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小脚老太养孩记 第11章

作者:我来就山的 标签: 励志人生 时代奇缘 穿越重生

  至于这饭食,就往简单的准备就成了,家里不缺肉不缺菜,秦嫂一个人都能给备完了。当然了,为了不打眼,还是会收敛着来。

  “这午饭嘛,就将就着这么吃,等过段时间再看看有没有其他办法。”天冷的话,带饭也不实际,柳明月想着是不是可以做好了再送过去,就是累些。

  不过,她想到了佟烈那天骑来的单车,这个倒是可以考虑一下。反正镇上不是特别远,骑单车的话,总比日日用已经给了村里的马车要强,虽然大家也不会说什么。

第二十章

  柳明月跟着老陈头一起送三个孩子, 马车里还有村长家的两个孩子,柳豆以及柳春燕,而柳至坤以及柳星他们那些男孩子, 在小祥的马车上。

  对着自家的三个孩子,她殷切地将说了又说的话再次拿出来:“到了学校要听老师的话, 好好读书,别的事儿不要多管, 也不要参与。读书才是正经的,日后若是世道好了,自然有你们的去处。”

  按照她记忆里头的时间线走, 眼前这几个姑娘到了特殊时期, 也不过是十几岁的姑娘罢了。多认识几个字,好歹能把人安排到镇上来,或者在村里头安排相对轻松些的工作, 不至于要去种田为生。

  想到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过的日子, 柳明月自己都受不了, 何况是眼前这娇滴滴的女孩子。

  而这话她说了无数次,陈梓湘她们几个都听腻了。豆子还好,态度端正地点头,陈梓湘也笑着答应, 就是陈梓澜, 差点儿没翻白眼。

  柳明月也不管她, 嘱咐道:“中午吃完饭可以在课室里头休息会儿,下午陈叔会在门口等你们,不许贪玩,到点儿乖乖出来,不要让人担心, 知道吗?!”她郑重其事,像是看着小鸡出去扑腾的老母鸡一样,有说不完的话。

  都是同村的孩子,其他人她也是一样嘱咐了,生怕她们贪玩。要不是不再一辆马车,柳明月还想去抓着团团他们嘱咐一番,好歹要他们多照顾这些女孩子。

  这一次能有这么些个孩子去上学,柳明月也挺吃惊的。柳立成是村长,见识还是有的,所以团团圆圆能去她不奇怪,但是其他的这些个孩子家境也并不是特别好,却能如此上心,柳明月也是高兴的,还给他们都送了些本子铅笔,算是一点小心意。

  其实柳明月也不过是二十出头的年纪,要不是真的关心这些孩子,因为过去的记忆而如同惊弓之鸟般,确实应该心大些。

  比如其他人的父母,顶天了就是把人送上马车,要不是有了这马车,估计还可能让他们自己步行去上学。边上的柳春燕看着柳明月的眼里有一丝丝的濡慕,她娘可没这耐心跟自己娓娓道来,忙起来也不爱管她,都是放养。

  今日一早起来给他们塞了几个包子当午饭,也不管其他的,甚至都没把她送出门。柳春燕跟着哥哥柳至坤到柳明月处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可这会儿看着柳明月这个样子对陈梓湘她们,倒是忍不住心生羡慕。

  算起来柳明月是她的堂姑,往常她跟着哥哥去找陈梓旻他们玩儿的时候,就已经察觉出了两家人的不同。这会儿开始上学,更是感觉有天壤之别。

  她的本子和笔都是柳明月送的,穿的是原来的灰扑扑的衣服,东西都用小布头拼成的袋子装着,妥妥一个农村娃娃的形象。可陈梓湘她们完全不同,衣服是新的,书包是新的,鞋子也是新的,甚至,连豆子都是一样的装备。

  有那么一瞬间,柳春燕觉得自己被一个名叫嫉妒的人上了身。

  天马行空地想着各种,却耐不住马车往前走着,很快就来到了位于银柳镇边上的公立学校。镇上一共办了三所学校,这所位于镇西的集小学初中于一体的学校,就是专门面向附近的几个村招生。

  柳明月也没有逗留,等他们下了车进了学校,她便跟老陈头回去了,而小祥还要去镇上一趟,得给村里头的人送些东西到杂货铺去。这段时间村里头的人存了不少的山货,都已经晒干处理好了。

  如今镇上有了一家供销社,杂货铺的生意有了一定的影响,不过到底是树大根深,倒也不至于说关门倒闭。

  小祥把东西卸下车之后,称重领钱,顺带跟掌柜的打听,“听说过些日子你们这铺子要改了,就不收这些东西了?”他也是替村里头的人问的,“要不您给张单子,看看还收什么东西,我们也好照单子给送过来。”

  要不然的话,白白浪费了功夫,弄好了又卖不出去,不是抓瞎了。

  不过小祥已经跟老陈头打听过了,省城也是准备建一个国营的百货大楼,日后私人的这些店铺肯定受影响。老陈头的那些朋友们其实有很多路子,其中有些人其实有自己的靠山,消息也灵通,也知道得多些。

  这样的事儿其他人可能不会直接问,但小祥觉得无所谓,他不喜欢供销社,尤其是柳大姑带着佟家人来了之后。

  那佟家的大儿子不就是把控着供销社,小祥就不喜欢去,上赶着去给人家机会为难自己,反正这镇上也不是只有这一个途径。

  再说了,哪怕这杂货铺子不开了,只能去卖给供销社,小祥觉得再拉个兄弟一起来,自己不出面也是可以的。这供销社是公家的地方,也不是他一个人能说了算的,还是要按照流程做事。

  那杂货铺的掌柜也跟小祥是熟识了,从柳明月买东西到现在,小祥常常来送东西,打交道多了,自然就了解了彼此的性情。

  他笑着摇摇头,“我们小东家已经打算把这家业都捐给国家了,说是要支持国家的建设。日后这铺子还不定能开下去,左右这镇上已经有了供销社,大家买东西也不难的。”说着,他很是感慨地跟小祥说道:“说不定还得回来住呢。”

  说起来这杂货铺的老东家也是银柳镇的人,生意遍布整个省,后来战乱避祸,送了儿子去国外,生意一直是下头的人管着。如今老东家去世了,建国的消息刚刚传出去,小东家便回来了。

  若是捐出去了所有的家产,小东家不出国的话,就只能回到银柳镇来了。

  小祥笑着说道:“那可巧了,我们也是从省城回来的,说实话,这银柳镇还是不错的。”镇长的任命下来了,是个风评不错的人,这就意味着,任期内,齐码接下来的六年都是会很稳的。

  这些他不懂,可在家的时候听着柳明月和老陈头讨论,多多少少受些熏陶,见识也非一般人能比的。接下来他就要为醋坊的事儿忙活了,小祥尽管不喜欢,却也不想辜负了他们的一番好意。

  说到银柳镇,掌柜的也是笑意满满,“我知道你们回村里定居了,看着日子过得也挺好。我们小东家只怕不行,在国外呆久了,这乡下的生活可适应不来。”

  想到他们小东家每日吃的那些面包鸡蛋还有带血的肉,掌柜就紧皱眉头,只差没愁死。若是来了这银柳镇,上哪儿去给他找那新鲜的牛肉?!而且,小东家也指不定适应的了,毕竟,在省城都被嫌弃成那样。

  老掌柜估计小东家还是得出国去。

  小祥不可置否,耸了耸肩,接过他给的钱就上了马车。他还得去木匠铺给柳明月拿东西,完事儿了之后还得去一趟邮局,最后还要去看看徐志明。估计忙完这些,也到接孩子们回家的时间了。

  他们都打算好了,反正都是小孩子,年纪不大,身形都瘦弱,便是挤一挤,也能回去,不用每日都两辆车来接,影响不好。到底这附近都是熟识,若是待遇太好了,只怕有人又该有闲话了。

  原本常来常往的,他偶尔还会给柳大姑送些东西去,自从上回柳大姑在柳明月处得了个没脸,再叫族老们说了一通,两家人有日子没有联系来往了。

  小祥是巴不得断了这门亲事,在他看来,这绝对是拖后腿的那种糟心亲戚。不过柳明月不会明说,他自然也就当作是不知道,慢慢断了往来就好了。

  在镇上兜兜转转,好容易忙完所有的事儿,将领回来的东西都放到车顶上去,然后叫了仨男娃跟他一起坐在车辕上,剩下的挤在车厢里头,倒也还算凑合。等回了家,迎接陈梓湘几个的就是陈梓淳和陈梓旻的热情,还有丰盛的晚饭。

  “别说,还是姨有先见之明,这学校有饭堂,可就是帮着蒸热,提供一个地方叫大家吃了午休而已。”陈梓湘帮忙摆碗筷,顺便跟他们说说学校的情况,“不过老师是好的,听说教我们的老先生博闻强识,是很厉害的人呢。”

  她自己看那先生也比从前请到家里头来的那位强,不过她没机会跟着学,也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差别。

  陈梓湘的情绪是高昂的,从前她在陈家的时候不受重视,学习的机会都靠自己争取,多是女子该学的东西。如今能正儿八经地外出求学,她很珍惜这个机会。所以即使当时先生排位置的时候把她拎到最后,也没有怨言。

  毕竟,她的确是高,相同年纪的几个人里,最高的就是她,估计也是遗传了她的亲娘。

  柳明月招呼她们吃饭,引导着她们说说学校的趣事儿,听得那叫一个津津有味。反正看样子都挺高兴的就是了,连陈梓澜的话都多了很多。饭后,还难得拿着自己的书,给淳姐和杆子都上了课,也不管他们有没有听懂。

  陈梓旻在边上看着有些意动,张了张嘴,到底还是没有开口。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更~

第二十一章

  银柳镇第一场雪下来的时候, 酒坊的酒也成了,出酒的这日,大家都聚在酒坊里, 忙的忙,不忙的凑一块儿聊天, 说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大家都知道这个酒坊出酒后会直接卖给省城的老板,年底了, 每家每户肯定不少分钱。

  每每这个时候,大家对柳明月的好感度都是直线上升的。她回来之后给村里头带来了不少好处,好些人都直接或者间接有了新的机会发展。拿人手短, 吃人嘴软, 很多时候,大家都不会将柳明月家的事儿放到台面上来说。

  比如上次柳明月带孩子去省城看病,比如柳大姑带人来相看被她赶出去等等。

  既然好处显而易见, 柳明月也就更大方了。入冬之后, 她将堂屋收拾了出来, 砌了火墙,每日总有那么三两个人带着毛线过来请教,她都是来者不拒的。

  入冬前醋坊就建好了,老陈头做主, 将另一辆马车的驾驶工作交到族里头另一个孩子柳立宁身上, 他亲自带了一段时间, 如今也能独当一面了。而留在家里的小祥时不时会上山,家里的柴火就是这么一点点累积起来的,供这么一个壁炉过冬绝对没问题。

  毕竟,老陈头还让人买了一车的煤回来,就堆在醋坊后头, 闲暇的时候他还会自己做些蜂窝煤供秦嫂做饭用。至于其他房间的壁炉,也都是烧煤,暖和得很。

  即使入冬了,学校却还没有停课,柳明月白日里就将淳姐和杆子放在屋子里,铺了厚厚的草垫子,拿了玩具叫他们在屋子里头玩。上门的人也会带着自己家的小孩儿,大家忙活着织毛衣,顺带看孩子,时间过得挺快。

  陈梓旻最后还是跟柳明月坦白了自己要去上学的意愿,对于他第一次如此明确地提出的要求,柳明月自然是想要满足他的。

  “旻哥儿,你今年才六岁,等翻过年了,你情况肯定会好些,九月份开学的时候一定给你报名,可好?”她以商量的态度跟陈梓旻说道:“这段时间就让家里的姐姐们先教你,算是提前适应?”

  她小心翼翼的样子,倒是叫边上的阿香有些心酸,刚想说什么那边陈梓旻已经点头了,“可以!”能答应他就已经很高兴了,毕竟他的年纪还小,那学校里头收的孩子,说是也得七岁往上才行。

  见状,阿香也不提这个,反倒是提起了今日村里头的热闹事儿,“听说今日酒坊出酒,您不去看看?”好歹有自家的份子呢,阿香挺上心的,时常会过去看看。说起来,这酒坊的份子里还有她跟秦嫂的一份钱呢。

  如今阿香可不愁钱,不仅仅是因为有这么一笔,还有就是小祥的醋坊,她闲了总得去搭把手,小祥都说好了给她算钱的。而且明年她开始养蚕,肯定也有收入,细细算来,可真的不少了呢。

  阿香反正挺知足的,夜里有时候跟秦嫂说起来,都觉得柳明月聪明极了,非常有先见之明。要知道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地主分地案和各种捐家产的消息可吓人了,自不自愿的大家也不知道啊。

  要不是柳明月带着他们回到了柳家村,要不是因为这桩桩件件,就他们继续留在城里,肯定也不会多好过。

  再说了,如今很多的工厂建了起来,可私人的店铺却都被收编了,这整个镇上的人都指着供销社,很多东西自然就供不应求。老陈头说了,以后肯定得限量供应,若是在城里头的话,肯定处处受限。

  如今可好,回了乡下,别的不说,这小日子过得其实是挺好的,起码吃穿是不愁的。而且,有了柳明月和老陈头两个人把着方向,总归是不愁未来的路,这也是秦嫂甘愿一直跟着他们的原因之一。

  外头热热闹闹,阿香虽然很想去凑热闹,可也想带着柳明月他们一起。尤其是家里这些孩子,比如陈梓湘她们,甚少出去跟村里头的孩子们交流玩耍。

  叫阿香说的话,他们既然已经在村里头定居了,就应该适应村里的生活。不说跟村里头的孩子打成一片,但是好歹要走出去吧。一起读书的那些个孩子倒是不见外,可都是有来,可没有往的,就有点愁人。

  柳明月点点头,“去的去的,大家都一起去吧,看看热闹也好。”她拉着陈梓旻往外走,“秦嫂也别忙活了,这些事儿等回来了再做吧。”说罢,直奔酒坊的位置。

  他们到的时候正好是出酒的时候,机器是托人从省城运回来的,简单,但是却很好用。两个男子一同用力扭着木起子,酒就潺潺地从出口流进桶里。大家看着这晶莹透亮中带着粉嫩的液体,闻着酒香中的桃花香,都挺乐呵的。

  一看这酒的品种就挺好的,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这一批酒出酒率高,都是今年刚收的新米,品质肯定很好。”柳立安将桶下头的洞口打开,过滤后滴进瓶子里。他如今也在酒坊里打下手,负责酿酒的是族里的几个老人,方子也是保密中。他拿着杯子接了几杯分发给坐在边上的人,“大家尝尝吧。”

  柳明月到的时候正好分到了一小杯,她凑热闹似的尝了尝,虽然闻着很香,但是入口还是掩不住辛辣。她吐了吐舌头,“哇,可真是够辣的,味儿重得很。”这可不是她喜欢的味道,但不可否认,的确是好酒。

  尝过的人就没有不称赞的,大家都很期待,希望能顺利出货得到卖家的赞同,将这个酒坊好好经营下去。

  前些日子醋坊出了醋之后,柳明月就知道这些方子都是好的。对于酒坊,她的期待值是很高的,如果顺利的话,特殊时期也可以以村里头的合资名义留下来,成为一笔持续的稳定的收入。

  至于家里的醋坊,等特殊时期的时候,交到村里头去也是可以的,反正到时候收到的钱总会有他们家的一份。

  陈梓澜拉着陈梓湘往小伙伴们那儿凑过去,几个一起上学的人比较有共同话题,聊的也都是别人插不进去话的内容。这个说说作业的问题,那个说说老师的小八卦,聊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见状,柳明月也找到了自己的组织,跟徐燕一起说起了村里头的新鲜事儿。

  “村长说了,等这批酒出完,拿到的钱要先买两头猪杀了祭祖先。”边上一个小媳妇低声说道,“不过不能太张扬,怕碍了别人的眼。”外头人正斗得如火如荼呢,他们柳家村倒是闷声发大财,若是被人知道了到底不好。

  很多人宣扬共产主义思想,意思就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共有的。柳家村的人其实能够接受共有,但是这个范围就仅仅是限于他们柳家整个家族的人,可不代表着能够接受把这些都分享给外头的人。

  于是,在族老的暗示下,村长的提点下,大家都是闷着暗暗高兴,不再像以往一样什么事儿都张扬出去。

  牛兰芳见大家聊得火热,也乐得配合,“如今这日子是好过了,村里头有了这个酒坊,原本族田的出产就都能变成钱。加上池塘养的鱼,村里头的蚕房,以及毛衣等等。想到这挣钱的路子这么多,这心就松了。”

  要不然今年两个儿子读书,她的压力也是很大的。

  常丹也跟着点头,“是啊,要不是因为这个,我哪敢将两个孩子送去学校。”她不仅仅是附和牛兰芳的话,也是为了解释自己将孩子送去读书的原因。

  自从她把两个孩子,尤其是柳春燕这个女娃娃也送去读书之后,村里头多的是各种闲言碎语。亏得她婆婆是童养媳,一辈子都是唯唯诺诺,平日里不大爱管他们小家的事儿,要不然还满头官司呢。

  可柳立安进了酒坊,她也跟着柳明月学了织毛衣的手艺,加上家里头的田地出产和院子里头养的鸡鸭猪,足够支撑了。

  当然,不可否认就是大家不乐意花这个钱,因着他们把孩子都送去了,很多同龄人也闹着要去,那些抠门儿的可不恼了。

  柳明月家是游刃有余,大家都清楚,柳立成送两个儿子去也无可指责,毕竟他是村长,家底丰厚着呢。这柳立安一家子自然成了大家非议的对象,其他人都分担不了这种针对,也真真叫人无奈。

  今日她这么一说,加上刚刚牛兰芳的铺垫,大家倒是也都谅解了。很多人也开始思考是不是能跟他们一样,将自家的孩子送去读书。

  毕竟,新中国成立了,镇上的政府班子搭建好。然后最近政策下来,大家也开始对这些关注起来,工厂的岗位慢慢招满,条件也很简单,读书的人还是占优势的。如此一来,学校的招生工作也进行比较顺利。

  “那是定的什么时候出酒,等杀猪了可就热闹了,大家等着贴膘。”大家七嘴八舌地开始商量着杀猪的时候该吃什么菜,“到时候整一桌好菜,让陈叔好好尝尝。”

  “那可得好好整!”老陈头笑着答应下来了,他反正是不怕承了这个情,“到时候整两瓶,好好喝!”他刚刚已经都看过了,每一桶都过关了,证明他们已经掌握了这个手艺。以如今这个情况,这个酒坊发展肯定很不错。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更~

第二十二章

  杀猪宴还没有办, 那边就有了新的政策下来,要求每个村都办一个扫盲班,好好地给大家扫盲, 争取消灭文盲,提升大家的识字水平。柳家村其实还好, 富庶谈不上,但也不是那种穷乡僻壤出刁民的地方, 只要肯学,多的是识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