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当族长 第132章

作者:星陨落 标签: 穿越重生

  能不能给他们琅琊县城找一个庇护它的主人,就看他们的了。

第149章

  县城百姓们带着诚意而来, 手中也带了一些东西,还都是吃的。

  老爷子又不是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样子,见到他们这个样子, 不禁深深的一叹。

  王淳之被叫过来,见到他们亲自从县城里赶过来,面上微惊, 连忙上前几步, “老丈, 你们怎么过来了?”

  “还请王家堡主原谅我们一行人的冒失,我们在商量好后,就赶紧赶过来了。”几位老者道。

  他们是怕夜长梦多。

  事实也是, 在见到王家堡的面积和里面百姓的风貌后,他们就对这事的把握低了低,坐在椅子上也只坐了半拉。

  “既然如此, 那再推辞就是小子的不识抬举了。”王淳之道。

  听到他这话, 那些老者们眼睛不禁一亮,眼中盛满期待。

  “不过小子只处理过族中事物, 对于政务却是没怎么接触过的, 所以小子真的不敢担任县令一职, 好在我们王家有不少从官场上退下来的王家子弟,他们有很多地方执政的经验,可以放心的交给他们。”

  “大家放心,他们是我王家子弟, 上任之后绝对不会为非作歹,更何况琅琊县城离王家堡这么近,我随时都能过去处置。”王淳之道。

  县城百姓也知道让王淳之这么大的孩子让他去执政有些为难他,但是谁让王淳之才是给他们带来安全感的人呢, 这和王淳之的年龄并没有关系。

  现在一听王淳之能给他们县城派过去一个当过官的王家子弟,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王家堡主是一堡之主,他派出来的家族子弟保准坏不了。

  县城百姓们因为对王淳之的信任而对王家的子弟爱屋及乌,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就是让这种信任继续维持下去。

  而王若澜那边呢,明明已经不是第一次为官上任,早在官场沉浮多年的他心中本该波澜不惊才对,现在却指尖微颤,心起波澜。

  “你这一去,我们王家就再也回不了头了。”王若来对王若澜道。

  王若澜的身边站着一圈过来恭送他的,同在朝堂为官过的家族子弟。

  此时他们心中又何曾宁静过。

  身为王家子弟的他们,万万没想到他们家的族长居然会玩的这么大。

  更没想到,他们还能有再重回官场的一天。

  只是,此官场,非彼官场。

  一进去,就再也回不了头了。

  “这世道我们王家能不能熬过去还两说呢,要不然当年北方那些顶尖世家也不会跑到南方去避祸了。”

  “与其被这世道耗死,还不如趁着有家底的时候好好拼一把呢。”王若澜道。

  在父亲和儿子面前,他可以袒露自己的心思,在族人们面前却不行。

  因为他是老族长的儿子和族长的父亲,是王家嫡支,一定要给下面的族人指明道路。

  如果连嫡支的气势都弱了,那么很多不如嫡支的旁支心中的气只会更虚。

  所以不管心里怎么想,表面上他一定得装足了。

  听到王若澜这话,王若来等人心安稳了一些。

  关键时刻,有人能够坚定前行,那对他们这些后面的人来说就是勇气的来源。

  王淳之给王若澜挑选了一批家族子弟过去给他帮把手整理县衙,也把县城的律法也一同带了过去。

  事实上朝廷的律法可谓是十分完善的,关键在于执法的人员不是无欲无求的圣人,有人图名,有人图利,有人图色,更有本性昏庸者,各种各样的人性,才无法对犯人做到依法处置。

  王淳之给王若澜加大的就是执行力度。

  只要执法到位,政治就没有不清明的。

  王若澜也知道王淳之图谋甚大,怎么可能会给儿子拖后腿。

  他是文人出身,虽然不会像儿子一样直接提剑杀人,但是只动动嘴皮子,要过的人命并不在少数。

  只是以前审案问案,耗费时间长,在这里只要罪证确凿,很多步骤都可以省了。

  就在王若澜赶赴琅琊县城,收拾阶段,王淳之带着人去了镇上。

  王若澜去了县城第一时间就是整顿县城高昂的粮价,不按照律法规定的价格卖,家中所有的粮食通通没收。

  原本还想默默对抗排斥琅琊王家的那些粮商或者有点底蕴的人家见到王若澜携民意大刀阔斧,丝毫没有手下留情,并不想进监牢或者菜市场走一圈的他们只得默默的把自家的粮价给调回去。

  王若澜还没有处理完县城的事,自然无法分心到镇上,王淳之过来就是解决这件事的,同时也是确认镇长的新人选。

  王淳之对王三道,“以后好好干,可别偷奸耍滑啊。”

  王三只觉得自己头顶被天大的馅饼给砸中,不由诚惶诚恐道,“族长,镇长一职我怎么能做的好,族中不是还有那么多的叔伯么。”

  那些有过为官经验的长辈们还在王家堡闲着呢,他一个晚辈,怎么好越过那些人去。

  “我选你成为新镇长也是深思熟虑过的。”王淳之对王三道。

  “首先是你在镇上已经有一段时间,和镇上的百姓们都了信任基础,你成为新的镇长,百姓基本不会太过排斥,再来你也不看看族中的那些长辈们,他们以后有更适合自己的位置,你不觉得一个小小的镇长对他们来说有些屈才么?”

  王三有些赞同的点点头,等回过神以后,他睫羽开始乱颤,只低头看着地面,不敢再看王淳之,这个比他小一点的族弟。

  因为王淳之的话透露出来的东西已经超乎了他的想象。

  那些还在堡内的叔伯们以后最少也得执掌一县,这其中透露出来的意味着实惊到了他。

  王三不敢往里深入探究。

  新的镇长诞生,镇上大部分的百姓都能接受,唯一的问题就是,“那三儿这彩票店还开不开了?粮食还卖不卖了?”

  “店铺照开,粮食照卖。”已经接受自己身上重担的王三道。

  直到成为镇长之后,他才发现日子和以往并没有什么两样。

  主要是这里离王家堡太近了,近到王淳之确定了自己族人为镇长后,那些挑事提高粮价的人又赶紧把高昂的粮价给调了下去。

  别的地方王淳之暂且管不到,他的地盘中必须得按照他的规矩来。

  伴随着县城的王若澜和镇上的王淳之大力执法,琅琊县城和其周边生活的百姓们日子很快就安稳了下来。

  等忘川那边的电表告一段落,又从前线回来了几位道长。

  他们是回来拿武器的。

  从山东到边关这一路上路程不好走不说,光是时间就需要耗去九成的时间,所以道长们每次都是风尘仆仆来,风尘仆仆去。

  跟随在忘川身后的道长数量不少,就算是为了安全也不可能一波全都一起离开,而是分批行动。

  “这些是棉衣和棉鞋,王家堡做了不少,你们这次带一批过去吧。”看到有的人鞋底都被磨薄了,忘川心里不由酸涩道。

  反倒是当事人们,对自己的衣着并不在意。

  在没出道观之前,他们从小就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身子骨被打熬出来,所以才在冬天,这个外敌都会歇息的时节在两地之间来回奔波。

  此时道长们正有声有色的给忘川说着前线的事,谢小天和王沛良他们也听的入迷。

  “忘川先生的武器一加入,很快就扭转了边关的战局,武器不仅能伤人,还惊马,不管使用几次,他们的马也会受到惊吓,阻了他们不少次。”道长们道。

  人的适应能力强,不代表马儿们也能在巨大声响下保持着自己的冷静,没有了马,就是人腿和人腿比速度了。

  “武器数量不多,边关的百姓们就会省着点用,有不少百姓都想在临死前给自己身上也来一下,说是不想把自己的肉留给那些敌人吃。”说到这里,道长们的声音低落下去。

  忘川的武器极大的减少了边关百姓的伤亡,却不可能零伤亡,依旧还会有跑的较慢的百姓会被外敌捉住。

  “……等到后来,就专门有跑得慢的百姓把武器藏掖在怀里,被外敌抓住后,他们就会和外敌同归于尽,这样几次下来,那些外敌就对跑的慢的百姓们心中充满了忌惮。”

  这是边关百姓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

  哪怕道长们已经尽量的报喜不报忧,听上去依旧惨烈无比。

  “现在是冬天,那些外敌不得不退去,我们就想趁着这个时候多跑几趟。”道长们道,没说的是那些外敌害怕寒冷,边关的百姓们也怕,至今为止,已经有不少百姓死在了冬天里。

  冷的,饿的,累的,病的,这些他们都不敢说。

  边关能得到王家堡的帮助已经是万幸,他们却不能把王家堡给拖垮掉。

  “边关后来又来了不少有志之士,他们也带过来了不少东西……”只是比起庞大且没有任何人性的外敌们,中原过来的援助只是杯水车薪。

  真正有能力的不把那些外敌当回事,对于少数而零散的有志之士和普通的边关百姓们,外敌却是一个庞然大物。

  王淳之已经站在外面听了有一会了,经历过末世的他自然不可能不知道边关的百姓们真正缺的是什么。

  他想了一下,而后走进去,对那些道长们道,“我这里有一笔交易,不知道长们想做不想做?”

  “贫道等人见过王家堡主,不知道堡主说的是什么交易?”道长们问道。

  在他们心里面,王淳之是一个不亚于他们最尊崇的忘川先生的存在。

  更别说他们还接受着王家堡的支持,对王淳之自然很尊敬。

  “北方边关的百姓之所以打不过那些外敌,是因为他们大都松散,道长们可以试着把他们给聚集在一起反击。”

  “我们王家堡可以给前方提供衣食,还有能够治病的草药,道长们只需要把我们王家堡的名字说给他们听就行了。”王淳之笑着道。

  道长们有些愕然,道,“堡主和忘川先生的大恩大德边关的百姓是知道的。”他们并没有隐瞒武器真正主人的存在。

  但是很快,道长们就反应过来王淳之说的并不是这个。

第150章

  以前王淳之让忘川制作武器送往前线, 是出于人道主义、国之大义。

  是不求回报的那种。

  但是这次不同,王淳之包衣包食包药,是想要边关的百姓成为他的人。

  是求回报的, 并且还不是一般的回报。

  “王家堡主,你是想让北方边关的百姓们为你所用么?”道长们问道,没有想到王淳之居然也有这样的心思。

  “没错, 现在天下大乱, 北方边关的百姓虽然抵抗外敌, 却不代表他们以后不会和其余的起义军或王侯对上,道长,扪心自问, 你们想要一点力都没出的那些人在北方边关百姓们胜利后摘桃子么?”王淳之问道。

  “这自然是不肯的。”道长们想也不想道。

  哪怕是占据大义的王侯,他们也没出一点力,以后又凭什么命令那些拼过命的百姓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