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的掌珠 第70章

作者:看泉听风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豪门世家 穿越重生

  想到这一出,郑玄就脸上带笑的早早回家了,他回家的时候就见妻子正在跟儿子一起画着什么,郑玄款步上前,就见儿子面前摆了一个漆盘,漆盘上全是白色的糊状物,儿子正举着两只小肥爪子在漆盘上乱抹。

  郑玄嫌弃的倒退了几步,他一直挺奇怪的,娇娇那么好洁,这小子这么脏,她到底怎么做到一点都不嫌弃儿子的?

  “郎君你回来了?”王珞正拿了奶油给儿子玩,她温柔的握着儿子的手,不让虎儿往嘴里塞手,这托盘是漆盘的,不好当食盘,只能当玩具。

  郑玄问:“你们在做什么?”

  王珞说:“我在跟虎儿一起画画啊。”

  郑玄匪夷所思的看着托盘上那一坨坨白色,完全无法理解这算什么画?

  王珞却完全不在乎,她也不是真准备教儿子画画,她就是找个陪儿子玩的游戏而已。王珞这会无比感激郑玄,要不是他给自己提供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她又怎么能全身心的陪伴儿子?

  现代社会都提倡高效陪伴,反对父母看手机陪孩子,王珞觉得让父母放下手机容易,但是高效陪伴难,家长也不是专业陪玩师,谁能一直琢磨着陪孩子玩?

  陪儿子玩容易,收拾残局难,比如说她用奶油陪虎儿玩了半个多时辰,虎儿玩得很开心,可她要是没下人收尾,她说不定不乐意这么陪玩,毕竟打发奶油、清洗善后都是麻烦事。

  她带着虎儿去洗手换衣服,然后抱着儿子出来说:“郎君你回来了,饿不饿?要不要先用膳?”

  郑玄看着由妻子抱着的儿子,答非所问道:“他也不小了,不能老抱着了,以后让他自己走吧。”

  王珞怔了怔,有些不舍的应了,也不是虎儿不肯走,而是王珞舍不得让他走,孩子全身心依赖大人的时间就那么短短的几年,王珞真舍不得这段时间太早过去。但郑玄都这么说了,她也只能答应,“我以后尽量不抱虎儿。”

  郑玄满意的点头说:“他那么沉,你哪里抱的动?以后他走不动,让乳母抱就是。”他小时候父母阿姑圣人,对自己再疼爱,都没这么抱过自己,这臭小子凭什么让娇娇这么抱着?

  王珞将儿子放在郑玄身边,又取出一只木匣,“郎君,你看这是赵将军让人送来的,说是给虎儿的礼物,我觉得有点太贵重了。”

  郑玄扫了一眼,发现是木匣里是几间东西市的旺铺,他嘴角微哂的说:“你就收着吧,他这是在替你阿娘还嫁妆。”

  还嫁妆?王珞这才反应过来,为什么赵翀这段时间总给自己送礼物,原来是想把郑玄给阿娘的嫁妆补贴都还回来,她不由抿嘴微笑:“阿娘和赵将军感情越来越好了。”

  郑玄笑着望着王珞:“你觉得我们感情不好?”

  王珞已经很习惯用甜言蜜语哄郑玄了:“我们是结发夫妻,跟阿娘和赵将军不一样。”

  郑玄这才满意的点头。

  虎儿过完了生日,圣人的丧期也出了,皇家守孝以日代月,民间再次恢复了以往的热闹,又可以婚嫁了,而王朗和杜娘子的婚事也在紧锣密鼓的举办中。

  因两人也是再婚,尤其是王朗还是三婚,两家也不欲伸张,也准备低调的举办婚礼。但或许是因为崔氏嫁得好,也或许是因为崔氏嫁妆丰厚,杜家给杜娘子的嫁妆也十分丰厚,沈夫人接到杜家递过来的嫁妆单子时,手都在抖了。

  王家再落魄也是世家,没有贪儿媳嫁妆的习惯,杜娘子带来的嫁妆王家不可能贪分文,但她带了多少嫁妆过来,王家也要给超过嫁妆的聘礼,这一切同样也是给杜娘子的。

  如果说王朗是初婚,又是王家的嫡长子,沈夫人不在乎这点聘礼,可是幼子都是三婚了,沈夫人即使再疼爱幼子,也不可能把公中的财物如此补贴幼子,这让家里别的人怎么看?

  她抬头皮笑肉不笑的看着杜家人:“杜家可真是疼爱女儿的人家。”

  前来跟沈夫人商量嫁妆聘礼是杜家的当家郑夫人,她也是郑玄的二姐,同时也是杜娘子的侄媳,听沈夫人这么一说,她就知道王家不愿意出这笔聘礼了。

  郑夫人不由眉头微蹙,阿姑再嫁王朗是委屈她了,家里人有意补贴她,才给了她丰厚的嫁妆,但是她没想到王家连这点钱都不愿意出,她本来就看不上王家,现在越发觉得王家不入流。

  也不知道阿弟当年到底是怎么想到娶王家女儿的,就因为王家女儿能生?可天下能生的女子多的去了,何必找这么这样的破落户?她神色淡淡道:“我们家姑娘都是金尊玉贵养大的,嫁妆自然也是丰厚的。”

  金尊玉贵?沈夫人似笑非笑的看着郑夫人,金尊玉贵养大的姑娘会未婚就被男人弄大肚子?杜家莫不是在说笑话吧?要不是为了孙女婿,他们真当王家愿意接手杜家这烫手山芋?

  郑夫人做了那么多年当家夫人,如何看不出沈夫人眼底的嘲笑,她不由心里堵了一口气,王家算什么?也配瞧不上他们家姑娘?

  沈夫人也懒得跟郑夫人虚与委蛇:“郑夫人,杜家家大业大,对姑娘疼爱,我们王家却还有一大家子人要要吃要喝,我们家不图媳妇嫁妆,但给媳妇的聘礼也有定数,我看你不如回去跟家人再商量商量?”

  要换在以前,以沈夫人的性情是无论如何都说不出这样的话,但是她看王珞行事久了,也学会了直来直往,有些事要是顾及着脸皮不说,吃亏的只有自己,横竖自己儿子孙子都老大了,有没有妻子都无所谓。

  要不是老头子坚持,沈夫人都不想让儿子再娶了,原配死后续娶是天经地义,但他跟后娶的填房闹离婚,填房再嫁的对象还是三品高官,儿子却只能娶个普通的世家女,这不是把王家的笑话摆在众人面前给大家看吗?

第161章 王朗成亲(中)

  郑夫人憋了一肚子气离开了王家, 她正想回家, 但走到半路, 还是去了靖王府找长姐说话去了。郑家三兄弟成亲都晚,但两个女儿都是十五六岁嫁人的,郑家两姐妹都是有儿媳孙子的人了。

  郑夫人去靖王府时, 世子妃正在逗小孙子玩,听到阿妹过来,忙去门口迎阿妹。郑家只姐妹两个,郑世子妃和郑夫人的感情很好,不然郑夫人也不会想登门就登门。

  郑夫人刚坐定,就对阿姐一番抱怨,世子妃听到阿妹的抱怨,倒没觉得王家过分,这王朗都是三婚了, 他又不是长子,王家不愿意给太多聘礼也是正常。

  “既然王家不愿多出聘礼,你们明面上就少给点陪嫁, 多给她留点压箱底的东西。”世子妃将心比心,要换成自己儿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成亲,她也提不起兴致来。

  郑夫人下意识的反驳道:“要是王家贪了阿姑的嫁妆怎么办?”

  世子妃不以为然的反驳:“王家再没落,也不至于到贪图儿媳嫁妆地步,杜家也不是吃素的,王家真敢贪图媳妇嫁妆,杜家不会出面给女儿撑腰吗?”

  郑夫人默然, 世子妃揉着额头:“时至今日,难道杜家还想沾点便宜?”杜家闹得这一出,不是明摆着要王家多出钱吗?要真心补贴女儿,就应该私下给女儿压箱底。要不就跟她阿弟一样,给妻子岳母暗中准备嫁妆,不过这事一般男方能做,女方做出来就是打脸了。

  郑夫人低声道:“我这不是气不过吗?他们家王家是什么门第,哪里配得上——”

  “那就别嫁。”世子妃也恼了,她倒不是恼阿妹,阿妹自幼被他们宠坏了,性子直来直去,但不是坏人,最可恶的是杜家,惯会在阿妹后面挑拨离间,恶人来阿妹来当,他们做好人,天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阿姐!”郑夫人不服气的看着世子妃,“你怎么又骂我?”

  “我不骂你,你还要继续犯傻?这是他们杜家的事,与你何干?”世子妃恨铁不成钢,“玉郎都给他们台阶,他们还要占便宜,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人家王家也不是傻子。”

  郑夫人被阿姐说的不敢回嘴:“阿姐,你说这都是什么事!事情都过去这么久了,阿弟又何至于这么揪着不放?”非逼着她阿姑嫁这么一个不入流的人家。

  郑夫人是幼女,在郑玄出生之前,她是最受兄姐宠爱的小妹,郑玄出生时郑夫人年纪也不小了,可她一直不喜欢郑玄,阿娘就是因为生了郑玄而身体不好的,生下他没几年就去世了。

  郑夫人从小就认为如果没有郑玄,阿娘说不定现在还在,可以看着他们婚嫁生子,享受天伦之乐……后来郑玄跟阿柔定亲,阿柔又因流产而去世,郑夫人心里就更不喜欢郑玄,在她看来,郑玄就是不折不扣的天煞孤星。

  世子妃道:“我看揪着不放的是你家翁,不然他又何至于逼着亲妹嫁人?你们觉得王家是高攀,我看王家未必想要这门亲事。”要不是郑玄岳父岳母离婚,杜家哪能占这种便宜?做阿弟的岳母,算起来还是杜家占便宜。

  世子妃跟阿妹不一样,郑玄出生时她都快嫁人了,对阿弟是有着母亲般的疼爱。只是郑玄从小在宫里养大,她又很快嫁人,所以姐弟两人感情也不亲近,但总比郑玄跟郑夫人好。

  要是弟妹之间有矛盾,世子妃肯定偏向阿妹,但阿弟跟别人有矛盾,她肯定是帮自家人的。世子妃对杜家也不是没意见,他们养女不教,害的她阿弟被人笑话这么多年,她如何不恼?

  只是看在阿妹的面子上勉强忍耐而已。父亲不也是因为阿妹才对杜家如此忍耐吗?镇国公最看重长子,对疼爱的却是幼女,在郑玄没出生前,郑夫人是容貌最酷似杨夫人的孩子,从小就被镇国公当明珠宠大。

  即便后来郑玄出生,都没有能夺走镇国公对郑夫人的宠爱。郑夫人也因父兄的宠爱,导致现在都快四十的人,依然天真的跟闺阁少女似地。她被阿姐劈头盖脸的骂了一会,低头沉默了好一会,才轻轻叹气说:“我就是觉得可惜。”

  世子妃不解的问:“可惜什么?”

  郑夫人有些失神的说:“当初玉郎跟小妹定亲,家里大人都乐见其成,我们也不是迂腐的人,都让他带小妹出去玩,想让他们在婚前多熟悉,可惜——”

  郑玄跟小妹定亲后,对小妹爱理不理,小妹能诗善画、通读典籍,是个少见的才女,可也不见郑玄有多稀罕,她现在这娣妇,大约也就能认几个字罢了,他却能把她捧在手心里,还一心一意的为她盘算。

  她父亲离婚,他就给她父亲安排高门贵女的填房。当初郑玄若肯对小姑有王珞的一半用心,小姑也不至于被大皇子哄得婚前就失了身子,最后甚至连命都没保住。

  郑夫人知道在外人看来,自己有些好歹不分,郑玄是她亲弟、小妹只是她小姑子,且这事是小妹的错,她不应该因此而迁怒郑玄和娣妇,可她就是忍不住心疼小妹,她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

  世子妃眉头微蹙,阿妹这话她可不爱听,娣妇也是世家女,知书达理,又给阿弟生了嫡子,婚后安安分分的待在后院,从来不闹什么幺蛾子。杜家女再有才华又如何?小小年纪被有夫之妇弄大了肚子,这是读书读傻了吧?

  不过她也知道阿妹视小姑若亲女,也不好对阿妹说什么,“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玉郎当年也是年少气盛,只能说两人没缘分吧。”世子妃暗忖,也亏得没缘分,这样的娣妇给她,她也不敢要。

  她又叮咛阿妹说:“嫁妆的事你别插手,免得最后两面不落好,你那位阿姑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这门亲事本就是杜家求来的,王家给点脸色也是正常。阿妹真是傻了,才主动插手这事,她就该什么都不管。

  郑夫人恹恹的应了,世子妃心中暗叹,但也没说什么,阿妹对阿弟心里有隔阂,可在她看来,她们姐妹将来可能更多的要仰仗三弟,世子妃盘算着是不是让儿媳去亲近亲近娣妇。她年纪大了,跟小姑娘聊不起来,儿媳年纪还不大,又生养了好几个孩子,说不定跟娣妇聊上。

  郑夫人本来是去找阿姐抱怨的,结果抱怨不成,反而被阿姐一顿责骂,郑夫人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知道长姐是为自己好,故回了郑家也没提世子妃,只说王家不愿多出聘礼,也不要杜家这么多陪嫁。

  郑夫人的公爹曾任中书令,后因女儿的缘故,早早的致仕,但众人依然习惯叫他杜中书。杜中书比杜娘子年长十几岁,郑夫人回来时两人正在说话,听郑夫人这么一说,杜娘子立刻没了笑容。

  她去世的夫婿曾任吏部侍郎,她也是有恭人诰命的,可是她再嫁王朗后,王朗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翰林,自己都没什么品阶,又怎么可能给妻子请封诰命,也就是说杜娘子再嫁王朗后,就要从诰命夫人,变成普通妇人。

  而王朗原本的妻子小崔氏,现在却又正三品的诰命在身,这让杜娘子如何服气?杜中书也不知道委屈了幼妹,只能在嫁妆方面补偿幼妹,却没想到王家居然连这点钱都不肯出。

  杜中书和杜娘子都是涵养深的人,两人面上不会表露什么,杜中书和蔼的对媳妇说:“这趟辛苦你了。”

  郑夫人恭敬的说:“这是儿媳该做的。”她对公婆向来恭敬有加,两人都是慈善和蔼的人,她当初跟夫婿成亲三年都不曾有孕,她都想过要给夫婿纳妾生子,没想阿家却反对,还让她放宽心,说总会有孩子的。

  后来她求神拜佛,不知喝了多少苦药,终于有了嫡长子,再后来她生育就顺遂了,这些全是家翁、阿家的功劳,郑夫人是打从心底把公婆当成亲生父母般尊敬。

  她犹豫了一会,对杜中书说:“家翁,要不我们私下给阿姑添妆吧?”

  杜中书微微颔首:“这是自然。”他对杜娘子轻叹一声,“委屈你了。”

  杜娘子淡淡一笑:“有什么好委屈的?我姓杜。”她偏头对郑夫人说:“阿郑,我听说王郎君只有一个嫡子?”

  郑夫人颔首说:“是的,不过那孩子这会在郑家族学上课,也不用阿姑照顾。”

  杜娘子淡淡一笑,也没说话。

  王家直白的拒绝了杜家丰厚的陪嫁,杜家只能捏着鼻子删减了杜娘子的陪嫁,将大部分嫁妆由明转暗,沈夫人见状也不在意,她不会贪儿媳嫁妆,但也别指望她会补贴儿媳。

  王朗成亲那天,王家的孩子们都去了,父亲再婚,王琼自然不会缺席,她带着自己三个孩子去了。她在王夫人的劝说下,暂缓了生孩子的频率,这两年一直没生,直到最近才怀上。

  王珞也带着虎儿出席了,虎儿这会已经摆脱了出生时的丑样,白嫩的小脸活脱脱王珞的翻版,只是性情冷淡,对前来逗他的人一路冷颜以对。大家都笑着说像郑玄小时候,只有小崔氏对女儿感慨说:“这孩子跟你小时候一模一样,你小时候也喜欢板着小脸看人,别人逗你,你也不笑。”

第162章 王朗成亲(下)

  王朗是郑玄的岳父, 即使王家不欲大办, 可依照郑玄目前的身份地位, 前来道贺的官员也络绎不绝。赵翀跟郑玄是同僚,郑玄目前又是总管所有武将的大都督,只要在京城的武将几乎都来了。

  崔氏作为赵翀的夫人, 自然也一起过来了,她人逢喜事精神爽,她这会面色红润,浑身洋溢着浓浓的母爱,让人一眼见了就知道她再婚的日子过得很舒心。

  世家婚姻并不牢靠,很多世家夫妻都会因为种种缘故离婚,前妻跟后夫相携参加前夫婚礼的事也不少见,大家顶多好奇王朗目前的想法,却不好奇崔氏为何会来。

  崔氏目前婚姻幸福, 丈夫温存体贴,她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她落落大方的任众人打量。前来招待外客的世子夫人杨氏看到崔氏如此, 都有些认不出崔氏来了。

  在她印象中,小崔氏这个弟妹总是用泼辣无知来掩饰自己的色厉内荏,她很少在没有阿石的场合见她笑过,无论何时何地,她说的话、做出的举动都是那么不合时宜,跟现在落落大方、举止从容的贵夫人完全不一样。

  杨氏神色出神的看着崔氏,难道婚姻真能让人脱胎换骨?杨氏微微摇头, 小崔氏能脱胎换骨,还是得益于她有个好女儿,这个好女儿紧紧抓住了郑玄,没有郑玄,赵翀怎么会想到娶小崔氏?

  “杨夫人。”崔氏主动跟前嫂子打照顾,以前她很羡慕杨氏是世子夫人,而她可能一辈子都不可能有个诰命,现在她也是正三品的诰命夫人了。

  “崔夫人里面请。”杨氏一边引着崔氏往里面走,一面暗想杜氏以前是四品的恭人,她要是一直守孝,这诰命自可以留着,可一旦嫁了王朗,她就什么都没了。别人娶妻是越娶越差,她这个小叔倒是运气好,三婚都能娶个高门贵女来。只是这高门贵女娶回家,到底滋味如何,就只能如人饮水了。

  王家热热闹闹的将杜氏从杜家迎了回来,因夫妻都是再婚,且都是当祖父、祖母的人了,观礼的人也不像对年轻夫妻那般逗趣,杨氏领着王朗的孩子过来给杜氏见礼。

  王琼、二娘、王珞都有诰命在身,论身份都比杜氏要高,可杜氏嫁了王朗,就是她们的母亲,除非她们哪天能成为皇家人,不然身份再高,也只有给杜氏磕头见礼的份。

  王琼神色僵硬的看着眼前的蒲团,崔氏嫁给王朗时,她年纪还小,仗着王朗和沈夫人的疼爱,她靠着哭闹混过了磕头见礼,可现在她却不能用这法子了,但她也不愿意给杜氏磕头。在她看来,父亲的妻子只有自己的生母。

  而王朗的孩子中,不止王琼不动,王珞也没动,诚然杜氏在跟王朗结婚后,礼法上算自己母亲,但是以郑玄目前的身份地位,相信只要王珞对杜氏维持面上的尊敬,任何人都不会觉得王珞不肯跪杜氏,是不尊礼法的。

  二娘本来就是崔氏养大的,跟王珞是天然一系,王珞不跪,她也不想跪,成亲多年,她也不是之前那个胆小懦弱、任人鱼肉的庶女了。两个姐姐不动,四娘更不会妄动。

  王大郎、二郎、三郎和小四,见王珞不动,就更不会动了。别的人家都是重男轻女,而王家是反着来的,几个兄弟都要看姐妹们脸色。

  这气氛僵硬着,不止杜氏下不了台,王朗也有些下不了台,要是在以前,他早呵斥孩子们了,可现在大郎、二郎都已成家立业,几个女儿也出嫁了,是别人家的人了,他也不好训斥他们。

  他目光落在三郎和王小四身上,这两个是他唯二没长大成人的孩子,能骂得也只有他们了。王大郎的妻子姚氏是个机灵的,眼见阿翁下不了台,连忙推着长子,示意长子赶紧带着弟妹们给新祖母行礼。

  王大郎的长子都快八岁了(虚岁),被大郎和姚氏教导的十分懂礼数,他很听话的带着一干弟妹们上前给祖父、祖母行礼。王大郎和二郎被父亲压着,都没有纳妾,跟妻子感情也好,这几年两人都生了不少孩子。

  王琼和二娘也把家里的孩子们都带来了,几十个孩子乌拉拉的跪了一片,奶声奶气的声音此起彼伏的喊道:“拜见祖母/外祖母。”如果不是几十个孩子中,没有个孩子鹤立鸡群的站着,这件事说不定也笑笑过去了。

  众人目光落在神情冷漠、小手紧紧攥着王珞的虎儿时,都很识趣的移开了目光,郑大都督的独苗苗,谁敢为难?就是杜氏都只敢陪着笑脸说:“这孩子长得真好,简直跟她阿娘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虎儿跟王珞容貌酷似是大家公认的,而王珞的容貌上佳也是大家公认的,这也算是最安全的夸奖孩子的句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