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霸在古代 第223章

作者:坐酌泠泠水 标签: 爽文 女强 穿越重生

  男子县试,虽然可以先交卷,但需要在衙门外面等够十人才可以放行。女子考生本就少,自然不存在这种问题。

  赵如熙直接出了院子,寻了在那里等候的青枫等人,上了马车:“回家。”

  府里,老夫人等人正在家里为赵如熙担着心呢,见她早早就回来,都吃了一惊:“怎么回得这么早?”

  “做完就回来了。”赵如熙道。

  三人互看了一眼,也不敢问考得如何。

  朱氏道:“累了吧?快去歇歇。厨房里炖了汤,我让人送到你院里去。”

  看着赵如熙回了修竹院,老夫人问赵元勋:“靖安和许家的那个哥儿也都去考试了吧?他们都还没回来?”

  “没回。”赵元勋道,“我派了小厮去考场那边探听情况,小厮都没回来。”

  老夫人就有些担忧。

  朱氏笑道:“咱们又不用熙姐儿考上秀才减免赋税、光宗耀祖,考得怎样又有什么关系?”

  老夫人听到这话,一下子放松下来,笑道:“是我魔障了。”

  隔了好半晌,去探听消息的小厮才回来,道:“咱们姑娘是真厉害,比男子那边第一批放行的还早上许多呢。姑娘肯定是有把握才那么早交卷,明日定然高中榜首。”

  明知小厮是为了奉承和讨个好口彩才这么说的,老夫人还是赏了他。

  第二日放榜,赵如熙派了马午时去看榜,老夫人、赵元勋这里则仍派了那个小厮去。

  这小厮确实是个机灵的,为了赏钱也是很拼。他在人群里钻来钻去的功夫比马午时厉害,看了榜后跑得也比谁都快。

  一进门他就嚷嚷道:“老夫人、伯爷、夫人,恭喜恭喜,姑娘高中榜首。”

  这下赵元勋等人惊着了。

  赵元勋问道:“你可看清楚了?”

  “看清楚了,上面第一名,明明白白写着姑娘的名讳。”

  赵元勋不敢置信回头看向赵如熙。

  赵如熙也有些意外。

  她对自己的考试倒是有信心。毕竟这次考试考的都是死记硬背,阅卷官批改的时候不会掺杂主观看法,对就对,错就错。而她自己考的时候就知道写的都是正确答案。

  但能考第一,还是不可思议。

第468章 各方反应

  要知道,天下聪明人不止她一个,人家研读四书五经的时间更久。这样的试卷她能考一百分,其他人也能。即便不多,也总有一两个。

  把她选做第一,除了她的试卷上的字写得更好以外,莫不是县令觉得她的画得了圣上的青睐,通过她来拍马屁?

  县试的试卷判卷不如乡试、会试那么严格。没有糊名,也不会誊抄。考生如果提前交卷,县令或京城府尹看了试卷觉得好,当场就判过了。

  她去年年底参加绘画比赛,要是不出事倒也罢了,即便拿了第一,也只是圈内人知道;最多认识她的人会恭喜一句。

  可因为梅中君师徒俩闹场,这件事传得人尽皆知。随之而来的就是赵如熙也声名鹊起。跟她绘画比赛第一名的消息一起被传的,还有她的画早就以无名氏的身份被谢公公以二万五千两拍下,早就送入皇宫,获得皇上喜爱的消息。

  因此她现在名声很响,大家都知道皇上极为欣赏她的画。

  京城府尹想通过她隔空给皇上拍个马屁,也是可以的。

  思及此,她摇摇头,对祖母、父母道:“这只是第一场,后面还有两场。论背书,我不比别人差。但要是论起别的来,却是不如别人的。毕竟我才研读四书五经半年,也没去研究县令的喜好,写出来的文章未必入得了府尹大人的眼。”

  “再者,第一场给我个第一个倒也罢了。县试的第一名,必不会是我,否则置天下男子于何地?这个第一名,不过是给皇上的面子罢了,不必太在意。”

  县试要考三场,隔天一场。最后的名次要综合三场的成绩来定榜。所以第一场拿个第一,不代表她就是案首。

  京城府尹即便要拍皇上马屁,也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把个女子取为案首,将一众男性压在下面。

  能在第一场定她为第一,也算是他胆子大,敢“富贵险中求”,兵行奇招了。

  “外面有什么言论,也不必去听。最后案首不是我,这些言论也就慢慢消失了,所以也同样不必在意。”赵如熙又道。

  看她听到自己考了第一名,还能这么冷静地分析局势,毫不犹豫地给家人浇了一盆冷水,三个长辈和赵靖泰对她再服气不过了。

  朱氏又有些好气,又觉得好笑,道:“什么都想这么明白,你可少了多少乐趣?管它最后案首是谁,你第一场考了第一,不该好好高兴高兴吗?”

  她一挥手:“行了,我们知道了。你赶紧回去歇息去,这些你都不用管了。”

  见赵如熙果真回去了,她摇摇头,转头问小厮:“二少爷和许家少爷考了什么名次,你看了么?”

  小厮为了赏钱可是拼了老命,哪里会漏了这个。

  他点头道:“小人看了。二少爷是八十八名,许家少爷是四十五名。”

  赵元勋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县试录取的人数不多。一般的县,依人口多少,录取人数为三、四十到五、六十不等,再多也没有了。

  京城人口多,历年录取的人数都在八、九十左右,绝对不超过九十去。

  赵靖安这个名次,就很危险。

  “这才第一场,不打紧。后来安哥儿要是考得好些,就没问题。”朱氏安慰道。

  还没分家前,赵靖安虽也跟先生学习,但那时也没想着要走科举的路子。

  要知道十年寒窗苦读,熬到二、三十岁,最后即便考上了进士,也只能做个八、九品官,往往还要外放做知县。

  勋贵子弟在家锦衣玉食,哪里愿意外放?而在京城做官,不说根本没地方安插,即便安插进去了,也是做个最底层的芝麻官,谁都能差使的那种。

  倒不如一开始就通过家里的人脉,十六、七岁就找个差事干着。要是能干的话,也不是不能爬上去。

  做官嘛,说到底还是能力最重要;其次是人脉和靠山。至于举人、进士这些文凭,不过是寒门子晋升的渠道,勋贵子弟可有可无。

  所以赵靖安没想着科举,念书难免松懈一些。

  后来分家,赵靖安因为他娘的死,浑浑噩噩了一段时间。好不容易振作起来,这才拿起书本念书。

  但开始他是闭门造车,一个人在家里死读。后来才去了族学。现在能考出现在这个名次,已算是不错了。

  赵元勋也知道这一点。

  他点头道:“他年纪还小,不着急。今年擦个边,不行的话,明年一定没问题。”

  他又问了族学里几个学生的名次,发现有些人考得不错,这才把小厮打发走了。

  马午时回来得晚,大家照例问了他一通。发现前面小厮报的名次跟马午时的一样,没有错误,这才给了小厮一个丰厚的大赏,乐得小厮合不拢嘴。

  朱氏回了自己院子,又悄悄把那小厮叫来,吩咐他道:“你再出去,看看外面人对姑娘这第一名是怎么议论的。”

  赵如熙虽说不用在意。但她这个做娘的,哪能不管?要是有人特意抹黑女儿的名声,她可不会坐着不动,任由别人乱说。

  小厮出去了快一个时辰,这才回来,禀道:“开始好多人跑到府尹衙门口,抗议说不服,说他们寒窗苦读十年,怎么可能比不上一个女子,要求看试卷。京城府尹便把前十名的试卷贴了出来,派衙役守着。”

  “那些考生看了姑娘的试卷,发现不光没有任何错误,便是字都写得极漂亮,没有一点潦草的地方。又因为是鹤友先生督考,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的鹤友先生不可能让姑娘作弊,大家这才心服口服,都道:‘不愧是知微居士,不光画画得好,连四书五经都读得比我们通透。’再没了半点不服。”

  鹤友是秦喆的名号。

  他自己气质若仙,便也当起了仙人,在他的住处养了不少的鹤。遂自取名号为鹤友。

  朱氏听到前半截,整颗心都提起来了;直到听到最后,这才放下心来,浑身舒坦。

  “哼,一群大男人,考不过我女儿就想使小手段,看被打脸了吧?”

第469章 继续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她还是忍不住,去了老夫人那里,把这事跟老夫人说了,遇着赵元勋又跟赵元勋说了,一家人极为开心得意。

  康时霖也很关心徒弟县试的成绩,早派人去看榜了,听得第一名,老怀大慰:“哈哈,还是我老康独具慧眼,收了这么个徒弟。”

  崔夫人要是听到这话,肯定会给老先生一个白眼。

  当初要不是她机智,康时霖或许会收赵如熙为徒,但不会那么早,没准被别人抢了去也不一定。

  不过崔夫人此时可顾不得这些,她一早就派了人去榜下守着了,榜单一张贴,她家下人就去了北宁报喜,崔夫人听到消息后欢喜得不知如何是好,立刻乘车去了尚德长公主那里,把这个喜讯亲自告诉了她。

  “幸亏这孩子没被谨妃抢去,实在太给我长脸了。”尚德长公主道。

  “不光给咱们长脸,也给书院其他学生树立了一个榜样。”崔夫人道,“知微凭着自己的本事,现在也是清流名士了,走出去谁敢小觑她?鹤友先生之所以去做这个督考官,未必不是欣赏知微的画。”

  “由此可见,女子也是能做出一番成就的,也能凭自己的本事受人尊重。而不是妻凭夫贵,母凭子贵,永远是男人的附属。”

  尚德长公主点头,吩咐婢女:“去我的书房,把那本明苍大师的字帖拿来。”

  崔夫人吃惊地看她。

  尚德长公主笑道:“猜出来了?我看那孩子天天练字,字也写得像模像样了。没准过一阵子,鹤友大师也要追着知微要收她为徒呢。现在借这个机会,送一本明苍大师的字帖给她,也算是奖励了。”

  崔夫人想起秦喆和康时霖那水火不融的性格,摇摇头道:“不可能。要是知微没被枯木先生收为徒,还有可能。现在知微已是枯木先生的徒弟了,鹤友先生又有若彤那么个好徒弟,就算再欣赏知微的字,也不可能再收她为徒。”

  尚德长公主道:“所以我要送她一本字帖。拜不了师不要紧,能写出好字就可以了。过些年,没准鹤友先生要后悔这赌气的举动呢。”

  崔夫人笑了起来。

  笑完,她问道:“要不要等考完再把字帖送去?”

  “也好。免得打扰到她。”尚德长公主道。

  外界的纷纷扰扰,赵如熙根本无暇顾及这些,放榜的第二天她又参加了第二场考试。

  第一场考的是死记硬背,第二场就开始考理解,释义题比较多。

  赵如熙还是刷刷写完,提前交卷。

  第一场已把一些人筛选出去了,只有进一百名的考生方有考试资格。另外四个女考生,京城女子书院的三人已变成了两人,而那个书诗传家的女考生已不见了踪影。

  也就是说,她们这个考场,现在只有三个人考试。

  而那两个考生现在看赵如熙的目光,从原来的审视、好奇和隐隐的敌视,早在放榜之时,就已变成了满满都是崇拜和佩服了。

  人都是有慕强心理的。年考时赵如熙得第一,她们不服、怀疑、忌恨;可赵如熙凭本事能把一众男人压在榜下,她们就只剩了佩服。

  现在看到赵如熙还是早早交卷,望着她潇洒离去的背影,再看看自己还有许多不会或来不及写的空白,她们只有叹气。

  第二日放榜,仍是那个机灵的小厮被派了出去。他早早地就去了衙门前,蹲在那里等着放榜。

  半个时辰后他回来禀报:“姑娘是第二名。”

  因为第一场的榜首,朱氏等人对第二场名次的期待很高,希望赵如熙仍是第一。

上一篇:撩神

下一篇:重生后我竟然旺夫