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当族长 第131章

作者:星陨落 标签: 穿越重生

  “父亲你在朝为官,肯定知道那些外敌的习性,万一最后入主中原的不是那些异姓王或者皇子,而是那些外敌呢?”

  “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字和传承,茹毛饮血,以人为食,这样的种族成为中原的主人,你觉得他们会启用你们这些朝臣?会善待我们中原的百姓么?不会,他们只会把中原人当成食物圈养起来,随时宰杀了吃人肉。”王淳之看着王若澜道,不容他有丝毫的逃避。

第148章

  王若澜被王淳之的话说的腿脚发软。

  身为朝廷官员, 他比大多数人都知道那些外敌的真面目。

  那些就只是披着一层人皮的禽兽而已。

  他们内部虽然也有等级,但更多的却是血腥和蛮力。

  如果真的是他们成为中原之主,的确不会启用朝臣, 因为他们本身就没有治理天下的想法。

  毕竟你不指望能和畜生也能心意相通不是。

  王若澜抿唇,“你就对那些异姓王和王侯们这么没有信心?那些外敌虽然强,但是绝对不是我们中原人的对手。”

  打从心里, 他还是更倾向于中原自己人的。

  那些外敌在他心里, 或者在更高位置的人心里面, 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我们中原的力量的确很强,但是有时候强大也是一个弊端,最重要的那些王侯无法在短时间内分出一个胜负, 抉择出一个胜者来,他们每一步都在消耗着我们中原本土的国力,等他们打的差不多了, 国力也被他们败的精光了。”

  “如果他们能联起手来共同驱逐那些外敌, 我也就不说什么了,可事实是, 他们都一致决定把这事给挪到最后才办, 就好像天下不是他们的, 责任他们也不揽一样。”王淳之不由冷嘲道,满是对那些手握兵权之人的鄙夷,“他们任由弱小的敌人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变强变大,就是他们最大的失策。”

  这话说的王若澜也有点心虚, 毕竟在朝堂上为官,那种舍生取义的存在才是稀奇的,大部分的官员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

  他也是曾经静待天下局势的一员。

  如果说最后入主中原的是王侯们,他们的做法并不是错的。

  但如果是那些外敌人, 那他们的做法就大错特错了。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一想到那些茹毛饮血,以人肉为食的外敌入主他们的中原,对自己和族人下场心中有数的王若澜就打从心底里感到寒凉,那种从心底涌出来的凉气是身上保暖的棉衣阻挡不了的。

  “那我们该怎么办?不,是淳之你想怎么办?”王若澜没主意了。

  你让他照章办事他绝对能行,但是你让他去想那些超出常规的对策,他还真办不到。这也是王淳之让他去当县令的原因,他的父亲最适合的就是大后方这种地方,去前线不是他所擅长的。

  王淳之道,“不用担心我这边,我这边有计划,我怎么说,你们怎么做就行了。”

  王若澜还能怎么办,只能点头答应了。

  看到王淳之的气势把王若澜这个当爹的给压的抬不起头,在一旁全程观看的老爷子不由看的乐呵不已。

  毕竟王淳之才是王家的族长,真要是被自己的父亲牵着鼻子走,他这个老族长就得担心王淳之以后能不能扶持的了家族了。

  他自己的儿子他还能不了解,唯一能做好的就是照料自己,家族那么大的重担他真的承担不起。

  现在这样才是最好的。

  把心思在长辈们面前初步挑明,王若澜问道,“我什么时候去上任?”虽然县令的官职和他之前的官职没法比吧,但好歹不用在家里闲着了,所以他心里还是挺期待的。

  突然,王若澜想到了被王淳之以族长名义召回返乡的那些家族子弟,嘴角不由抽了抽,“淳之,你不会想把那些为官的家族子弟们都一一安排上吧?”

  这样一来,他们就只相当于一个调令而已。

  “看以后臣服于我们这边的领土吧,最开始的地方,用的肯定得是我们的人。”王淳之道,也算变相的承认了。

  王若澜不由想到因为这个决定而做出了艰难抉择最终选择回来的家族子弟们,又想到那些选择留在官场不再回来的子弟们,不由深深的一叹。

  他知道,当初之所以没有把这件事给挑明,一是因为时机不成熟,二是王淳之在筛选能够信任的族人们。

  在官场名利都能舍弃的情况下,那些家族子弟对家族的忠心自然不用说,回来后也能放心使用。

  他惊诧于王淳之的心思居然起的那么早,并且还做好了准备。

  这些东西绝对不是他这个父亲教的。

  想到此,王若澜不禁看向了王善才老爷子,问道,“爹,难道淳之这孩子是你给提点的?”

  老爷子没好气的给了他一个白眼,道,“我要是这么能耐,早就把私盐这块利润弄到我们王家手里了。”

  所以,他的孙子是真的能耐,比他爹和他这个爷爷强多了。王若澜不由叹道,“我虽然不知道咱们家底有多少,但也知道没法和那些世家王侯相比,咱们王家淌进这趟浑水里,估计连个水漂都打不起来。”

  这才是他最担忧的。

  老爷子道,“瞧把你给愁的,以前还有一个开国帝王就拿着一把锄头起事,最后不也成了,我们王家怎么说好歹也有些底蕴,开头已经比那位好上太多了。”

  王若澜知道老爷子说的那位开国帝王是他们大申国帝王的老祖宗。

  数百年前因为旧朝严苛的赋税忍无可忍的起义,没想到,数百年以后,他的子孙也会因为同样的事情而被下面的人反抗。

  时也,势也,运也。

  宛若数百年一个轮回。

  一想到他们王家最后就算成事了,也会被后代人在数百年以后推翻,王若澜就心抽抽。

  县令这个职位王淳之是不打算自己做的,毕竟他的重心并不在管理上。

  除了县令,还有镇长这个职位,想到这里,王淳之在心里挑选着能够得用的人。

  镇长这个职位说大不大,说小不说,往大了说,它不是朝廷正规任命的,往小了,镇长这个职位却联通着县城和下面的各村落。

  王若来他们虽然在家里面闲着,但镇长这个职位还是太屈才和大材小用了。

  王淳之走后不知道他在镇上做的事引起了多大的风波,尤其是那些和镇长同流合污,一起抬高粮价的人,在知道镇长被王淳之亲手杀死之后,他们就心神不宁起来。

  他们知道王淳之手段狠厉,但是却没想到王淳之真的敢和他们撕破脸皮。

  王淳之为什么去找镇长,镇长又为什么会被杀的原因他们不清楚,但是他们却知道,他们的一镇之长也没被王淳之给放在眼里过。

  他们是乱世掀起混乱践踏规则之人,王淳之又何曾是一个风光霁月的磊落君子。

  对付君子他们在行,但王淳之的行事作风并不能被称之为君子。

  这就让他们很忌惮了。

  “他也是世家出身,又何必那么清高孤傲呢。”有人不屑的讥讽道。

  一般来说,不合群的人会被孤立,琅琊王家现在就是被他们所孤立的人。

  只是一般被孤立的人往往会身单力薄,但是被他们孤立的琅琊王家却不同,特别刚。

  这就让他们感到牙疼了,心里只觉得上也不是,下也不是。

  王淳之随后从县城回来后没有过来镇子,但是他放下的狠话哪个敢无视。

  就怕他们这边推了一个新的镇长上去,王淳之同样也能再次把镇长给弄死。

  “看来王家是要盯上镇子了,我们这边也要早做打算才行。”有人说道,而后深深的一叹。

  明明人多的一方是他们,隐隐想要妥协的一方也是他们。

  “王家开始伸手了,我们要不要继续和王家对下去?”

  这才是他们聚在一起想要商讨的重点,毕竟他们提高粮价求的只是财,并不是其他的什么。

  王淳之挡人财路,如杀他们父母。

  但是他们要是继续和王淳之对下去,他们真怕这句话会成真。

  这让只敢在自己一亩三分地搅风搅雨的他们下意识的就先怂了三分。

  命都没了,他们就算挣再多的钱也花不了啊。

  结果他们等了两天都没见王淳之来镇上,以为是他们想错了。

  王家可能压根就没有他们以为的那种心思呢。

  最严重的是,因为王三店铺里面的平价粮,已经没有百姓再会拿出自己的血本来买他们的天价粮了。

  光是想想每天损失的那些钱,那些人就打从心底呕血。

  他们日也盼,夜也盼,终于盼到王三店铺没粮了。

  可是,依旧没有百姓愿意上门来买他们家的粮食。

  眼看着粮食卖不出去,他们不由急得团团转。

  而县城那边,的确如王淳之所预料的那样,有百姓亲自带头说动其他人。

  不说王淳之再而三的在县城里彰显自己的实力和原则,本分的百姓们对他已经有了信任基础,再被身边的人一劝说,他们心中自然而然的就偏向了王淳之。

  老人们说的对,王家堡有粮有实力,可以给他们县城带来一个安稳,有一个无能胆小没有囊气的府衙做对比,王淳之无疑更有担当。

  至于反不反这个问题,百姓们并不会在意,他们只知道王淳之比无能的官府更能庇佑他们。

  这就行了。

  “既然大家伙们都同意,那就挑选出一些人,我们一起去王家堡,请王堡主接手我们琅琊县。”老人们道。毕竟他们才是上赶着的一方,哪能真等人家下次出来卖粮才说这事啊。

  亲自上门去请,也能显得他们有诚意不是。

  当然,县城内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的,比如那些亲眼见识过王淳之身手的地痞赌徒们,当听到身边乡亲要去请王淳之来他们县城坐镇时,眼前猛的一黑,差点晕过去。

  王淳之不是县城的主人时都这么肆无忌惮,成了县城的主人还不得把县城给弄翻天了。

  用脚指头想想都知道他们在王淳之手下得不了好。

  他们上蹿下跳的表示强烈反对,结果他们越这样跳,百姓们就越觉得选择王淳之再正确不过,毕竟把他们县城给弄的乌烟瘴气的就是这些家伙。

  而王淳之就是能治住他们的人。

  县城的百姓们选出来了一批人,然后准备出发去王家堡。

  留在县城的百姓们心中忐忑的送着他们远去。

  县城百姓们从早上出发,紧赶慢赶,终于在午后到达了王家堡。

  看到王家堡的巍峨气势,有些老人差点都没有反应过来,惊道,“乖乖,这堡垒得建的多大啊?”

  一些来过的人都知道此地距离王家村还有一段路呢。

  “你们找谁?”堡内的瞭望塔上有人问道。

  “我们过来找王家堡主。”百姓中有一个嗓门大的人大声喊道。

  直到进了王家堡,看到王家堡内的占地面积,为首的几位老人心中也坎坷起来,叮嘱道,“记住,一定要有诚意,这事可事关我们县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