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珠 第45章

作者:蓬莱客 标签: 天作之和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一则是蓬莱宫那里传来的,说姜氏过两日要去安国寺上香许愿,叫她准备一下,无事同去。

  另则来自沈旸之妻萧氏。

  萧氏命下人给她送来一则邀帖,道本月十五是她生日,恰逢金菊吐蕊,她将在自家的澄园办生日花宴,名为庆生,实则赏花同乐。因对秦王王妃慕名已久,心中极想亲近,故冒昧具贴邀约,到时王妃莲驾若能莅临,则澄园蓬荜生辉不胜荣幸云云。

  萧氏出身高贵,萧家前朝便是名门贵族,本朝立国之后,因从龙之功,同样备受荣恩。太宗朝时,还曾出过后妃,只是运道不济,无所出,又早死。到了这一代,因家族无出众子弟,渐渐不复往昔风光,但这也只是相对上官家、陈家等那几个显赫人家而言,在京都普通的权贵之中,提起萧家,仍是数一数二门第,无人胆敢轻视。

  前世菩珠和这个嫁作沈旸妻的萧氏并无私交,只在宫中见过几面而已,印象中颇为美貌,打扮亦是出挑,因了丈夫之故,还被封为滕国夫人,在京都一众的高门命妇之中,论风头,除长公主李丽华外,再无人能和她一较高下。

  当然,她之所以受瞩目,也是因为她和李丽华是对头冤家。据说她十分憎恨李丽华,为此投靠上官皇后,和上官皇后、陈祖德妻甘氏这一拨人相互往来。

  菩珠看着这张散发着幽幽香气的帖子,眉头微皱。

  任何和那个沈旸有关的人,她的第一直觉就是不想沾边。况且,以上官皇后对自己的不喜,这个萧氏原本不该和自己往来。

  她揣度着萧氏给自己发帖的意图,一时想不明白。

  菩珠决定先放放。反正距离生日花宴还有几天。

  这种应酬也非必要,到时她若决定不去,完全可以用陪伴太皇太后去了寺庙,归来戒斋祈福为由而加以回绝。

  她的心思,现在不在这个萧氏身上。

  白天过去,晚上亥时,李玄度终于回了房。

  菩珠还没上床,在等着他,见他回了,彻底地松了口气,微笑上前,作势替他更衣。

  晚上她沐浴,发现胸前的几点红痕还是没有消退,全是昨夜在放鹰台时留下的痕迹。

  此刻他却不欲自己靠近了。她朝他伸手,他略略避了下。

  菩珠也不勉强,叫骆保入内,服侍更衣。

  这一夜二人同床。

  菩珠昨夜几乎没睡,今天想好了往后的对策,再不似昨夜那般沮丧,李玄度也如她所盼的那样回了房。

  她没了心事,加上困倦,躺在李玄度的身侧,很快就睡着了。

  一夜好眠,第二天早上,也无人叫她起床,她睡得昏天暗地,一觉醒来,发现天已是大亮,床上早不见了李玄度,而她梦中翻身,竟从床的里侧滚了出来,占了些他睡觉的地方。

  这个坏习惯是在河西养成的。冬天太冷,她和阿姆同床而眠,常常睡着睡着感到发冷,为了取暖,不知不觉就会滚到阿姆怀里抱着她睡。

  菩珠疑心自己睡相又惹他厌恶了,更担心昨夜会不会在梦里把他当成阿姆,习惯性地伸手搂住,心中懊恼。但这种事也不好问,只能在心里暗暗告诫自己,往后睡觉一定要警醒,及早改正这个坏毛病。

  世上除了阿姆一人,再不会有人能让她在睡梦中发冷的时候抱着取暖了。

  她趴在枕上发呆,心里一阵难过,忽听叩门之声,婢女在外,问她起床之事。

  郭家现在如同她的母家。今天她要和李玄度一道去趟郭家,算是回门之礼。

  她打起精神下了地,洗漱梳妆完毕,胡乱吃了点东西,得知李玄度已在等着自己了,披系上婢女递来的一件红帔子,匆匆走了出去。

  李玄度衣冠整齐,立在庭院的一道台阶之上,似正眺望着远处的晨曦,见她出来了,面容平静,也没说什么,迈步朝外走去。

  菩珠跟了上去,二人默默在身后一干老姆和婢女的跟从下出了王府大门,依旧是她乘车,他骑马,到了郭家,郭朗亲自迎接,将李玄度迎入书房,菩珠则与严氏在内室叙话。

  严氏笑容可亲,和菩珠叙了几句家常,问她嫁到王府过得可还习惯,秦王待她如何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菩珠一一作答,随后说道:“我自归京,有幸得到太傅与夫人的庇护,连出嫁也从夫人这里出去,我别无至亲,在我心里,太傅与夫人便是我的尊长亲人,唯一依靠,请夫人受我一拜。”

  她情真意切,说完便就下拜。

  严氏暗中点头,忙扶她起来,握着她手,一阵唏嘘过后,命屋中伺立着的人全部退出远离,随即微笑道:“你将我视为亲长,我也将你视作亲孙女。有几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菩珠立刻道:“请夫人有话直言,我知道夫人是一心为了我好。”

  严氏道:“难得你有如此见地,我便直说了。你若是个聪明的,便当知道,秦王如今表面风光,得太皇太后的宠,陛下亦重情分,但架不住到处都是嫉贤妒能的小人。世事无常,我实是替你的将来感到担忧。”

  她的话只说一半,且极是隐晦,菩珠猜到她意有所指,但想知道她到底要说什么,便顺着她的话做出忧心之状:“夫人所言极是,我又何尝没有想过将来?”

  她一把紧紧攥住严氏的手:“不瞒夫人,我心中也极是不安,只是皇命难违,我如今已做了秦王王妃,由不得自己,往后该当如何,求夫人指点迷津,助我!”

  严氏试探完毕,放下了心,拍了拍她的手,安慰道:“你也莫过于顾虑,未必就会不好,说不定秦王吉人天相,日后一切顺顺遂遂呢?这也是太傅与我的所愿。你如同我的亲孙女,往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岂会撒手不管你的福祸?”

  菩珠感激几乎垂泪,低头哽咽:“多谢夫人关爱,大恩大德,没齿难忘。”

  严氏轻咳一声:“无妨,所以我这里,想你往后也帮我暗中留意……”

  她附耳到菩珠耳边,轻声道:“秦王往后若有异动,你发觉了,须及早告知于我,我们知道了,才能想办法帮你,免得你受池鱼之灾。”

  她说完,意味深长地握了握菩珠的手。

  菩珠顿时明白了过来。

  原来郭朗严氏夫妇害怕日后万一李玄度作乱连累他们,存了哄自己做他们的眼线的念头,好叫他们能提早有所防备。

  至于若真有那么一天,他们郭家是支持李玄度这个半婿造反,还是借告密以脱罪立功,恐怕就难说了。

  果然符合郭朗一贯的做派。

  菩珠暗暗冷笑,面上却作出感激之色,点头道:“我记住了,我一定听夫人的话,若有消息,定会立刻通报夫人。”

  严氏含笑点头,只以为菩家这个孙女无依无靠,往后必死心塌地随了自己,也暗自吁了口气。

  菩珠趁机提了个要求:“我如今身边的人都不能用,夫人府中那个姓王的阿姆,先前曾派来服侍过我,和我也有些熟了,夫人可否叫我带她走,往后我若有消息,也方便传信。”

  严氏也正想到了这个问题。之前郭家送给菩珠作陪嫁的几个婢妇,不是年纪太小就是笨头笨脑,于是一口答应。

  菩珠笑着道谢。二人经过方才一番推心置腹密谈,关系比之从前愈发亲近。她和严氏又亲亲热热地闲谈了片刻,忽然想到那个莫名给自己发来邀帖的萧氏,知道严氏是个万事通,京都权贵人家里的隐秘,几乎没有她不知道的,想打听下萧氏的情况,便提了一句自己收到她生日花宴邀约的事。

  “我从小在河西长大,怕去了不合群,要遭人讥笑。”她装作愁烦,抱怨了一句。

  严氏皱了皱眉,再次附耳过来,低低地道了一句话,最后说:“这个萧氏,我看她不安好心,你往后当心些。”

第46章

  王姆是一中年妇人, 无儿无女,因面颊天生长了一片黑斑,容貌甚是丑陋, 在郭家一向被人瞧不起, 只能做粗活。菩珠刚回京都住在郭家时, 王姆被派在她那里洒扫庭院,因和菩珠恰好是同乡, 当时便很尽心, 做事勤快, 和阿菊处得也好。

  菩珠大婚出嫁之前,这个王姓妇人觉着菩珠人善, 暗盼着能跟过去, 未能如愿, 这几日又被管事派去做了浆洗的活,忽然得知夫人传见, 也不知是何事, 擦干净手赶过去,待听到竟是要自己跟去服侍王妃,喜出望外。

  郭府下人众多, 这个王姆不过是个做粗活的,严氏怎记得住她,待见到人,方嫌貌丑, 觉着出去了丢郭府的脸,当场劝菩珠换人, 道自己另派个能干的给她。菩珠婉拒了,说人已熟悉, 也是同乡,不必更换。严氏这才作罢,命王姆过去了要听从王妃指令,好生服侍。妇人连声答应。

  那边郭朗与李玄度也相谈甚欢,颇有忘年相交之感,原本今日无论如何是要留饭的,但今天恰好是太子李承煜的大婚之日,傍晚吉时,在太子出宫去往姚侯府邸迎亲之前,宫中将有一场临轩之礼,宗亲与文武百官须全部到场。李玄度作为皇室里关系最为亲近的长辈亲王,亦需就位。

  凡事自然要以太子的大婚为重,且郭朗与李玄度也各自需要准备,虽意犹未尽,但约定下回再叙,新婚夫妇随后便就告辞回了王府。

  李玄度更衣过后,入宫去了。

  他人一走,菩珠借故打发走黄姆和跟前的婢女们,独留郭家带过来的那个王姆。

  她之所以点名从郭家将这王姓妇人要来,是看中她人利索,在郭家也没地位,必定愿意过来,让她帮做自己不便亲自出面的事。

  她将一瓶金创药递给王姆,叫她收好,告诉她羽林军的驻地所在,命她悄悄代自己走一趟,寻一个名叫崔铉的羽林郎。

  “他是我从前在河西的兄弟,方入羽林军不久,我听说他们在校场时常受伤。这金疮药很好,你帮我送给他。”

  菩珠向王姆细细描述了崔铉的样貌,最后再三叮嘱:“务必要见到他本人才能将药瓶子当面给出去。若他不在营中,你便将药带回,下回有机会再送。这药很贵重,不能白便宜了别人!”

  妇人点头:“王妃放心,我记住了,保证不会出错!”

  王姆将药瓶收好,借口刚来王府需添置些私人之物,从下人出入的一扇小门出了王府,直奔京都西北角的含英门,出城后,找到了羽林卫驻地的营房,来到辕门,请人传话,道自己是崔铉的亲戚,得知他来了京都,找他有事。

  守卫很快传出话,崔铉几日前便告假,至今没有归营。

  王姆只好转身离开,准备回王府向王妃复命。

  她走之后,两个蹲在路边仿佛在晒太阳的少年乞丐立刻从地上站了起来,飞奔而去。

  王姆走路入城,快回到王府时,忽然,身后有人轻轻拍了拍她肩,停步转头,见是一个苦力打扮的青年,头戴一顶尖顶破笠,便打量了一眼。

  “我便是崔铉,听说你方才找我了?”

  那青年抬高帽笠露出脸。皮肤微黑,剑眉长目。

  王姆又估了估他的身高,十分高大,七尺有余,果然和王妃描述毫无差池,知是来了正主,忙拿出带来的药瓶,递过去低声道:“这是王妃命我转给你的金疮药,王妃说药很珍贵,你收好自用,莫便宜了别人。”交待完,匆匆离去。

  崔铉握着药瓶怔了片刻,忽觉肩膀那被断剑刺透的地方传来一阵抽痛,面露微微痛苦之色,抬手压了压,咬着牙,转身也快步离去。

  他回到了永乐西门附近的一间破旧客栈里。这里落脚的大多是往来于京都和玉门关外的小商人,有西域人,也有汉人,鱼龙混杂,各色人等,从早到晚进出不停,是个极好的藏身之所。

  三天前那夜,他刺杀未遂,虽次日不见李玄度有动静,但也不敢贸然回去,便在这里暂时落脚,叫费万留意羽林营的动静,有消息立刻来告诉自己。

  他受的伤不轻,那截断剑几乎透胸而出,幸好当时及时反应,未入致命部位,这两日叫了个胡人的郎中替他止血治伤。

  他进入一间楼梯下抠出来的阴暗而窄小的阁间,躺下去,闭目了片刻,慢慢坐起来,解开衣襟,以齿咬拔瓶塞,倒了些白色粉末出来,正要敷在伤口上,手忽地停了下来。

  药瓶子里掉出一个小纸卷。

  他打开纸卷,看见了上面的字。

  她说金疮药是给他的,止血化瘀效果极好。另外,三天后她会去城东的安国寺,让他方便的话也去一趟,见于后山的古松之下。

  ……

  太极殿的阼阶之上设了御座,卫尉、仪仗和太乐分别布在殿庭之上,文武百官宗室亲王身着礼服,在通事舍人的引领下各自就位。吉时,皇帝乘着华盖宝舆,在侍卫的护驾之下现身,入了御座。

  群官立定,伴着典仪的呼声向皇帝行拜礼。拜礼过后,通事舍人便引着今日大婚的皇太子入殿。

  李承煜身着衮冕之服,走到御座之前,登上阶陛,向皇帝行礼。

  孝昌皇帝微笑道:“太子今日承宗事,当遵循礼仪,以表对天地先祖之莫大敬重。”

  李承煜恭敬地道:“臣谨奉制旨。”说完再拜。

  李玄度立于阶陛之下,看得清清楚楚,太子转过身的那一刻,目光在自己的身上停了一停。

  李承煜小时候经常跟着他,他对自己的这个侄儿,应当算不上如何陌生。然而这一刻,李玄度清清楚楚地感觉到,他的侄儿看着自己的目光,和从前已是完全不同了。

  哪怕年初在河西时,他也不曾如此看过自己。

  此刻李承煜的目光冷漠至极,便仿佛自己是一个陌生之人……或者说连陌生之人也不如。因为在他的那一眼中,除了冷漠,李玄度亦捕捉了一丝犹如怨恚的神气。

  李玄度心知肚明,因为一个女子而已。

  太子很快不再看他了,接过皇帝所赐的贺玺,拜完,在典谒和舍人的引领下,他下了阶陛。群臣齐声恭贺和拜送,他迈步朝殿外而去,预备去往姚府迎亲。

  礼毕,皇帝降座,群臣暂时退到殿阁之中,等待太子迎亲回宫。

  皇帝入了东殿,独召李玄度叙话。

  李玄度行拜礼。皇帝今日心情似乎很好,笑着赐座,问他新婚感觉如何。

  李玄度微笑道:“多谢陛下赐婚,臣弟若逢甘霖。”

  皇帝指着李玄度哈哈大笑:“四弟啊四弟,想当年你是何等风流人物,皇兄就是怕你修道修得入了偏门,连敦合人伦也要抛了。这样最好,总算不负朕的一番苦心,朕也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