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为农家女 第221章

作者:半阙长歌 标签: 穿越重生

  顾乔见大家都吃完了,又起身去割肉。

  “巧儿,你还吃得下啊?”伍秀兰惊讶。

  梅氏正坐在桌前拌着盆里的肉,见她来割肉也很吃惊,立即提醒道:“巧儿,盆里的肉都没吃完呢。”

  “我知道,但那是抹过盐的。”

  梅氏瞬间明白过来,有些无奈,扭头看到坐在远处一眨也不眨眼睛盯着她们这边的小团子,更是心软了大半。

  “今天小团子立了大功,要不是它,估计咱们家还要割许多肉给罗小胖家,你要喂就喂吧。”她又说道。

  “娘,您真好!”顾乔说着,立即拿着割好的肉去了地炉旁,然后用锅烙。

  她也没弄多,就弄了十块左右,等烙好后全部喂给了小团子。

  伍秀兰见到人狼和睦共处的这一幕,心里有些震撼,沈晚这才给她讲了他们一家人与小团子之间的故事。

  “竟是这样?”伍秀兰听后震动不已,尤其是知道小团子当初在洪水中还舍身救人,更是感动,霎时间对它的害怕也减弱了许多。

  顾乔则揉了揉小团子的头,忍不住扭头朝伍秀兰说道:“秀姨,告诉你一个秘密,我们家小团子最爱吃的不是肉,你猜是什么?”

  “你这孩子,不是说告诉我吗?怎么又要我猜?还有狼不喜欢吃肉的?”伍秀兰惊讶,随即想到小团子以前是他们养大的,又道,“难不成它喜欢吃米饭?”

  “不是。”顾乔摇头,憋不住爆了料,“它啊,最喜欢吃甜食,比如说甜酒酿汤圆!”

  “啊?”

  “嗯,是真的!”沈晚也点头,眉目藏不住笑。

  梅崇岭也是第一次听到狼喜欢吃甜的,顿时惊讶不已。

  正说着,小团子就站了起来,然后跟着梅氏往墙角走去。

  它身形壮硕,这一起身,大家的目光自然而然地就跟着它移动。

  “你怎么又来了?”梅氏苦笑不得,扭头对众人讲道,“瞧谯它,什么鼻子,我这刚打开坛盖,闻着味就来了。”

  “娘,你在舀甜酒酿?”顾乔立即就猜出来了。

  “可不是。”

  刚说它喜欢吃甜食,这就立马印证了,伍秀兰和梅崇岭顿时都呵呵笑了起来。

  霎时间,一家人都被小团子的馋样逗乐了。

  “娘,你要甜酒酿做什么啊?”顾乔将收拾好的锅碗瓢盆先放下,忍不住凑过去看梅氏做什么。

  这一看,梅氏端着的木盆里装着的正是先前顾婆子切好的五花肉。

  她竟然将酒酿舀来与肉放到了一起。

  “这是要做什么?”她好奇不已。

  “做小米渣。”

  梅氏舀好甜酒酿后,将坛盖合上,接着又往木盆里放了糖,这才开始揉肉,拌好后,看糖已经抹均匀了,她又请顾乔帮忙将柜子上的那一盆泡好的小米倒掉水,然后将小米放入盆中,接着搅拌小米和肉,使之均匀。

  顾乔想起顾婆子说的粉蒸肉,大概能够想象这小米渣是个什么样子,便去收拾洗碗去了。

  等到她把碗筷洗好回来后,梅氏这边已经将搅拌均匀的五花肉一片一片的码在土碗里,最后又抓了一把小米盖在上面。

  如此一番,一大块五花肉,最后一共装了八碗。

  梅氏站起身来,将手用温水洗干净,又去了灶头那边。

  顾乔正在放筷子,扭头就看到她娘揭开锅盖,一股白气顿时蒸腾起来,接着露出了蒸屉里的东西,正是先前那一钵掺水的皮子。

  等热气散开之后,梅氏立即将蒸屉抬起。

  “巧儿,快让我!”

  顾乔闻言立即让开,然后她娘就将蒸屉放到了旁边的桌子上。

  梅氏随即拿了抹布,小心翼翼地将位于蒸屉中央的瓷钵给端了出来。

  顾乔凑上去一看,那钵里的水已经变得略带乳白色,正在咕噜咕噜的冒着小气泡,看上去好像有些粘稠。

第320章 族老请吃饭,广菜(二更)

  “别碰到了啊,这很烫的。”梅氏叮嘱道,接着拎了木桶出去。

  “干娘,我来打水!”沈昭立即起身去了井边帮她打水,接着又抢着将木桶拎到灶房里来。

  随后,梅氏将桶里的水倒进了锅中,把锅装满。

  梅崇岭在旁边看着,顿时捋着胡子,叹道:“别说,这小米要蒸熟蒸透,还要颜色好看,颇有讲究。”

  “什么讲究?”顾乔最是好奇。

  梅氏将蒸屉架上去,接着梅崇岭的话头讲道:“冷水淘、冷水泡;热水淘、热水泡。若是混淆了,任你怎么蒸,花再多的时间、烧再大的火,那都是白费劲,蒸不透的。便是勉强熟了,吃起来也是硬邦邦的,不好吃。”

  “竟有这样的讲究?”顾乔惊讶不已。

  “可不是?”梅崇岭笑呵呵地捋了一把胡子,“虽然我也不知道这是何种道理,但确实许多人家都尝试过,偶尔忘了,热水冷水混淆了,那小米渣就白弄了,无一例外。”

  顾乔点了点头,“或许,这些诀窍和讲究,就是美食的魅力所在吧。”

  “反正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肯定是验证了无数遍得出来的,所以咱们好好遵守便是。”梅氏笑道。

  “那娘您还自创隔水蒸皮冻,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这该传承自然得传承,可也不能一成不变嘛。再说了,我们尝试新法子,以后才有东西传承给我们的后人啊。”梅氏回道。

  顾乔立即佩服地竖起了大拇指。

  梅氏拍开她的手,将刚才出锅的皮冻连同那个瓷钵一同抱起放到木盆里,然后去了外面,将皮冻放到了柴垛上,又用纱布罩到了钵上,防止灰尘落到里面去,随后继续回来忙活。

  等锅里冒了热气,瞧见水开了,她又将码好的那八碗小米渣放了进去,盖上锅盖,这才算是完事。

  “昭儿、巧儿,时不时帮忙看着火啊,我切菜去了。”她又嘱咐道。

  虽说安排晚饭吃晚一些,但一晃就快到傍晚,该准备的还是要准备。

  她砍了排骨,在大锅里焯过后,又重新加了清水炖,等到油汤沸腾后,又煮了一段时间,便用瓦罐盛了起来,又往里放了切成块的水灵灵的大白萝卜,然后抱到了地炉上放着,小火慢炖。

  梅崇岭无事可干,梅氏见他无聊,立即附耳对沈昭说了两句,沈昭立即就拉着梅崇岭出去了。

  顾乔好奇跟了出去。

  没想到沈昭竟然拿出了他那简陋的鱼竿请梅崇岭指教,接着爷孙俩凑到了一块做鱼竿。

  外面冷飕飕的,顾乔根本待不住,立即收起好奇心回了屋子,坐到地炉旁,一边烤火一边拿了竹篾来编。

  她还挺喜欢编竹篾的,又可以打发时间,编出来的竹筐那些也能用。

  时间一晃,外面的天色竟然就暗了下来。

  排骨的香味已经从瓦罐里飘了出来。

  顾乔明明下午吃得很饱了,却又忍不住吞了吞口水,接着肚子还咕噜噜叫了起来。

  得,又饿了。

  她不由得暗自腹诽:果真不愧是小孩子的身体,竟然饿得这样快。

  梅氏瞅着时间差不多了,也开始准备炒菜。

  这时候沈昭他们从外面拎着一只木桶回来,顾乔凑过去往里一瞅,好家伙,竟然钓上来七、八条鱼!

  “小晚,快来看,外叔祖他们钓到鱼了。”顾乔立即喊沈晚。

  因为光线变暗,沈晚和伍秀兰已经歇了手上的绣活,两人听到这话顿时都赶了过来。

  伍秀兰看到这活蹦乱跳的鱼,欢喜不已,又道:“这是在哪儿捉的啊?”

  “就在门口那块鱼田里钓的。”梅崇岭回道。

  “田里有这么大的鱼?”伍秀兰惊讶。

  顾乔连忙回道:“是我们家特意养的,半年前放的鱼苗,一晃都长这么大了。不单如此,刚才咱们吃的荸荠也是那块田里种的。”

  “哦,原来如此。”伍秀兰点头。

  “正好,明日你们回去的时候带几条鱼回去,年年有余,这东西可不能少。”顾婆子笑道。

  “行,年年有余,哈哈。”梅崇岭爽朗地应了。

  梅氏看到鱼,顿时想到什么,连忙对沈昭说道:“昭儿,去杀几条鱼,我再煮个酸汤鱼。”

  梅崇岭一听,立即喊道:“别杀鱼了,今晚都这么多菜了。”

  “别,那酸汤鱼我都好久没吃着了,这心里想得慌。昭儿,快去杀鱼。”顾婆子连忙讲道。

  “我也好想吃!”顾乔确实想吃了,主要是今天全是肉菜,她好想吸溜一口酸汤解解腻。

  沈昭立即杀鱼去了。

  “那我去菜园子里摘些广菜!”顾乔兴奋地讲道。

  广菜又叫叶用芋,外形和芋头的叶子十分相像,一根独茎,撑着一片荷叶似的大叶子,一丛一丛地生长在土里。

  这广菜主要是吃它的茎,将顶端的叶片摘掉后,再将茎表面的那层皮撕掉,剩下的便是可食用的部分。

  它的茎横着切断后便能够看到里面呈现出交织的网状物,捏上去有些软,像海绵。

  这茎切断后放入火锅里煮,便会如海绵一样吸收汤汁,将鱼汤的美味全部锁入其中。

  沈昭还在杀鱼,顾乔也蹲在井边洗菜,正在大家都忙碌的时候,院门突然被敲响。

  顾乔抬头一看,就瞧见顾旌站在她家院子门口。

  “好香啊,你们家做什么吃的呢?”顾旌笑着走了进来。

  顾乔连忙站起身来问道:“旌叔好,您是有什么事吗?”

  “你奶奶在吗?”

  “在。”顾乔回话后,立即跑到灶房门口,然后喊顾婆子,“奶奶,旌叔来了。”

  顾婆子连忙在身前的围裙上擦了擦手,然后走出门来,热情地喊道:“哟,是旌侄儿啊,快进屋来坐,我们家正要准备吃饭呢?和我们一起吃吧?”

  顾旌连忙摆手,“不了大伯母,我是有件事要来问一问您。”

  “什么事,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