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 第198章

作者:拈花无裳 标签: 快穿 穿越重生

  也许,这个人也是个“好表哥”?

  刘芳把自己选好的人告诉了成文帝。七公主,八公主见此,也选好了人,把名单交给了成文帝。

  成文帝看了她们的人选名单,挑挑眉,倒也没说什么,就吩咐拟旨了。

  第二天,三家驸马人选府邸都接到了圣旨,作为当家人肯定高兴的,只是当事人,就不一定了。

  杨安伯府的杨洛,果然如刘芳所想的那样,他心里爱慕的是自己的表妹,自然不愿意娶刘芳,在家里闹腾不过父母,他竟然带着表妹私奔了!

  气得杨安伯夫妻俩都快厥过去,只是小儿子如此抗拒,他们也不敢真的压着他去迎娶公主,不然,到时候,家里还不得翻天?

  无奈之下,他们也只能进宫,向成文帝与皇后说明情况,当然,言辞之间肯定是哭诉为主,尽量把自家的罪责减轻。

  成文帝倒也没有为难他们,只是也不可能轻松放过,把杨安伯的一切职务都夺了,还降了他们的爵位,成了子爵。

  杨安伯一回去就病倒了,堂堂伯府,因为儿子的冲动,就此成了子爵府,简直是坑爹的典范。

  杨安伯府,哦,不对,现在是杨安子爵府,彻底成了京城的笑柄。

  刘芳这位六公主,也成了京中众人怜悯的对象。

  本来成文帝还打算给刘芳再挑选一个驸马的,却恰好大公主回京了,事情就这么被打断,短时间内,他是没心情关注刘芳的婚事了。

  刘芳暗自松了口气,古代想要不成婚,还真是需要花费很大的心思。

  不过,她看着自己院落里

  的那些稻谷,笑了笑,总归,她也是有法子,可以过得自在的。

  大公主一回京,先进宫去见了成文帝。

  成文帝一看到这个英姿飒爽的女儿,就头疼。

  “你就真的打算在边关待一辈子了?”

  成文帝目光沉沉地盯着她,一副暴怒准备发作的样子。

  大公主淡定地回道,“父皇,您知道儿臣的性子,何必再多问呢?”

  成文帝“啪”地一下拍了案桌,指着她道,“你简直是放肆!一个公主,成天想着都是怎么跟军营里的男人混在一起,成何体统?朕不仅仅是你的父亲,还是皇上!

  朕命你,这次,一定要选个驸马出嫁!如若不然,你也不用再回去了。朕就不信了,你还敢抗旨!”

  大公主看了看被成文帝拍了的案桌,依旧神情淡定,道,“父皇,您这样,有什么意思呢?边关的问题,您比谁都清楚,儿臣在那里守着,不正好合您的意思么?”

  成文帝看着她,看了很久很久,最后长长地叹了口气,道,“你是姑娘家,何必把自己活的这么累?朕又不是没有儿子,你又不是没有哥哥。而且,因为你,你的妹妹都跟着学了,这次六娘就学你,还在朕眼皮子底下搞小动作……哼!”

  大公主淡淡一笑,道,“父皇,这样难道不好么?您看看二妹的日子,难道就过得好?”

  二公主喜好书画,嫁到临平侯府,也是嫡出的二公子,那位二公子倒是心甘情愿娶她,可好景不长,才短短两年就喜欢上了一个花楼女子。

  二公主虽然性子温和,可毕竟是皇家公主,哪里愿意忍受驸马出轨?一扭头就告到宫里,直接跟驸马和离了,带着自己的女儿住在公主府中,除了年节,基本都不愿意进宫。

  除了她,三公主成天为了难缠的婆家人烦恼,四公主倒是还好,可也因为没有生育儿子,如今正被婆家人暗地里埋怨呢。

  至于五公主,当初选的是自己家的表哥,日子倒是过得不错。

  毕竟贵人的娘家,成文帝给面子赐了一个伯爵,实际上也就是空有名头,还是普通人家。况,这个伯爵也只是能承袭三代,并不是世袭罔替的。

  五公主到底是真正的天潢贵胄,下嫁过去,自然

  是被婆家人供起来了,日子过得悠哉悠哉的。

  要不是梁贵人娘家没有合适的人选,其实,刘芳也想嫁过去,这样才是最最省心的选择。

  成文帝被大公主撕开了几个女儿所谓的“挺好”的婚姻的假象,面子上有些挂不住。

  他哼了一声道,“朕的女儿,堂堂公主,自然不用将就,可你也不能就这样说不嫁就真不嫁吧?成国建国才多少年?现在就有你这位公主如此作为,以后的百姓不都得跟着你学?国策国律还怎么推行?啊!”

  成国建立的确不长,仅仅三十多年,太祖在位仅十多年,成文帝在位也是未到二十年。

  由于前朝多年战乱造成人口大面积减少,在古代而言,人口锐减,可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太祖建立成国之后就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律法,鼓励民间女子嫁人,而且是必须嫁人,否则就要被罚款,甚至是要坐牢流放。同时也鼓励寡妇再嫁,而且官府还给补贴嫁妆什么的。

  这项律法,其实就是为了增加成国人口的。

  甚至为了这项律法,太祖也同时限制了贵族,富户等有钱人家的纳妾人数,详细地制定了什么人才可以纳妾,又只能纳多少人等等。

  当然,这项律法中间的猫腻很多,成文帝也知道,所以,至今一直很难真正推行。

  可自己的女儿却在天下人面前闹出一个不嫁人的事情来,这简直就是让成文帝下不了台。

  为此,成文帝这些年做了不少事,才彻底把影响平缓下来。

  可是,现在,这个女儿还是固执己见,成文帝只想叹气。

  大公主笑笑,道,“父皇,不急,您再等儿臣两年,两年后,儿臣就听您的。”

  成文帝看着她,道,“真的?两年后你就听朕的?”

  大公主点头,“嗯,两年后,儿臣就听您的。”

  成文帝见她确实是认真的,也就松了口气。

  倒不是他一心想逼着自己的女儿嫁人,可一国的律法,在皇家人都不带头遵守,未来成国也只会如前朝那样,最终被旁人推翻。

  他作为一国之君,不能只考虑个人得失,不能只考虑自己孩子的心情,还得考虑,对国家的未来,对天下百姓的影响。

  所以,即使大公主的想法,作为,其实他打从心底里欣慰,赞赏,可他也不能任由她真的这么干。

  况,作为公主,难道嫁了人就不能在边关领兵么?

  成文帝嗤笑:朕的女儿,只要她想,嫁了人一样可以!

  就是吧,必须得先嫁人。

第190章 第3章

  大公主从成文帝的御书房出来, 就回了青阳宫。

  刘芳三人正站在门口等着, 一看到她走过来,一起行礼道, “长姐。”

  大公主笑笑,对她们还了一礼,然后看着刘芳道, “六妹这次选婿受委屈了。”

  刘芳笑着摇头道, “多谢长姐关心, 妹妹并没有感到委屈, 父皇已经为妹妹主持公道了。”

  大公主含笑点头,“这就好。”

  七公主笑着对大公主道, “长姐, 我好想你啊!你赶紧给我说说,边关里的事儿,我听说你把凉国的人都打得哭爹喊娘的……是真的吗?”

  大公主笑笑, “这传言太过了,这次的战役,是因为边关战士的英勇, 我不过是其中一个。七妹别听他们胡说。”

  七公主却还是一脸崇拜地道,“长姐这是谦虚了,我可是都听说了, 你一个人就把他们的统帅给抓了,这还不够厉害的吗?”

  大公主笑笑,道, “好了,先进去吧,晚上还有家宴呢,我还得去洗漱更衣。”

  七公主这才停下了话头,三人一起跟着大公主进去,各自洗漱准备不提。

  等晚上的家宴,包括太子在内,所有人都对大公主的功勋大吹特吹,成文帝虽然没说话,可那骄傲的样子,刘芳看得出来,他其实是很高兴的。

  这样挺好,不是吗?

  大公主回京,一来是为了这次与凉国的战役,二来是为了回京过年。

  毕竟两年没回来,趁此机会回来团聚也是正常。

  大公主的生母王贵人十分高兴,每天一大早就派人来找她过去说话,一开始还是讲一下想她之类的话题,后来就开始催婚了。

  大公主无奈,只能是能躲就躲。

  太子也十分高兴大妹妹的回归,一有空也会找她说话,谈谈边关的事情,一时之间,大公主倒是很忙碌。

  刘芳却把自己院子里种植的稻谷收割了,然后带着去给成文帝看。

  成文帝一开始还没怎么在意,可等他听完刘芳的种植报告,他顿时严肃地看着她。

  “你的意思是,这粮种可以提高产量?”

  刘芳点头,道,“没错。父皇,虽然这种粮种不一定能适合整个成国的农田,但在京都,是可以提高一定产

  量的。”

  成文帝看着刘芳,第一次仔细地打量着这个女儿。

  十五岁的年纪,正是青葱年少的时候,脸上还犹带稚嫩的痕迹。

  可是,如今,成文帝却觉得,眼前的女儿真是长大了,懂得为他分忧了。

  其实,他对于刘芳故意选杨洛为驸马的用意,是心知肚明的。

  只是,到底刘芳还知道委婉一些。

  而且,杨安子爵府明知道自己的儿子喜欢自家表妹,还把他的名字递进宫,这本身也是他们的问题。

  所以,成文帝才会顺水推舟地处置了杨洛,以及杨安子爵府。

  不过,他真的没想到,自己这个女儿还能给他这么大的一个惊喜。

  成文帝看着神色淡然的刘芳,感叹地道,“真没想到,六娘你竟然能研究出这些粮种。”

  刘芳笑笑。

  成文帝道,“好了,粮种就暂时放这儿,等开春的时候再说。”

  刘芳行礼道,“如此,儿臣就先告退了。”

  出了御书房,她抬头看着冬日难得的蓝天,笑了笑,她突然觉得,自己能用自己的所学,为这个世界做出点贡献,也挺好的。

  …………

  年节下,京都各处都是喜气洋洋的,不是这家办喜事,就是那家举行宴会。

  七公主,八公主要为明年的出嫁做准备,倒是没什么时间让七公主去缠着大公主了。

  这让大公主暗自里松了口气:七妹真是太能说了,她实在有些怕了她。

  年节宫中也举行了几次宴会,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聚一起过了年,元宵之后,开朝时,成文帝就在朝会上说了刘芳改进粮种的事情。

  众位大臣们都心中感叹:皇上的儿女还真是厉害,太子就不说了,大公主,六公主也都不是凡人,一个在边关之地立下功勋,一个现在又研究出了增产的粮种。

  要是真的如六公主所言那般,此后,成国百姓那就真是要过上好日子了,而六公主就成了整个成国的大功臣!

  成国如今的朝廷吏治还相对清明,基本上都是能干实事的官员。因此,成文帝让刘芳去工部农务司协助他们试验种植新粮种,众位大臣们也都没有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