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极品爸妈 第73章

作者:西子胡 标签: 年代文 时代奇缘 甜文 穿越重生

  “二姐。”杏花转头看向二姐梨花,“还给她吧,我好好和她说,艳儿妹妹人好,一定会答应的。”

  “要真人好,那就请我们吃几个红薯,回去和你大哥说,他以前在我们家吃了那么多饭和肉,我们才拿他几个红薯,也不过分。”梨花说这话时,是扬着脖子说的。

  刘艳听了,只觉得好笑,“有本事,你自己跑到我大哥面前去说,我们家还有红薯,你可以去讨要,这几个你不能拿。”真到大哥面前,保证大哥绝对分分钟钟怼死她,刘艳伸手把歪倒的小背篓扶正,拍了拍小背篓,“赶紧的,把红薯放进来。”

  场中的姐妹俩,梨花把背篓紧紧抱在怀里,杏花拉了拉她的手臂,梨花扭转身不愿意答应,刘艳正考虑,是要跑回家去找帮手,还是直接扑上去抢,但去抢,是建立在她们不敢打她的基础上,建立在大哥二哥强大的威慑力上,而为自身安全着想,前一个选择无疑是最明智的。

  刘艳还没决定,选哪一种方案,突然见俩人似见了鬼一般,脸上闪过惊恐,梨花飞快地走过来,把装进背篓里的红薯,麻利地倒进刘艳面前的小背篓里,一个都没有瞒下,连背篓里打的猪草都倒了进来,没有要,做完后,动作极为迅速地跑开了,杏花也跟着跑了。

  说了要商量事情的,怎么什么都没说,就溜了。

  刘艳脑子里第一反应,是大哥或是二哥来了,也有可能俩人都过来了,忙地回转过头,却连两个哥哥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再四周张望了一下,的确没有他们,不管了,这样的结果最好了,蹲下身,重新背起小背篓,往牛棚的方向走去。

  只是没走多远,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由远及近,迎面走来,“你刚才是不是又被那姐妹俩,给拦在了路上欺负了?”

  刘艳刚想问,你怎么知道的?却立即反应过来,问:“你在哪里看到的?”

  “在我家院子里,我的香瓜种子,全都发了芽,长出苗了。”

  刘艳抬头,看向洪家院子的方向,虽然有点远,但还能看得清楚,那两姐妹大约是让洪顺给吓跑了,她编借口的时候,可是说了,红薯是送给洪顺家的,她刚借了他的势,还真是误打误撞,想到这,刘艳朝洪顺露了个笑脸。

  洪顺见了,吓了一跳,满脸警备问:“你遇上什么高兴的事了?”

  “香瓜种子全部发芽了,难道不是值得高兴的事,你别忘记了,揉泥团的时候,我们说好了,要送给我们家一半,我现在没空,等再长大了些,我过去搬。”

  “你家有种的地方了?”洪顺问道,之前刘艳要一半,也只口头上说说,实际上,他听她抱怨过,想在菜园子里种香瓜这种不能作菜的瓜果,只怕会被她奶给拔掉。

  “有了,我妈在后院辟了三块菜地,不去占我奶的菜园子,种香瓜不用担心被拔。”刘艳很高兴,她妈翻地的时候,特意给他们兄妹三人围了块地让他们学种菜,只要求一点,地不能荒掉,至于他们爱种什么就种什么。

  “那行,等大了些,你来移。”洪顺见刘艳要去牛棚,跟着她一起过去,可惜龚先生不在,刘艳熟门熟路地把东西放下就离开,除了六个大红薯,还有一包红糖,刚才糖是放在衣服口袋里,没放在背篓里。

  回家后,她并没有把路上发生的事,和大哥二哥说,不料没几日,大哥还是从洪顺口中得知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xxxpeaus 2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19章 她妈不对劲

  “……你是猪脑子呀, 在外面让人欺负了都不知道说。”

  猪脑子刘艳缩了下脖子, 满脸讨好地笑望着大哥刘军, “她们没对我动手, 我也没吃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况且,大哥也看到了, 这些天,她们看到我们,都躲着走。”一开始发现苗头, 刘艳还纳闷,怎么每次出门一碰到,那两人跟逃命似的跑开?

  后来才明白过来, 是担心她告了状, 两个哥哥找她们算帐。

  “躲着走,可不是因为你。”刘军没好气白了眼妹妹,哪怕没打人,但她们敢趁妹妹落单的时候,去找麻烦, 必须警告一番, 免得纵容助长了她们的胆子,他和华子,偶尔总有错眼的时候。

  只是没等他去找梨花杏花算帐, 三伯刘应生回来了。

  三伯向来无利不起早,以前一年才回来一趟,这次回来,估计是得了信,知道小叔找了个好工作,回来了解情况,顺便联络加深一下兄弟感情。

  三伯一回来,最高兴的要数梨花杏花姐妹俩,得到消息时,正在河边打猪草的姐妹俩,猪草也不打了,拽起背篓撒脚丫子往家跑,终于能离开了,她们以后再也不要打猪草了,再也不要回老家了。

  同样高兴的,还有胡老太。

  当天晌午,刘老头派刘兵去叫了老二家和刘艳她们家过去一起吃饭,陈春红让儿子刘军和刘华过去,她没有去,带着小女儿在自家吃,后面堂屋开饭的时候,刘夏花又来叫了一遍,陈春红只说已经吃好了,让她回去。

  刘艳和她妈的确已经吃过午饭了,因大哥二哥不在家吃,她妈没做别的菜,简单做了一道韭菜炒野鸡蛋,香喷喷的炒鸡蛋味,勾人食欲,直流口水,二哥刘华当场就不愿意走了,叫着要在家里吃饭,还是大哥刘军诱引他:说三伯回来了,爷爷家今天中午肯定有肉菜,才把他哄了过去。

  她妈起身去开前门见刘夏花时,刘艳把吃了的碗叠起来,端到外面的木盆里,舀了水浸泡碗筷,伸手刚要去抓灶里的草木灰,却见她妈走了过来,“我来吧。”说着,抓了把草木灰去洗碗。

  刘艳退开到一边,“妈,我听着,好像二伯他们一家子都过来了。”

  “是呀,可不全都来了,你爷爷喊吃饭,你二伯娘哪会放过吃白食的机会,再说了,你三伯难得回来一趟,你奶又高兴,这顿饭的伙食不会太差。”

  既然知道,那您干嘛不去呀?

  刘艳心里暗道,她妈爱占便宜的性子,是一点都不输二伯娘朱红英,今天有白食都不吃,她有些不敢置信,觉得十分不对劲。

  陈春红看出小女儿的想法,微眯着眼,笑问道:“怎么?你想去?”

  “不想,”

  刘艳果断地摇头,开玩笑,胡老太重男轻女,她要是过去,只能蹲在小桌旁吃,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我们家现在有米有肉有鸡蛋的,不稀罕奶奶家的饭菜。”

  “不稀罕就对了。”陈春红满意地点了点头,动作麻利地洗好碗筷,放到灶台边的圆簸箕底下晾干,用搭在屋檐下竹竿上的干布擦了擦手,“有肉吃了,没必要再去抢骨头了。”

  刘艳听了这话,差点惊掉了下巴,鼓圆眼看着她妈,这还是她妈吗?她妈不该是肉跟骨头一把搂,不管别的,先搂到自己家再说。

  陈春红看着小女儿的反应,只觉得很可爱,忍不住伸手捏了捏女儿圆鼓鼓的脸蛋,肉乎乎的,白嫩滑手,心里升起一股自得,整个村里的孩子,满打满算,没有几个比得上自家的孩子,在她看来,小孩子就该长这样,白白胖胖的,才有福气。

  刘艳猝不及防让她妈给捏了一下,刚要去掰开她妈的手,却见她妈及时松了手,刘艳揉了揉自己的脸蛋,朝她妈龇了龇牙,“妈,你说话不算数,你之前都答应我,不捏我的脸。”语气中,带着十二分的怨念,本来脸就不小,会越捏越大的。

  谁知,陈春红跟没听到似的,看着小女儿的怪样,笑得很无良,“走,我们去编篱笆。”说着,往后院最里边的那块菜地走去,划出来锄好的三块菜地都打好了竹桩,围了起来,只差编上篾片。

  竹桩是她趁在家的时候,打上去的,地上的篾片是近几天,让刘老头帮忙劈的,因为白天要上工,干自家的活,只能晚上,或者像现在这样,把零碎的空闲时间利用起来,赶在午饭后和下午出工前的一点空余时间,做点事情。

  好一会儿,刘艳才平息心头的怨念。

  跟过去打下手,帮忙递个篾片,适时地搭把手,锄好的菜地还没有种东西,看着很空旷,她想起上午在胡老太菜园子里割的韭菜,绿油油的一丛,长得特别精神,于是问道:“妈,我们什么时候去门口的菜园子里,移一些韭菜根过来种上?”

  韭菜可以直接移根种植,种上一小撮,过上一季,就能长出一大片。

  并且,一旦种上,一年四季,除了冬天太冷了会枯死,其余三季都可以吃,种起来很省事,割了能再长,哪怕冬天枯死,第二年春天,也能在原来的根部上长出新鲜的嫩芽出来。

  “韭菜不去你奶菜园子里移,你奶韭菜种得少,我已经和队长家的孙嫂子说过了,她家种得多,去她家菜地里移一些过来种。”陈春红回道,等这几日,抓紧时间,把菜地整好后,她就去移。

  刘艳点点头,门口菜园子里种的韭菜的确不多,胡老太精打细算,种的那一畦韭菜,每次全割了堪堪够吃上一顿,让她妈去移,估计会全移过来,不然这个春天,她们别想再吃上一顿韭菜炒蛋了。

  只是不想她妈会另外打听好韭菜的种根,根本没打她奶菜园子的主意,刘艳越发觉得,她妈不对劲了,很不对劲,一点都不像她妈之前的作风,刘艳仔细回想了一下,好像……好像是从陈家外婆去逝以后,她妈就有了变化。

  “帮我再拿一根。”

  刘艳听到她妈的叫喊,回过神来,看她妈手里的那根竹篾片快编完了,忙拣起一根竹篾片递过去。

  大约因为二伯和三伯在的缘故,刘家院子里的这顿午饭,吃得时间有点长,直到快要上工的时候,大哥他们才吃完饭回来。

  “妈,艳儿,你们看。”

  刘艳回过头,只见大哥刘军似变戏法一般,背着的手从身后伸出来,手里有一个大大的红苹果,足有成年人的拳头大,这么大个的苹果,在这个季节,还真不是一般的稀罕物,至少他们上次去县城,在食品站没有看到苹果。

  去吃个饭,还有水果拿,刘艳顿觉得自己亏了,两手拿过红苹果掂了掂,闻到了一股香甜的苹果味,十分诱人,现在的水果,纯天然生长,自然成熟,不比后世种植的苹果,用了大量化肥催熟,闻起来没味,吃起来跟吃萝卜一样。

  “只有一个?”刘艳错愕道,因为她发现二哥刘华两手是空的,什么都没有。

  “当然,你还想要几个?”刘军伸手轻轻弹了下妹妹的额头,“三伯带回来的,拢共只有五个。”

  “这个是你三伯拿给你的?”陈春红抬头看过来,问话中带着笃定的语气,胡老太绝对不会主动给。

  刘军还没来得及回话,旁边的刘华抢道:“是三伯给的,奶奶说三伯浪费,买这种没用的东西,还不如多买两斤米吃到肚子里能饱肚子,三伯回说是矿上发的,我和大哥正好过去,三伯顺手拿了一个给大哥,尾巴他们也要,奶奶骂他们是饿死鬼投胎,直接把剩下的四个收起来,拿回了房里。”

  其实,他也想要一个。

  可看到尾巴他们盯着大哥刘军手里的苹果,他更担心尾巴和建党哥来抢,好在有大人在场,大哥把苹果往裤兜里一塞,紧挨着爷爷坐没离开。

  刘艳听了,一下子觉得手上的苹果更珍贵了,毕竟大家都没有,只有大哥有,能带回来已经很不容易了。

  陈春红却不意外,这样的事,整个老刘家,也只有老三刘应生能干出来,别说自家男人,就是自私自利的老二刘来生,都还要讲究一下面子,“你三伯这次会待几天,什么时候走?”

  “听三伯说,等会儿就走,”刘军回道。

  “这么快?”陈春红有些诧异,按说,老三是回来见老五的,怎么着也要见上老五一面,只是老五每隔半个月回来一趟,距离他下次回来还要七八天,说起来,老三这趟回来的时间是有点不赶巧。

  只听刘军解释:“我记得每年这个时间,矿上都会很忙,三伯说,他只请了一天假,要赶回去,明天还要上班。”微微顿了下,又接着道:“不过我听三伯和爷爷私下说,他回来的时候,直接先去了县城的百货大楼找小叔,听小叔的同事说,小叔今天休息没上班,所以三伯才回来了。”

  说到这,皱了下眉头,“妈,你说小叔休息不回家,能去哪?”家里人都以为小叔每半个月有一天休息,今天听了三伯的话,好像并不是这么回事。

  三伯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回来,直接去县里找小叔,不想,小叔休息没见到人,等赶到家里,才知道小叔压根儿没回家。

  “去哪,当然只有你小叔自己知道,他一个大人,又自己有工作,哪需要我们来操心。”陈春红笑了笑,没太放在心上,不回家来横竖总有原因,正要再说什么,忽然从前院传来梨花杏花姐妹俩的放声大哭。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诗酒趁年华 55瓶;九九归一,我叫小二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0章 不占便宜

  正在此时, 队里上工的歌声,从大喇叭里传出来。

  歌声嘹亮而高吭,一下子把刘家院子里的大哭声给压了下去,陈春红几乎立即猜到了原因, 没有再多问,拍了拍手上的竹屑,吩咐自家孩子, “今天下午别出去逛了,军子带着华子好好编篱笆,早点编好,咱们家早点把菜种上, 这个苹果, 下午三个人分着吃。”

  虽然大儿子刘军拿回来这个苹果很惹眼,但陈春红相信,自家孩子能守得住, 所以刚吃了午饭后, 没让他们立即吃。

  刘军应了声好,又道:“妈,我先收起来, 等晚上你回来以后,我们一起吃。”说完, 拿过妹妹刘艳手里的苹果。

  陈春红听了开心一笑, 很欣慰地摸了摸大儿子的发顶, “在家好好照看弟弟妹妹。”然后收拾一下, 转身往外走,刘军看他妈离开,才回屋子里把苹果藏好。

  刘艳早习惯了大哥时不时朝妈卖乖,一张嘴跟抹蜜似的,哄妈高兴,而二哥刘华已经听了他妈的话,眼睛从苹果上收回来,拿起篾片开始编篱笆,干活好,哪怕不能出去玩,至少不用识字,不用拿笔去写字。

  “艳儿,你猜猜,梨花杏花她们为什么哭?”

  刘艳抬头,看了眼凑过来、眼里满是看好戏成分的二哥刘华,回道:“是不是三伯今天不打算带她们走?”她只能想到这个原因。

  “不错,三伯一说不带她们走,当时她们俩眼睛就红了,奶奶听了也很不高兴,不答应,后来,不知道三伯拉着奶奶回屋去说了什么,奶奶才松口同意那对姐妹留下来。”

  还能说什么,当然是给了钱。

  刘艳心里暗道,家里的孙女,除了堂姐刘夏花得胡老太青眼,其他的孙女,胡老太一个都不待见,在她眼里全是赔钱货,以后都是别人家里的人,所以,一般情况下,刘艳尽量不去胡老太面前晃荡,免得招骂。

  “……一个个号丧呀,天天丧着张脸,跟你们那个没运道的娘一样,一脸苦相,一天到晚就知道哭,把家里的运道都哭衰了,好事都变坏事了,还不赶紧给我去干活,活不会干,哭哭哭……我告诉你们,今天不打完猪草,晚上就别吃饭了,都是吃得太饱了,给我撑的,饿两顿,我看你有没有力气哭……”

  胡老太久违的吼骂声,从院子里传来,声色俱厉,梨花和杏花的哭声一下子小了许多,中间还夹有三伯刘应生的哄劝声,听不仔细,但听声调,应该不是在安慰梨花杏花姐妹俩,而是在劝胡老太。

  “这两人有苦头吃了。”刘军从屋子里出来,脸上带着幸灾乐祸,刚才他还想着,要不要趁机出去在三伯面前告状,只是听到他奶开始骂人,他立即觉得没有必要了,现在的情形,根本不用他落井下石,那姐妹俩以后没有好果子吃。

  毕竟一个不愿意留下来,一个不愿意接收,双方心里都不舒服,尤其他奶,勉强接收了人,还没落到好,每天看到人,心气更加不顺,不骂人才是怪事。

  “难道奶奶还会让她们下田不成?”刘艳看了眼大哥刘军,问道。

  “是一定会让她们下田。”刘军语气极为笃定,“你忘了,夏花姐去年就跟着爷爷和大伯一起出工了,梨花比夏花姐还大一岁。”

  家里同辈的女孩子,可没人能和夏花姐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