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一九八二 第45章

作者:甜饼 标签: 穿越重生

  “哟, 这是李大娘家的烧□□,他们家做的味道最好, 你们可真会找地方。”一推旁边一位,“你前几天不是还嚷嚷想吃吗?赶紧吃两口,省得以后想吃啊, 都不一定吃得上了。”

  另一个业务员拿了一块鸡肉一口咬下去,“你这心里还憋着气呢。”

  见舒雨一脸好奇看着他们,起头那个赶紧摆摆手,“我们说单位的烦心事呢, 小雨这么聪明,以后考大学分配个好工作,可别像我们一样。”

  “齐叔这样过的还不好呀。”

  齐楚达就是过年的时候,夹着包遇到舒雨的那个人。两个人里头,他是单位销售科的副科长,另一个是业务员。

  “你齐叔就是瞎操心,单位的事看开点,就是这么回事。领导瞎搞不瞎搞,国家也不能让厂子垮掉,你说是不是。”这个叫孟传良的业务员,明显就想的比较开。

  他的思想也是现在的主流思想,工农是国家的主人啊,国家还能让主人失业?农民能分到田地,工人就能分到工作,田地不能消失,工作还能消失?

  一直到九十年代还有人抱着这样的幻想,可是历史的进程,国家的发展才是大势,个人的想像并不是。

  直到历史的车轮缓缓驶过,将所有的幻想碾得粉碎,才能清醒过来。这里没有对错,在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面前,讲究的永远不是对错,而是趋势。

  齐楚达仍然忧心忡忡,“有钱不更新设备,反而去盖饭店,不就是他儿子想承包饭店当经理吗?”

  “饭店每年得交不少钱给厂子呢,好多员工都支持,说是拖着没报销的医药费可有着落了。”孟传良劝自己的好友兼上级。

  省城的皮革厂不大不小,效益也不好不坏,财政拔款下来那一阵手里就宽松,下半年就紧张。好多效益一般的厂子,都是这么过来的,不是不给报销,等几个月财政拔款了就给报。

  反正火车上闲着也是闲着,两个人也没拿舒雨当外人,便跟她说了自己厂子里的事。厂子里有个副厂长,是个顶厉害的人物,眼光也长远,说现在日本有一种最新的技术,做出来的皮革可以和真皮媲美。

  然后跑前跑后,终于跑下来一笔贷款,亲自去日本准备引进最新的生产线。结果日本那边的谈判受到了挫折,不仅开出了天价的转让费,还只提供六十年代的技术。并且合同条款苛刻到了极致,看了恨不得吐血那种。

  副厂长还在准备第二轮谈判呢,后院起火。

  家里坐镇的厂长不知道受了什么蛊惑,拿这笔钱圈地盖大饭店,还要盖员工宿舍,直接就把那头谈判的副厂长撂在了半空。

  那头的副厂长得了消息从日本往回赶,厂长急忙把跟副厂长交好的中层干部都打发到外地出差。齐楚达就是被打发出去的一个,理由也挺好,出去催缴应收货款。

  孟传良就和所有普通职工一样,觉得盖大饭店也挺好的,厂里承诺饭店的所有员工都优先安排厂子里的子弟和家属。每年还交五万给厂子里,这笔钱是不用上交的。盖宿舍楼就更好了,现在家家住房都紧张,一听盖宿舍楼,多少人红了眼睛啊。

  齐楚成摇头,“咱们终究是皮革厂,姚厂长这一动身,别的皮革厂都知道动静了。我们没抢到先手,被别人抢到了,到时候人家的东西好,谁还要我们的皮革。”

  皮革厂如果都没效益了,财政拔款就会更少,难道这么大一个厂,能靠一家饭店活着?

  “你操的什么心,是东西就有人要。他们好不得卖得贵吗?一个便宜三个爱。”孟传良劝他放一万个心。

  舒雨默默的想,至少得货物是一样的,才能到拼价格的环节。如果产品都是注定淘汰的,拼价格都轮不到你啊。

  所有非天然的皮革,都可以统称为人造革,但人造革其实是个相当大的门类,象眼前这家皮革厂生产的就是最传统的合成革。易折易脆,日晒雨淋都会使其产品老化或是材质变形。

  年轻点的人可能都没见过,七八十年代那种老旧的公文包箱包谁家要是有,翻出来一看……

  哦,碎了。

  姚厂长所提到的最新的生产线,估计是指PU革的生产线。PU革具有天然皮革的绝大多数优点,基本上可以代替天然皮革在绝大多数场景的应用。从专业的角度讲,就是聚氨酯,但咱们不专业,就用一般消费者的认知描述。

  PU革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从服饰到鞋类,从箱包到沙发以及汽车座垫的运用,均有PU革的用武之地。而前头这些应用,哪怕是其中一个门类,也是极其广阔的市场。

  传统的合成革,在PU革面世后就面临着淘汰的命运,没有及时更新生产线的皮革厂,恐怕都活不过九十年代。

  但这些舒雨不能说,就算是说了,也不会有人相信。人们更愿意看到眼前的好处,比如说家属可以安排就业,将饭店承包出去马上就能入帐的五万块,能让自己拖了几个月的医药费现在就报销。

  比如宿舍楼,老员工可以换宽敞一点的房子,年轻人分到房子才能结婚,这都是现实的不能再现实的问题。

  看他们越说心情越不好,舒雨干脆岔开话题,“我昨天听招待所的人说,过年的时候,齐叔遇到事了,现在没事了吧?”

  “还有人拿这个事说嘴呢,嗨,完全是倒霉催的。”齐楚达没什么不能说的,也完全没联想到这件事跟舒雨有关。

  当件趣事说给舒雨听,“最后是怎么回事呢?是我一个朋友在林业局,听信了他们单位一个同事儿子的话,帮着给销了赃。可惜退回去了,东西可真是好东西。那家店换了老板,不然我还得找她买一个。”

  这事显然整个皮革厂都知道,孟传良也跟着笑,“可不是嘛,听说这事里还连着事,小年轻谈恋爱内外勾接着偷亲戚家的东西,还想占人家的店。吓得店主转店跑了个没影,那家人去店里堵了好几回让现在的店主交人。”

  “呵,现在的店主可横的很,大嘴巴子朝着人的脸上就扇,骂他们是撬门溜锁的贼,让整条街上的人都好好瞧瞧,见到他们躲远一点。”接店的燕子是省城当地人,丽姐的家人是川市人,舒佳富倒是省城人,但他一个人也起不了什么作用。

  一来二去也就没人敢再去捣乱,据齐楚达的说法,虽然换了老板,但店子里的生意和以前一样好。

  或者说,比以前还要好,因为除了老顾客,还有知道这些事的人,跑去看热闹的。结果发现这家店的东西真的好,然后也成了顾客。

  舒雨抽了抽嘴角,难怪燕子敢接店,愣的怕横的,一物降一物不是。

  也不想想,现在敢出来开店的人,胆气都壮着呢,真胆小也不敢这个时候冒头。丽姐家里人再厉害,那也是窝里横,对着丽姐什么都敢,对着外人就怂了。

  一路上说说笑笑,聊着天说着话,时间就过去了。京城是终点站,舒雨不慌不忙的收拾东西,还没下车呢,舒雅就上了站台,站到了窗户底下,冲着舒雨招手。

  舒雅谢过这俩人,领着妹妹出去坐车。

  “丽姐也想来,可是店里太忙了,我们原想着七八月份哪里有人结婚。结果没曾想,人也不少。”

  舒雅跟妹妹解释,剧组包了一个招待所,她因为要管理服装,所以她一个人一间屋。之前丽姐就跟她挤了一段时间,后头找着合适的位置开店,才搬出去,在店铺的附近找了个四合院,租了人家一间房。

  “一对老夫妻,恢复政策之后,把房子也给退回来了。自己住一间剩下的租出去,也是组里有人认识给介绍的,丽姐自己特别满意。”

  “她自己满意就好,相识一场,能帮就帮吧。幸好有姐姐在这里,本来是我的事,又推给你。”舒雨感慨道。

  “我们姐妹之间的事,有什么推不推的,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的事也是你的事。”舒雅一揽舒雨的肩膀,“车来了,上车再说。”

  上了车一路颠簸,半个小时后,车子里才稍微宽松一点,找了个座位坐下来。

  “大城市就是这点不好,从哪儿到哪儿都费劲,上个车一坐就是半个多点一个多小时。”车不好路不好,其实路程并没有那么远。但是等车和路都好了,环线也一天天扩大,出趟门只会更远。

  舒雅抱怨着,并不知道舒雨心里想的是,这才哪儿到哪儿,等着吧。

  “我晚点带你去丽姐的店里瞧瞧,说好了,今天晚上她请客。”

  “行啊,我也挺想瞧瞧的。”舒雨点头。

第67章 婚纱店

  舒雅住的虽然是个单间, 但因为堆放着大量的布料和服装, 简直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一张上下铺,她自己睡了下铺,上铺放着行李,处处满满当当。

  舒雨也没什么可挑的, 现在的条件就这样。帮着舒雅努力将东西归置归置,终于弄出个转身的空间,能容张椅子坐一坐。

  “别看这里住的条件一般, 洗澡间还挺方便。”到底是招待所, 这方面的设施还是有的, 领着妹妹洗去一身尘土, 换好衣服出来。

  舒雨摸着湿漉漉的头发, 在太阳下拿毛巾挤着水,总算没了一身臭汗味。

  行李里有给舒雅带的两套睡衣, 棉绸的面料, 短袖配七分裤,大大方方。

  “我是想你在屋里, 穿的板板正正不松快,脱了吧万一有人来也不方便。就给你做了两身睡衣,回来就换上, 见人也不尴尬,自己穿着也凉快。”

  “要不怎么说是亲姐妹呢,外人再好还能替你想着这个。”舒雅收下睡衣,觉得是瞌睡遇到了枕头, 妹妹这心思总能想到人的心坎上去,说起来不起眼,但就是让人舒服痛快。

  头发半干,两人便动了身。赶到婚纱店,已经是打烊的时间,丽姐打发走雇的俩小孩,自己在店里头候着。

  见着舒雨自有一番亲热,先看个头,“又长高了,更漂亮了。”

  舒雨闷着声儿的笑,丽姐这是生意做惯了,养成了看着人先夸一夸的职业习惯。

  “快来看看姐姐这店,怎么样,给提提意见。”丽姐得意的将灯全都打开,灯光之下,一件件婚纱套在塑料模特身上,看起来熠熠生辉。除了店铺的装修简单了一点,门脸小了一点,其他都不错。

  “好,特别好。”舒雨拍起了巴掌,她知道丽姐这个时候最想听的是赞美,而不是意见。就算意见对她有好处,但都不如赞美让她痛快。

  人生嘛,何必处处好为人师,商业互吹才是王道。

  丽姐笑的嘴都快裂到耳朵根了,虽然这个主意是舒雨出的,但还得有人去做不是,开服装店多容易啊,还有人亏本关门呢。所以说,成不成功还得看谁来做。

  见舒雨夸她做的好,化妆盘头也想的好,更是受用得不了了。她现在不想听别人夸,就想听舒雨夸,只有她肯定了自己的能力,才能让她觉得,自己真正又站起来了。

  “走,吃烤鸭去。”来京城就一定得吃烤鸭,一提烤鸭大家想的就是全聚德,不去全聚德就如同没吃过烤鸭,不吃烤鸭就如同没来过京城。

  “那我们可不客气了。”

  “跟我客气那是骂我呢。”来的时候不长,丽姐已经学会了一口当地人的语气。

  等到了地方坐下来,丽姐开始滔滔不绝的介绍,用的是什么鸭子,木头有什么讲究,又得掌握什么样的火候。一只鸭子片成一百零八片,一张面饼攥在手里一握,松开即恢复原样。说的是头头是道,就跟这店是她开的一样。

  “看样子你这些日子没少**啊。”舒雅叹道,来了京城这么久,只来过一次全聚德。还是跟妹妹和外公一块来面试的时候,进来过一回。

  丽姐哈哈大笑,“是不是还挺能唬人的,我实话说,这是头一回来。刚才那些全是听客人说的,你们不知道当地人嘴多贫,聊起来真是门门都是行家。有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是不是投错了胎,这里才该是我的故乡。”

  看样子就知道丽姐在这里不光是找着了事业,就连生活也融入了当地的氛围,其实后者才是最难得的。一个人的性格脾气若是和当地格格不入,就是事业再好,也始终有一种异乡人的局外感。

  只有像丽姐这样,才会真正觉得生活的舒服自在。

  “要你这么说,全国人民都得怪自己投错了胎,谁不想生在大城市,天子脚下啊。”舒雅被她给逗乐了。

  “那可不一样,有些大城市一点也不比京城差,但就不适合我待。”丽姐反正是死心塌地,要留在这儿好好发展。

  听到舒雨要在这里待上一个月,丽姐本能的觉得,她肯定不是来玩的。

  舒雨也没隐瞒,直言道:“我想看套房子,如果价格合适就买下来。”

  “买房子?”丽姐一拍大腿,眼睛一下子就亮了,是啊,为什么她就没想过房子的事呢。

  舒雅也惊讶道:“在京城买房子,那得多贵呀。”

  “贵也得买呀,姐姐要留在京城,我以后也得来,总不能一直租人家的房子住吧。房东有事赶你搬家,刮风下雨外头飘鹅毛大雪你也得走不是。”前世关于租房子的经历,舒雨想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她受够了没有自己的房子,要不停搬家的尴尬。

  舒雨这话一说,点醒了在场的两个人,舒雅一想也是,如果想在这里发展,房子是必须的。他们又没单位,不可能分房,可不只能买嘛。

  丽姐一转到这个念头,简直就有一种抑止不住的冲动,对啊,得买房。

  “不过,上哪儿买啊。”

  现在可没有商品房,不过八十年代初开始,已经在逐步落实办理房产证,而且也允许个人拥有产权的房产进行交易。

  当然,单位分的房子,是没法拿来交易的,那得房改以后拥有房产证才算个人拥有产权。现在算是单位租给个人的,每个月的工资单上,还有一块几毛钱的扣款,就是单位向个人收取的租金。

  至于个人拥有产权的房子,得是祖上留下来的,然后建国的时候国家承认是你个人的,拿京城举例子一般以四合院和自建的房屋居多。

  丽姐不喜欢四合院,她更喜欢公寓楼,“住的高看的远,你是不知道现在的四合院,没卫生间没暖气没现代化的厨房,冬冷夏热。”

  她现在住的就是四合院,条件算是好的,也让她适应了许久才勉强习惯下来。如果买房子,她更愿意买公寓楼,看着就光鲜亮堂,条件还好。

  “不过我可以帮着你打听一下,胡同里那些老太太,整天挂着袖章家家户户走动,有点什么问他们就得。”丽姐决定等一等,以后要是有买公寓楼的机会,她肯定不会错过,四合院就算了。

  晚上回到招待所,舒雅忍不住道:“你手里的钱够吗?要是不够,我临走不是还给了你一个存折吗?那里头的钱也是你的,你要用就全拿走。”

  舒雅手里的存折在离开长尾镇后,就交到了妹妹手里。里头是他们父母留下的积蓄,外加每个月都会领抚恤金往里存,算一算到如今,也有一千来块。

  “我心里有数。”舒雨表示明白。

  舒雅得上班,不可能全程陪着舒雨,不过第二天是路阿姨亲自来接,她也就放心的把人交出去。

  路阿姨是开着车来接她的,一辆普通的面包车,只留下司机一排和后头一排,最后两排都被拆掉,看上去空荡荡的。

  “这是出版社买的旧车,专门用来运教材的,请个司机太费钱,我干脆去学了一个证,还以为多难呢,结果也就这么回事。”路阿姨很潇洒的甩了甩头发。

  她天生就有些男子的英气,从小就胆子大,不然怎么当初怎么敢自己带着孩子去乡下呢。事业的成功重新焕发了她的心性,连心态都变得年轻了,什么都敢去尝试一番。

上一篇:穿书七零不做炮灰

下一篇:尘埃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