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妆 第257章

作者:姚霁珊 标签: 欢喜冤家 穿越重生

  将信重的学生提拔进六科等重要职缺,不过是为了减轻朝堂上的压力,以使自己有喘息之机。

  而现在,就连这一丝的喘息,也已经快要没有了。

  “晚生听说,六科已经拟定了几位人选,不知都是哪几个?”沉吟片刻后,徐玠直言问道。

  他前两日才从潘体乾那里听闻此事,许惟善这厢便递信约见,前后一联系,自知其所为何来。

  果然,闻听此言,许惟善虽然没说话,一旁的那位给事中却微微倾身,沉默地自袖中取出一张字条,递给了徐玠。

  徐玠肃容接过,展开看了两眼,复又抬头望向许惟善,似笑非笑地道:“说来也巧,学生这里也有一份儿名单。”

  说话间,他变戏法似地也自取出一张字条,连同方才的那张一并呈了上去,淡然地道:“先生两下里比对着看看,倒是有那么一点儿意思。”

  这话一出,许惟善花白的眉头便微不可察地挑了挑。

  他探手接纸在手,那翰林院检讨忙将烛台捧了过去,又递过一副眼镜,轻声提醒:“恩师戴上眼镜再看。”

  许惟善年纪大了,眼神不济,这些都是必备的。

  他含笑致谢,戴上眼镜,仔细看了起来。

  两张字条的名字加起来,也不过就那么十来个而已,许惟善一眼扫过,很快便将视线集中在了其中一个名字上。

  黄朴。

  两份名单里唯一重合的人选,就是他。

  “如何,先生觉着有趣么?”徐玠目注许惟善,神情颇为微妙。

  许惟善沉吟了片刻,颔首道:“的确。没想到两边儿竟还能提到同一个人。”

  他顿了顿,转眸看向年轻的都给事中,问:“你们是怎么想到他的?”

  “是啊,我也很想知道,你们怎么把他给提了出来?”徐玠接口道,面上带着几分兴味:“难道你们不觉得,这个人平稳得有些过分么?”

  举凡在六科任都给事中的官员,年纪都不算大,有些还很年轻,因而在挑选官员时,他们比较偏重能力而非资力,这也是他们与六部最大的区别。

  诚然,黄朴能力不错,但是,很多地方上的官员比他更出色,考绩也更优秀。

  某种程度而言,黄朴是稳健有余、能为稍逊的那一种,与六科例来擢拔人选的标准稍有出入。

  徐玠与许惟善的疑惑,亦由此而来。

  眼见得一老一少两个人四只眼睛齐齐看了过来,那年轻的都给事中竟有些紧张,本能地坐直了身子,深吸了一口气。

  东窗的窗扇启开了两指宽的缝,夜风裹挟着凉意,缓缓透进屋中。

  这个瞬间,他忽然泛起一种模糊的感觉:

  此地、此时、此刻,发生在这狭小的并不舒适的济楚阁中的一切,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左右朝堂走向的关键点,更有甚者,它很可能会在根本上,改变大齐的命运。

  此念一生,那张年轻的面容,立时变得肃杀了起来,而屋中的空气亦似就此凝结,压得人喘不上气。

  然而,在外人眼中,这间普普通通的茶馆,以及那二楼雅间里那几位普普通通的文士,委实无甚出奇。

  玉京城么,天子脚下、才人汇聚,这种士子那是一抓一大把,每天晚上在夜市上出没的,至少有一半儿是这些襕衫加身的学子。

  也只有乡里来的人才会瞧着新鲜,城里人早就看腻了。

  于是,那茶楼的伙计忍着哈欠立在楼角,为了那一角银子的赏钱替贵客守着,一面在心下盘算:

  等过了仲秋节,想必客人会多一些,届时,他也能多拿些赏钱,给自个儿添件像样的冬衣。

  而楼下掌柜的此时却在想:

  茶楼生意每况愈下,看来有必要跟别家学一学,请个说夜书的先生来,再找上几个小唱儿,把场面做热闹一些。

  除此之外,还可以仿着梅氏百货,搞个什么“仲秋大促”之类的噱头,茶水点心打折出售,吸引客人登门。

  普通人的愿望,也不过就是这些微小的、不起眼的物事罢了。

第344章 娘家

  转眼仲秋已渐近,秋露白时,红树愈添娇艳。

  玉京城的气氛亦如那枝头红叶,日甚一日地热闹着。唯一的遗憾便是天公不作美,依旧阴雨连绵。好些老人都说,今年仲秋之夜,怕是不得见月了。

  这消息固然令人失望,然而,于普通百姓而言,凉风好月的美景,却是远不及那到手的便宜来得吸引人的。

  君不见,那梅氏百货逢年过节便要搞什么“促销”、“反利”,今年亦不例外,早早便打出“全场对折”的招牌来,只要仲秋当天来铺子里买东西,一应货品尽皆半价,且晚上打烊的时间也推迟了一个时辰。

  这消息一出,自是全城瞩目,大小商户也借此东风,纷纷搞出相似的活动来,把个玉京城的秋天也炒出了夏天的热烈。

  到得仲秋节当日,梅氏百货果然履行诺言,全场半价,抢购的人潮几乎将铺子挤塌,哪怕外头正下着雨,也浇不熄人们买东西的热情,那些大包小包拎了满手的男男女女,一个个脸上笑开了花,仿佛捡了天大的便宜。

  这等俗人的快乐,贵人们自是不屑于去体会的。

  当然,贵人们的快乐,穷人们也根本无缘知晓。

  早在节前,那“梅氏精品铺”便将各色绝版、限量款、首发版等等好货送上了门,贵人们只消在家中坐享即可,又何须去那等人多的地方受累?

  相比较起来,他们更关心的,还是天气。

  建昭十六年的仲秋夜,细雨霏霏,无月可赏,那一番雨打窗檐的情致,孤清且落寞,却是与阖家团圆不沾边儿了。

  是夜,不知有多少打算月夜吟诗、举酒对饮的贵人们,遗憾地收起了他们名贵的笔墨纸砚,深为少了一桩赏玩的雅事而失落。

  这一场冷落清秋雨,缠绵数日而不绝,直将人的心也下得忧郁起来。

  东平郡王府宁萱堂东次间儿中,王妃朱氏倚窗坐着,怅望向雨中湿漉漉的庭院,心下格外烦忧。

  她原本与朱家老太太约好了,要在节后回娘家一趟。

  只她没想到,这雨竟下个没完。如此天气,想来那道路亦是泥泞不堪,朱家那院子又没王府这般规整,在那泥地上头走来走去,朱氏就有点儿不大乐意。

  闷坐了片刻,到底还是挂心娘家,朱氏便命人将陪房齐禄家的叫进来,吩咐道:

  “这雨下个没完,又湿又冷地,闹得我浑身骨头疼,出不得门儿,你替我跑个腿,回去给老太太请安。一会子我给你份儿礼单,你照着领好东西,再告诉老太太,重阳前后我必回去,让她别挂念。”

  说话间,大丫鬟春莺上前递过礼单,齐禄家的忙忙接了,笑道:“谢王妃赏了奴婢这差事,奴婢也好些日子也没给老太太问安了呢。”

  朱氏面上淡淡地,道:“车和跟出门儿的人都齐全了,妈妈这就去吧。”

  见她似是不大高兴,齐禄家的不敢多言,躬腰退了出去。

  院门外候着四个婆子并四个小丫头,皆收拾得十分体面,见她出来了,那领头的婆子便上前陪笑道:“难得跟着老姐姐出趟门儿,若有什么不到的地方,还请姐姐多担待。”

  齐禄家的哼哈了几句应付过去,点手叫过两个婆子并那四个丫头,抬着下巴道:“你们几个跟我去库房领东西,小心着些。余下的两个,去车马房等着。”

  众人齐声称是,分成了两拨,齐禄家的自去领东西,那两个挑剩下的婆子当中,便有一个望着她的背影恨恨瞪眼,直待她们走得远了,方用力朝地下啐了一口,骂道:

  “自个儿不受待见,反倒在我们跟前拿大,什么阿物儿。”

  说完了,仍旧不甘,便又拿胳膊肘捅了捅旁边的婆子,呶嘴道:“水家的你瞧她那个鸟样,是不是我说的那样?”

  那姓水的婆子生得一张圆脸,看着是个脾气好的,此时便劝她:“吴妈妈何必置气?我倒还想着不出门儿呢,这雨下得又大,烤火吃酒哪样不好?”

  那吴婆子一听这话,登时得意起来,把脚一抬,指着脚上的新鞋显摆:“你瞧瞧,瞧瞧我这屐子。这是我闺女仲秋那天去梅氏百货买的,又轻便又不沾水,如何?好看吧?”

  水婆子往她足上端详了两眼,赞了句“果然好看”,又叹气道:“我这孤老婆子又没个儿女,你偏说这个,这是成心让我难受呢么。”

  吴婆子眉眼都活起来了,从里到外透着股子高兴,口中却连声说着软话哄她欢喜,心下得意得要命。

  所谓快乐,不就是“人无我有”么?有个不如自己的在跟前比着,那快乐简直就能窜上天去。

  此刻,看着水婆子那张颓丧的脸,吴婆子只觉心情大好,方才被齐禄家的冷落的些许不快,亦烟消云散。

  一时齐禄家的回来了,礼物也已齐备,她指挥着众人将锦盒放上马车,自个儿亦趾高气扬地上了车,众丫鬟婆子则打着伞步行,一行人来到了朱府。

  朱氏时常遣人过府送东西,那朱家的门房对王府车马早便熟识了,一见那车子临近,不待人吩咐,便忙叫来几个仆役卸了门槛,点头哈腰地将马车让进了府。

  那齐禄家的原就是从朱家出去的,阖府下人就属她混得最好,此时自是高兴,昂着脑袋下了车,那通身的气派比朱氏还足。

  朱底仆役不多,只几名健硕的仆妇迎上来,说着不成调的恭维话。

  齐禄家的挺着胸脯,带上方才那六个人去上房拜见朱老太太,却单单落下了水、吴两个婆子。

  吴婆子也就罢了,她本就与齐禄家的不对付。倒是那水婆子,据说是因为老实过了头,从不懂巴结讨好,齐禄家的约莫是嫌她不晓事,便将她与吴婆子相提并论了。

  两个人在门外站了一会,见院子里空荡荡地,连个鬼影子都没有,唯满地的泥浆随大雨飞溅。二人所站的地方也不过一道廊檐遮头,偏那风又大,携着冰冷的雨丝直往人脖子里钻,没一会儿那身上便凉透了。

第345章 问话

  那吴婆子乃是王府家生子,何曾吃过这等苦楚?

  站了一会儿后,她眼珠子转了转,便撺掇水婆子道:“老姐姐,这雨委实太大了,我记得那边角门的老妈子拿过我两副花样子,咱们去讨杯茶吃可好?”

  水婆子正搓手取暖呢,闻言忙点头道:“那敢情好。只我这会子肚子疼,得先去趟茅房。”

  吴婆子不由笑骂:“真是懒驴上磨屎尿多,偏你这就么多事儿。”

  水婆子被她说得也笑了,啐她道:“你这嘴里真真吐不出象牙来。”

  二人谑笑几句,吴婆子便去门房讨茶,水婆子则沿西首小径出了院门。

  净房便设在墙根儿下,离得不远,水婆子进去后没多久便也出来了,只是,她并未循原路返回,却是自另一头的小葫芦门穿了出去。

  出了院门,她那迟缓的动作突然间就变得格外敏捷,身形晃了几晃,便来到了前院儿东角的一座假山下。

  一个吊梢眉、麻子脸的灰衣仆妇,此时正躲在山石下,探头探脑地往外瞧。

  “怎么找了这么个地儿?”水婆子轻烟般掠了过去,冷着脸问道。

  灰衣妇人原是背对着她的,忽闻身后人声,吓了一跳,待回头看清是她,忙陪笑道:“我这不是怕您不方便出来么,就挑了这里,这里离后院近些。”

  一面说话,一面殷勤地替她拍打着身上的雨星,满脸皆是讨好:“妈妈近来可好?”

  “我还能有什么不好的,每天当差罢了。”水婆子淡着一张脸,不紧不慢挡开她的手。

  灰衣妇人却也识趣,略往后退了退,一双眼睛却溜去了她的衣袖,喉头明显地吞咽了一下。

  “我叫你打听的事儿,你打听到了多少?”水婆子似是感应到了她的视线,故意捏了捏衣袖。

  顿时,从她袖中传出了银角子碰撞的清脆声响。

  灰衣仆妇的眼中立时划过一抹贪婪,笑得越发讨好起来:“妈妈纵使不问我也要说的。前几日确实打听到了点儿事,这才急着请妈妈过来说话。”

  她往前凑了凑,声音压得极低地道:“妈妈从前说过咱们家的几位姑娘不像从这个家里出来的。这话妈妈可还记得?”

  水婆子想也不想地道:“我自是记得。我还记得你告诉我说,这是你们大太太教的好,几个房头的姑娘都在她那里学规矩、学认字。”(见24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