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皇家小和尚 第81章

作者:痒痒鼠 标签: 甜文 爽文 种田 清穿 穿越重生

  小儿赤子之心,一天下来看得皇后心里一阵阵地难过,酸酸涩涩,又哭又笑。

  等到皇子公主们看完新学院,又去看了那所慈幼院,一个个的,都两眼发光。

  这个说“女孩子也可以进学,八旗女孩子也要进学。”那个说“技艺的学问原来也这么大。”还有的惊讶于“女孩子怎么可以扔弃?”惊讶于当地孩子学习的热情。

  那是一种怎么样的热情?

  久旱逢甘霖?好像也不对,但确实就是夏天里干渴的小苗儿终于遇到水一样,珍惜、感恩,如饥似渴。

  这对他们的触动很大。

  皇子公主们都在思考,皇后娘娘也在思考,保康自己琢磨一件疏漏的事儿,也没说话。

  晚上临天黑前,一行人回来山上,孩子们的心思变化快,不知怎么的又变得开心起来,师祖、皇上、大喇嘛等等人瞧着他们脸上的欢喜,也都笑得欢喜。

  月牙儿弯弯,繁星眨眼。快乐大师被他师祖哄着睡着,一夜好眠。来到五台山的第三天,他一大早起来后被他汗阿玛拎着读者写大字做功课,终于想起他的大事儿。

  课间休息的时候,快乐大师神神秘秘地问。

  “大哥、太子哥哥,你们可有注意到更好的保存食物的方法?可以让人在海上吃到相对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保康的大眼睛亮闪闪地看着两位哥哥,那意思很明白,我要扩建水师,可人若长时间生活在船上,长期吃不上新鲜的蔬菜、水果等食品就会患病,有的还会患严重到威胁生命的病症,必须想办法。

  大阿哥和太子:“……”

  他们连保康弟弟的“意思”都没看明白。

  其他的皇子也不明白。

  保康:“……”

  “人要食用五谷杂粮,但长期生活在船上的船员没有这个条件,而且海上潮气大,食物非常容易变质。”

  大阿哥和太子恍然大悟。

  “这个很早以前就有办法,在船上自己发豆芽吃。”大阿哥如是说到。

  “光发豆芽不够。”保康实话实说。

  太子:“……”

  “待会儿问问汗阿玛和大人们。”

  皇上:“……”运气、运气、再运气。

  有玩乐的,一起跑了。有事情的时候,就想起来汗阿玛。

  亲亲汗阿玛表示,他很“矜持”,然而,几个小孩子一起看向他们的汗阿玛,眼巴巴的小眼神儿,特期待,特信任。

  皇上:“……”

  皇上清清嗓子,端着一派“汗阿玛”的风度:“最早的农书《齐民要术》就有这样的记载:‘先将家畜肉切成块,加入盐与麦面拌匀,和讫,内瓷中密泥封头。’”

  “这样就可以吃到大致新鲜的肉和蔬菜。至于可以保存多久,看密封的技艺。宋朝时期海贸发达,其造船技艺也发达,其中有一个密封舱的技艺,可惜现在失传了。据说在密封仓里,粮食保存三四个月也不坏。”

  保康大眼睛闪闪发亮。

  他汗阿玛的话综合起来,那不就是后世的罐头和真空包装?美味的黄桃罐头、牛肉罐头,还有那每天都离不开的零脂肪鲜得味金枪鱼罐头……

  保康赶紧刹住一腔思念之情,上前一步一把拉住他汗阿玛的衣襟:“汗阿玛,你帮忙悬赏天下有才之人,好不好?”

  “或者吩咐工部的人研究一种罐子,或者一种储存方法,可以保存牛肉、鱼肉、蔬果很久,半年以上,一年以上。”

  皇上乐了,故意板着脸说道:“哦。我们的快乐大师,准备出多少金子悬赏?”

  保康:“……”他真不知道该出多少。

  “五百两金子?”

  “四百两金子?”

  “……三百两金子?”

  父子两个大眼瞪小眼,再朝下他真的不敢说了。皇上轻轻摇头,看向其他的儿子们。

  保清、保成、胤祉、胤禛、胤祺:“……”我们也不知道啊。

  皇上笑得一脸“教导”:“出悬赏,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要正正好。这个‘正正好’,不是根据你的需要多大来出,而是根据匠人的需要多大,当前的金银购买力。”

  “五百两金子,那天下人还不知道怎么疯狂,怎么乱猜。目前的金银兑换大致是一比十,但一百两金子和一千两银子大不一样。一个小小的罐子保存食物……两千两银子已是高了,尚可接受。”

  保康:“……”那是一项发明啊,一项大发明!只两千两银子就正好,他怎么也无法理解。

  然而其他的哥哥弟弟们齐齐受教:“谢汗阿玛教诲。”

  皇上点头,问嘴巴张的老大的熊儿子:“保康不明白?”

  保康愣愣地点头。

  皇上默默熊儿子的光脑门,缓缓解释:“你啊,喜欢技艺,认为技艺很好,认为匠人应该获得更多的报酬,这本没有错儿。”

  “汗阿玛也知道技艺很好,军用火器更是国家必须。可这个世界,那就是‘士农工商’。悬赏一个密封技艺,只让工部发个小告示即可,两千两银子,已经是最大的限度。”

  保康:“……”

  此事解决,可保康受到小小的打击,抓耳挠腮地犯愁。

  这个时代,人人都说匠艺是奇淫巧技,人人看不起匠人。可就是这个他们看不起的匠艺,最后几乎打得华夏亡国灭族。

  满朝堂都是读者四书五经科举出来的文官,有用处,怎么没有用处?治理国家需要他们,稳定社稷需要他们,可,这个国家,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它可以更好,它应该更好。

  阿弥陀佛。

  即使是后世,华夏的技艺也不是世界顶级,男儿当自强,一步步做到更好。保康想“明白”振作起来,下午听到姐姐妹妹们和他们的汗阿玛说起五台县的女学,兴致勃勃地逃学旁听。

  “我只担心,不好好培养八旗女子,她们将来也会裹脚。”皇后娘娘如是说到。

  太皇太后叹气:“不让汉家女子裹脚……不管怎么禁止都没用。现在的风气,也就几个类似五台山这样的地方好一些,其他地方,那些农户娶媳妇也要小脚姑娘,嫁在农家的小脚女子如何操持家务?”

  皇太后也叹气:“不裹脚就嫁不出去。我听说,在大同,有满藏的大家姑娘也裹脚,还给取一个名儿,裹刀条,说是修脚型。可能,我们确实应该做点事情,至少,汉家以外的女子不能裹脚。”

  皇上为难。

  女子裹脚的事儿,前朝就特兴盛,一百年大乱也没消减。而这里面牵扯到的民族矛盾,政治意义,阶级矛盾……真的说不清楚。汉家人那句“男降女不降”虽然很没有道理,可不得不说活,喊中了一些汉家男子的心理。

  当然,皇上禁止汉家女子裹脚,也是为了更改汉民风俗的其中一项,这就是其中的悖论——就如同他要维护满蒙风俗一样,汉家人也要保护他们的风俗。

  众人都不说话,四位公主傻眼了。

  保康小小的着急:“太皇太后、皇太后、汗阿玛、额涅,我们在讨论女学,不是女子裹脚的事儿。”

  太皇太后、皇太后、汗阿玛、额涅一起看他,一起笑出来。

  “行。我们保康提出来,那就商议商议。可也不能着急,回去京城再说,好不好?”太皇太后哄着小胖娃娃。

  保康乐得眉眼弯弯:“谢谢太皇太后。”

  “保康知道‘男女有别’。那就和建设皇家匠艺学院一样,建成专业学院,八旗子弟,直接分成男学和女学。”

  这下子,一屋子长辈更乐了。

  四位公主不明白,但听着长辈们是答应女学的事儿了,都高兴,都特感激保康弟弟/哥哥,都一脸崇拜地看着保康弟弟/哥哥。

  皇上看看女儿们的模样,瞧着熊儿子那好似小狐狸摇尾巴的小样儿,当下烦恼顿消,故意笑道:“哎呀,原来我们的快乐大师主意打在这里。我就说明明在说女学,怎么又男女学院了?”

  “你说你自己不喜欢学习,还要让八旗男女老少都陪着你学习,讲道理吗?”

  保康不服,一本正经地反驳道:“汗阿玛,保康不是不喜欢学习。保康还小,正是玩乐的年纪。”

  皇上一噎。

  皇上若说“那你长大了那?”熊儿子肯定要说“劳逸结合”。皇上表示自己大度:“行——我们保康爱学习。”

  保康帮着在京八旗人争取到学习的计划,还小胜他汗阿玛半局,开开心心地来找他师祖表示他的“胜利”,师祖抱着小徒孙,好似看到他身后的小尾巴一摇一摇。

  师祖抱着小徒孙靠坐在一棵木兰花树下,听到小徒孙呱呱说话。

  “师祖,明年保康来五台山在春天来,满山的木兰花开,飘雪一样。”

  “师祖,保康种痘后胳膊有一个小小的疤痕,现在长没了。”

  “师祖,保康去拜祭孝陵,汗阿玛和额涅都答应将来和先皇一样,不放金银宝器做陪葬。”

  “师祖,汗阿玛要保康和太子哥哥一起学习,太子哥哥的老师好多,西洋老师和武学愔达很好,教导四书五经的老师们……保康只能从他们的脸上看到四个大字‘理学正统’,他们教授的道道,保康坚决大声反对。”

  “……”

  “……”

  师祖微笑着,安静地倾听,一直到小徒孙说完,面对小徒孙一副小得意求表情的眼神儿,轻轻说道:“保康做得很好。”

  保康小自豪:“师祖,这都是保康应该做的。”顿了顿,小鼻子皱巴,似乎是不乐意说出来一样,“师祖,‘县令’虽然官味儿大,还是有点点爱护老百姓。就一点点,一点点。”

  说着话,他还伸出右手,用大拇指、食指比划多小的一点儿——师祖听懂了,看懂了,笑着抬手捏捏他的小耳朵。

  保康嘻嘻笑,将脑袋藏到师祖的怀里。

  夏日七月的中午,流火一般的热,菩萨顶上凉风习习,和煦的小风吹动树叶,树叶在风中簌簌作响,欢乐地歌唱,保康听着歌声,他也想歌唱。

  师祖将目光从蓝天白云上收回来,低头看一眼,轻轻说道:“保康的想法,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

  “保康要知道,和世人的想法格格不入,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师祖希望保康安康无忧,一生快乐。保康明白吗?”

  保康窝在师祖的怀里,一开始听愣住,后来听明白,直接抱着师祖不想动弹一下。

  过了好一会儿才有模糊的一句,“师祖,保康明白。”

  小嗓门也无精打采。

  师祖还是笑:“保康真的明白?”

  保康:“……”直接和师祖耍赖。

  “师祖,保康真的明白。师祖,五台县外面的世界,好不一样。师祖,保康有点着急,保康眼见很多很多可以让大清国越来越好的事儿,想一口气都给改变,可这是汗阿玛是皇帝也没有办法做到的事儿。”

  “师祖,保康不想回京。”

  才回来五台山,他就开始担心和师祖分开的事儿。

  师祖微笑。

  但是保康除了醒悟他的“小小着急”之外,还真的有一个小小的烦恼:“师祖,保康知道凡是都应该循序渐进。个人的力量在国家大势里,是那么的渺小。师祖,保康让姐姐妹妹一起学习,是不是不对?”

  “她们学习了,也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了。”

  师祖:“她们是公主。将来要远嫁蒙古。到了蒙古,她们就不单单是一个娇弱的公主,而是一个肩负满蒙友好和睦,担负边境安稳重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