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的掌珠 第69章

作者:看泉听风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豪门世家 穿越重生

  王珞说:“您说的是纣王吗?”

  郑玄道:“你知道帝辛谥号?”她帝辛不知道,居然知道帝辛谥号?

  王珞暗忖,你要早说纣王,她或许还更明白点,她听着商朝繁复的嫡长子继承制,她不以为然道:“所谓嫡庶,不过只是一句话而已,要是天下男子都不纳妾,也就没有所谓的庶子了。”

  王珞从来看不上这种嫡嫡庶庶的观念,这在她看来,就跟古代西方所谓的一夫一妻一样可笑,古代西方男人是一夫一妻,但他们也可以结婚离婚,甚至还能杀妻换妻,所谓的礼仪制度都是男权弄出来,维护自己利益罢了。

  郑玄听得满脸无奈:“你这话可不能跟别人说。”对着他醋还没关系,要被外人听到就闹笑话了。

  王珞说:“这当然。”也是郑玄对她大部分观点都能接受,有些即使不接受也不会批判,王珞才会对他说的如此肆无忌惮。

  事情正如长乐和郑玄所料,在朝堂有朝臣提出要册立贤妃为后五天后,贤妃来了别院。二皇子目前已是手握实权的太子,可贤妃衣着依然简朴,神态语气也谦和依旧,面对长乐和王贵妃依然跟往常一样。

  别的不提,就说她这份涵养气度,就让人贵妃和长乐暗暗敬佩,难怪她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光是这份忍功就不是一般人可以比的,淑妃输得一点都不冤枉。

  按照贤妃的想法,她并不在乎皇后之位,皇后是虚的,太后才是真的。自古有被废的皇后,但听过被废的太后吗?可是这一趟她也不得不来,如果自己能在圣人去世前立为皇后,儿子就是嫡子,继位也更加名正言顺。

  也因着这一缘故,贤妃才会急着想立后,就像之前太子坚持要把大皇子一系流放弄死一样,只有大皇子死了,他的地位才更稳固。

  贤妃在后宫多年,对长乐的脾气性格也知之甚深,长乐是郑皇后一手教调出来的,如果长乐是儿子,圣人别的孩子都不可能上位,只可惜长乐是女儿。

  她一面思忖着,一面跟长乐聊起了家常。宫里的女人,想要说话,总能找得到话题,贤妃和长乐从孩子聊到夫婿,最后贤妃暗示只要长乐愿意支持她立后,太子就可以满足世子在边关的一切。

  长乐沉吟许久后,才犹豫的点头应了。

  贤妃得了长乐的许诺,精神大振,喜孜孜的回去跟太子报讯了,后宫女人都有一个皇后太后梦,沉稳如贤妃也不例外。即使她并不奢求自己能当皇后,可当这好消息来临时,她还是不可避免的兴奋起来。

  贤妃兴奋,太子却暗暗苦笑,他是答应了长乐,要满足世子在边关的一切所需,可是朝廷现在穷得连官员俸禄都快发不出来了?哪来的粮食运到边关去?

  如果圣人还没昏迷,他或许会手把手的教太子如何处理朝政,但是圣人昏迷不醒,而太子身边的那些人,只会教导太子如何遵守制度,他们认为当下种种情况都是因为礼崩乐坏而造成的。

  太子首先要做的就是恢复旧制,如孔子那般推崇恢复周礼,这样便会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乐业。一旦太子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些臣子只会说这些都因众人不守礼的缘故。

  如果太子是十来岁的孩子,说不定会被这些人哄住,可惜太子不是。太子今年都不惑之年了,孙子都有了,又怎么可能会信这些酸儒之言?他又不愿意因这事向郑玄服软,在走投无路之下,太子终于用了身边幕僚的谏言,率先用了武帝时期使用的《算缗令》。

  他私心是希望民间能出现武帝时卜式一样的人,自动捐献一半家产,以帮助朝廷平定边关,可惜武帝时期尚有一个卜式,而现在却一个都没有,并且《算缗令》推行工作很难展开。

  太子到底还是太天真了,武帝推行《算缗令》时已执政多年,并且已有胜仗威望在,推行时尚且困难重重,而他迄今不过只是一个监国太子,又有多少人服气自己?

  莫说是天下商户百姓了,就是朝中的大臣都少有支持他的,少数几个支持他的臣子居然还是镇国公麾下,镇国公也在为边关担心,太子推行《算缗令》镇国公并不赞同,但看到太子如此为长子费心,他也愿意支持太子的决定。

  只是镇国公的一番好意,在太子看来却是嘲笑,他的法令却要靠政敌来辅佐?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太子在镇国公和身边人的刺激下,渐渐开始动了实施《告缗令》的心思。

  只不过他暂时还没有晕头,毕竟圣人还活着,他只敢暗中计划,却不敢真正实施。或许是上苍听到了他的祈求,就在圣人去行宫的第三个月,也就是中元十八年十二月,圣人的病情突然再次加重,有好几次都差点抢救不过来。

  长乐和郑玄几乎是日日夜夜的伺候在圣人左右,郑玄甚至将朝堂大部分事宜都放下了,对圣人吃喝拉撒的一切事宜都亲力亲为,有他这一份孝心在,太子也不能安然待在宫里,也来到了行宫,同郑玄一起伺候圣人。

  初八那天晚上,沉睡了数天的圣人突然醒来,他环顾四周,看着郑玄和长乐,他对两人露出了虚弱的微笑:“我睡了多久?”

  “阿耶!”长乐看到父亲醒来,甚至神智都是难得的清醒,非但没有欢喜,反而泪如雨下。

  回光返照!所有人心里都浮现了这一词。方慎行连忙外出去请诸位大臣,太子来行宫伺候圣人,公务也不能拉下,因此朝中大部分臣子都跟着太子一起来了行宫。

  听说圣人醒了,甚至神智都是难得的清醒,众人连忙同太子一起过来,而长乐已经在这时候,将贤妃已立为皇后、郑玄这些天都一直在行宫伺候他,寸步不离的事都絮絮的跟圣人说了。

  圣人听得眼前一黑,他心疼的看着消瘦的爱女,他还没死,就有人开始欺负他儿子女儿了吗?圣人已经病糊涂了,之前他只惋惜郑玄是杨氏所出,而不是皇后亲子,现在他却私心已经把郑玄当成了自己儿子。

  他紧紧的握着两人的手,两行浑浊的眼泪自他眼角滑下,他嘴里喃喃着只有自己才明白的话。郑玄在他耳畔低声安慰道:“阿耶你放心,我会好好照顾阿姐的。”

  阿耶本来只是郑玄对圣人私下的称呼,但今天他却当着长乐的面喊出了口,这声“阿耶”不仅让圣人泪水流得更急,长乐也哭了,要是玉郎真是自己的同母的胞弟该有多好!

第159章 圣人驾崩(下)

  太子和朝臣们匆匆赶到时候, 郑玄已经替圣人打理干净, 身上衣服整洁, 散乱的白发也梳理成了发髻,他面容消瘦,但是双目炯然, 几个老臣许久不见圣人,见他如此,不禁老泪纵横,“圣人!”

  圣人见到几个老臣子,微微叹息,“我要死了……”

  老臣们各个跪地痛哭,太子也跪下放声大哭,圣人被他们哭得头疼,摆手说:“好了, 我时间不久了,别哭了。”

  臣子们勉强压抑哭声,圣人断断续续的说:“我死后太子继位……”他冷眼看着跪在自己面前太子身体不可控制的一颤, 他心中冷哼一声,继续道:“郑指挥使为大都督。”

  众人不可置信的看着圣人,大都督是从二品的官职,大夏一品、二品的官员都是虚职,实权官员达到正三品已是极限,大都督理论上掌管天下兵马,但他本身并无实权, 调兵遣将的能力在圣人和兵部尚书手中。

  但目前郑玄跟左龙虎卫大将军赵翀变相联姻,兵部侍郎又是他妻子的外祖父,他自己又掌管着左右羽林卫,他这个大都督的实权就太大了……

  圣人却恍若未觉,他拉着郑玄和长乐的手,颤巍巍的对郑玄说:“玉郎,好好照顾你阿姐,我跟你姑姑就这么一个孩子。”圣人病得实在太久了,他并不知道赵翀娶了郑玄的前岳母,也不知道郑玄让王珞的外祖父当了兵部侍郎。

  圣人甚至都忘了自己病了多久,他只以为自己才病了几天。他给郑玄留个大都督的虚职,就是想给郑玄一个保证,等他哪天不当禁龙司指挥使,也有一个从二品的虚职。

  郑玄跪在圣人面前认真的发誓:“圣人放心,臣一定好好照顾阿姐。”

  圣人又扭头吃力的对大臣说:“皇后走了那么多年,等我也等急了,我下葬后皇陵就封了吧,她走的时候我答应过她的,等我们死后就清清静静的两个人……”

  圣人的话让太子和皇后脸色刷一下白了,贤妃都已经被立为皇后,即便是继后,也应该跟皇帝合葬,圣人说什么想跟郑皇后清清静静的两个人,这是不承认贤妃皇后的身份?

  圣人却懒得去想太子和贤妃的看法,他都快死了,还会顾及谁的想法?他喃喃的让长乐和郑玄把孩子叫过来,他要看看他们,两人连忙吩咐宫侍去抱孩子。

  可是还没等孩子到圣人跟前,圣人突然喉咙又发出“咯咯”古怪的声响,长乐见状连忙叫太医,但是还等不及太医过来,圣人就开始翻白眼了,他双手不停乱抓着,脸皮紫涨。

  “阿耶!”长乐慌乱的想要抓住圣人的手,但是圣人越来越痛苦,等太医赶过来的时候,圣人已经出气多、入气少。太医刚想上前诊治,圣人翻身一咕噜的滚下来,郑玄连忙半跪着抱住圣人,圣人双目圆睁,已经气绝!他是被生生憋死的!

  “阿耶——”长乐凄厉的大哭起来,她这一哭就跟启动了开关了一样,太子、皇子和臣子们皆放声大哭起来。

  王珞此时也在行宫,听到远远传出的钟声,她心中微沉,圣人驾崩了——

  圣人的丧礼举办的很隆重,长乐哭晕了好几次,她这一晕,贤妃和太子也不得不跟着一起哭晕了很多次,太子好歹还身强力壮,能支撑得住。贤妃到底上了年纪,比不上长乐年轻,勉强陪着哭了七天灵以后就病倒了。

  这一次哭灵,病倒的不止皇后,王珞也病倒了,她长这么大都没体验过古代的哭灵,这哪是哭灵?这是要命啊!说来王珞的待遇已经算不错了,比起太子和郑玄,她好歹能吃饱穿暖。

  太子和郑玄才是要命,两人七天就全靠喝稀粥吊命,两人还睡在铺着草席的地上……王珞觉得这要是身体不大好的人,光一个守灵下来就能没命。

  圣人驾崩,朝中各地官员都赶到京城哭灵,连世子都连夜赶回了京城,长乐看到阔别已久的夫婿,再也忍不住哭倒在世子怀里,“我没有阿耶了!我没有阿耶、阿娘了!”

  王珞默然看着长乐失声痛哭的模样,心里空落落的,她想自己前世父母参加自己葬礼的时候,应该没那么伤心吧?

  圣人驾崩,让京城满目尽白,幸好现在是冬天,也没什么鲜花,宫里也不用把鲜花都剪了。守灵结束,郑玄便在家休养了好多天都不出门。

  王珞坐在软榻上,给儿子认真的读完了一本绘本,抬头见躺在一侧悠然看书的郑玄,“郎君,你不用办公吗?”

  郑玄说:“最近暂时不用去。”

  王珞看着他,他不是新上任的大都督,他就不过去露露面?王珞挺不理解,圣人为什么要临终前册封郑玄为大都督,他这不是留着给太子添堵了,他简直是给郑玄未来的夺位,垫了一块最关键的台阶。

  郑玄笑而不语,圣人临终前的反应在他预料之内,在圣人看来,他跟太子都是自己的孩子,他把皇位给了太子,又担心长乐没人照顾,就给了自己的一定权限,在他看来大都督不过是个虚职,但是对他来说,一个虚职能干太多的事了。

  王珞好奇的问郑玄:“难道太子又要有什么举动了吗?”

  郑玄招手让王珞过来,说:“他准备找肥羊了。”

  “肥羊?”王珞怔了怔,恍然大悟:“告缗令?”

  郑玄笑了笑,“告缗令要准备不少事,他暂时还完成不了,他想先发行皮币。”

  王珞讶然道:“跟武帝一模一样的皮币吗?他以什么方式出售皮币呢?”汉武帝的皮币,不是针对普通百姓发行的,而是针对诸侯王的。各方诸侯王每年都会朝觐、祭祀先祖,都要使用玉璧。

  武帝便要求诸侯王用皮币垫着玉璧,一张皮币要四十万钱,一块玉璧却只要几千钱,这就等于武帝让诸侯强买强卖一个不值钱的包装盒。

  “他要求官员们在祭品中都要有一张皮币。”

  郑玄的话让王珞震惊了,太子要钱的方式比汉武帝还不要脸!“阿姐就允许他这么胡闹?”

  郑玄摇头说:“阿姐不知道,她病了,大兄也不让她知道这件事。”

  王珞见郑玄一脸淡定,就猜这三兄弟肯定私下商量过了,她不由暗忖,也不知道郑玄到底往太子派了多少人过去。

  太子贸然发行的皮币,让官员们怨声载道,但太子都说了这是圣人的祭品,大家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就是崔氏来看女儿的时候,都跟女儿抱怨过,太子莫不是穷疯了,不然怎么会想出这种不要脸的敛财法子?

  王珞托腮看着阿娘一粒粒的吃着话梅,半晌后问崔氏:“阿娘,你最近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吗?”她做的话梅又酸又甜,正常人吃不了几粒就腻味了,阿娘吃得这么欢乐,不会是怀孕了吧?

  崔氏一怔,不明白女儿为什么会把话题转移到这方面,她呆呆的说:“我身体挺好的啊,没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王珞见阿娘不开窍,干脆直接问:“那你月事多久没来了?”

  王珞的话让崔氏彻底惊呆了,半晌后她才呐呐的说:“我不记得了……”

  王珞扶额,这都能记不住?她也是服了阿娘了。

  “不会吧——”崔氏有些震惊的摸上了自己的肚子,“我年纪都这么大了……”崔氏向来自认自己是老妪了,老妪又怎么可能怀孕呢?

  “您才三十出头,赵大人年纪也不大,怀孕不是很正常嘛?夫君不就是我阿家三十多岁生下来的幼子?”王珞对崔氏这孩子又期待又担心。

  她很希望阿娘能跟赵翀有个孩子,这样夫妻感情才能稳定,但又担心阿娘的身体,毕竟按照现代算,阿娘差一点就算高龄产妇了,更别说是古代了。不过也幸好阿娘不是初产妇,她怎么说也生过两个孩子,第三个总会容易些。

  崔氏听到自己怀孕的消息,既慌乱又欣喜,她跟赵翀这段时间感情进入佳境,她也希望能给赵翀生个儿子,但她又担心女儿和儿子多想,她拉着王珞的说:“阿石,就算阿娘怀孕了,你和小四也是我孩子。”

  王珞笑道:“阿娘你放心吧,我跟小四都大了,不会跟阿弟吃醋的。”

  阿娘成亲后,王珞一直很关心王小四,生怕他接受不了,但王小四却全然不知母姐的担忧,依然无忧无虑的生活,甚至还在跟郑赢出门玩时,特地去寺庙给崔氏求了一个求子符,想让阿娘早点给自己生个弟弟。

  王小四这求子符求得王珞哭笑不得,不过她心里也十分欣慰,小四或许比不上别人聪明,但他的心地却比谁都柔软善良,这样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王珞让人请了太医过来给阿娘诊断,崔氏的脉相还不明显,太医也没把话说死,但听他的语气,崔氏应该是十有八九怀孕了。这消息让王珞又惊又喜,连忙派人给赵翀传讯。

  赵翀正在官衙跟郑玄议事,听到崔氏怀孕的消息,赵翀愣怔了片刻,都来不及跟郑玄说一句话,就蒙头冲了出去。郑玄听说岳母有孕,也颇为惊讶。毕竟岳母跟赵翀成亲也有一段时间了,岳母始终没怀上,他都以为两人不会生了,没想岳母还是怀孕了。

  郑玄不由暗暗满意,等岳母有了孩子,她基本所有的重心都会往孩子身上转移,不会再关注娇娇了。说来虎儿也快四岁(虚岁)了,无论是临海还是长乐,都暗示过郑玄可以让王珞再生个孩子了。

  可是郑玄一想到娇娇要是怀孕,自己肯定又要素一年,而且娇娇又那么疼孩子,每次有虎儿在的时候,她就忘了自己,要是再有了第二个孩子——她恐怕连自己长什么样都忘了!想到这里,郑玄又如何肯让妻子怀孕?横竖虎儿也挺健康的,长到这么大都没生过病,还是先缓上几年再说。

第160章 王朗成亲(上)

  崔氏怀孕的消息, 传到良国公府, 良国公喜得哈哈大笑, 他本以为自己一辈子便碌碌无为的就过去了,哪里知道临老居然享了外孙女的福气,不仅能当上兵部侍郎, 家里后辈日子越过越好,良国公觉得自己就算是死也瞑目了。

  王夫人听到这消息也十分开心,小崔氏怎么说都算自己女儿,她日子过得好,自然会提拔家里人。且这些年林氏被老头子牢牢压着,一点风浪都起不来,小崔氏跟林氏关系也没之前那么亲近了,王夫人也希望小崔氏日子能越来越好过,她日子好过, 崔家才能更好。

  赵翀老来得子,欢喜的不知怎么才好,恨不得把妻子供起来。在他知道王小四居然还给妻子求了一个求子符时, 坚定的认为是王小四的求子符起了作用,他本来就喜欢乖巧漂亮的王小四,这会更是把他当成了亲儿子。

  他知道郑家对孩子的教育,是自己家里比不上的,他也没想把王小四接回家,只是派了心腹去照顾王小四,对王小四的衣食住行事无巨细, 还时常带着王小四去校武场骑马。

  要说生活方面的照顾,王珞对阿弟是绝对的细致周到,完全不需要赵翀插手,但是在很多只有男人才能带王小四去做的方面,王珞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郑玄又太忙了,王小四大部分时候都只跟着郑赢在一起。

  可自从崔氏再嫁赵翀后,王小四发现自己似乎又多了一个爹,这个爹比郑玄更称职,他会带王小四去骑马,会带他去做很多父亲才会带儿子去干的事。

  如果说王小四以前只是负气叫赵翀大人的话,随着他跟赵翀的相处日久,他变成真心诚意的叫赵翀为大人。等崔氏怀孕后,王小四更是一有空就往赵家跑,一本正经对着崔氏肚子念诵诗经。

  这事王珞怀孕的时候,大家常做,崔氏都习惯了,倒是赵翀很惊讶,问了两人才知道这是让孩子在娘胎就开始熟悉身边人的声音。赵翀不是很理解两人这种举动,但越发觉得自己这妻子是娶对了,这才是自己想要的家庭生活。

  赵翀心情一好,对虎儿出手就更大方了,虎儿是二月初一生日,时下并不流行给孩子过生日,但是王珞还是决定给儿子过个只有他们一家三口的小生日。她给虎儿做个小蛋糕,然后亲手做一桌饭菜,让郑玄这一日早早的回来陪虎儿过生。

  郑玄对给儿子过生没兴趣,可是对娇娇亲手做的饭菜很有兴趣,虎儿还小,娇娇给他做的食物都是特制的,少盐少糖少油,她做的饭菜大部分都不是虎儿能吃的,最后还不是都进了自己肚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