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霸在古代 第224章

作者:坐酌泠泠水 标签: 爽文 女强 穿越重生

  要是第一、第二场都能得第一,那么县案首就稳稳是她了。

  现在听到说赵如熙是第二名,三人难免有些失望。

  想起女儿前日说的话,老夫人叹了口气:“这些人,还说要公平竞争,结果却有意打压咱们熙姐儿。这天下就没有真正的公平。”

  朱氏道:“上一场他们不是说不服,要求看试卷吗?这一场我倒希望有人也请求看试卷呢。要是贴出来的试卷上,第一名不如咱们熙姐儿的,不知大家会是怎样一个表情。”

  “哼,这一回他们肯定不敢贴出来。”老夫人冷哼道。

  赵如熙正从外面进来,听到两人的对话,不由笑了起来。

  “你们就这么肯定我比第一名的考得好,只是被打压才屈居第二。而不是人家是真正比我考得好吗?”她笑问道。

  “也有这种可能。”一直没作声的赵元勋赶紧道。

  他跟老夫人和朱氏一样,相信赵如熙是最棒的那个。之所以只得了第二名,就是被有意压了下来。

  但他不能让女儿这么想。

  要是赵如熙觉得她没了指望,第三场随便考怎么办?

  “不管怎么的,第三场你都要好好考,考出最好的成绩。他们有意打压你,和你真的技不如人,区别还是有的。这世上可不缺明眼人。”他鼓励女儿道。

  朱氏也反应过来了,道:“你爹说得对。你要是不如他们,他们就会心生不屑,觉得女子终究不如男人。可如果你比他们强,他们是耍了小手段才得的第一名,恐怕要心虚一辈子。”

  赵如熙点头:“爹,娘,你们放心吧。女儿傲气着呢,怎么可能轻易对现实低头?我肯定全力以赴。”

  第三场考试是从四书五经中选两段话,让考生写两篇三百字左右的策论;另外还要写一首诗,做两道十分基础的算学题。

  这种题目的判卷就很主观了。

  同样的一篇文章,有人喜欢得不得了,有人却嗤之以鼻。这就跟吃菜一样的众口难调。

  赵如熙从考场回来,对这次的名次就不抱希望。不是她考得不好,而是觉得京城府尹肯定要压她的名次。

  果然,放榜出来,她只得了第七名。

  因为赵如熙前段时间的名声鹊起,关注这场考试的人很多。除了跟她关系密切的那些,还有谨妃、平阳郡主。除此之外,皇上也关注了此事。

第470章 能否张贴试卷?

  尚德长公主倒没有多想,虽说她也很期盼赵如熙场场第一名,但竞争太大,而且京城府尹是个保皇党,并不属于几位皇子的任何一个派系。赵如熙考出这个成绩,她就觉得赵如熙在策论或做诗上的水平或许还不够,抑或是不对京城府尹的口味。

  虽说最后的名次还没出来,但赵如熙的名次绝不会差,绝对在五名之内。尚德长公主对此也很满意了。

  不说北宁女子书院,便是京城女子书院的学生都没考过这样的好成绩。

  所以在第三场的名次公布的当天,尚德长公主便让人把字帖送到了绥平伯府。

  为表示对赵如熙的欣赏和尊重,送帖子的是尚德长公主的贴身嬷嬷殷嬷嬷,是她身边极得力的一个心腹。

  “长公主听闻知微姑娘考得好,心里十分高兴。她说姑娘为书院长了脸,而这本字帖放在她身边也是浪费。姑娘既喜欢书法,便将这本字帖送予姑娘,以示嘉奖,也让好东西各得其所,不至于明珠蒙尘。”

  赵如熙一看这字帖,喜欢得不行。

  她有钱之后,也叫人四处寻摸,想买一本明苍大师的字帖。无奈明苍大师的字帖并不外送,除了他亲近的弟子和家人、朋友,外面根本没有。

  所以她只能偶尔去蹭一下萧若彤的字帖看看。

  萧若彤对那字帖也极宝贝,即便跟赵如熙亲如姐妹,字帖却是不外借的,只能是赵如熙去她那里的时候,拿出来给赵如熙看一看。

  萧若彤倒是隐晦地提过,如果赵如熙想要她师父的字帖,她可以替赵如熙去求一求。

  可珠玉在前,秦喆虽也被称之为国手,但他并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字比明苍大师的还是稍逊一筹。赵如熙更想要的是明苍大师的字帖,而非退而求其次。

  再加上赵如熙也知道康时霖和秦喆互相看不惯。要是她去求了秦喆,结果秦喆因康时霖的关系拒绝了她,她岂不是让师父白白在秦喆面前矮了一头,丢了面子?

  所以她当时跟没听懂萧若彤的话似的,算是也隐晦地拒绝了萧若彤的提议。

  之后萧若彤再没提起这事。

  现在尚德长公主把明苍大师的字帖当成奖励给她,赵如熙自然高兴得不行。

  她朝北宁的方向行了一礼,对殷嬷嬷道:“这礼物实在贵重,我受之有愧。只是这是我一直求而不得的东西,确实很想要,所以我也不矫情地拒绝了。你替我多谢长公主。过两天县试放榜之后,我也会登门,亲自向长公主道谢。”

  两人又寒暄了两句,殷嬷嬷告辞出来。

  由绥平伯府的管事嬷嬷阮嬷嬷领着,一行人正要往垂花门而去,就有一个丫鬟过来,对殷嬷嬷道:“我家夫人有请嬷嬷到内厅里叙话。”

  殷嬷嬷以为是绥平伯夫人想要对长公主表示感谢,便跟下人去了。

  到了内厅,朱氏在门口相迎。

  待殷嬷嬷见了礼,朱氏道:“嬷嬷如果不是特别着急赶回去的话,还请坐一坐,我有话要跟嬷嬷说。”

  殷嬷嬷心里纳闷,遂在下首坐了,对朱氏道:“夫人请说。”

  朱氏沉吟片刻,道:“我听说,北宁书院教四书五经的夫子也是大儒。不知他们对我家熙姐儿以往写的文章和诗评价如何?”

  尚德长公主只是在北宁女子书院挂了个名头,并不具体管事。这话要是问崔夫人或她身边的丫鬟嬷嬷,倒还知道。殷嬷嬷却是不知道的。

  殷嬷嬷把这个情况跟朱氏说了,对朱氏道:“实在抱歉。如果夫人想知道,老奴回去后让崔夫人的人再来给夫人回话。”

  朱氏摆摆手:“这就不必了。我只是心里纳闷。因为我听说,我家熙姐儿的文章和诗在书院里是总得夫子们的赞赏,说她眼界宽阔、笔锋犀利,不输男儿。而这次县试,第三场她却只得了第七名。我也不知是不是不合京城府尹的口味,还是府尹觉得她是个女子,不应该压在男子头上,故意把她的名次往后移,好不让她成为案首。”

  “考第一场的时候,她得第一,还有许多考生不服,嚷嚷着要看试卷。后来衙门把试卷贴出来,大家才心服口服。我在想,既如此,为何不公平到底,他们也把第二、第三场的试卷张贴公示,以示公正呢?”

  说到这里,朱氏就目光殷殷地看着殷嬷嬷。

  殷嬷嬷也听明白了朱氏的用意,心里震惊之余,对朱氏佩服不已。

  朱氏能看到这一点,并委婉地提出这个建议,就是个极厉害的人物。更难得的是她对女儿的一片维护之心,敢壮着胆子跟尚德长公主提这样的要求。

  插手科举之事,是大忌,尤其是尚德长公主这样的皇族女子更是不能沾手。但朱氏提的这个建议却又极合理,别人要指责尚德长公主,也拿不出理由。

  她道:“夫人之意,老奴听明白了。老奴会将夫人的话禀报长公主的。”

  她站起身来:“如果夫人没有别的事要交代,那老奴就告辞了。”

  “多谢嬷嬷,劳烦嬷嬷走这一遭了。”朱氏示意了周嬷嬷一下。

  周嬷嬷递了一个荷包给殷嬷嬷,笑道:“我送嬷嬷出去。”

  殷嬷嬷担心朱氏给太贵重的礼,到头来尚德长公主并不愿意插手此事,她不好对朱氏交代,跟周嬷嬷出了厅堂,到外面她特意看了一下荷包里的东西。

  见里面装的是一块玉佩,质地虽不错,却也不到很贵重承受不起的地步,她思忖片刻,便没有再还给周嬷嬷。

  以她对尚德长公主和崔夫人的了解,这件事,她们还是会插手的。

  果不其然,她回到北宁将这些话跟尚德长公主一说,尚德长公主的眉毛就皱了起来,吩咐下人道:“去请崔夫人过来。”

  崔夫人到后,尚德长公主又让殷嬷嬷将朱氏的话复述了一遍,问道:“你觉得有没有这种可能?会不会是他们真的压制了知微?知微平时的文章和诗,夫子们是如何评价的?”

第471章 阻止

  崔夫人当年也是名震京城的大才女,论才学也不比京城的一些大儒差,能力也不错,否则尚德长公主也不会请她来主持打理书院。

  而因为打理书院,崔夫人对每一次科举考试的题目和文章也是很关注。尚德长公主相信她对文章和诗的好坏有一定的判断。

  “评价是很高的。”崔夫人道,“也不知知微小小年纪,眼界为什么那么开阔,看问题也很深刻,往往一针见血,有独到的见解。每每看她的文章,都能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夫子们看她的文章,常常拍案叫绝。”

  说到这里,她就没有再说别的了。

  她只陈述事实,其他的事,不是她能插嘴的。

  尚德长公主听了崔夫人的话,点了点头。

  她蹙着眉头,手指在扶手上规律地敲着,望向前方的目光没有焦距。

  熟悉她的崔夫人知道,尚德长公主在一些大事上无法决断时,就会无意识地做这么一个小动作。

  她坐在一旁,连呼吸都放轻了,生怕影响到尚德长公主。

  过了一会儿,尚德长公主站了起来:“我进宫一趟。”

  找人去府衙要求张贴试卷,这虽是一个好办法,但有些事,做过了就会留下痕迹。

  一旦有人拿这事来做文章,说她一国公主,不守本份,插手科举考试的事,不管她提出的要求再合理,后果都很严重。

  主宰这世界的是男人,无论皇帝还是王公大臣都是男人。平时他们各自为阵,矛盾甚深。可一旦有女人将手伸进他们主宰的领域,他们就要把这个异类撕得粉碎。

  除非这个女人很厉害,能直接掌握他们的生死。

  当年圣耀皇后做了多少事,皇帝能坐稳皇位可以说有一半是圣耀皇后的功劳。可她最后还是有许多事情没法做到,大至她自己坐上皇位,小至女子的继承权等等。

  现如今尚德长公主叫人在科举考试上闹事,不管她有没有理,这都触犯了男人的利益,他们会群起而攻之。“公主干政“的大帽子就会扣到她头上。

  况且,就算张了榜出来又如何?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谁又能说赵如熙的文章就一定比前六名的强?县试本就是依照县令或京城府尹的喜好而定的。他定谁是第一,那谁就是第一,这就是县试的规矩。便是皇上,也不能对此说什么。

  而其他的考生,就算觉得赵如熙的文章和诗好,也不会承认,去打府尹大人和前六名的脸。

  京城府尹敢这么做,想来已是把这个问题想得透透的了。

  第一场他没有压制赵如熙,给了她第一名;第二第二名,第三场第七名,最后赵如熙的名次也能保证在前五。在皇上和所有朝臣们看来,这已是很给了她尚德长公主和枯木先生、知微居士的面子了。一个女人,再如何厉害,也不能压在男人头上,这是原则问题。

  京城府尹既给了面子,如果她去闹,那就是无理取闹了。

  理是这么个理,但这个闷亏,尚德长公主怎么都咽不下去。

  其他的她做不了,但进宫去给这个京城府尹上点眼药,她还是能做的。

  她走出厅堂,正要下台阶,就见下人领了几个人匆匆进来,为首的正是赵如熙。

  “长公主殿下。”赵如熙看到尚德长公主,连忙停住脚步,行了一礼。

  “你怎么来了?”尚德长公主纳闷道。

  刚刚殷嬷嬷还转告了赵如熙的话,说她会在张榜之后再来道谢。怎么隔了一会儿就看到了赵如熙?

  赵如熙苦笑:“殷嬷嬷走后,我才知道我娘跟她说了什么,就赶紧过来了。”

  阮嬷嬷是绥平伯府的内管事,能在一众女仆中爬到这个位置,不光是她精明能干,还有审时度势和溜须拍马的能力。

  赵如熙从二房嫡女变成大房嫡女,又从被排挤的外来人口变成绥平伯府的实际话语权者,阮嬷嬷都看在眼里。她要奉承巴结的重点对象,自然从老夫人、朱氏变成了赵如熙。

  只是赵如熙平时太忙,早出晚归,回到家后也都是吃饭睡觉,阮嬷嬷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去赵如熙面前刷好感。

  朱氏在殷嬷嬷面前说的那番话,虽说是为了赵如熙出头,但阮嬷嬷还是觉得这件事得让赵如熙知道才好。

  赵如熙给老夫人、朱氏分析的那些朝堂上的事,朱氏她们虽不会对下人说,但说话间有时候会无意中提及,说赵如熙对朝堂上的了解比好多男子都还强上几分。

上一篇:撩神

下一篇:重生后我竟然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