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芳 第60章

作者:须弥普普 标签: 穿越重生

  她滔滔不绝,仿佛对念园不屑一顾,眼下心中全是那小泉汤一般。

  裴继安知道这是不想叫自己觉得抱歉,于是面上带笑地听她说,听完之后,就打发她回去睡觉。

  沈念禾口中应了,却没有立刻就走。

  她观察了许多天,总觉得把不准,今次却是再忍不住,轻声问道:“三哥,你最近有没有哪里不太舒服?”

  裴继安下意识地摇了摇头。

  沈念禾又道:“你老顾着照管婶娘同我,有时候自己不舒服了也不晓得,要不明日我去给你请个大夫回来看一看?这一向外头天气冷得很,又风又雪的,还要老顶着往外跑,就是铁打的身体也受不住呀!”

  裴继安哭笑不得,道:“我没事,也没什么不舒服。”

  沈念禾不免露出几分担忧之色来,道:“我看三哥这几日都累得很,菜也吃得少了,我又帮不上什么忙,只好在一旁干着急。”

  又闲聊一般地道:“我娘从前总跟我抱怨,说爹爹但凡生气的时候,从来不往外发,只一个人躲在书房里头自己闷自己,闷得他难受不说,家里其他人偏还帮不上什么忙,也跟着伤心,倒不如痛痛快快说出来,骂一通,就算事情还是不顺,也解决不了,至少心中能舒畅多了!”

  这话单拎出来听,好似只是说旁人,奈何沈念禾一面说,眼角一面悄悄去瞄裴继安,那小模样欲言又止,显然是想要劝又不好劝。

  裴继安手里还拿着方才抽过来的纸页,本是要收回信封中,此时却是半晌没有动作。

  他现在才后知后觉,发现面前这沈妹妹是认为自己心情不好,又不敢直接问,只好绕来绕去地敲边鼓,先前好似还十分不熟练地逗自己开心。

  裴继安原本听的时候也没什么,此时反应过来,倒是觉得怪有意思的,忍不住笑了起来,道:“我知道了,如果遇得什么不高兴的事情,就来找你,把人骂一顿解气。”

  又说了几句,才哄着把沈念禾送回了隔壁,又催她睡觉。

  等回到自己房里,锁了门,裴继安的面上的笑意都还没有消。

  他低头去看桌上摊开的那一堆信纸,上头写的不是河间沈家行二、行三的那两位许多荒谬行事,就是沈众普未任度支副使之前在其他任上犯的事。

  都是些污眼睛的东西。

  可裴继安看的时候,却再不像之前那样恼火,偶尔见得几处地方,想起方才沈念禾所说的“虫豸”、“蚱蜢”等语,还忍不住好笑。

  想着想着,他索性把桌上的纸推得开来,又放了笔,任由脑子里各色念头胡乱打转。

  他这几天确实在生闷气,可自从父亲亡故,母亲改嫁,他只能一人担起事情之后,因知道一旦生气,只会叫外人看笑话,又叫婶娘担心,再引得谢处耘叫叫嚷嚷吵得很,就再不会在外表露。

  气的是自己多少谋划,被宫中寥寥几下动作,就全数白费了力气,再气沈家那假货什么垃圾玩意,竟也敢冒充念禾,偏偏因那沈众普位高权重,又得上意,最后竟然被他全身而退了。

  气来气去,归根到底是自己没能耐,是以他叫人帮着搜集了许多沈家的事情,打算好好琢磨一回,不能叫这一家好过了。

  然而再如何不好过,至少也是过上一年半载之后的事情了,是以他背地里默默憋火,怎么想怎么咽不下气。

  裴继安从前生气的时候,总要自己怄上许久,才能慢慢好起来,可方才被那沈妹妹进来哄得几句,明明没有说什么,他却觉得心里那鼓鼓的气,仿佛不知什么时候,就被人泄掉了一般,倒叫他空出脑子去想其余事情来。

  ——什么十只老鸡熬半锅汤,那锅比人还高,里头出来的汤哪里有自己熬的香!

第132章 辞行

  过了两天,沈念禾却是慢慢察觉出变化来。

  裴继安依旧同原来一样早出晚归的,也还记得时不时给她和婶娘带些稀罕的吃食回来,无论说话还是行事,面上看起来都同往日并无什么差别。

  可她就是能感觉得到比起前一阵子,他的心情确确实实要好多了。

  然而要说出好在哪里,她又说不出来,只是一种极微妙的,玄之又玄的感觉。

  等到这裴三哥情绪好了之后,沈念禾还能倒回去辨别出来,他之前应该不是不舒服,而是在生闷气。

  这一向没什么惹他生气的啊!

  沈念禾琢磨了两天,得不出什么结果来,只好撂开不管。

  此时自宣县来的书册已经全部卸完,原本雇的车马早接了其他活计先行走了,只剩得他们三个在后头,人一少,做起事情来就快,没花两天功夫,郑氏就把回去的行李收拾好了,又在掰着手指算日子。

  沈念禾只觉得并不着急,毕竟来的时候是为了赶时间,生怕到得限时还筹不够银子,可现在书都卖完了,戴记书铺也早就把账结清,银票拿在手上又不烫手,算着路程,只要不故意耽搁,回到宣县就来得及。

  她劝郑氏道:“咱们也不必那样赶,三哥是正常办差,何苦要自己折腾自己,说不得赶路还要赶出病来,况且他时时在衙门里头,别人都习惯了事事找他,总觉得什么都容易得很,眼下走得久了,才能显出能干来,说不得今后彭知县还能好说话些!”

  郑氏哪里不知道这个道理,叹道:“我倒是不急你三哥衙门里的事情,他从来不用我操心的——我担心的是你谢二哥,那麻沙镇离得近,当日继安说用不得一个多月就能回去,算算时间,眼下早已经到了,他一个人在家里,又是个爱惹是生非的,不知会闹出什么乱子来!”

  再道:“况且眼见就要入春,若是宣州城里郭府那一个借着年节跑得上门,要接他回去,他必定是不肯的,我怕那两个要把家里屋顶都掀了……”

  听得提起宣州城里谢处耘的生母廖容娘,沈念禾也觉得有些难办。

  那一位一看就不是会轻易放弃的人,一直想着把儿子带回去,从前是有郑氏同裴继安在旁边劝着,还能缓和一番,此时两人都不在家,剩得一对俱都不肯让步的母子,不知会吵成什么样子。

  ***

  得了各处的消息之后,裴继安又等了两天,确定再无反复,才去郭府辞行。

  他这一回心中另有计划,只是唯恐再被对方催问有关做官的回复,特地还挑了个大朝会的日子,算着郭保吉应当还在宫中,施施然上得门。

  果然那门房殷勤得很,留他道:“是宣县的裴官人吧?我家大少爷正在府上。”

  急忙把他让了进去,叫在偏厅稍待。

  不多时,郭安南就出来待客。

  两人见了礼,寒暄过几句,那郭安南道谢道:“多亏继安这一处给的《杜工部集》,倒叫我省了不少力气准备年礼。”

  裴继安笑道:“若非当日郭监司帮忙,这书也未必能印得如此顺利——况且今次入京,也全靠监司给的驿券,除此之外,另有上回郭兄帮了舍妹一把,否则这书还不知在何处。”

  又道:“今次这书正好做上回郭兄的谢礼,多亏你出手相助,才叫舍妹脱开身来,不至于被人欺负了去。”

  说完,又从袖子里取出一个信封,递了过去。

  郭安南讶然接过,问道:“这是什么?”

  裴继安就解释道:“那书原是我家妹妹给的谢礼,这礼单上是我的谢礼,单给郭兄的,东西已经放在门房。”

  郭安南越发诧异,然而毕竟不好当面打开看,连忙推得回去,道:“不过是举手之劳,应份之事,况且你我两家如此交情,怎能收这样的礼?叫我爹知道了,多半要教训我不懂事。”

  裴继安笑道:“这是婶娘特地吩咐的,若是郭兄不收,我这一处也难交代。”

  语毕,已是站起来道:“郭兄此处事情甚忙,我就不多耽搁了,况且家中人还在驿站等着,须臾就要出发,等回了宣州,再上门叨扰!”

  他拱一拱手,果然再不多留,转身告辞而去,还特意回头拦道:“留步。”

  裴继安走得快,剩得郭安南一人坐在厅中,想了想,拆开那信封细看。

  他捏着里头薄薄的一张纸,原还觉得没什么,然而见得上头先列了两行蛎房、江瑶、海米、海带等物各一篓,后头就是木瓜、西京雪梨、平乐柿饼、海红等等各两篓,另又有其他东西,其中多是吃食,一一排得下去,竟是把一张纸写得满满的。

  如果是几个月前的郭安南,多半不会多想,可他此时毕竟在清池县做了几个月的户曹官,又被父亲派来京城拜礼,对庶务早有了几分了解,见得这一张礼单,终于觉出有些不妥来。

  这礼,是不是有些太重了?

  他急忙叫人去了一趟门房,居然五六个人跑了好几回,才把东西全数取了过来,摆了小半个厅才摆齐。

  此时父亲郭保吉尚在朝会当中,郭安南便把家中管事的叫了过来。

  对方见得这许多东西,也不由得为之咋舌,道:“虽是比不得珍珠、玳瑁这等贵重的,却全是上好的东西,更莫说眼下正当年关,有钱都买不到,用来做礼最好不过了——昨日官人还嘱咐我,送给曹节度的年礼里要添两篓柿饼,只是今年天冷得早,汴河早早就结了冰,许多东西运送不进来,我着人四处寻了一圈,也只买到富平的,比起这广南西路的平乐饼,差了不止一筹……”

  如果说只是郭安南一个晚辈来京中,拜礼自然不用太重,可是眼下郭保吉被天子急召进京,有他在此处坐着,送出去的礼就要更厚三分。

  看到这许多篓子,那管事的一一翻捡了一回,语气当中都带了几分喜气洋洋,问道:“少爷打哪里弄来的这些个好东西?可叫小的省了一番大力!”

第133章 忐忑

  郭家确实同裴家偶有来往,可那来往只局限于后院。

  郭安南知道继母廖容娘时常送东西去裴家,他自己上次也去过一回,不过主要是为了谢处耘,其实同裴继安此人并没有什么关系。

  可往日所有送的礼加起来,比起今日裴继安给的这一张单子,也是小巫见大巫。

  郭安南听父亲郭保吉说过原本拟要举荐裴继安做官,后来因为各种缘故,最终作罢的事情,此时难免想得多些。

  两家既然并没有多少交情,还送来这样重的礼,就有些不对劲了。

  难道是那裴继安想请父亲给他重新荐官?或是有什么要紧事情想求上门来?

  这东西若是旁人送的还不打紧,可麻烦的是裴继安送过来的,他那一家还扯着谢处耘。

  对于那个继弟,郭安南虽然没有什么恶意,却也没有多少好感,只觉得麻烦得很,同个拖油瓶一般,对待起来轻不得也重不得。

  郭保吉任的是一路监司,手中握有实权,被求办事的时候数不胜数,郭安南在清池县做了这几个月的官,几乎时时被人奉承,自然有了几分警醒,生怕自己不够谨慎,最后叫父亲脸上不好看,是以等到晚上郭保吉回来,连忙把那礼单送了过去,又将白日间的事情简单说了。

  “那裴继安走得快,儿子也不好当场拆他的礼单看,眼下东西都收下来了——也不知道他去哪里寻的这许多,管事的说多是现在有钱也没处买的,儿子怕他那一处是想求什么难得的东西,偏又有那谢处耘在中间杠着,麻烦得很,只好干赶紧来同大人说一声。”

  郭安南问得心中忐忑,却不想对面郭保吉接过他手中礼单,略看了一眼,竟是笑了笑,道:“他说是送给你的,你收着便是,那裴继安上回来寻过我一回,说是你从前帮着搭了一把手,拦了人去抢他那妹妹,心中十分感激,只觉得欠了个大人情,定要快些还清了,不然总是不舒服。”

  说到此处,郭安南也有些感慨,道:“裴家不愧是十代名门,已是到得这般地步,依旧还留有风骨在,那沈轻云送得女儿过来,也算是选对了人家。”

  上回给了那一份奏疏给自己做大礼,今次还送这许多东西过来给郭安南做小礼。

  莫说自己儿子只是拦了一下,算不得帮过什么,便是当真救了那沈家女儿性命,这裴继安帮着未婚妻把接二连三的回礼砸过来,也已经还得够干净了。

  这些个年轻人,醋劲实在太大,熏得人眼睛都不舒服。

  郭保吉实在好笑,本是打算叫管事的去,想了想,索性吩咐道:“你明日跑一趟,把那裴继安叫来,说我有事要寻他。”

  他千里而来,到得京城之后,这几天几乎一时都没有停过,尤其今日下了朝,又被天子留下来奏对了半日,问的话里头除却翔庆军,自然少不得雅州军饷粮秣筹集进度。

  眼下最终的期限已经在即,不少原本信誓旦旦说一定能凑得够数的县镇,前一向又忽然改了口,跑来监司里头同他诉苦,说什么要再宽限一阵子。

  除此之外,还有两三个大县虽然筹够了,却是闹出极大的民愤来,甚至有人牵头要上万民书,好险被压了下去。

  郭保吉到江南西路大半年,又是由武将转做一地监司,正憋着一肚子的力气想要做出一番事情来,偏生过了这许久,依旧样样不顺,今次到得天子面前,竟是找不出什么足以自表的。

  他翻来捡去,发现辖下做得最好的居然是宣县。

  宣县赋税收得最齐最快,役夫也从来没有少过数,另有雅州那一处的粮饷,给裴继安这么一运作,不但把银子筹够了,还将宣县公使库的名号都打了出去。

  等到郭保吉来得京城,才发现原来不过一部书而已,竟是在京中引出这样大的动静,几乎是朝野尽知,实在值得拿来说一说。

  他今日又把裴继安上回送的,在京中发现朝臣奏疏、天子手书、中书批示等等的折子略改了一改,递得上去,果然引得朝中大震,为着此事,政事堂中好几位大臣到得此时依旧还留在宫中商议。

  虽然未有结果,然而可想而知,今次自己已经算立了功。

  这回入京奏对,若无宣县,自己虽然也能过关,却必是没有这般顺利,而宣县的这许多好处,又离不开那裴继安的手笔。

  郭保吉原来就想把那裴继安引至门下,只是因缘际会,两次都没有做成,当时虽是有些可惜,也没怎么放在心上,毕竟不过一个小吏而已,再怎么得用,也无伤大雅。

  直到今日站在文德殿内,他当众出列,照着那折子里头的框架一一陈述,引得百官瞩目之后,终于发觉那裴继安能当大用,必要快些招揽入手。

  郭保吉说风就是雨,吩咐完儿子之后,心中已是在盘算明日见得裴继安,要怎的说服他好生为自己卖命。

  郭安南却是满脸难色,回道:“大人,那裴继安已是回宣县了,今日除却来送礼单,另也是来辞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