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芳 第61章

作者:须弥普普 标签: 穿越重生

  ***

  回到卧房之后,郭安南犹有些魂不守舍。

  他站在桌子边上,半日不晓得坐,只呆呆地立在原地,脑子里头全是父亲方才说的那一句话。

  ——“只觉得欠了个大人情,定要快些还清了,不然总是不舒服。”

  这话同先前裴继安来的时候说的连起来一起看,他忽然发现,原来上回自官驿送来的三十部《杜工部集》,竟是那沈家姑娘给自己的,而不是那裴继安送给父亲的。

  想到此处,郭安南只觉得全身都发起燥热来。

  那沈家姑娘竟是如此惦记自己吗?之前在宣州的时候明明都已是郑重谢过了,送了许多仪礼过来,现在还要继续送一送二,时时给许多东西。

  不过随手帮了她一把罢了,回报这般重,着实有些反常。

  郭安南难以自持地想到前几日,两人在那戴记书铺里头偶遇的场景。

  他想到对方俏生生的脸,看着自己时眼睛都是亮的,那微笑甜丝丝的,简直像麦芽糖一般,能将人融化。

  那沈姑娘待自己这般好……莫不是……对他有意思吧?

第134章 权衡

  郭安南越想越觉得是那么回事。

  他在裴家门口拦的那一下,其实如果认真论起来,根本算不得什么。

  宣县本来就是裴继安的地盘,俗话说得好,县官不如现管,其人虽然只是一个吏员,可在衙门上上下下都吃得很开,听闻连赋税、安防、县学、户籍等等,都由他带着一手操办。

  上回去裴家送礼,才出得巷子,就见得一堆巡铺跑了过去,想来就算河间府那一户沈家来人当真对那沈姑娘用了强,也不可能把人带走。

  可与自己这说不上恩情的举动比起来,沈家姑娘给的谢礼,就实在太过丰厚了。

  要知道一部书里头有二十余册,可现在在京城里头,哪怕只是想要找一册宣县公使库版的《杜工部集》,都几乎难于上天,算得上是有价无市。

  可那沈姑娘竟然特地叫人送了三十部整书过来。

  书的价值还是其次,其中心意,难以估量。

  事有反常即为妖。

  付出的太少,得到得太多,由不得郭安南不多想。

  郭家本就是高门大户,郭安南的相貌虽然并非十分出色,却也称得上端正,何况他自小武艺出众,学问做得也不差,人又沉稳,站得出去,少有长辈不夸的。

  尤其这一二年间,偶有出去应酬,时常遇得异性对自己表露好感,便是在州学读书的时候,也有同窗曾经为姐妹打探过他的婚事,至于家中的丫鬟,其余熟识亲眷,就更不必说了。

  以他的出身、为人、品行,叫人心生好感,实在是很正常一桩事,到得那沈姑娘身上,也是一般。

  郭安南扶着椅子,略为踌躇了片刻,还是走到了里间的书桌前。

  那上边一字排开,立了一部送剩下来的《杜工部集》。

  他伸手抽出最中间留了书签的一本。

  郭安南虽然自小跟着先生读书,又曾去过州学,可他本身对文字之道,其实并没有多少喜欢,是以这一排被外头哄抢的书册虽然都摆在桌案上,却全是合页,白白净净、崭新崭新的,连纸都没有裁开,唯有此时手中的那一册裁了前边两页,都有了压痕,哪怕不用书签也能立时找到,显然这一向时常翻阅——印得正是沈念禾作的“沈氏女自白”。

  他按着书仔细又读了一遍,再读二遍,面上先带着笑,后又微微叹气,继而又笑,复作惋惜之色。

  先前在戴记书铺见得那沈姑娘,又是恬静,又是柔雅,同妹妹全不相同,实在是大家闺秀当有的模样,正正合了他心中所想的将来家室行容。

  虽说出得门后被那外头寒风一吹,他已经很快清醒过来,知道以其家世,断不可能嫁得进郭家大门,可等到回了府里,郭安南还是忍不住把将其人声音、笑容、相貌想了又想。

  尤其后头数日去得几位京中故旧府上拜帖,因是通家之好,有两户还把家中女儿也让出来旁桌隔屏吃饭,见得那许多世交之女,不是看着较为呆板,就是行动间缺少一两分女子纤柔之态。

  偶有好的,不是相貌上稍弱三分,就是相貌好了,又连简单的问好都说得干巴巴的。

  也许是心中早有成见,是以他无论见得哪一个,都觉得不如沈家姑娘来得好。

  可偏偏那一家的门第就是配不上自己家!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比起相貌、性情,自然是家世、门第来得更重要,郭安南是个聪明人,不会为着小儿小女之心,误了自己的前程。

  可正是因为得不到,反倒叫他惦记得更多。

  好容易这两天父亲郭保吉来了,他被带着四处走访,又考又问的,终于把心思收了些,谁知偏在今日遇得这裴继安带着谢礼上门,言语之间,明明白白就是在暗示,那沈家姑娘对自己有意。

  他好容易被压下去的心思,就这般被勾得又重新活络起来。

  若只是一厢情愿,还能忍痛割舍,可眼下明明两下情投意合,叫他怎能放得下?

  可毕竟那沈姑娘是沈、冯两家的后人,不能娶做妻,却又不好当做妾,当要怎么办才好?

  ***

  沈念禾半点也不知道,自己会被人误解得这样彻头彻尾。

  她正被郑氏拖着上街采买东西。

  “来京城这许多天,先被关着在官驿里头,后头又出了那两档子事,更不好出门,我早想给你选几匹好布回去做衣裳了!”郑氏一面絮絮叨叨,一面取了架子上摆的样布在沈念禾身上比划,“在宣县时那些个料子都寻常得很,略好那么一点都难找,哪里像京城里头一般多样!”

  沈念禾拗不过她,只好道:“三哥早间已是说了,等他回来就要出发,咱们不好叫他干等罢?若是误了晚上的宿头就麻烦了。”

  郑氏道:“你这孩子,年纪小小的,怎的顾虑这样多,婶娘想给你选些好布买东西,你还要推来推去的——你三哥今日去的郭监司府上,多半要被留下来说话,不到正午哪里回得来!”

  又悄声道:“我晓得你此时不好讲究穿戴,是以都只选些素色的,女子这样的好颜色,一辈子能有几年?正是穿什么都好看的年纪,你自己懒得打扮,婶娘却是看不过去,正想好好打扮你。”

  她同裴七郎并无子女,偏又是个喜欢孩子的,只是谢处耘同裴继安两人一个闹腾得厉害,不肯给她多管,一个却是全不用她管,好容易遇得一个小姑娘家,正正中了下怀。

  沈念禾心思细腻,听得郑氏这般说,也渐渐回过味来。

  她知道郑氏此时算得上是无父无母,无夫无子,虽有一个侄儿,却时时在外奔波,剩得她一个留在家中,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眼下遇得个外人的女儿,倒是真正当做自己女儿一般来养。

  她不觉暗生悲凉之意,也不再推拒,只笑道:“这又是哪里的话,女子什么时候都有好颜色,就似春夏秋冬一般,各时有各时的美,依我看,婶娘此时正是盛春,顶顶好看的!”

  郑氏好笑地拿手指点了她一下,道:“你个小哄人精,只会在婶娘这一处说好听的假话哄人作怪!”

第135章 防尘

  沈念禾抿嘴笑,也不再作声,跟着拿了衣料一同比划,虽未明言,却是也暗暗选了料子。

  因担心路远不好运送,郑氏不敢买太多,只略挑了三四样,就叫伙计过来结账。

  然而等到两人回到驿站,拆开铺子里送过来的布的时候,她却是有些发懵,把那几匹料子翻来翻去,道:“奇了怪了,怎的多了几色!难道是那店家送错了地方?”

  她是比着沈念禾的样子挑的布料,又想着其母冯芸的事情过去不久,沈轻云又没了,这做女儿的还在孝期里头,不好穿得太鲜艳,是以选的多是水绿、雪青、月白等的素色布,为了好看,还有意找那等颜色浅的。

  沈念禾站在边上,拿手指了指其中朱红、秋香、妃色的几匹布,道:“我在在宣县时就早惦记着,只一直没遇上合适的,有一两回看上眼了,偏偏又穷得很,荷包里没几个钱,今日难得遇得几匹不错料子,正好公使库那印书卖得甚好,三哥提早分了我些银钱,就一气买了——等回去把衣裳做好,婶娘定要穿出来给我好好看看!”

  她笑盈盈的,还不忘卖弄道:“婶娘,这可是我自家赚的钱买的,不是三哥给的零用,你做好之后,可要同他平日里孝敬的分开放!”

  郑氏又惊又喜,嘴里虽是抱怨不休,又说沈念禾靡费,又说她不同自己商议就大手大脚乱买,选的还全是最贵的,最后还特地嘱咐道:“今后再不许这样了,你辛辛苦苦挣钱,好容易得了这一点,正要攒起来将用备用才是,哪里能乱花!”

  然则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抱怨归抱怨,见得这几匹上好的料子,她那嘴巴都笑得快合不拢了。

  两人请驿卒帮忙提了布去后院的马车上,谁知到得地方,却见那马车车厢大开,正围着不少人在搬搬抬抬,而本该在郭家的裴继安却是立在一旁,看着众人把东西搬运上去。

  他见得沈念禾同郑氏过来,又看到一旁驿卒肩上背的布匹,显然有些吃惊,过了一会,复才笑道:“我道是跑哪里去了,怎的买东西不同我说一声,倒叫你们自己辛苦搬回来。”

  又指了指车厢里头,道:“昨日一时忙,忘了说,我叫布庄送了些料子来,等回去了你们再慢慢挑看。”

  语毕,才催着两人快些收拾,只说立时就待要出发了。

  沈念禾同郑氏并无什么要打点的,见得时辰不早,等这一处整理妥当,连忙上了马车,裴继安又去前头驿站里头销了名字,登记妥当之后,复才回来。

  进京时是大车队,沈念禾并郑氏两人一辆小马车,里头虽然只装了半车书,却是缩腿都不太好坐。

  想是见得两人来时太过局促,今次裴继安就不知跑去哪里另找了一辆马车来,这车形制甚大,哪怕最里头放得满满的都是布匹、行李、箱笼,剩下的地方也足够四个人平躺,如果是坐正了,便是装上七八个人也不觉得拥挤。

  沈念禾跟着郑氏整理了一下马车里的东西,腾了一块地方出来,正等着裴继安进来,谁知那一处他上了马车,不知为何,竟是直接在外头坐定了,还不忘转头同她道:“先把车门关了,帘子可以先开着透透气,等出了外城,风尘大了再合上。”

  一面说,一面已是伸手去抓了缰绳。

  沈念禾意外极了,忙问道:“三哥不进来坐吗?”又指了指对面的条凳,“褥子都已经垫好了。”

  裴继安摇头笑道:“你坐你的,别老把腿束着,也放在那条凳上搭一搭,你左手边上的箱笼里有厚毯子,若是坐得疲了,可以铺在地上躺,只小心别被撞了头。”

  又交代郑氏道:“婶娘那炉子里记得添炭,帘子也要留一点缝透气。”

  口中说着,也不要她自己动手,已是自己把那门从外头拉上了。

  郑氏这才想起来,忙同沈念禾道:“早间忘了同你说,来时的那些个车夫另有差事,回去你三哥自家赶车,一路再去临时一程一程地雇人帮忙搭手。”

  沈念禾听她这样一说,顿时也明白了。

  来时是雇的车队,可那车队按日结算,不可能为了他们在京城一直空等着,所以早早接了其他的活走了。

  可愿意从宣县跟着来京城的人好找,自京城回宣县的就难了,是以只好分开一程一程地雇人走,若是雇不到,就只好裴继安一个人先顶着。

  沈念禾虽是没有赶过车,却也知道这事辛苦得很,等到出了外城,只见从早上跑得大下午,也不见有新车夫来帮着换手。

  外头虽是官道,可那路面也有好有坏,时常遇得凹凸不平的地方,又有石子、烂泥拦路,尤其遇得有些地方没有积雪,地面干得不行,因那冷风刮得甚烈,还要卷起满地的扬尘。

  沈念禾中间只开了两次帘子,就被那外头大风喂了一嘴的尘土,呛得直咳嗽。

  她见自己在里头坐着,只被风擦一擦就满脸灰,都不敢想外头赶车的裴三哥会被吹成什么样,忙把车帘放好了,在车厢里头翻来翻去。

  郑氏见她东找找,西找找,半日都不得闲,便问道:“你这是在作什么,那一处有竹篓,小心被竹片割了手!”

  沈念禾头也不回地道:“我见外头风尘太大,三哥怕是眼睛都迷得不好睁,上回不是做了斗笠,我记得好似是带了过来的,就想翻出来改一改,多少能挡挡风。”

  正说着,果然把那斗笠找了出来,又问郑氏道:“我记得前几日上街的时候,婶娘好似买了窗纱,不知放在哪一处?”

  又比划道:“我想着那窗纱十分透亮,好似当日见得有半匹素白色的,在这斗笠下边缝一圈,正好拿来给三哥遮尘。”

  只可惜今次没有买丝绸,不然能把那东西缝在斗笠下头,又不会碍着视线,又能把尘土都拦在外头,更方便好用。

  郑氏听得沈念禾一说,也很快反应过来,把她扒拉到一边,自己上手去翻,然而翻了一会,没找出那窗纱,却是一脸古怪地抽出一匹上好丝绸来。

第136章 牌品

  车厢后头被塞得满满当当的,只是有东西挡着,是以沈念禾先前没有留意,把东西都搬开之后,又被郑氏这么挪来动去,终于露出大半来。

  当中有垒得高高的料子,全是各种颜色的丝绸、棉布、纱布,多是女子所用,也有少量男子用的,有耐放的柑橘、佛手、木瓜等时鲜果子,也有海米、蛎房、江瑶、茯苓等山珍。

  郑氏看着这一堆东西,一时有些不敢动,忙去敲车厢门叫侄儿停下来,问那后头东西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