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霸在古代 第172章

作者:坐酌泠泠水 标签: 爽文 女强 穿越重生

第368章 开米粉铺子

  要是小师妹送了股份给大师兄,情况就不一样了。这门生意相当于大师兄也有一份子。他帮自己的生意打理麻烦,可是应当应份的。

  不光大师兄,师父和二师兄那里也是如此。

  “成吧,我去帮你问问张大人和大师兄。”吴宗道,“另外我也不要占一成股子,我跟大师兄、二师兄一样就成。我们还按原来的规矩每人付你三千两银子做本金,否则可不好意思在你这里拿分红。”

  见赵如熙要说话,他伸手阻止:“你别说拒绝的话。你这铁柜子,赚钱是妥妥的。我们现在才给银子入股,现等着捡钱,已是占了你便宜。要是连本金都不给,那成什么了?”

  “好吧。”赵如熙只得同意,“那你帮我说服张大人和大师兄、二师兄。”

  吴宗用手指遥遥点了点赵如熙的额头:“你就会给我找事儿。”

  他站起来:“张大人事忙,大师兄也不遑多让。一时半会儿找不到机会跟他们说,得有合适的时机。你给我几天时间,有了消息我派人通知你。”

  “不急。不过红口白牙地让人白帮忙,咱也不好意思,师兄您也难张嘴。如果张大人肯答应,我可以让出一成股子,张大人自己拿着也成,大理寺拿着也成。也不需要他们出本金,直接入干股。你看如何?”

  吴宗定定地看了赵如熙一眼,笑了,用手点点她道:“也不知当初师父是怎样的火眼金星,把你个小人精儿给认下。成,我会跟张大人说的。”

  吴宗自己家的庶务不用他打理,但他办案,整天跟三教九流打交道,大致的物价是心里有数的。

  这么个铁柜子,去铁匠铺里打制出来,也就几十上百两银子。那个锁虽然厉害,但只要懂得怎么做,想来成本也不高。整个柜子整下来,满打满算不超过二百两银子的成本。

  可赵如熙要卖八百两,一个柜子就赚六百两。数数京城的豪门世家,几百上千个是能卖得出去的,更不用说外地的客商了。

  一千个铁柜子,就是六十万两银子。一成红利是六万两。放到一般人身上,定然舍不得一成一成红利的往外送。可小师妹张口就送,毫不手软,这份豁达的心胸和精于世故,真不像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

  张常慎或大理寺拿了红利,到时候直接放话说这铁柜子算是张常慎或大理寺的生意,满京城里,还有谁敢往这生意上伸手?便是太子、皇子都得好好掂量掂量。

  舍上几万两银子,多个同盟军和挡箭牌,能让生意安安稳稳地做下去,小师妹的算盘子,扒拉得还真不是一般的厉害!

  谈好事情,吴宗自去想办法,赵如熙这里则开始忙碌着品尝厨子做出的米粉。

  她虽给出了方法,但因为竞争的关系,厨子们想在她这里拔得头筹,就得有自己的思考,依着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尽可能地做出口感和味道最好的米粉来。

  所以他们有的往米浆里掺糯米浆、面浆,有的则在米粉的配料和汤底上做文章。做出来的米粉口感也是千奇百怪,甜的、咸的、鲜的、辣的,花样百出。

  当然,能呈到赵如熙面前的,必然是厨子自己试吃过,感觉不错的。太难吃或不能入口的,在厨子那关就直接毙掉了。

  赵如熙不光自己尝,还让青枫、点绛和周春、李嫂子一起尝。感觉味道不错的就记下来,把自己的品尝体验写出来。

  最后大家选出了一份口感最好的米粉。

  “你让他们做出来晒干,看看干米粉的口感如何。如果可以,就用这个方子。”赵如熙道。

  “至于配料或方子,我提个想法,你让他们再试。”赵如熙道。

  为了在她这里得个好,那些厨子可是用尽了方法让配料或汤底味道达到最好。

  但做生意,必然考虑到成本问题。那些放了海鲜、羊肉、牛肉做底料的办法,即便味道好,却是不能选的。

  除了成本,便捷性也要考虑。太繁琐的做法也不适合大批量经营。

  古人的思维往往受本身见识所局限,赵如熙前世吃过见过的好东西太多,这时候就要在口味上给他们指明一个方向。

  “你让他们用香料熬出卤水,要咸、鲜、香。只需要放上一小勺,就能让碗里的米粉香喷喷有味道。而用这卤水卤出来的肉,可以切了铺在碗上,一碗几片卤肉。”

  她要让厨子们做出前世她吃过的桂林米粉的卤粉味道来。

  “是。”周春去传达。

  在又尝了各种各样的卤水配制的米粉后,赵如熙终于把前世的味道找回来了。

  “这碗,你让他配上油炸的花生、黄豆、炒过的酸豆角,葱、香菜来一点,口感会更丰富。可以把猪肉用油炸过跟卤菜一起做配菜。”赵如熙把最后的配料给出,这碗卤菜粉就算是做好了。

  “另外做一份汤菜粉。用海鲜、羊肉、牛肉做底料成本太高。我教你个法子,让庄子上的小子们去摸田螺,拿那田螺来熬汤,再放些猪骨,这样的汤,鲜美程度也不比海鲜差,成本却可以忽略不计。成本降下了,米粉的售价也往下降,生意自然就好做了。”

  “姑娘,你实在是太厉害了。”周春佩服的不行。

  等生米粉晒干,赵如熙吃过感觉口感更好,跟生米粉相比味道不差,还多了一点嚼劲,她终于满意了。

  她吩咐周春:“你让所有的厨子都学会这干米粉的做法。然后去庄子上,让妇孺们报名,每人一天给十文钱工钱。每个厨子名下配十个妇孺,让厨子指挥这些妇孺做出合格的米粉来。哪组做得又快又好,给十两银子的奖励。至于如何分配,你斟酌就好。”

  “是。”

  “另外你再去买四个铺子。加上原来的两个,我要在城里开六个米粉铺,这些厨子各管一个。不光卖米粉,还可以卖他们原先拿手的点心。利润可以给他们分成。你在咱们的人里找六个能管事和管账的人去,再在庄子上的妇孺里,各组挑两个能干去店里帮忙。”

  又一桩生意可做,周春只觉满心都是兴奋,答应的声音都大了不少:“是,姑娘。”

第369章 定海神针

  想想这摊子一铺开,人似乎又不够用了。

  赵如熙叹了口气,对周春道:“再买四十个人吧。要求仍跟原来的一样。这些事交给你办,最后挑人的时候我出个面即可。买回来之后,仍扔到庄子上训练半个月。”

  “另外你看看谁能干,提两个副手上来帮你。否则你也忙不过来。”

  “好的,姑娘。”

  周春原来被赵如熙买下时,心里还忐忑不安。后来一接触,发现主人品行、性格都还不错,也不是那等糊涂人。他虽放了心,却也没觉得赵如熙能干出什么大事业。

  他觉得,他作为赵如熙的管事或管家,最多帮她看管一下田庄、铺子的情况。

  谁知道不过短短的一两个月的时间,赵如熙的事业就做得这样大。三个作坊的前期筹备他没有参与,没有发言权。但这米粉铺子,他可是从头到尾参与进来的。

  他以前在原主人家里,见识也不算小。他觉得现在的主子即便是个小姑娘,但无论是头脑、见识、眼光、胸襟,一般世家里的老爷、少爷都比不了。

  自家姑娘还这么年轻,小小年纪都有了这样的成就。人的一辈子那么长,她还不知道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呢。

  而他作为她的左膀右臂,也一定能随她站在更高处。

  这么一想,他越发兴奋。本来周春是十分沉稳的性格,这会儿都跟打了鸡血一样,走路都是带风的,兀自去张罗赵如熙交待的事。

  赵如熙站了起来,让青枫出去买了几大食盒的点心,领着青枫、点绛和马午时去了撷宝斋。

  “哎哟,赵姑娘,您好久没来了。这段时间我看您可忙了。”汪掌柜还是那副热情的样子,不过态度比起以前来更加恭敬。

  最开始的时候是因为赵如熙画的首饰图很出色,后来是因为自家县主和镇南王妃的看重。现在他对赵如熙恭敬,是因为赵如熙的本事。

  赵如熙跟汪掌柜寒暄了几句,便问他道:“史超和蒋振江两人在您这里表现如何?”

  史超和蒋振江是她买下来的那批人中的两个。赵如熙看他们头脑灵活、能说会道,待人接物很有一套,人品也过关。在军训结束后,她便将他俩送到了汪掌柜这里来,让他们跟着汪掌柜好好学学。

  虽说绥平伯府也有几个铺子,自家的掌柜带他们更尽心,也不必麻烦外人。但绥平伯府的那些粮米铺子,面对的客人都是小老百姓,每日里买个几升几斗米,实在没什么好学的。

  她要开的无论是首饰楼还是保险柜铺子,面对的可都是达官贵人。对方是什么身份、什么脾性,有什么喜好,面对他们要如何说话,怎样才不踩雷区,接待他们的掌柜的都得知道。

  不知道如何讨好客人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不要得罪人。

  否则她这里拼命地避雷,结果她的掌柜不停地在背后踩雷,替她得罪京中豪门权贵。那她和绥平伯府的人,就算有九条命都不够霍霍的。

  于是在跟萧若彤商量过后,她便厚着脸皮把两人送到汪掌柜这里来了。

  汪掌柜笑呵呵地道:“他俩挺勤奋好学的。我教他们的东西,他们即便当时记不住,也会用笔写下来,过后再温习。等第二日我问他们的时候,他们都对答如流。”

  他朝赵如熙竖了个大拇指:“赵姑娘算是找对人了。”

  赵如熙笑笑没有说话。

  做笔记这个习惯,是她让马胜在军训时,对所有下人培养起来的学习习惯。

  人笨,记性差没关系,关键是你得勤奋,你得有积极学习的态度,有一颗热爱学习的心。

  勤能补拙,这绝对是至理。

  “他们心眼活络么?遇到事情能不能灵活处理?”赵如熙又问道。

  “还好。”汪掌柜道,“史超为人活络,遇事能灵活处理;蒋振江就差一点。但蒋振江也不是没有他的优点,他要比史超更稳重。他大概也知道自己这一缺点,遇到事情都会来问我。”

  汪掌柜大概对两人都挺满意,生怕赵如熙听了自己的话后对他们两人的印象不好,补充道:“总之这两人都是很不错的,做掌柜还是没问题的。”

  赵如熙笑着拱手:“汪掌柜要是觉得没问题,那就肯定没问题了。您觉得他们现在能用了吗?我的店铺马上就要开张,正缺掌柜。只是这两个店都很重要,不容有失。有些人有些事一旦处理不好,就容易给我招祸。说实话,用他们这两个生手,我这心里不大有底。”

  汪掌柜脸上的笑容敛了起来。他抚着胡子皱着眉沉思了一会儿,对旁边的伙计做了个手势。

  那伙计立刻把文房四宝拿来,铺了纸磨了墨。

  汪掌柜提笔写了两行字,将纸递到赵如熙面前:“我做了一辈子的掌柜,也认识几个外头的好朋友。这两个人里,胡明达曾做过大银楼的掌柜;宋卓年轻时去过江南做掌柜,四十岁后回了京城,自己开了绸缎铺。”

  “他们两人能力都很强。只是现在老了,六十多岁了,家中儿孙不让他们太操劳,便在家里含饴弄孙。赵姑娘如果愿意,倒可以亲自上门去请他们出山。也不必他们处理店里的杂事,只是坐镇,在史超和蒋振江两人有无法决断的时候指点指点,起个定海神针的作用,想来还是可以的。”

  他笑道:“他们忙碌了一辈子,乍一闲下来,就浑身不自在。想来你以这样的条件请他们,他们还是很乐意来的。”

  “太好了。”赵如熙站起来,给汪掌柜行了礼,“汪掌柜大恩,如熙感激不尽。”

  汪掌柜唬了一跳,连忙避开。

  他是镇南王府的奴才,赵如熙是跟萧若彤相同地位的勋贵小姐。他自然是不能受赵如熙的礼的。

  他也知道赵如熙明白这一点。而她心里清楚却还给他行礼,这叫他心里十分受用。

  只是样子还是得做出来。

  他敛了笑容,板着脸嗔道:“我帮姑娘大忙,姑娘不说感谢我,反而对我行礼,这不是折煞我吗?”

  赵如熙笑嘻嘻地摆手:“好好好,下回不这样了。”

  汪掌柜这才反怒为笑。

第370章 皇上入了股

  赵如熙道:“我这么冒冒然上门去,两位老掌柜怕不是要拿大扫帚把我赶出来呢。所以一事不烦二主,还得劳烦汪掌柜写两封信送到他们手上,帮我说说情,拜托拜托。”

  原先赵如熙在撷宝斋画图,汪掌柜跟她相处的时间比起自己的正经主子萧若彤还长。

  赵如熙这人情商又高,会说话,小嘴儿跟抹了蜜一般,在汪掌柜面前常作小女孩儿的娇憨状,为人处事却又极为老道,深得汪掌柜的喜爱。

  两人有这么一番交情在,镇南王妃特意派人来交待过,汪掌柜又极看好赵如熙的前程,自然十分乐意帮她一把。他既已提起胡宋二人,便也不差这两封信,当即叫人磨墨,提笔写了信,让伙计送去。

  “等明日他们送了信来,没表示拒绝的意思,你就可以备礼上门相请了。”汪掌柜道。

  “多谢多谢。”赵如熙从青枫手里拿过一个食盒,“知道您爱吃京城馔玉斋的鸳鸯卷和杏仁酥,这是我特意让人去买的。您尝尝。”

  “哎哟,还是你掂记我。”汪掌柜笑眯了眼。

  他可看到了,赵如熙来的时候,丫鬟手上提着两个大食盒和一个食盒。大食盒里的点心肯定是给店里伙计的。小食盒里的点心,则是赵如熙特意让人去馔玉斋买给他的。

  他虽是个奴才,可做了这么多年掌柜,自然不差这口吃的。难得的是赵如熙的这份心。

上一篇:撩神

下一篇:重生后我竟然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