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珠 第145章

作者:蓬莱客 标签: 天作之和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马翼转头下令弓箭手立刻朝关楼下的姜毅射箭,将他射死。

  关楼上的一排弓手相互对望,犹犹豫豫,任凭马翼如何叫嚣,无一人先行架弓。

  马翼拔刀奔去,朝着距离自己最近的一个弓手一刀砍下,那人惨呼一声,倒在血泊之中。

  “给我射!胆敢违令,此便是下场!”

  在马翼的咆哮威逼之下,众人终于陆陆续续架弓发箭,但所射之箭皆软弱无力,大半未到姜毅马前,便就插落在地。

  马翼见状更是跳脚,咬牙切齿,待挥刀正要继续砍向弓箭手,姜毅暴喝:“马翼,兵若子,汝肆意残害,有何资格为将?”带着身后将士驭马到了关楼之前,翻身下马,大步登上城阶。

  城门之下,马翼的士兵多只默默看着,无人阻拦,便是有马翼亲信要拔刀者,也迅速被紧随姜毅的士兵所杀,姜毅一路无阻,登上城楼,手起刀落,一刀便就将试图逃走的马翼斫于城楼之上,手提染血之刀,目光掠过众人,喝道:“马翼已死,胆敢负隅顽抗者,杀无赦!”

  他威风凛凛,宛如天神,众人被他气势所震,纷纷放下手中兵器,只有十来个马翼的亲信吼着命手下冲上去。

  “弟兄们,从姜大将军之命!开启关门,一道去杀东狄人!”

  队伍之中,几名老将热血沸腾,带着人冲了上来,将那十来人乱刀杀死。

  这些守关将士当中,亦不乏热血之辈,先前早就对马翼不满,此刻见马翼已被姜毅杀死,纷纷跟着反戈。

  城关之西,李玄度觉察关楼另侧有异,先命将士暂停攻城,正观望着,上面抛下一颗头颅,滚到地上。

  众人望去,认出是靖关守将马翼之首,无不诧异。

  李玄度方才听着关楼上随风传来的呼喝呐喊声,隐隐猜到了来人是谁,正眺望着,忽听到对面发出一阵欢呼之声,那扇已紧闭数月的铁门从里缓缓开启,只见一人面带笑容,带领身后众多将士大步从关门里走了出来,朝自己见礼。

  “姜叔父!”

  李玄度从马背上迅速翻身而下,朝他快步而去,在他向着自己下拜之前,一把托住他臂膀,阻止他行礼。

  “叔父不必多礼!”

  姜毅却不肯,朝后退了几步,继续行完这一礼,恭敬地道:“姜毅拜见秦王殿下!河西今日有难,姜毅思当年与河西之旧,义不容却,特意前来,愿助殿下守土御寇!”

  他话音落下,身后的众将士纷纷跟随,朝李玄度行叩拜之礼,齐呼效力共战。

  李玄度将姜毅扶起,二人四目相望,他重重地握了握姜毅的手,朝他郑重颔首。

  琵琶峡口,东狄兵马在休战数日之后,今晨组织兵马,发动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强悍攻击。杨洪正率着将士苦苦坚守,忽获悉秦王得出山奔来的姜毅助力,控制靖关,并带领了五六千人马支援作战,本已濒临力尽的诸多将士群情振奋,汇合之后,谋划反击,在李玄度和姜毅的统领之下,虽兵力依旧远不及敌寇,但士气大振,数战皆捷,逐渐逼退东狄大军,将防线推回到了玉门关。

  半个月后,关外西向开来大队兵马,但见星旗电戟,万马奔腾,是都护府与西狄援军跋山涉水,终于到来,两边汇合,内外夹击,大破东狄,虏众崩溃,诸部更是随了各王逃遁,联军追击。仅这一战,便斩虏首万余,大获全胜。

  消息传到郡城,城池内外民众欢庆,菩珠得知大捷传报,欣喜不已。

  这一日,她在几个婢女的陪伴下于庭院中散步,见杨洪妻章氏笑容满面地飞快入内,口中道:“王妃,你瞧是谁来了?”她话音落下,菩珠便听到一阵疾奔而入发出的脚步之声,回过头,见怀卫来了。

  她已听说怀卫此次也随军队同来河西的消息,但直到今日才见他露面。

  差不多两年未见,当日的小王子如今个头猛蹿,早就高过菩珠了,更不复她印象中那圆滚滚的模样,变成一个身材魁梧的小少年,腰佩金刀,英气勃勃。

  菩珠起先几乎不敢认,直到怀卫最后一下跳了过来,欢天喜喊了声“阿嫂”,眉目之间,那流露而出的神态再熟悉不过,这才回神,叫了他一声,急忙朝他迎去。

  “阿嫂你别动,我来!”

  他“咚”地一下,最后一步迈到她面前,人还没站定,眼睛便盯着她的肚子:“阿嫂,你肚子里装了个小娃娃?”

  菩珠忍俊不禁,点头。

  他发出了一声惊叹:“阿嫂你真了不起!等小娃娃出来,若和我一样,以后我教他骑马打仗,若是小侄女,我就当马,让她骑我!”

  他说话的时候,双眼闪耀着憧憬的光芒。

  菩珠笑着让他坐下,命人端上吃食。他抓起一块细点,咬了一大口,感叹了一声:“还是阿嫂你这里的东西好吃!我在银月城经常想着以前在阿嫂你这里吃过的东西,有时梦里都会梦见,醒来又没了!”

  菩珠将盘子都推到他的面前,随即问金熹大长公主和他的近况。

  怀卫说一切都好。

  “这回收到四兄派人送来的消息,我想来,母后不放心,不让我来,只让善央领军。我对她说,只有小羊才不出羊圈,苍鹰要在青空飞翔!我已长大,银月城好些和我差不多年纪的各部王子都已娶妻!母后最后同意了,我就来了。我早想来看阿嫂你了,只是仗还没打完,前几日终于赶跑仇家,我就赶紧来了这里。还是阿嫂你这里好,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他们面前,我连笑都不能随便笑……”

  他说着,连东西都吃不下了,长叹一声,人摊在座上,皱眉抱怨。

  小小年纪,便就担起王的责任,即便有大长公主辅佐,但于天性跳脱的怀卫来说,辛苦和压力,可想而知。

  菩珠安慰他,说天降降大任于他。正说着话,章氏又急匆匆地进来了,这回她带来了另外一个消息,说是宁福郡主方也到了这边。

  “今日这是什么好日子,贵人竟一个接一个地到!”她笑吟吟地说。

  菩珠心中一喜。怀卫更是欢喜万分,从位置上又跳了起来,口中嚷了声我去接,旋风般地奔了出去。

  菩珠也走出去,亲自去迎。

  这一回姜毅之所以能及时赶到,令靖关不战而开,李慧儿功劳不小。

  她方走到庭院的一道雨廊下,抬眸,便见李慧儿肩披长衣,跟着怀卫走了进来。

  许久不见,她原本润丽的一张秀面看起来清减许多,一路入内,听怀卫欢喜叙旧,虽脸上亦带着久别再逢的笑容,但那笑意里却似隐隐夹了几分心事,忽然看见出来接自己的菩珠,停了脚步,顿了一顿。

  “慧儿!”菩珠笑着叫她。

  “阿婶!”李慧儿双眼发亮,欣喜地唤了一声,提裙朝她奔了过来,到了她的面前,又叫了一声阿婶,面上依然带笑,但眼圈却突然红了。

  菩珠前些日听趁着战事间隙回来过一趟的李玄度告诉过自己,祖母驾崩后,慧儿境况大变,被崔铉扣了一段时日。此刻见她如此,自己也是心酸,牵她手将她带入屋中,抱住她柔声安慰。

  李慧儿再也忍不住,伏面在她怀中默默流泪,听她安慰自己,摇头道:“阿婶,我不是为自己难过,我没事。我是想起太皇太后还有陈傅姆,心里便就难过。当日太皇太后去了,她跟着也殉了,我知道,全是上官太后他们逼的。上官太后在长公主乱京都时被冲进宫里的乱兵杀了,她活该!可是陈傅姆她却回不来了……”

  怀卫跟进来。

  姜氏驾崩的消息,此前菩珠曾传信给大长公主,怀卫也知道了,此刻听李慧儿说起这事,又得知竟连一向他极好的陈女官也是没了,忍不住跟着伤心起来。

  菩珠想到姜氏也是十分难过,但见面前李慧儿和怀卫两人都眼泪汪汪,压下心中的情绪,取手帕替他二人擦去眼泪,说道:“你们放心,秦王还有姜大将军,他们一定会实现太皇太后的心愿,到时候,咱们就一起让她老人家还有傅姆安心落葬!”

  李慧儿红着眼点头,终于破涕,脸上露出笑容。章氏早带人替客收拾出了屋子,留下住宿。晚上,用饭过后,这夜,菩珠和长久没见面的李慧儿同睡,躺在枕上闲话之时,问她被崔铉囚禁的事。

  李慧儿道:“他抓了我后,除了逼问名单下落,倒也未对我如何。后来几个月前,他被皇帝派去北疆打仗,把我也带了过去关起来。有一日不知为何,突然把我放了,也没说什么,就派人送我去寻姜叔祖了。我见到姜叔祖,把我背下来的那一百多人的名单写了下来。姜叔祖安顿好我就走了。前些时日,我听说这边胜仗,敌虏被赶走,我实在想见阿婶你,就找了过来。”

  昔日那朵在姜氏庇佑之下长大的温室小花,如今经历风雨,一天天地坚强了起来。

  菩珠心中感叹了一番,又想起前些日得知的那则消息。

  这边河西已解困局,但北疆的局面却依旧极是紧张,不但如此,据说李承煜不久前曾再次下了一道急诏,命崔铉归京。他以战局吃紧为由,依旧不从。李承煜大怒,以他居心叵测为由,下令断他粮草。

  她的心思忽然转重。

  原本闭着眼睛仿佛已经入睡的李慧儿忽然睁开眼睛,小声问道:“阿婶,那个姓崔的,你和他认识了那么久。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菩珠和她对望了片刻,说:“好人还是坏人,就在一念之间。我总觉得,无论他怎么变,他还会是我从前认识的那个崔铉。”

  李慧儿似懂非懂沉默了下去,渐渐地,睡了过去。

  菩珠醒着,到了深夜,忍不住起身披衣坐下去写了一信,第二天便派人,命尽快送发给李玄度。

  ……

  北疆,崔铉率领麾下将士和东狄人绕着那条界河反复争夺,你来我往,这数月间,已是不下四五次了。

  河水红了,变清。清澈了,复又染红。

  他已经三天未饱腹。

  这日残阳如血。浑身红透,连目底也被鲜血浸染的崔铉在地狱般的厮杀战场上,又被斫了一刀。

  他倒提着手中那柄杀人杀得卷刃的长刀,刀尖支地,撑住自己那摇摇欲坠的躯体,努力不倒下去。

  这一次,应是最后一仗了。

  在他的脑海里,冒出了如此一个念头。

  悲哀的是,胜利终究不属于他们。

  他和那些已死去的,以及战场上这些剩下的不曾逃亡、但也很快就将战死的同袍,是这场界河争夺战的失败者。

  他们的皇帝,下令断了他们的粮道。

  他感到生命,随了他身体里正汩汩不断往外流的血,在一分分地消失。

  当血流尽,他知道自己便就会死了。

  在生命即将结束的这一刻,他的心里,并没有恐惧。

  他只感到茫然。

  他这一辈子,或者他活着的目的,到底是为什么?

  他近乎空白的脑海里,随着这个念头,短暂地掠过了他的过往。

  难道不是出人头地,只要自己上去,站稳高位,将一切曾打压过他的皆踩在脚下,哪管身后洪水滔天?

  京都告急,皇帝数次催他归京,他本应当遵意,先回去守卫京都。

  京都若是没了,他的大厦,也将随之崩塌。

  但他却没回,直到将自己陷入绝境,走到了今日这最后的一刻。

  他果然如他所预料的那般,赌输了。

  但是他也没觉后悔。

  这是他自己的选择。

  虽然他亦不知,他究竟为何如此选择。

  或许,是他不愿辜负了那个生在边郡长在边郡,十四岁便就提刀上了战场砍下胡虏头颅的少年。

  又或许,是他不愿让他的小女君在将来的某日听到人提及他的时候,神色漠然,甚至带了几分鄙夷,淡淡地说:哦,就是那个弃了大片边郡之地,不战而退的人?

  界河彻底地染红,河面之上,堆满了大片大片的浮尸,水流缓滞。

  刚杀死一批,又一批更多的敌虏再次冲来,越来越近。

  他们已过了河,正朝他的方向冲来。

  他挣扎着,终于再一次地站直身体,用他最后的全部力量,握紧手中的刀,拖着,朝对面一个正朝他冲来的敌虏,一步一步地走去。

  那敌虏快要冲到他的面前了。就在对方狞笑着,朝他举刀,而他亦要朝对方扑去,同归于尽之时,一道利箭从他的身后射来,猛地插入那人的喉咙。

  他顿住了。

  依稀间,他仿佛听到自己的身后传来了一阵呐喊和厮杀之声。

  他身边那些还活着的浑身是血的将士纷纷转头。而他,却仿佛连转头的气力也消失了。

  他僵立着,一动不动,直到他一名副将的狂喜话声冲入了他的耳鼓:“将军!秦王来了!秦王带着阙人来增援了!”

  崔铉缓缓转头。

  漫山遍野旌旗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