您当网开一面,大赦天下?”

  “黄淮大人此言差矣!”

  纪纲横了这青年一眼,道:“陛下宽容仁慈,自会大赦天下,可是大赦天下与这些女干臣完全是两码事。陛下遵循的乃是我大明太祖爷所设的大诰,叛逆女干臣,人人得而诛之!”

  黄淮?

  朱松开始在脑袋里快速地搜索黄淮的来历:

  黄淮,字宗豫,号介庵,浙江永嘉人,洪武三十五年八月初一,黄淮与解缙、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等六人,入直文渊阁预机务,黄淮专掌制敕,八月初七,三任黄淮为翰林院编修。

  他可以说是明朝内阁初创期间的重臣,历事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宣宗五朝。

  这位可不是什么路人甲乙丙,而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妆艳抹的一笔!

  “有何不可?”

  黄淮反驳道:“陛下刚刚登基,我大明朝的百姓们已经习惯了和平的生活,而今陛下先是大肆杀戮女干臣及其家眷,定然留给百姓一种残暴、嗜杀的印象。常言道‘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是百姓惶恐不安,真反了的话,我大明江山岂不是又要陷入战乱之中?”

  黄淮两次为人求情,朱棣的脸上出现了些许的愠怒之色,这黄淮还真是耿直过头了,怎么还给那些叛逆求情啊?

  “黄淮,你放肆!”

  就在朱棣想要呵斥黄淮两句的时候,朱松却是抢先一步站了出来。

  此刻的黄淮、解缙等人,只不过是初入文渊阁,不管是品阶还是在信任度上,都远远不如纪纲、丘福他们。

  所以,为了防止这位日后大明的股肱之臣,因为言语太过耿直,被朱棣给砍了脑袋,那可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这大明的江山,是陛下的江山,是朝廷的江山,也是百姓们的江山,陛下又何尝不懂君为舟,民为水的道理?”

  朱松越众而出,大踏步地来到了黄淮身侧,在一边说话的同时,更是不断地对黄淮使眼色:

  “只是这些祸乱朝纲的女干人,若是不连同他们的家人都彻底敛除的,怕是难以对天下人有个交代,对本王等这些朱氏皇族也难以交代!”

  眼瞅着黄淮又要张嘴说话,朱松直接伸手拽了他一下,道:

  “现在的百姓们,不会在乎金銮殿中坐得是谁,他们只是想要平静、富足的生活。所以现在陛下杀一人和杀一万人,本就没有什么分别。陛下现在这般做可不是为了泄愤,而是立威!只有初期的血腥镇压,才能够保证我大明皇朝在三至五年内平稳发展。”

  “陛下圣明,臣等明白了!”

  黄淮就是一直性子,看来还是想不明白,不过他不明白,有人明白啊!

  听完朱松的一番解释之后,与黄淮同样身为文渊阁同僚的解缙站了出来,向朱棣以及朱松恭敬行礼,退到了大殿两侧。

  朱棣此时的脸色已经恢复了过来,他摇了摇头,道:“或许黄卿说得有些道理,不过对于这些女干臣的亲眷,只能如此!要怪,只能怪他们没有出身在一个平凡的百姓之家。”

  朱棣什么时候这么多愁善感了?

  “好了,纪纲、穆肃、张辅,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们锦衣卫去做了。”朱棣微微一笑,道:“你们可万万不能让朕失望啊!”

  此番靖难之役后,纪纲升任锦衣卫指挥使,穆肃与张辅分别任锦衣卫指挥同知。

  锦衣卫的职责本就是侦查、逮捕以及审讯,作为锦衣卫的一号、二号人物,朱棣将这惩处名单交给锦衣卫,也确实没错。

  只是让朱松比较担忧的是,张辅毕竟还年轻,虽说久经沙场,但是相比起纪纲和穆肃的狠辣手段,张辅还是太嫩了。

  不过人嘛,总归是要长大的,有些东西是他必须要经历的。

  “好了,朕乏了,诸卿若是有何事要上奏的话,待明日吧!”

  交代下去一些事情,朱棣揉了揉眉心,继续说道:“李济、姚广孝、韩王留一下,其余诸卿都退了吧!”

  一众文臣武将们倒是没再废话,干脆利落地退出了奉天殿。

  待其余诸臣走了个一干二净之后,朱棣瞄了三宝太监一眼。

  三宝太监跟在朱棣身边这么多年了,自然明白他的意思,他冲着殿中的几个小太监还有护卫的兵士招了招手,道:“你们几个,都随咱家出来!”

  几个小太监和兵士对着朱棣行了一礼,紧跟在三宝太监身后退出了丰天殿。

  此刻,奉天殿中只剩下了朱棣老哥俩,以及李济和姚广孝那个老和尚。

  朱松瞅着奉天殿中剩下来的这俩人,有些犯迷糊,心说:“这四皇兄想要做什么,什么时候礼部的人跟这个秃驴勾.搭上了?”

  似乎看出了朱松的疑惑,朱棣从龙椅上走了下来,拍了拍朱松的肩膀,道:

  “松弟,此番靖难你居功至伟,没有你的话,朕也坐不上这皇位!怎么样,要不要朕将这江山分你一半?”

  噗通!

  正琢磨着朱棣是不是有什么重要任务要交给他的时候,听到朱棣后面那句话,朱松不由得脚下一个踉跄,摔在了地上。

  “嘎?”

  朱松傻了,朱棣这是要搞毛啊?是在故意试探他,还是在说笑话?

  瞅着朱棣脸上认真的表情,朱松还真是不能判断出来。

  朱松从地上爬起来,慌张摆手:“别,陛下”

  “陛下什么陛下?”朱棣把脸一板,道:“没外人的时候,你就唤朕四哥,难不成你我兄弟之间,还要如此生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