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堰桥
“我同意你的说法,但是都是基于在履约的情况下。他们可以三个月交货,我们作为普通客户,可以接受半年交货,这个没有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已经超期这么久了,你还是没有交货。这个核心不是你们没有履约,跟你对客户分级有什么关系?”巧珍站在林伟面前看向罗伯特毫不退让,“这就是你们的契约精神?”
巧珍看了一圈他的工厂,跟林伟也曾经核对过他们在途的订单,和整体状况。根据现在装配现场的整个状况,他们家一年到头也就是一百多台的量。按照巧珍的理解,因为国内汽车线开始投资,而且是全新的生产线要的量大。欧美这里,大多是替换的,需求紧急而零星。所以林伟的公司,在他们这里拿的量不大,却是有些分量了。他怎么样也不敢说让他们爱买不买,哪怕他再有特点。
林伟看向他:“Robert,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对你的内部管理我们没有兴趣,我们希望能够按照你们的说法十天之内拿到产品。我们签订一个补充协议,我太太在美国,她可以替我来跟踪这个订单。她来跟踪的费用,包含她的人工费,我们算个数据,全部由你们来承担。直到你们交出产品为止。另外对这些延期订单,全部都到达了20%合同款的上限,我将按照合同在货款中扣除!”
“这是不可能!如果这样操作,我们做这些产品,将毫无利润!”罗伯特叫起来,“做生意不可能没有利润!”
“做生意也不可能没有诚信!”,林巧珍笑了笑:“那么我们可以让律师来谈!”
“如果是这样,我以后将不再提供产品给你们!”罗伯特双颊宽松的皮肉甩地厉害。
林伟对着他说:“目前我们在洽谈的有几个单子,一个是日企的NC车的生产线,一个是法系的PX。你的产品确实是稳定,但是我也可以试试其他办法。”
罗伯特笑着说:“中国人都喜欢说大话!你威胁不了我,你的客户会指定要我的产品。”这个中国人并不懂技术,只知道些商业的东西,不知道他们的东西是独一无二的。
林伟笑了笑,“我建议你仔细想一想,我有没有跟你说过大话?我的订单,是不是比预计的还要多。如果你仔细想过了,还这样觉得,那就证明可以丢掉我这个客户。我没有意见!已经存在的订单,我可以请律师跟你谈!”
“David,你确信能找到比我们更合适的产品?”
“中国有句古话,少了张屠夫还吃带毛猪?意思是地球缺了谁都会转,我不用找比你更合适的,但是我找可以用的。”林伟非常坚决地说,“今天就谈到这里!如果你想好了,可以跟我联系!明天我还在这里,你可以打电话去酒店,跟我预约。”
巧珍跟着林伟出了这家工厂,上了车,巧珍有些发愣:“老公,你今天好有气势,然而,你把人得罪了,以后这个事情怎么搞?”
“你开车,我们先找个地方吃饭!这里不用理睬他了。”说着他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在那里写了起来。
巧珍问他:“你干什么呢?”
“等下告诉你!”林伟继续在那里记笔记。
巧珍开车,去城里找了个快餐店,一人一个汉堡,听着林伟说:“因为他们家的问题,上次亚历山大过来,他们不是有类似的产品吗?但是市场一直没打开,主要是他们的产品稳定性却是不如他们。他们之前也拆过他们的机器,研究,因为说不清楚。我索性就跟他一起拆了机器,看了一整个礼拜,就是那个双向锁钩这里没闹明白怎么加工出来的。后来我们一起商量用……”
“所以你们的解决方案已经差不多了?”巧珍问他。亚历山大是他们一家合作商的老板的儿子,跟林伟一样是个技术迷,自从两家公司合作,他也刚好要过来把代工要求的关键点给解决,两个人就成天泡一起研究怎么解决难题。
“也不是,亚历山大说回去按照我的要求做试试,只是里面的一个工艺问题没有解决,我没有办法保证成功。但是刚刚你以为我在问那根轴,问的问题还特别蠢,其实跟在那个轴的后一道工序就是这个关键点,他们的工单又是一道一道工序流下去的,所以工艺文件也在那里,我看到了。我们之前先后顺序有些错误,我现在明白了,只是一个工艺的小小改动,跟专利无关,回去我再设计加工两个,给亚历山大送过去,让把他仓库里的库存产品改了给我发过来,他卖不掉的成品有好几台。就算这里要卡我,估计也卡不成了。”林伟笑了笑,“他准时不准时,跟我无关了!所谓的走法律程序,其实不过是说说而已。”
巧珍喝了一口可乐,冰凉舒服,打了一个嗝儿。自己男人完全成长起来了,再也不是那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已经有了商人的狡猾,人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啊!
吃完汉堡,巧珍拿起地图再看了一会儿,等下开到FE的第三工厂怎么走。听林伟这么说,这一趟也不算白来,只要订单不被人卡住喉咙,有替代方案比总归是好事。再说还是多看一眼FE的工厂,这家工厂和之前参观的第一工厂不同,这里主要组装高端车型。
刚刚开到,那种带着工业冷感的大气建筑就吸引了夫妻俩的目光,不像国内哪怕是新厂房也是按照标准模式建造,没有美感。
巧珍在门卫那里填了单子,他们已经得到通知,有人会来拜访汤姆。
不一会儿一位金发碧眼的女郎,从里面出来问:“Jane吗?汤姆先生让我来带您进去!”
第96章
按照美女的指挥, 巧珍开着车进入厂区,那位美女在停车场口子上等着。
林伟下车, 下午的天气太热, 他脱下了身上的西装,挂在自己的手臂上, 将袖口敞开,挽起露出了结实的小臂。
看着他们冷灰色插上红色线条的办公楼和厂房, 顿然觉得很有腔调,不是国内那种靠着什么石材贵就堆什么石头,撑起来的所谓豪华。不禁连连点头, 这才是他心中那种厂房该有的样子。
“是吧?现代工业灰真的很好看。”巧珍问他。
“嗯, 我们的新厂房也可以按照这个方向来设计,估计二三十年,都不会过时。”他想着最好要几张照片回去。想打开自己的包,想拿相机出来。
巧珍知道他想干什么, 摆摆手:“这里不是CW,不能随便乱拍的。我想问你, 如果建造成这样的厂房, 你那几个伙计送你的迎客松落地大花瓶, 打算放哪里?”
“当然放门厅啊!”林伟在那里笑着说。巧珍想了一下不管多新潮多时尚, 门厅的那个屏风, 花瓶之类的,估计少不了。春节贴春联,年初五迎财神, 也是不能免俗的。好吧!她应该接受这样的结果,多有生活气息?
走进玻璃门,他们的办公楼只是两层楼,跟着走上楼梯,去到了一个小型的会议室。不一会儿,汤姆匆匆忙忙走了进来:“Hi Jane!”
“Tom,好久不见!”两人握手,林伟之前在江城见过汤姆,跟着打了招呼。
“Jane,你愿不愿意给这家工厂的经理们介绍一下江城那里是如何实施持续改进的?”汤姆问她,“今天我们这里有个课程,给我们这家工厂的经理进行培训。”
“可我没有准备资料!”
“我们已经准备了资料还有录像带,就是你们江城CW和江城LS的录像片,你根据录像片里的内容讲一下,毕竟你和John才是实际操作人吗?肯定比我们这种旁观者更有深切体会。”汤姆建议她试试,他跟她接触这么久,感觉这位东方女性非常具有管理天赋。
巧珍点头说可以:“可以!”
汤姆听她这么说,绽开了大大的笑容。他是公司北美区的运营副总裁,主管美国和加拿大的七家工厂的运营。他在自上而下推进这种源自于日本车企的改进模式,在他的两本著作中也可以见到成果。
巧珍和林伟一起跟着汤姆去了培训室,里面坐着四五十个人。讲台前的一喂四十多岁的东方人过来,听汤姆介绍说:“这位是岩西先生,是我们北美区的卓越经营经理,之前是TY的制造经理。”
TY是一家日本车企,精益思想就是起源于日本车企。日本员工很难挖,尤其是这一块的专家。
简单打了招呼,林伟边上找了个位子坐下。巧珍站在汤姆身边,听汤姆向参加培训的管理人员介绍:“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Jane Lin,我的企业管理研究的项目的合作伙伴之一。《XXX》中文版的翻译人之一,LS江城的副总经理,是她改变了我对中国刻板的印象,那个地方是如此地生机勃勃,而且有很多的理念被他们同步引进,让她给大家来讲述,他们在中国进行的一系列改变。你会发现,他们上管理改进上做得并不比我们少!”
“岩西桑,麻烦放一下录像!”
录像出来是江城的景象,然后镜头切换到江城CW,江超出现了,他在里面介绍一些情况,巧珍环视一帮子金发碧眼的老外里,还有另外一张东方面孔,那位号称要教她的洪哲,巧珍的眼光停留在了他脸上。
洪哲看到林巧珍夫妻被汤姆带进来的时候,脸色已经很不好了,刚开始他不知道林巧珍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不过他现在已经知道了。可笑的是之前自己还妄图要教她那本书。
录像停下,巧珍开始开口:“今天我是来找Tom帮我解释一个问题点的。没想到他邀请我来给各位讲一下中国这里的一些实践。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Tom和Jefferson教授的作品,作为一个行业从业者,被这部作品给吸引,我冒昧地给两位发邮件……”
巧珍在初步介绍了自己怎么认识两位作者的历程,开始根据刚才播放的录像,拿起了白板笔在白板上,把自己怎么解决困惑,怎么形成思路,做了什么样的改进,一边讲一边罗列出来。
林巧珍的英语带着伦敦腔:“持续改进这块不能进入误区。不能为了改进而改进。比如说,你家到公司只有一英里的距离,你想要买一辆自行车代步。然后你想自行车不够有气派,还是汽车更好。所以你去买了汽车。当然汽车比自行车要气派,但是自行车比汽车更经济,更合适。我们始终要记住,我们的改进是为了减少浪费,而不是为了心里看上去更好……”
她的一手漂亮的书写体,加上清晰的思路,讲课还挺有趣,让很多人听得有些入迷,说完之后问:“我讲完了,有什么问题吗?”
“听上去,好像很不错!我想问,你们生产的车子,能往前开吗?会不会两个轮子掉下来?”一个白人男人问她。
汤姆脸色立马变了,他站起来,巧珍手肘靠在讲台上:“你从事汽车行业多少年?”
“十二年!”
“什么部门的?具体职位!”
“质量部经理。”那个人笑地很不以为然。
巧珍低头笑了笑:“非常好,螺栓是车轮紧固的重要部件,对车轮会不会掉下来,起决定性作用。美国的标准是SAEJ1102,我们来聊聊这个标准?”
哪个人会把一个细类的质量标准,里面的细节能如数家珍?偏偏CW江城的质量文件是她翻译的,后来国内标准起草的时候,她又被公司推荐去参与乘用车质量标准的研讨会,参考了德国,美国,日本的标准进行了讨论,她来了这里对于自己行业的标准,尤其是在参观了FE的第一工厂之后,她更是去查找了这些文件,细细梳理过,加上记忆力又好,所以即便是车轮紧固件的标准阐述起来比这位质量经理跟清楚地多。
这位质量经理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当然不可能记住那么多的细节,巧珍问他:“要不你去拿一份标准来?”
等他让人拿了标准过来,巧珍圈起一个数据,对他说:“你核对一下,我有没有说错?”
自然不可能出错,七八个数据完全一致,巧珍指着白板:“你看,我作为一个中德合资公司的综合管理人员,对你们美国的质量标准都清清楚楚。而你作为一个美国车企的质量经理,居然对美国质量标准一知半解,让我很替你们工厂出产的车子的车轮担心!”
巧珍盯着他看,那位经理脸一阵红一阵白,转头看向那位洪哲:“是你们中国人自己说的!”
“嘿!”巧珍过去敲敲他身边的桌子,“哥们,那你问问他,到美国之前是从事什么行业的吗?来美国之后从事这个行业多少年?”
那位质量经理盯着洪哲看,巧珍走过去低头问洪哲:“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所有人的目光集中在洪哲身上,洪哲低着头:“化工!六年。”
巧珍微微一笑,退回了讲台那里,看向那位质量经理:“我八三年开始接触德国CW的人,我经历过……巧珍简略的叙述一下自己的经历,“你愿意相信一个中国的行内人,还是一个在出国之前,根本没有接触过汽车制造的人跟你说的中国汽车的现状?”
“你知道中国的产品质量真的很差……”
巧珍抱起手臂:“我不了解其他行业,不予置评。对于我们这个行业,合资工厂的产品,我们严格执行标准。我曾经跟我的德国的同事争论过,德国制造曾经是令人屈辱的字眼,但是现在成为工艺卓越的代表,日本的汽车跑在这里的大街小巷上。质量是有标准可以参考的,如果你怀疑,请你拿出证据和你专业能力来!谢谢!”
在汤姆面前丝毫不给这位质量经理面子,巧珍环视一周:“还有其他问题吗?”
因为巧珍的这一出,其他人的问题温和地多了。后面的一个人站在来提问:“江城汽车的管理人员有很多像你一样的年轻漂亮的女性吗?”
听到这样的话,巧珍看向这个提问的人:“听到这样的赞美,我很开心。不过汽车行业不是拍电影的,漂亮不是必要条件,我只能中国汽车行业不会以貌取人。我们公司有很多女性管理者,她们很出色。”
回答完这个问题,巧珍看了看表:“如果有机会,以后还可以聊聊,今天可能不行了,Tom。你说呢?”
汤姆对巧珍算是熟悉了,依然惊讶于她的控场能力。他走过来说:“是的!”
汤姆站在场中央:“一九九二年,我听杰弗逊教授说他接到了一封来自中国的信件,想要翻译我们的书。我觉得很有趣,跟Jefferson教授一起联系了Jane,令我意外的是,这位年轻的女士,很多管理理念很新潮。后来她来美国跟我们见面,除了让她和她的伙伴John一起翻译这本书之外,Jefferson决定把中国的合资工厂加入我们的研究中。看看这样的工厂在实行了精益管理之后,会有什么变化?这是我们认为保守固执的一片土地。然而,事实与我们想象的恰恰相反,他们愿意接受新的理念,推行的时候遇到的阻力小得多……不要小看这个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同行。今天就到这里了,我还需要跟Jane一起去探讨一个问题。岩西桑,你继续!”
林伟站起来,汤姆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一起往外走。换上防护用品,跟着汤姆去他们的车间。巧珍对汤姆说:“带着David一起去参观一下流水线,没有问题吧?”
“没有问题,我们不也参观你们的流水线吗?按照规定不允许照相。”汤姆指了指图片,带着两人进车间。
之前项目一直在FE的一厂进行研究,巧珍也是第一次来这里,哪怕是同一个集团也不可能是完全的翻版,里面总有不同。边上是这家工厂的工厂经理,放在国内就叫厂长了,他跟在边上陪同参观。毕竟汤姆是他的直接上司。
林伟的参观很慢,生产线看似大同小异,但是因为理念不同,所以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外行人看热闹,他就是在看里面的区别,每一家的生产线都有优缺点,他时不时提出问题,那个工厂经理已经快招架不住了。让汤姆很意外,他只是跟林伟见过面,没想到他在这方面是专家。
林伟指着前面的设备问:“你们这里是不是很容易卡顿?”
边上的工厂经理过来说:“对的!这个地方是瓶颈工序……”
“我能进去看看吗?”林伟看向汤姆和那位工厂经理,汤姆看向工厂经理。
工厂经理生怕他等下答不上来,到时候惹汤姆不满,索性说:“我让我们的设备部经理过来?”叫专业的人来应付专业的提问。
那位工厂经理让人去楼上培训室,叫了他们的设备部经理过来。
那位设备经理带着林伟一起进去,两人蹲在地上往上看,指指点点地,具体说什么巧珍听不太清。
两人走出来,那个设备部经理不停地在问林伟,林伟转头说了一个德语的词,问巧珍:“这个英文怎么说?”
虽然巧珍让林伟学英文,不过林伟接触的德国人和德国机器太多,语言吗?环境很重要,他的德语明显比英语要好。
巧珍立刻用英语回答:“斜角!”
听他继续跟那个设备部经理解释,之前江城CW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他们进行了设备改造,汤姆听林伟说如果改了之后能够效率上提高20%,瓶颈工序提高20%这是什么样的概念?
汤姆很感兴趣,站在那里问林伟:“你具体说说到底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最好我能画给你们看!一句两句说不清。”林伟跟汤姆说。
“我们继续往前走,你们一起聊聊,等下回会议室讨论?”巧珍建议,得到了一致认可。
不知道这个设备经理真的是像林伟一样,是个技术控呢?还是想要借机博得老板们的好感,毕竟刚才汤姆亲口说了自己是他的朋友了。
汤姆和巧珍去了产能平衡这块可以作为例子的点,两人在那里探讨。林伟则是跟着那位设备经理跑了他们几个有问题的点,等巧珍和汤姆那里已经聊地差不多了,他们还在那里激烈地讨论,巧珍走过去,被林伟抓了,有些特别专业的名词一下子没有办法讲清楚,林伟让巧珍在中间充当翻译。真难为他俩能谈那么久了。
汤姆在那里倾听问巧珍:“你先生这种刻在骨子里的改进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他纯粹想省钱,当时江城CW新的生产线……”巧珍非常骄傲地跟汤姆说起了林伟为江城CW生产线所作的贡献,“而且,他和John是好朋友,John的很多改进理念,都会跟他探讨,一个好的idea要有人能帮他实现,设备是非常重要的一块。”
那里林伟在跟他们的设备部经理算一笔账,如果做改造的话需要多少钱:“钢一定要用日本……”
林伟以为自己说了个天价,可对方那个设备经理,张开了嘴,看着林伟:“你重复一下,改造的话是多少钱?”
“折算下来大概三十万美金一条线,做好所有的材料大概二十八万美金,安装两万美金。”林伟重复了整个预算。
汤姆问了一句:“所以三十万美金可以为这个环节提高20%的效率?”
“至少!”工厂经理说,“我们测量过在这个环节上卡顿的时间,和因为卡顿而产生的废品,虽然不多,但是也有一定的数量,所以合格率也能提高!”
“那我们为什么不立刻做呢?”汤姆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